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风博客藏风聚水» 陶罐上饰竹编纹和陶器起源(图)

红彩宽带纹陶罐陶罐是新石器时代最常见的日常生活用盛贮器,其造型各异,大小悬殊,一般素面,精致者压划、堆贴、彩绘样样都有。距今五千多年的上海古文化遗址中也有一批十分精美和典型的发现。青浦崧泽遗址出土的折肩折腹罐器身是黑衣陶,器盖是红陶,红黑相映,神采奕奕;叠鼓高腹四系盖罐,器身灰白,器盖乌黑铮亮,黑白分明,十分素雅;红彩宽带纹灰陶罐体形饱满,端庄美观;缠索纹灰黄陶罐肩饰波动连贯的缠索纹,高挑清秀。当然,崧泽遗址中有两件竹编纹黑陶罐更加精美。敛口桥形四系陶罐,由两周绳索形堆纹相连贯,肩及腹上部饰弧线勾连纹,折腹处有一周锯齿形堆纹,平底。肩部的勾连纹较浅,线条柔和,极似压印纹,但从每组纹饰笔画都不一样,每一组之间没有压印纹重叠的特征分析,应该是刻画出图案之后,对笔画逐一修磨而成。在四系中间穿绳而过,便于提携。另一件竹编纹黑陶盖罐,器形高大,通高26.2厘米。出土时,因在地下经不住五千多年的挤压,碎成了一百多片,经我馆文物修复高手胡渐宜先生的精心粘接,天衣无缝,完好如初。而残留在划纹线槽中原有的、明显有别于墓中灰黑土的白色,在经打磨后铮亮的黑色陶衣映衬下,黑白分明,文雅端庄。大陶罐成为了崧泽文化文物中不可多得的佼佼者。在陶器上饰竹编纹,一方面反映了当时当地盛产竹子,另一方面也说明上海先民竹编器是他们常用的、十分轻巧耐用的生活用品。将其形象地刻画在陶器上,很生活化地美化了陶器。不过其意义不仅仅如此,它与陶器的发明似有深厚的渊源关系。关于陶罐的起源,在考古界不少人认为是它直接诱导了陶器的发明,而陶器的发明在世界古代史上意义深远,因为它的发明和出现,标志了人类历史上漫长的、蒙昧的旧石器时代的结束,一个即将走向文明的新石器时代的到来。那么一些学者是如何解释陶罐的发明的呢?他们认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了存储食物,开始利用自然界随处可见的竹子编制容器。然而,可能是劈削工具的原始,技术水平的有限,一些细颗粒的谷类物很容易漏出来,于是有人发现,在竹编器里面涂上粘土,晾干后觉得很实用。虽然它的牢度十分有限,但稍作修补倒还凑合。一次偶然的失火,让人发现废墟中被烧毁的涂泥竹编器,外面的竹编物已经炭化成灰,留下了一件竹器的“内胆”,用它盛物、盛细小的东西、甚至盛水都可以。于是陶罐发明了。正是在这发现的基础上,人们发现用湿土揉搓捏塑成各种器形后烧烤,都能改变泥土原来松散缺乏牢度的弱点。于是鼎、豆、壶、盆、碗、、杯等等器皿,陶人、猪、狗、鸟、鹰、鳖、龟等等陶塑,极大地丰富和形成了陶器家族。如果不是巧合,那么崧泽文化陶罐上的竹编纹都是下凹的阴纹,恰与竹编容器内涂泥土火烧后留下的凹痕阴纹相一致,从而使陶罐、陶器产生的原因确实是由涂泥容器火烧的启发促成有了一定的依据。当然,有关古代陶器上的科学信息还会有许多。不久前,外国有学者研究发现,由于陶器(主要指圆形器)制作时都要在木盘上旋转轮制,其机械作用与留声机的原理相似,因此,认为有朝一日人们可以从陶器上还原出当年在制作过程中先民的对话、歌唱以及周围环境中春水、秋风、鸟鸣、狗吠等各种声音。在不久的将来便会利用现代化的电子技术清晰地处理出来,让人推敲、让人欣赏。

郑重声明:资讯 【藏风博客藏风聚水» 陶罐上饰竹编纹和陶器起源(图)】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