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0日,韩国军方公布攻击天安舰的鱼雷残骸标有朝鲜文的“1号”字样,以此得出是朝鲜潜艇所为的结论,并把朝鲜告上联合国要对其加以制裁。然而,事实真相又是如何呢?标有朝文字体的鱼雷真的就是朝鲜潜艇所为吗?
从鱼雷上的朝文1号字体亮相之日起,已经过了整整一个月。公正、理性、客观地判别和认读字体的来龙去脉,是相关方的国家和地区负责任的态度,是维护东北亚地区和平和稳定的前提条件。
我们首先来看朝文1号笔画的新旧程度。
按照科学常识得知,无论是用鞣酸铁墨水还是用彩色墨水,由于其于空气中的氧化或在海水中的浸泡,字体的色泽有明显的变化。从文检学角度来说,它应该而且也能够解决字体制成时间、显现字迹经水浸和日晒等客观环境的变化而造成的潜在痕迹。
在该鱼雷现场展示厅,专业人员用肉眼就能看清朝文1号字迹非常鲜明xx是刚刚用手写上去的,其上的字体勾画了了,很难让人确信在鱼雷爆炸和水流冲击下,经过两个月浸泡,那个螺旋桨上的字,竟然还能够保持得如此高清?
其次人们要问的是螺旋桨上为什么要留这个字。
韩国军民联合调查组认为,朝鲜在制造完毕的鱼雷上会包上铝合金壳体,当鱼雷爆炸导致铝合金壳体脱落之前,根本看不到壳体内配件(推力轴)上写的“1号”字样,这样鱼雷爆炸后配件上写的“1号”就会暴露出来,朝鲜军方可能忽略了这一点。
而朝鲜中央通讯社5月25日发表军事评论员文章,在谈到“鱼雷推进器”上的朝文1号字体时反驳这一说法:既然是秘密攻击,就不可能在鱼雷上留下字体,而且这个字体非常鲜明,xx是刚刚用手写上去的。
还有就是对书写时的用笔力度的解析。
按照韩国军民联合调查组的一位有关负责人说法,
“1号”字样并非写在成品鱼雷的外壳,这是朝鲜军工技术人员在制造过程中临时写在配件上。然而,既然是随意写的记号,有必要写的那么认真吗?一笔一画,极其工整,每笔的首笔用力都是相同,是在刻意要留下一个记号给事后的调查人员看吗?
如果排除是用喷墨打印上去这种情况外,而是用毛笔(刷笔之类)的话,也有一个软硬之分。朝文1号字体是用软性笔书写的,笔画流利、柔和,着色均匀,笔道无压力,笔画转折和收笔处锐钝动作明显。这里用意很明显,就是给人造成一种有别于喷墨格式字体,又能说明是朝鲜军工技术人员制造时写就的错觉。
另外对字体的彩色墨水(油脂成分)调查的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检验染料墨水字体的原理是——因墨水中含有的有机染料,它对酸、碱、氧化剂等起化学变化,因而产生字迹颜色的改变。还可以提取墨水(油脂成分)对分子结构作化学测试,追溯出厂时的生产厂家同一产品的认定以及生产时的日期确定等。
这就是为什么朝鲜提出要参与整个“天安舰事件”的调查,而韩国断然否决对方介入的根本原因。
{zh1}是分析此字体书写人的心理状态。
只要通过笔迹分析仪器就能分辨出,是朝文1号字体压在锈斑上,还是锈斑覆在朝文1号上。
注意“1号”周围的锈斑痕迹。书写人很在意书写时的笔迹位置,如果写在锈斑上,那毫无疑问给人一下子就可看出是事后添加上去的,所以,避开锈斑选定一个比较“巧妙”之处,然而这样的心理状态不是昭然若揭了吗?
摘自《笔迹分析报告》部分内容 2010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