一个美食记者的故事(一)

一个美食记者的故事(一)

        鲍鱼的味道要尝尝才行

       说起美食记者,大家都很羡慕,多好的职业呀,每天吃喝玩快乐,每天山珍海味地吃,还可以拿红包,真是{zh0}的职业了。

报社的记者分口很细,跑体育的记者叫“体记”,跑娱乐的记者叫“娱记”,跑房产的记者叫“房记”,都说美食记者是“CAN  JI,发音上是像是“娼妓”,实际是“餐记”,有点贱的意思。因为报社的餐记们大多带有广告任务,说难听一点,就是一个餐饮广告的软文记者,因为一般记者是不用拉广告,比较高尚、伟大,而餐记则是又要拉广告,还要写配文,还要收钱、还要编版面,几乎是一个杂家。这个杂家一般记者做不来,因为要求人,求老板给广告,才能撑得起版面,也才能完成广告经营任务噻。

因此,遇到小气老板的时候,什么都舍不得给记者吃,广告是做了,稿子是写了,把一家餐厅写得如此厉害、如此好吃,几乎吹上天了,其实还没有吃过自己吹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滋味呢。所以,有些纳闷、有些委屈、有些无奈。  

    某年秋天,北大门的一家叫粤海渔村海鲜酒楼开张了,也是一个老客户,请了一个月薪好几万元的鲍鱼厨师,推出了昆明最拽的鲜鲍鱼,只要200多元一只。广告做了一期之后,老板打电话来说,你这个星期写的稿子效果不好,能不能写一写鲍鱼呀。我在电话里就说:鲍鱼什么味道我写不出来的,特别是你们那个鲜鲍鱼;我上次来你们请我吃的就是河粉和干锅花菜,我觉得河粉好吃,写了河粉你们竟然不满意。xxx都说了,要知道梨子的滋味,要先尝一尝。老板在电话那头就马上答应晚上请我去吃鲍鱼,为了生意作想,只能放血一次了。

    晚上,他们真做了一个大大的鲜鲍鱼给我品尝,还将广东请来的鲍鱼大王的徒弟请出来,专门给我介绍鲜鲍鱼的制作方式,鲜鲍鱼与干鲍鱼的差别、制作的不同方式、口感、营养等等,与我平时吃的鲍鱼汁水做的鲍汁白灵菇的确是不一样呀,那是真个地好吃呀!又鲜、又嫩、又香,真有嚼头,口感与味道都不错,大口大口的嚼在口中,不是一般的享受。

    而一般小气的老板请客,也一般请人吃鲍汁白灵菇,超大的白瓷盘、一大块白灵菇、金黄色的鲍汁,配一点青花菜、一点胡萝卜,再加上一碗白饭,拌在里面混合一下,就成了鲍鱼捞饭的样子了,省钱、好吃,又有面子。广东人还真想得出来。

    果然,第二周的报纸一出来,他们的鲍鱼卖出去很多,生意迅速好了起来。以后,我再到他们酒楼,他们就热情地将xx的看家菜上桌请我品尝,什么鲨鱼肉、什么深海的米鳝、血鳝,什么堂煎银鳕鱼啊等等,让我也见识了许多的海鲜产品,并在报纸上推出后生意倍好,效果也特佳。只可惜,他们后来被地产公司征地坼毁消失了。

    这种的事情,经常发生在一个同城媒体的记者身上。去年信息报的美食记者小徐说,他为了一个鲍鱼的专题报道,跑了5、6家专门卖鲍鱼的海鲜酒楼,一个专题写下来,跑了三天、写了两个版面,竟然连一个鲍鱼也没有吃到啊。我问他,那吃了一个鲍汁白灵菇了吗?他说,没有呀,这些鲍鱼老板都是小气鬼呢,贼精精的广东人呢。

    当然,也有拿鲍鱼骗版面的广东老板,记得北京路上一家鲍鱼馆开业的时候,请了我们一个娱乐版的美女记者,回来就给了我一篇1000多字的稿子,有半个版面多,她激动地说:老板很大方,请记者吃鲍鱼呢!我问:给有广告?她很有信心地说:一定会有的,老板很大方,稿子出来我去谈。稿子出来后,果然就没有了下文,算是还好她吃了一个鲍鱼。但是不知道那个鲍鱼是几头的,大不大。

    发稿之后给广告,给广告之后再发稿,也是餐记与餐饮老板之间斗智斗勇的常事。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一个美食记者的故事(一)】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