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日,中国酝酿了14年之久的素有“经济宪法”之称的《反垄断法》开始正式实施,国务院当天也成立了反垄断委员会。这一法律将为保护消费者和市场秩序提供重要的法律武器。老百姓对于反垄断,一直非常期待。这其中,最关注的是垄断所产生的高价格与巨额利润。因此在法律实施当天就有公司因涉嫌垄断而被民众起诉,但是目前在民众中最希望起诉的企业并不是之前呼声{zg}的软件巨头微软公司,而是电信巨头中国移动,目前中国已移动已经成为中国{zj1}垄断地位的电信商,并以{jd1}的地位保持着自己移动帝国优势,因此《反垄断法》能否真的像民众所预期的那样成为中国移动等垄断巨头的紧箍咒吗?
我的地盘我做主!
如果明天自来水公司突然宣布要向所有的用户收取管道月租费你会作何考虑?而且自来水公司新规定,如果你在家洗菜每吨水1元钱,而如果你要是用水浇花水费则会是每吨1.5元,理由很简单,因为浇花后水是流到了别人的院子里,而洗菜则会回流会废水处理公司。这似乎是一个看似荒谬的理论,不过这却是中国移动采用的收费策略。
目前,在中国约有5.8亿移动通讯用户,并且仍然再以每月近千万的速度增长,但新增用户中的80%都选择中国移动,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移动拥有覆盖范围广泛的通讯网络,中国移动因此成为大多数消费者顺理成章的选择。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利用网络和用户数量的{jd1}优势,中国移动形成了自己庞大的电信帝国,并且它正在凭借强大的野心和控制力,中国移动仍然捍卫着自己帝国的垄断霸权。
仅以中国移动现在的手机通信收费标准来看,除了月租费外,中国移动用户发送短信也会因为接受方是中国移动竞争对手的用户而产生高收费。这种收费方法即在中国移动网内用户发送短信是1毛,而发给联通手机或小灵通的是1.5毛。这种收费方式是中国移动所独有的,而中国移动并没有给出理由,而原因显然不是因为小灵通和联通收费高,因为如果是对方设置门槛,那么中国移动也可以响应的提高联通向自己旗下用户发送短信的成本,垄断和霸王条款恐怕是{wy}能够解释的原因。
而无独有偶,中国移动在手机短信方面的歧视性收费动作也在其它业务方面开始展现。在即时通讯领域,中国移动依靠手机用户数量,中断了和腾讯以前的合作合同,开发出了自己的飞信即时通讯软件以扩大自己在互联网业务的收费;在WAP领域,中国移动停止向免费WAP网站提供用户号码与终端适配信息,使得众多免费WAP网站难以为继;在手机支付领域,中国移动和银联成立的合资公司联动优势实现了垄断,其他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很难进入;在手机导航领域,中国移动已经制定了完整的产品规范,推出自己的手机导航业务已经提上日程……
这一系列举措站在中国移动的立场上似乎可以理解,中国移动30万的基站数目几乎是中国联通GSM网络的2倍,是其C网的4倍,这保证其网络覆盖质量一段时间内拥有{jd1}优势。此外,中国移动充沛的现金流也保证其网络建设和优化的投入,每月几百万的新增用户也保证其市场份额优势。面对今年6月份刚刚重新洗牌的电信格局,中国移动又岂甘心在新的全面竞争时代降低自己有优势的无线业务的利润呢?
一个比喻或许形象地解释了目前的情况。移动好似机场高速路的所有者,拥有道路资源、收费权力和过往车辆的用户资料,如果移动充当收费站功能,很好的疏导车辆和管理业务,机场高速路才能通畅;然而如果移动转而禁止所有社会车辆通行,只允许去机场的用户转乘自己的车辆付高价前往机场,虽然暂时收入会提高,但一旦有别的选择,用户还会任由其宰割吗?
移动近来的一系列举措证明,其正企图牢牢掌握无线语音及数据业务产业链的主导权。此举无疑将进一步打压竞争对手的生存空间,但却促进了移动收入的提升。但移动如此大张旗鼓地垄断无线通讯业务产业链并不可取。因为,在新的电信竞争格局时代,用户渴望的是丰富多彩的个性化业务,而不是只有移动一家提供所有用户需要的业务。而且,如果移动继续保持这种强势的垄断,势必在客户服务方面依旧会继续演习其强势的道路,忽视用户的抱怨,让大众对于电信改革产生质疑。
历史与现实的优势
6月2日,中国电信行业重组涉及的两笔重头交易的框架协议同时公布:中国电信以1100亿元购买中国联通C网资产和用户;中国联通以1.508∶1的比例换股合并中国网通,交易金额为320亿美元。一周之内完成这两笔天价交易谈判,也表明了参与重组各方“只争朝夕”的迫切心情,而公众也对此次的电信重组后,电信资费价格等老问题产生了新的期待,包括电信运营商自己在内,所有的人都感觉一切都拖得太久了。
这是继1994年中国联通和中国吉通成立,1998年中国电信“一分为三”和2001年中国电信“南北分拆”以来,中国通信产业的又一次大重组。自2001年重组以来,固话通讯逐步被移动通讯替代,移动通讯向3G快速转移,中国电信市场上却是中国移动一家独大,3G业务启动一拖再拖,再次重组国内电信业的呼声四年前已出现。此次无论是将C网出售给中国电信,还是将卫通业务重新划归中国电信,重组方案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对上一次电信重组的纠错。在顺利成为全业务经营运营商之后,中国电信和新中国联通获得了更多向中国移动挑战的资源。不过,目前两家公司要从中国移动的手中抢夺用户,从现实情况看,仍然具有非常大的难度。
中国移动通讯在八十年代仅是为国家企业和国家政府机关提供紧急的通讯应急保障,普通大众很少使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价格太高的缘故,除去0.5元/分钟的通话资费以外,2万元左右的手机价格,6000元的入网费(当时市话入网费是5000元),对当时平均月收入不到百元的普通民众来说,{jd1}是一个天文数字;另一方面是因为当时国内还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大哥大是由各省市无线通信局垄断管理和出售,不通过一些“关系”,即使有钱也很难买到。以北京为例,到1993年底,北京A网和B网共有大哥大用户 31563名,发展速度甚为缓慢。
直到1994年俗称大哥大的移动电话开始对普通大众开放,移动通讯才开始逐步的走入大众生活之中。但是也正是因为中国移动具有的“官办”背景,造成了中国移动在发展之初就具有{jd1}的市场垄断优势。曾有专家建议分拆中国移动,理由是现行的重组方案无法从实质上改变市场竞争的格局。但这一想法的主张者也很难提出实现网络分拆、业务分拆的具体方案,因此,该意见并未进入实质性的讨论。
目前,对于中移动帝国的两家挑战者,最为不利的因素就是时间。由于中国移动目前拥有新增市场的八成份额,因此,两家公司若在公司整合和C网交易上过于拖延,将不利于其追赶中国移动。因此,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期望行业竞争来撼动中国移动的垄断地位几乎在短时间内无法做到,也正因为如此,消费者将期望寄托在了新实施的《反垄断法》之中,但是《反垄断法》真的能够终结中国移动在面对消费者时的强势姿态吗?
垄断霸权的终结
在美国,有很多巨头因为垄断而被拆分的先例。AT&T公司曾是美国电信业巨头,1983年,其营业额超过当时美国另外三家大企业埃克森、美孚、通用营业额的总和。但是{zh1},它还是迫于反垄断的压力,多次被拆分成若干家小型电信公司。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才保证了美国电信业的有效竞争。
所以,那些大型国有企业也并不是高枕无忧的,很多时候它们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得到保护并不是出于国家对垄断的认可,而可能是这当中涉及到一些外资准入等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家对国内民营企业的竞争进行限制。《反垄断法》的出台的确可以让后者有所期待,至少是有了一个良好开端。
不过,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里,就像财富的汇聚具有巨大的意义一样,很多时候,你不能说那些垄断企业就一定是邪恶的化身。它们可能会使消费者前所未有地享受着不断降低的价格以及不断提高的产品质量。
所以,《反垄断法》真正的意义还是在于规范行业竞争,防止产品价格被抬高。对于国内电信企业,特别是具有{jd1}垄断地位的中国移动而言,《反垄断法》是困扰它们的众多流言中最接近现实的一个。
在《反垄断法》出台之后,中国移动的日子还能这么“逍遥”吗?好事者们肯定不会让中国移动如愿的。可以预见的是,中国移动也许将和铁老大一样,成为公益诉讼的被告方。也许,独立WAP网站们也不会“放过”中国移动——中国动取消GPRS包月、上线WAP资费提示页的举动估计早已让所有的中移动客户愤怒不已了……
但是,翻开中国《反垄断法》的{dy}页,你就会明白,它反对的并不是垄断企业,而是垄断行为。更何况,《反垄断法》还没有实施细则和借鉴案例,在中国执行实施的难度还十分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