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潮逼迫富士康艰难转型
随着富士康先后宣布两次加薪,累计幅度超过一倍,让富士康并不算好看的财报,遭受更大威胁。花旗环球证券日前发布的报告测算,若公司调高薪资两成,将令其盈利下滑10%至12%。日前富士康集团继选择和麦德龙合作开万得城连锁店后,又鼓励员工回乡创业,开3C连锁店,郭台铭更是放言,3年要开出万家连锁店,这似乎标志着富士康渠道布局的进度在加快,而富士康能否就此转型,摆脱因低附加值、高强度劳动带来的“连锁xx”阴影,业界并不看好。
加速布局3C连锁业
今年5月,富士康与麦德龙共同出资2亿美元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打造电子产品零售市场万得城,其中富士康占股25%。根据麦德龙的规划,万得城xx门店将于今年10月在上海开业,到2012年,万得城在上海的门店达到10家,随后在全国范围内扩张。
就在万得城紧锣密鼓筹备之时,富士康又低调地在深圳龙华厂内开出了“万马奔腾”3C店。富士康渠道事业群董事长胡国辉表示,将在年内开出100~200家“万马奔腾”商店,并计划为回乡创业的员工无偿提供数十万元启动资金,而且不要求占有股份,只要求店名必须是“万马奔腾”,销售的产品只能从富士康进货。
万得城、万马奔腾只是富士康加快渠道布局的一个信号。目前,富士康与3C渠道有关的业务已有四大板块:一是赛博数码,主要在大中城市布点,未来计划在中国大陆拓展连锁卖场达500家;二是电子商务(电商频道)网站——飞虎乐购;三是和麦德龙合作的万得城,定位于大中型城市连锁;四是“万马奔腾”,瞄准家电下乡市场,计划在三线及以下城市设店。
代工利润摊薄寻求转型
“富士康大举进军家电连锁业,是富士康改变传统经营模式,避免过度依赖代工的一个探索。”甲春秋传媒机构策略总监、资深家电观察家刘步尘告诉记者。在整个制造业产业链中,代工处于产业链的{zd2}层,利润{zd1}。据市场调查机构iSupply的调查,苹果iPad{zd1}售价为499美元,而其付给“中国组装”费仅为每台11.2美元,利润率仅为2%。
“目前电子产品代工企业的平均利润率极低,仅在2%~5%之间,而品牌和设计公司的利润率则可达到20%以上。”iSuppli分析师王仁震告诉记者。随着电子产品价格日益下滑,代工企业的利润越来越摊薄。代工企业为了维持利润,必须靠提高工人的劳动强度,压低工资来实现。而这结果直接导致了富士康12连跳的悲剧。
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5月底富士康宣布对基层员工调薪三成;6月6日又宣布从今年10月1日起,对深圳地区各厂基层员工“有条件加薪”,若经考核通过,涨薪66%。这些举措都将提升富士康的人力资源成本,降低了企业的利润率。目前,在整个富士康集团中,代工占据了绝大部分收入的来源。“富士康要想走出利润越来越低的困境,不得不寻求新的出路,探求新的利润来源。”王仁震表示。
进军连锁转型难
“之所以选择进军3C连锁行业,除了寻求新的利润点之外,富士康也是在给自己代工的产品寻找销路,在和品牌商的谈判中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同时也可以为以后向自主品牌转型做好准备。”刘步尘表示。
富士康有着过硬的3C制造水平和技术,xx有能力推出自主品牌有竞争力的产品。刘步尘认为一旦条件成熟,富士康利用自己的渠道抢占市场,将得心应手。
不过,目前中国大陆3C连锁行业竞争极其激烈。国内3C渠道连锁巨头国美、苏宁合起来约2000家门店,而迪信通、中复电讯这类手机专业连锁共4000家左右,总数约6000家。同时,又有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型连锁卖场争抢市场。“富士康要想进军3C连锁,占领市场,我认为难度很大。”刘步尘表示。
国内PC领域的资深经理人、威刚科技北京总经理黄俊杰也指出,富士康投资的赛博曾大幅扩张,{zh1}不得不大规模关闭门店,而其投资的“飞虎乐购”电子商务网站只有一个首页,根本无法进入。
记者手记
富士康,何不走品牌之路?
有人说,富士康12 连跳悲剧的背后,苹果、诺基亚等品牌厂商是其幕后推手,虽然这样的说法有点牵强,但代工厂的低利润率(据悉只有2%左右)确实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人的劳动强度和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一旦超过了一定的强度和承受力,选择“跳楼”的方式来抗议也不足为奇。
从技术角度上来说,富士康拥有世界上{yl}的加工和制造技术,xx有能力生产出高质量和档次的品牌产品,为何不选择走品牌之路呢?当然,一旦转型,目前客户的订单不可避免地要丢掉一些,但只要代工价格合理,质量高,相信大部分客户也不会放弃富士康,毕竟自己有利可图,没必要损人不利己。
代工企业中不乏转型做品牌成功的先例。格兰仕,之前做微波炉代工的一家工厂,其后顺利转型走品牌之路,目前格兰仕微波炉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全球微波炉业中的老大哥。更重要的是,在做品牌的同时,格兰仕依然同时给其他企业做代工。
又如中山奥玛,中山一家做冰箱代工的工厂,同样也推出奥玛品牌的冰箱,目前奥玛冰箱在市场的知名度越来越高,逐步打开市场,而其代工业务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富士康,你为何不学学格兰仕,不学学中山奥玛,胆子大一点,不要害怕苹果、诺基亚对你说“不”,勇敢地放手一搏,打造自己的品牌,才能避免为他人做嫁衣的命运!
(IT时报)
富士康涨薪真相调查:一场有效的危机公关
作者: 王永强
对于端午节,甄家华(化名)们异常期待。
不同于生产线的普通工人,甄家华是富士康“总部周边”的管理职员工。在“全球代工No.1”的富士康,生产线之外的财务、人资、采购等部门均属“周边”,而因为富士康深圳龙华科技园是公司全球总部,甄家华等所在非生产线部门,则统称“总部周边”。
对于所有的富士康员工来说,端午节除作为节日的含义之外,还有特别的意味,这{yt}他们可以领到第二部分的“持续服务奖”。
所谓“持续服务奖”,即根据员工在富士康工作年限和贡献的大小而确定的一份奖金。甄家华透露,这部分奖金大概相当于自己三四个月的月薪。甄家华于2005年底加入富士康,职级待遇相当于生产线的课长。
不过,在他眼中“富士康近日连续两次的加薪,只是春风不度玉门关,公司针对非生产线员工的加薪标准迟迟不见公布。因此,端午节后,身边不少同事会离职”。
巧妙的薪酬设计
富士康的薪酬设计相当复杂。每年岁末,所有员工可以领到至少四五种名目的薪资和奖金:正常月薪;包括餐补、房补、加班费在内的各种补助;绩效奖;年终奖以及“持续服务奖”的一半。
为什么只是一半?这里面暗藏了富士康薪酬管理的独具匠心。
“富士康的员工离职高峰主要有两个时段。一个是春节前后,因为大量生产线工人回家过年,不少普工(即生产线普通工人)过年后并不会再回到岗位;另一时段就是端午节后,不少管理职人员领到了持续服务奖的一半便选择离职。”知情人士透露,正是考虑到这样的情况,富士康才设计了持续服务奖年底和端午节各发放一半的政策,“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公司的现金流压力。”
巧妙还不止于此。
富士康一般会在每年的6月选择调薪,调薪幅度和范围视企业经营情况而定。在一般年景,这能较好防止端午节后的人员流失。而且,一个多月之后,新一届的应届毕业大学生就会来到公司报道,企业运营能在人员流动中保持平稳过渡。
不过,富士康的调薪并不会在当月生效,一般是每年国庆节后实施。这时,新加盟的应届大学生经过3个月培训和生产线实习后转正,既保持公司薪酬体系实施的一致性,也变相减少了因老员工涨薪增加的工资开支,还为即将到来的圣诞档期大量订单鼓舞士气。
这样周而复始,“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富士康一成长为全球拥有90万名员工的代工巨无霸。
2008年10月金融危机的不期而至,打乱了这一固有节奏。在2009年,富士康并没有进行工资调整,而2010年的调整则可以视为对于2009年工资调整的合并补充。
恰当的时间选择
不得不说,郭台铭在涨薪一事上选择了极为恰当的时间点。
按照2004年开始实施的《{zd1}工资规定》,地方{zd1}工资标准每两年至少应调整一次。在金融危机的2009年,深圳市政府并未调整{zd1}工资,2010年的调整势在必然。富士康不过是提前于深圳市{zd1}工资标准调整发布前数日,公布了{dy}次调薪计划。
这一点也可以从2010年6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的《{zd1}工资上调为何不能多一点》一文中得到证实。“{zd1}工资标准每两年至少应调整一次。2004年《{zd1}工资规定》实施后,2004、2005、2006这三年,各省区市平均调整了1.9次,2008年底,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企业经营面临极大压力,因此,2009年只有少数城市调整。随着经济回升向好,今年各地相继上调了{zd1}工资标准。”
事实是,早在2010年3月,深圳市工会已对外公告称,经过与富士康协商,富士康员工底薪将获得3%以上增长。当然,彼时的情形似乎并未考虑到深圳市即将调整的{zd1}工资标准。
而3月中下旬开始频发的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迅速将这一议题冲淡。此后,一直到5月中下旬,富士康十多起伤亡事件发生之后,总裁郭台铭出面接受全球媒体访问,提高工人待遇、缩减劳动时间才被作为根本的应对之策重返台面。
敏锐如郭台铭,迅速抓住了这一扭转形象的良机。
6月2日,富士康对外发布了基层员工全体加薪的消息:自6月1日起,富士康作业员薪资由原来的900元/月调升到1200元/月。4天后的6月6日,美联社报道称,10暂,富士康旗下的中国深圳工厂工人薪资将被提升至2000元(约合293美元)。不过条件是,富士康深圳公司的工人必须接受三个月的考察,通过审核的工人才能得到10暂的加薪。但具体的审核标准并没有详细说明。
现在看来,这一举措甚至是比郭台铭亲自召开媒体发布会更为有效的“危机公关”。此后,媒体舆论开始扭转,从寻找频发事件原因到担忧富士康能否持续经营。郭台铭及公司高层亦借机表示,企业成本压力很大,可能会向国外迁移工厂,或者将部分工厂转回台湾“机械自动化生产”。富士康工人的就业或失业成为关心之重。
然而,需要说明的是,6月8日下午,深圳市政府五届一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该市{zd1}工资标准的调整方案。方案决定,自2010年7月起,深圳市{zd1}工资标准由此前的900元/月调高至1100元/月。富士康普涨工资部分仅比深圳市{zd1}工资标准高100元。
1%的利润损失
不管怎样,富士康此次加薪,都需要老板郭台铭打开荷包。
电子代工业内排名前列的另一巨头公司资深人士曾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2000年前后到现在,以“低价”崛起的富士康,已经通过竞争把整个行业利润率由20%拉低至现在的5%~6%。但即便如此,富士康官方网站显示其2008年营业额为4207亿元,利润年逾200亿元。
考虑到富士康深圳大约40万人(其中普通生产线工人约占85%左右),占其国内约80万名员工的一半,不考虑税险费用,郭台铭为深圳工人薪资的年支出增加约12.24亿元。再考虑到部分工资可能由1200元/月晋升为2000元/月的工人薪资,若此部分最终获得晋升比例占20%,则不包含税险费用,富士康需为基层生产线薪资支出年增加约18.768亿元(12.24亿元/年+40万人×85%×20%×800元/月·人×12月/年)。
“端午节后准备离职的同事主要考虑了**。”甄家华说,其一,截至目前,富士康并未就生产线以外的管理职员工提薪发布标准,个人在企业内的发展前景不明;其二,预计生产线可能获得2000元/月月薪的基层干部比例也就20%,这部分基层干部多为生产线核心的基层管理人员,包括线长、组长在内,他们才是本次调薪的主要受益群体;其三,总部周边管理层员工担心,富士康会将各种名目的年终奖金变为每月薪资增加进来,而使年底奖金大幅缩减。这样,总部周边管理职员工薪酬变化幅度可能也就是20%左右。
此外,由于国内的其他富士康工厂既有位于长三角的昆山、松江、淮安等工厂,亦有惠州、北京、廊坊、烟台,以及太原、武汉、成都等工厂,且上述城市所在地{zd1}工资薪酬调整很难超越深圳,故富士康国内深圳以外的40万名生产线工人中,两次调薪后,不计税险费用在内,富士康为该部分工人薪资支出年增加不超过18.768亿元。
综合计算,两次调薪后,不计税险费用,富士康为国内生产线工人薪资支出年增加不超过38亿元。也就是说,如果富士康保持年营业额4000亿元以上,企业利润率可能下降约1%。如此算来,涨薪对低利润率经营的富士康确有影响,但尚在可控范围内。
西迁还是回迁
那么,数十亿元的员工薪资支出增幅是否将逼迫富士康转迁出大陆?现在看来,富士康难言放弃。
5月26日,郭台铭带领全球媒体参观富士康隆化科技园总部,而此前{yt},他尚在台湾接待来访的四川省政府访台代表团。据中新网转台湾《联合报》报道,5月26日当天,郭台铭接受xx球媒体采访,即“一日穿梭两岸”,从深圳赶回台湾参加与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的晚宴。而当晚,双方即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郭台铭宣布,鸿海(富士康在台湾的名称,本报注)将加速西进设厂,“让年轻员工能够回家乡工作,感受家的温暖”。
不难看出,富士康加速西进是其降低沿海劳动力成本高企的重要对策。此外,除了媒体广泛报道的富士康启动“万马奔腾”计划、进入利润率更高的渠道终端,以及向LED、新能源等转型以外,富士康针对全国产业布局的调整已在进行中。
《中国经营报》{dj2}获悉的一条消息显示,富士康国际(02038.HK)太原公司已大幅“分流”员工,员工从2009年底的10000人已缩减至5000人左右,且在6月底将关停。同时,考虑到山西是郭台铭祖籍,富士康亦有意将旗下业务中利润最为丰厚的苹果代工业务整体搬迁至太原。
富士康国际为富士康旗下从事手机代工的子公司。该公司2009年财报透露,上半年一度亏损,下半年勉强盈利,但利润大幅缩减。
6月8日,富士康国际主席兼行政总裁陈伟良在港表示,富士康集团一周内两次宣布加薪,目前难以量化加薪带来的影响,不过富士康已开始与海外客户商讨新的产品定价,预计下个季度将会与客户就产品加价协商出结果。
而早在5月底,苹果公司派出独立调查组赴富士康调查员工跳楼事件后,苹果公司即表示,将向富士康让利1%~2%。6月初,有消息称,苹果已经与富士康达成共识,将给富士康代工的苹果产品提供2%的补贴,即在原定代工费基础上再增加2%,以缓解富士康普工加薪三成所带来的成本压力。
“国内市场大,劳动力较充裕且劳动效率高,这些优势对于强调快速响应客户订单和期望拓展渠道业务的富士康来说至关重要,”前述业内资深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西进降低人力成本、优化布局、加速渠道转型、向产业链寻求较高代工费、甚至向政府争取更多税收扶持,是富士康消化涨薪压力的关键举措。”
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富士康商务部媒体办公室主任刘坤曾向记者确认,金融危机之前,富士康国内员工的{zg}数约70多万,金融危机之后,因为大量的小型代工企业倒闭,富士康的订单反而呈增加趋势,这也是富士康国内现有员工升至80万人的原因。同理推断,既然此次涨薪潮为国内所有企业均须面对,富士康的代工规模会否进一步扩大,一年左右的时间,形势应会渐趋明朗。
(中国经营报)
富士康搅浑深圳代工薪水:加薪后即大量撤离
作者: 陈小瑛
“今天正式下了通知,我们要搬到天津去了。”6月9日上午10点,富士康龙华厂区G16栋研发部员工告诉《华夏时报》记者,龙华厂区30万人共11个事业群,只留下2个利润高的事业群,而拥有10万员工的观澜厂区将撤销,与龙华厂区合并。
处于员工跳楼旋涡的代工企业富士康,最近并不缺乏轰动性新闻,先是率先给员工加薪30%,短短一周后的6月6日又宣布第二次加薪,且幅度更大。这还没完,随后爆出的消息则显示,涉及几十万员工的厂区合并迁移内地动作,让关注富士康的人应接不暇。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人士分析认为,富士康如此迅速启动撤离深圳搬至内地的计划如果是真,目的只能有一个:降低成本,尤其是在涨薪之后正面临着更高的成本。
事实上,记者调查发现,在富士康身后,众多深圳等地代工企业在迅速掀起的涨薪潮之外,撤离潮似乎同时在酝酿。
>>进入富士康事件专题
撤离深圳
“感觉世界变化太快了,昨天才听我们组长说有风声传要搬厂,今天就正式下通知明确了。”6月9日上午10点,富士康上述研发部员工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他们那栋三楼、四楼、五楼做惠普服务器的研发部将全部搬往天津,而相连的产线也将一同搬走,2个月后就要完成。而其他事业群除天津外,还将搬往山东烟台、武汉地区。
研发部一位副总对该部门员工的动员令是:“搬肯定是要搬,天津市政府官员下周就会来富士康做宣传,动员员工随迁天津,天津那边环境好,选址靠港口海边,不想去的员工先别着急,能调换部门的尽量调换。”
“听说龙华只留2个事业群,此前有11个事业群,而观澜厂区将撤销,与龙华产区合并,深圳只留利润高的事业群,如苹果的iPhone手机。”上述员工对记者说,已经忙完的产线现在就开始搬了,没有做完已下产品订单的产线做完后立刻搬。
>>进入富士康事件专题
“都没心思上班了,在深圳已经呆了三四年了,打算在这里成家,怎么可能搬走?”该员工无奈地告诉记者,如果能换部门就换,不然就只能离职了,不少员工都在打算辞工。
富士康观澜厂区行政部门一位员工则告诉本报记者:“暂时还没听说要撤厂与龙华厂区合并。”搬是可能搬,但是会不会撤厂不知道。“如果真要搬走,我倒高兴,深圳生活成本高,压力太大,在这里只能在10平米的出租屋里蜗居,在内地却可以住100平米的大房。”
对于办公室员工来说,调换部门还存在可能性,但是对于普工,产线撤离,调换部门是不可能的事。观澜厂区抛光一组生产线的小王听记者说观澜厂区可能要撤离的事时,很惊讶,因为一旦产线搬走了,他们就必须走,选择离职或者跟随搬迁两条路。
记者联络富士康集团媒体办公室专员陈小亮,对方表示对此不做评论。
>>进入富士康事件专题
深圳开发研究院主任李津逵告诉记者,在山东的工厂,工人晚上都可以骑车回家,跟家人团聚,但在深圳却是很孤单的个体,所以久而久之会导致精神问题。
涨薪背后深意
富士康在6月1日将深圳厂区普工基本工资从900元加到1200元,6月6日再次公布从10月1日起,对通过三个月考核的员工{zd1}工资调高到2000元,而加薪之后,又大规模迁徙,在外人看来,背后似乎含有更深的寓意。
中山大学研究加工企业的林江教授认为,提高工人工资是好事,也是企业应该做的,但这次涨薪主要是迫于员工跳楼和政府方面的压力,富士康工资在短时间内突然增长一倍多,正常企业很难做到,这对珠三角企业来说是一个噩梦。
“但在涨薪之后,富士康迅速撤离,这不得不让人怀疑郭台铭先生的初衷,可能是想在撤离深圳之前先把水搅浑,因为富士康加薪,对他的竞争对手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林江对记者猜测。
>>进入富士康事件专题
“不知道是怎么个考核法,也不知道到时候会不会真的加。”小王甚至对加薪表示了怀疑。
“转移到内地,普工工资就是按内地{zd1}工资标准执行了,天津和烟台{zd1}工资标准都是920元,武汉{zd1}是900元。”上述研发部员工告诉记者,他们办公室的工资可能不会变,富士康人力成本{zg}的主要是普工,转移至内地,将大幅缩减用工成本,深圳地区的加薪也就只是个噱头和宣传了。
但不管怎样,富士康带动的加薪潮,对工人、对深圳的长远发展来说,都是好事情。
“深圳产业是需要转型,但恐怕政府也承受不了突然的转型。”林江认为,一个几十万工人的工厂撤离,对城市发展影响很大。
“要求企业加薪,迫使工厂外移,长远来说,对珠三角是有利的,能迫使企业转型升级。为什么之前企业没想过转型?就是因为日子过得太舒服了,加工制造的钱很好赚,工人工资低,做的活也很简单,接到订单,找几十个几百个员工加工就能赚钱,根本没压力。”李津逵认为,城市历史性的转折,往往是由一些突发事件推动完成阵痛升级的。
>>进入富士康事件专题
引发蝗虫效应?
对于珠三角企业来说,涨薪是必须跟随的事,但搬迁却不这么简单,而摆在他们眼前最困难的不是涨薪,而是招工。
深圳意恒昌制衣厂邱厂长告诉本报记者,他们厂有经验的普工去年基本工资是1200元,今年一来就加到1400元了,1100元的工资太低熟手根本不会干,现在公司员工还缺几十个人,没人就接不了大的订单。
6月9日,深圳宣布上调全市{zd1}工资标准至1100元,宝安、龙岗区涨幅达22%。涨薪后,位于龙岗布吉的深圳市鹏基光电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刘建文立刻重新核算了成本,对大客户涨价,对小客户重新报价,看对方反应。
6月10日下午,刘建文就赶往他的客户天马公司,与他们谈涨价的事,他告诉记者,大客户还能接受提价,因为他们可以提高售价转嫁给终端,但小客户就麻烦点,短时间内还接受不了。
>>进入富士康事件专题
刘建文算了一笔账,他们公司员工350人,加工型企业人工成本要占总成本的40%-50%,按新的工资标准来算,一个月利润下滑了3.5%。“涨价是个阵痛过程,一提价订单可能就会减少,但不提,利润就会降低。”
对于加薪,东莞永达玩具厂老板韦柱明倒不在意,今年东莞工资早就涨了20%,让他最烦的是工资涨了也没人做,今年订单比去年多了三四倍,工厂年初就要招500人,到现在还缺300人,他们在广西的分厂也是招不到人。
“现在80、90后的小孩吃不了苦,不愿意来工厂做,都想去娱乐场所,东莞很多夜总会一个月工资至少是三四千,多的八千一万以上。”韦柱明说,随着服务业越来越发达,加工制造业的劳动力优势渐渐消失了。
“搬厂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我们做玩具的,都需要喷油漆,搬到内地去,冬天至少有一个季度干不了活,因为温度太低油漆融化不好。”在韦柱明看来,搬出珠三角是很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