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故乡的水车

[原创] 故乡的水车

2010-06-12 15:00:38 阅读5 评论0 字号:

文/王宽荣

我的故乡位于江汉平原腹地,以种植水稻为主,稻田大多分布在山岗上和山冲里,上世纪70年代,我们那个山村还很落后,水稻多以堰塘积蓄雨水灌溉为主。不要说电排、抽水机之类的先进灌溉工具,连照明用电都还没有解决,在当时水车就是农田灌溉的主要工具。

故乡的水车有手摇水车和脚踏水车之分,无论哪种水车。它都是木工师傅精心设计制作的杰作。水车分车头、车尾、车筒、车叶。车头和车尾,均为齿轮形状,车头两边装着拐手,如人体上下支开的两只手;车筒两边用木头钉住组成长方形,如同一道直直的水渠;车叶,薄薄的,正正方方的,一般是用硬质光滑的木板制成,由脊椎状木榫穿成一串。用车把摇动拐手,车头转轮滚动,中间齿轮牵动龙骨,节节叶片将水压入车筒,并将一斗斗水带上车头,哗哗流出。

在我的印象中,手摇水车结构比较简单,轻巧灵便,一个人可以扛走和操作,适宜于近水低田操作。另一种是脚踏水车,是在手摇水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出水口的龙头较长,卷子上安装有几圈木棰儿,木棰儿的多少取决于水槽的长度,水槽越长,提升水位就越高,需要车水的人也就越多。通常有两人车、三人车、四人车,还有不常用的五人车和六人车,一般情况下,多以三人车和四人车为主。龙头上的木棰相互错开,一部分人踏住木棰时,另一部分人则松开脚等着踩下一个木棰,因此,车水不仅是个苦力活,而且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光凭力气不行,得靠大家默契配合、灵巧协作。

在平常的日子里,遇上天大旱,禾苗干得弯下了腰,塘堰干的快晾底,鱼儿在水中打起漩儿,冲起浪儿的时候,就要发挥水车的作用了。在不缺水源的情况下,安装一辆水车就能将水送到田里;如果在没有水源的情况下,就得将几辆水车连接起来找水源。直接衔接水源的{dy}辆水车,叫做“发水车”也叫“一级提水”,车这辆水车,水位比较平直,一般为年老男人或妇女;中间的水车叫做“转水车”也叫“二级提水”,这种水位不平也不陡,车水人一般为中年男子;将水直接车到田里的水车,叫做“出水车”也叫“三级提水”,水位一般是又直又陡,车这水的人要挑选身强力壮的小伙子。

其实水车车水是很有趣、也是很快乐的一件事。在绿柳树下,人们架起水车,悠悠地车起水来。头上柳条依依,脚下波光粼粼,观塘里鱼儿戏水、翠鸟刁鱼,听田野秧鸡欢唱、溪水流响。兴奋之时,免不了要哼上一曲小调,水车哗哗作响,好像在一起和唱着悠扬的旋律。车一会儿,坐在塘岸上小憩一阵,品尝家人送来的一壶热茶,看水池坑洼里,小鱼悠然游弋,泥鳅翻滚蹦跳,心中格外惬意。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乡下抽水机、喷灌机、自流灌溉渠等取代了水车,水车取水灌溉农田的事情不再常见。一部分水车失业后,又重新就业上岗,走进了农庄旅游胜地,成了人们观赏和体验生活的工具。

然而,水车与禾苗的情结,禾苗心里明白。禾苗知道,水车一生用河流、塘水洗涤自己纯正的骨架,为的是不让旱魔将禾苗吞噬掉。水车对农友的恩惠,农友不会忘记。农友们说,水车日日夜夜,浇灌营养,培植希望,为的是田野的微笑,庄稼的丰收。

通联:钟祥市柴湖镇政府
E-mail:zxwkr2004@163.com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原创] 故乡的水车】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