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2010-06-11 20:10:32 阅读19 评论0 字号: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简称宁波材料所),是中国科学院在“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向“创新跨越、持续发展”推进的新阶段,与地方政府共同出资建设的一个新的直属科研机构。 

  
简介
  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简称


宁波材料所)位于宁波市高教园区北区,是中国科学院(简称中科院)在浙江省建立的xx国立研究机构,建立新所旨在实施新时期中科院办院方针、加强国家创新体系中各单元协作、推进知识创新工程第三阶段工作,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以制造业和材料产业的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材料科技进步为牵引,瞄准世界前沿,面向全国需求,立足宁波、服务浙江、辐射“长三角”。
具体介绍
  2004年4月20日,经过一年多酝酿,中国科学院与人民政府在正式签署了《共建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协议书》,这标志着中国科学院在浙江省设置研究机构“零的突破”。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与浙江省、宁波市人民政府还就研究所建设的具体事宜共同签署


了《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建设备忘录》。
  宁波材料所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理事会由中国科学院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代表组成。{dy}届理事会于2004年5月29日召开{dy}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研究所的《章程》。《章程》中规定,宁波材料所将报请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设立,是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事业法人单位,纳入“知识创新工程”的支持范围。


  宁波材料所将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国科学院与地方各级政府共同制定的办所方针,通过集成技术、整合资源,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成为促进成果转化的一个动态平台。在中科院及浙江省和宁波市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宁波材料所的筹建工作进展顺利,预计2006年底全面完成各项基本建设,2007年初开始投入正常使用。与此同时,研究所将以灵活的方式,引进人才、项目,边建设、边运行,力争使“硬件”设施建成验收之日,即为部分“软件”成果取得收获之时。
领导
  所长:崔 平
  全面领导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工作。分工负责人事教育、资产财务和行政后勤工作。
  博士,研究员,。曾作为guestscientist在德国萨尔大学、意大利第三世界科学院理论物理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工作,在日本国立材料科学研究所访问


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项目、数项中国科学院重大和创新项目、数项安徽省科研项目、国家烟草总局项目以及数项企业开发项目。作为主要研究人员,曾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常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本人曾获中科院院长奖学金、人民政府特殊津贴、国务院特殊津贴、宁波市科技创新推动奖、中科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发表论文40多篇,申请专利10多项,译著1本: 《纳米材料》 (94年原子能出版社出版)。
  主要从事纳米材料和内耗研究。目前重点研究有机/无机复合的制备和物性、纳米材料的应用以及固体缺陷的内耗研究等。

发展战略
中长期发展目标
  到2010年,宁波所将拥有一支创新能力强、能承担高集成度研发活动的创新


团队,建有基本完善的科技基础设施,建立符合当代中国科技创新规律的组织管理体系及与国家创新体系各单元有机衔接的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形成并转移或转化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成果,为材料产业乃至制造业的发展做出社会认同的贡献,首先成为国内有相当影响的、充满生机活力的{gjj}材料研发机构。
  宁波材料所的远景目标:成为在国内独具特色的、在国际产业界有特殊吸引力和影响力的相关材料研究与开发平台。
  经过未来10-15年的努力,宁波材料所将成为:
  1.国际相关新材料、新、新技术的xx者;
  2.国内外相关系统解决方案的提供者;
  3.国内相关人才的培训基地;
  4.为本区域相关企业群提供技术支撑的核心力量。
发展战略
  国内外已经存在众多的材料类研究机构,针对宁波材料所的特点,在进行了SWOT分析的基础上,起步阶段的宁波材料所将实行以下战略:
  1、目标导向的重点突破即选择相关产业当前面临的若干“难题”,部署力量予以重点突破;首先起到“支撑发展”的作用,对内树信心、对外树信誉。
  2、串联材料产业的上下游向纵深发展,宁波材料所将“支撑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关键技术加以扩展,极有可能催生出新的产业和产业链,逐渐发挥“xx未来”的作用,并由此带动本区域和国家相关产业的结构调整。
  3、开放合作,与互补的优势单元强强联合,作为一个全新的研究所,可以用全新的机制促进合作来加快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进程。
科研领域布局
  宁波材料所中长期发展规划(Version3.0)增加和明确了科技领域布局


及战略重点的具体内容。
  根据规划,未来5年的科技工作将主要集中在以下五大领域:
  1、高分子材料及其
  2、磁性材料与先进机电装备
  3、功能材料与纳米器件
  4、表面工程与再制造技术
  5、新材料及相关技术
组织文化
一个牢记
  时刻牢记“应用研究-技术集成-成果转化并促进规模产业化”的有机结合。
两个坚持
  研究方向的选择上,坚持前瞻部署,把握新材料与技术发展的前沿,探索有应用前景的新材料,发展相关配套技术,以xx地区的新材料产业为己任。
  研究目标的选择上,坚持产品与市场需求导向,立项伊始就要建立研发单元与预期的终端用户之间沟通、反馈的有效机制,不开展不可能应用的研究或开发工作。
三个创新
  一是观念创新。
  摒弃科技界“自我分配、自我循环、自我评价、自我陶醉”的小农意识,建立一切从满足用户需求出发的新观念和新的价值取向,将市场意识融于研发活动之中。
  二是体制创新。
  以组织集成度高且综合性强的大型研发活动为目标,重视工艺研究,加强配套集成,注重效率、效益与效果,鼓励“多兵种”协同作战。
  三是管理创新。
  引入内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财务杠杆作用,诱导科研人员追求科技活动的有效产出,在使科技成果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过程中实现其价值。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科研机构
  磁性材料及其应用技术实验室
  磁性材料及其应用技术实验室是中科院宁波材料所首批重点建设的专业实验室之一,依托于浙江省强大的磁性材料产业背景和材料所先进的科学研究平台,开展新型xx磁性材料及其实际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实验室建设经费计划总额为2800万元。截至2008年8月,已投入约2300万元。 磁性材料及其应用技术实验室位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实验楼3楼,房屋使用面积2061平方米,拥有完善的磁性材料制备和测量设施。实验室拥有从全球招募而来的专职研发人员近40人,包括研究员11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师6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19人,具有硕士学位3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获得者3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2人。同时,实验室还有在学研究生2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9人,硕士研究生15人。
  实验室下设四个研究室,包括高性能稀土永磁研究室、高性能非晶纳米晶软磁研究室、先进磁性器件研究室、磁性材料表面防护研究室。其中,中国稀土永磁材料领域知名专家,钢铁总院的研究员出任首席科学家;磁性材料领域资深专家,美国戴顿大学李东教授担任工程中心主任;金属材料研究所助理教授沈宝龙博士担任实验室和软磁材料研究室主任;德国德雷斯顿固体材料所阎阿儒博士担任永磁材料研究室主任;美国WorldHeart公司总工程师博士担任先进磁性器件研究室主任;美国南加州大学材料系宋振纶博士担任磁性材料表面防护研究室主任。
  实验室坚持根据国家和企业的需求遴选研究课题,以高性能稀土永磁和非晶纳米晶软磁为主要研究方向。各类在研项目25项,项目总经费达2579.5万元人民币。其中包括:国家863计划项目“块体非晶磁致伸缩合金及其在智能结构中的应用研究”;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与“项目百人计划”(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项目“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的研究”、“磁性材料表面防护研究”、“高性能铁族块体金属玻璃与铁基纳米晶软磁材料研究”等;国防科工委军工项目;浙江省科技厅重大项目“永磁缓速器的研究”、“新型高性能纳米晶钕铁硼粘结磁体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研究”等;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宁波市科技项目等一批政府委托项目和国内外xxxx(如美国GE公司、德国Bosch集团等)委托项目。
  此外,实验室还与国内外的科研机构与企业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合作,合作范围涵盖了、、等诸多科研机构,以及浙江、北京、安徽等地的诸多企业(包括韵升、安泰科技、东磁、科宁达、科田、京宇、大地熊等)。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