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复习资料_haha_mua的空间_百度空间

西方音乐史复习资料

一、填空

1、古希腊乐器有弦乐器和管乐器两类。弦乐器有里拉和基萨拉,管乐器有阿夫洛斯,其中里拉是崇拜阿波罗的仪式所用的乐器(理性),阿夫洛斯是崇拜狄俄尼索斯的仪式所用乐器(感性)。

2、中世纪宗教音乐的核心是罗马天主教会圣咏,俗称“格里高利圣咏”或“格里高利素歌”。它是节奏灵活自由,没有伴奏的单声部歌曲,歌词来自《xx》,用拉丁语演唱。圣咏自4世纪以来,就被广泛用于教堂的各种xx仪式中,是宗教仪式重要的组成部分。留存至今有3000多首。

310世纪后,世俗诗歌的创作演唱者有:法国游吟诗人,德国恋诗xx。

4、“复调音乐”指由多条旋律并行构成的音乐。这种音乐体系成为11——18世纪西方音乐的主导。

5、两条旋律同时进行,一个声部是素歌旋律,称为主声部,另一个声部在下方五度或四度上重叠主声部,这两个声部或其中之一还可以进一步加以八度重叠,这种早期的复调形式被称为奥尔加农。格里高利圣咏最主要的展开形式是奥尔加农。奥尔加农分为平行奥尔加农;反向和斜向的奥尔加农;华丽奥尔加农(这种奥尔加农被称为“华丽奥尔加农”或“花唱奥尔加农”,其形态为:素歌旋律在下方声部,被拖长时值,上方旋律自由、活跃,多个音配以下方的一个音,形成华丽流动的花唱式风格。在这种奥尔加农中,处于下方的圣咏的每个音被拉长,其实质已成为衬托上方旋律的“持续低音”,13世纪后被称为“固定声部”或“定旋律”。);有量奥尔加农

613世纪以后,经文歌成为最重要的音乐体裁。最典型的经文歌是三声部经文歌,{zd1}声部是全曲的基础,称为定旋律声部,另两个声部成为第二声部和第三声部。其主要特征是各声部旋律线条的独立性以及在不同声部运用不同歌词。

716世纪意大利理论家扎利诺的著作《和声体系》,为后来确立大、小调体系奠定了基础。

8、圭多·达雷佐的主要著作是《辨及微茫》,这部书的主要功绩在于阐明了音程的数值比例。圭多还发明了一套六声音阶。圭多最重要的贡献,是确定了用几条平行线来记录音高的方法,也就是纽姆四线谱,是今天五线谱的前身。

914世纪在法国处于{df}的新音乐被称为“新艺术”,与13世纪的“古艺术”相对,标志着音乐领域新风格的到来。相对于有量音乐三等分的“xx节拍”将音质分成相等两部分的二分法已经可以接受。

10、在等节奏经文歌的定旋律声部,用固定重复的旋律音程组和节奏型组合构成,固定旋律组称为“克勒”,重复的节奏型称为“塔列亚”。

11、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织体是复调音乐。文艺复兴时期的合唱音乐不用器乐伴奏,在某些声乐与器乐结合的复调音乐中,器乐往往重复着声乐声部,以此来加强音响,但专为器乐而写的独立声部很少。文艺复兴时期由此常被称为“无伴奏合唱的音乐”的黄金时期。

12、“绘词法”是当时作曲家中流行的手法,即用音乐描绘特定的歌词形象的表达手法,声乐和器乐都有应用。

13、邓斯泰布尔的音乐被称为“英国形象”。

14、佛兰德乐派是勃艮第乐派的直接继承者,其音乐成就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音乐发展。

15、卡农是在复调音乐各声部之间进行xx或自由模仿的手法。

16、牧歌是16世纪意大利最重要的世俗声乐体裁。

17、蒙泰威尔第是16世纪末意大利牧歌最杰出的作曲家,并且在他的作品中出现17世纪音乐的特点。蒙泰威尔第是文艺复兴晚期伟大的牧歌作曲家,又是巴洛克早期出色的歌剧作曲家,可以说,他在牧歌创作上的杰出成就引导他走向歌剧创作,并在这两个领域都作出卓绝的贡献。

18、利德是德语世俗音乐{zshy}的一种形式,始见于13世纪,是恋诗xx演唱的单声部歌曲,15世纪名xx继承了这一传统,演唱按严格规则创作的无伴奏单声部歌曲。

19、“众赞歌”是由所有信徒一齐演唱的赞美诗歌调,起初是单声部的分节歌,后来出现复调谱曲,歌词运用民族语言——德语演唱。

20、进入巴洛克时期之初,同时存在两种风格,一是文艺复兴声乐复调音乐的延续;二是巴洛克新风格(产生了协唱、协奏)。主调与复调织体同时并存,复调风格逐渐向主调风格转移。复调风格主要存在于宗教声乐作品和赋格、众赞歌前奏曲、固定低音变奏曲等器乐音乐体裁;主调织体用于歌剧、独唱咏叹调以及室内奏鸣曲、组曲等器乐音乐体裁。

21、所谓通奏低音是巴洛克时期常用的一种记谱和演奏方式。

2218世纪的那不勒斯与xxx一样,是意大利歌剧的中心地之一。在这里形成了一种新的歌剧风格和歌剧题材:正歌剧。正歌剧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戏剧力量减弱,音乐作用加强,表情的重点移到独唱部分,宣叙调用于展开剧情,咏叹调采用美声唱法和发挥xx的演唱技巧。美声唱法原意为美丽的歌唱,用以概括18世纪和19世纪早期意大利{zy1}的演唱质量,歌声美丽如诉,乐句连贯圆滑,技巧xx无瑕。宣叙调和咏叹调各有一套表现的格式。咏叹调最常用的结构类型是“返始咏叹调”。

23、康塔塔原意为歌唱,在巴洛克时期,初指代通奏低音的独唱或重唱歌曲,到17世纪中叶可分成室内康塔塔和宗教康塔塔。

24、清唱剧是“为宗教歌词所做的长篇配乐,由独唱、重唱、合唱及管弦乐演出。音乐形式和风格接近歌剧,有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器乐前奏和间奏,表演方式却是音乐会式的,没有布景、服装和动作,通常在教堂或音乐厅演出。”

25、赋格是一种以模仿赋调为基础既严谨又灵活的形式。16世纪发展起来的音乐体裁,例如利切卡尔、坎佐纳、幻想曲等都可以说是赋格的前身,但最接近的是利切卡尔。经过17世纪作曲家们的探索,赋格的各种因素逐渐清晰:有特点的主题,明确的调性布局,灵活生动的节奏,利用各种复调写作手法对主题加以处理,使单一主题的赋格既有持久的趣味,又有不断增长的紧迫感。

26、巴洛克协奏曲有3种不同组合形态:大协奏曲、乐队协奏曲、独奏协奏曲。

其中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中的245首是大协奏曲的典范;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中的第36首是乐队协奏曲类型;维瓦尔第的《四季》是独奏协奏曲。独奏协奏曲的结构特征是{dy}乐章为“利都奈罗”形式,第二乐章抒情优美,第三乐章带歌舞风格。

27、巴赫《受难曲》是他根据“四福音书”写的《马太受难曲》和《约翰受难曲》。

28、亨德尔xx的清唱剧有《扫罗》、《弥赛亚》。

29、由于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都曾在维也纳活动,成熟的古典风格又融入了明显的奥地利因素,因而音乐史上也称古典主义盛期为“维也纳古典乐派”。

30、交响曲的直接前身是包含速度为快——慢——xx个段落的意大利歌剧序曲。为交响曲诞生作出重要贡献的是萨马尓蒂尼。

31、古典时期的独奏协奏曲与室内乐和交响曲一样,以奏鸣曲形式为结构基础,但风格要比同时代的交响曲保守得多。到18世纪下半叶,仍然反映出巴洛克协奏曲的影响。古典协奏曲的结构特征表现为:1)保持巴洛克独奏协奏曲常见的速度为快——慢——快的三乐章结构,乐章之间没有动机支配和联系;2){dy}乐章为双呈示部,突出乐队与独奏乐器之间的对比,是巴洛克时期“利都奈罗”形式的遗迹,其他段落也有独奏与乐队之间的竞争对比,突显协奏曲风格;3){dy}乐章尾声之前出现独奏乐器的华彩乐段,独奏家在这里作即兴演奏,显示他高超的技艺和对主题作即兴发挥的能力;4)第二乐章一般为抒情深沉,经常出现歌唱般的悠长旋律;5)终乐章快速活泼,常带舞曲风格。莫扎特的协奏曲是古典协奏曲的典范。

32、海顿交响曲的四个乐章有他自己的特点:{dy}乐章通常有速度缓慢的序奏,与接下来的奏鸣曲快板形成对比。奏鸣曲式的两个主题区别不大,而是突出它们在展开部的动力性发展,结构简洁紧凑。慢速的第二乐章安静抒情,常采用奏鸣曲形式或主题与变奏。6070年代受“情感风格”影响写的“哀歌”(第26)、“哀悼”(第44)、“告别”、“受难”(第49)等交响曲的慢乐章,感情格外强烈。第三乐章总是小步舞曲,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第四乐章结构较为坚实,风格明朗乐观,常采用奏鸣曲、回旋曲或奏鸣—回旋曲式。使交响曲套曲有一个完满的结束。这是他对古典交响曲做出的重要贡献。

33、歌剧是莫扎特最喜爱也是创作成就{zg}的领域之一。其中德语歌剧有《魔笛》、《后宫诱逃》;意大利正歌剧有《伊多梅纽》、《蒂托的仁慈》;意大利喜歌剧有《费加罗的婚礼》、《唐·爵凡尼》。

34、从《{dy}交响曲》贝多芬就赋予它的音乐以新的精神。《第二交响曲》首次用谐谑曲代替小步舞曲作为交响曲的第三乐章。《第三交响曲“英雄”》,明显是指接受法国大革命影响的产物。他为“纯音乐”的古典交响曲引入了“音乐以外”的因素,并以之表达个人的政治信仰和理想追求。

二、简答题

1、简述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的宗教音乐的发展。

答:中世纪宗教音乐的核心是罗马天主教会圣咏,俗称“格里高利圣咏”或“格里高利素歌”。它是节奏灵活自由,没有伴奏的单声部歌曲,歌词来自《xx》,用拉丁语演唱。采用四线谱记谱,旋律风格分为音节式、纽姆式、花唱式。演唱方式有会众齐唱、交替对唱和应答轮唱。格里高利圣咏后期发展出附加段、继叙咏和教仪剧。中世纪的中后期,产生了复调音乐。两条旋律同时进行,一个声部是素歌旋律,称为主声部,另一声部在下方五度或四度上重叠主声部,这两个声部的其中之一还可以进行八度重叠,这种早期的复调形式称为奥尔加农。它包括平行奥尔加农、反向和斜向奥尔加农、华丽奥尔加农和有量奥尔加农。12-13世纪时,两个声部以相似的有量节奏进行的复调形式出现,称为迪斯康特。12世纪以后的孔杜克图斯指的是复调声乐曲。它体现了独立写作取代借用原则的复调音乐创作的新概念。13世纪的巴黎圣母乐派,出现了自身完整而起讫分明的无词复调短歌克劳苏拉。佩罗坦用狄斯康特替换了华丽奥尔加农中古老的希腊史诗部分,还用新型的“替换克劳苏拉”取代了较早的克劳苏拉段落。12世纪末在克劳苏拉原无歌词的上方填上歌词就成为经文歌。到15世纪形成等节奏经文歌,以及“分解旋律”——打呃歌。弥撒音乐也有所发展,马肖创作的圣母弥撒曲是最早的一位作曲家独立创作的弥撒曲之一。根据歌词的创作,15世纪下半叶的经文歌确立了四声部规范。16世纪初,以马丁·路德为首的宗教改革家发动了宗教改革。开创了新教圣歌样式众赞歌;反宗教改革的罗马派帕莱斯特里纳创作了“古风”的音乐风格。

2、简述巴洛克的器乐音乐风格。

答:巴洛克时期的器乐有了很大发展,人们开始热衷于努力发挥乐器的性能和探索各种演奏的可能性,促进了演奏技巧的发展,出现了不少炫技性演奏的能手。17世纪上半叶,器乐音乐的风格和织体仍受声乐音乐影响,例如,小提琴演奏倾向于歌唱性和吸收独唱、重唱的技巧,作为伴奏的键盘乐器采用通奏低音手法;同时体裁样式尚处于探索阶段。17世纪下半叶和18世纪初,各种器乐体裁逐步定型,不同乐器的特点也明显突出。巴洛克时期记谱法粗糙,往往不明确标出演奏要求甚至把独奏部分让演奏者完成。复调织体占主要地位,其写作技术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高峰。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复调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在功能和声基础之上的对位。同时也有许多作品采用主调织体。巴洛克时期催然产生了12平均律,但是由于初期强调“调的性格”,即不同调性表达不同的感情,人们以为平均律的24个调无个性而很少运用,直到18世纪才广泛实践。

巴洛克音乐按照类型可分为键盘音乐、重奏音乐、合奏音乐。

键盘音乐的乐器主要是管风琴和古钢琴,其中古钢琴包括羽管键琴和楔槌键琴。管风琴声音明晰,适合于演奏线条清晰的作品。键盘音乐的体裁主要分为:1)即兴风格的体裁,如托卡塔、幻想曲、前奏曲,18世纪将这类作品与赋格组合成套,体现了动力与稳定的平衡,自由奔放与严谨的结构的平衡。2)变奏手法的体裁,如主题与变奏、基于众赞歌的体裁、帕萨卡利亚和夏空。3)赋格4)组曲,其中德国和法国的形式有所不同,德国组曲包含4首同一调性速度为快—慢—快—慢的舞曲:阿勒芒徳、库朗特、萨拉班德、吉格,前可加前奏曲,第3首与第4首之间可任意加一首或多首舞曲;而法国组曲则由一系列小曲组成。

重奏音乐的乐器有弓弦乐器和管乐器。其中弓弦乐器中的提琴族乐器音色明亮,并产生了炫技风格。其体裁多为奏鸣曲,从织体上看可分为三重奏鸣曲和独奏奏鸣曲。

合奏音乐使用巴洛克乐队,其中小号和圆号都是独立声部,要求有很高的炫技性。其体裁主要有协奏曲和乐队组曲,其中协奏曲又可分为大协奏曲、乐队协奏曲、独奏协奏曲。

3、简述古典时期奏鸣曲式和奏鸣套曲的发展。

答:在巴洛克时期,奏鸣曲主要是由多段落的利切卡尔发展而来的。进入古典时期,前古典作曲家为了提高变化和对比的地位,以巴洛克用于各类舞曲的二部曲式为基础,将奏鸣曲延伸扩大,逐步形成了古典奏鸣曲式,同时,又形成了多乐章的套曲。因此,古典奏鸣曲既是曲式(奏鸣曲式),又是体裁(多乐章的奏鸣曲套曲)。D·斯卡拉蒂的奏鸣曲基本采用二部曲式的格式,在有的作品中将{dy}部分扩展成初具奏鸣曲式呈示部的规模。前古典时期作曲家创作的奏鸣曲都采用奏鸣曲套曲的格式,由3个乐章构成:{dy}乐章为奏鸣曲快板,第二乐章是慢速的歌唱性乐章,之后是回旋曲的终乐章。在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作品中,古典奏鸣曲获得了规范的含义:1)奏鸣曲式包含三部分:呈示部有两个互相对比的主题(主部与副部)分别在主调和属调(小调可到关系大调)上;展开部将已有的主体材料通过转调加以发展;再现部再现呈示部主题,副部做调性服从,回到主调;有时可有引子和尾声。2)奏鸣曲套曲包含34个性格对比的乐章。{dy}乐章一般用奏鸣曲式写成;慢速的中间约长有如歌般的语汇;终曲常常采用回旋曲或奏鸣回旋曲式;慢乐章与终曲之间有时插入小步舞曲或谐谑曲。



郑重声明:资讯 【西方音乐史复习资料_haha_mua的空间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