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茅岭(系列地方志九) 黄茅岭,60国家高速公路从它的东面山脚下通过。该岭南抵张家村白毛塘,西连张家大院,北接水口山村,南北长约1500米,东西宽约800米,{zg}处(垂直高度)约120米,是一座面积较大、地势较高的山岭。此山上的土全部呈黄色,山中常年长有茅草,故名黄茅岭。山岭的形状犹如一个“7”字,又极像一把锄头,锄头把在张家村,锄头口却在水口山村(因此山岭中的土大都是水口山村的)。据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神仙扛着一把锄头路过此地,在这里睡了一宿,第二天走的时候,忘记带锄头了,这把锄头就变成了两个山岭。因而这两个山岭结合在一起就极像一把锄头。 黄茅岭其实也是岭中有岭,岭中有山。它的南面叫黄茅岭,北面叫肖家岭,两岭之间还夹有一座小山,名叫矮子山,这座山上长有茶树、枞树和其它杂树,但很冷清,因为山中埋有附近村庄里的一些乱人,人称乱坟岗,那些未出生的婴儿、吃农药闹死的,上吊死的、溺死的、xx的全都埋在这里。白天小孩一般不敢独自到这山上玩,晚上连大人都不敢来此山。曾经有人凌晨时分来到山中,只见周围阴风凄凄,雾气蒙蒙,到处都在响动,那人只觉大汗淋漓,毛骨悚然,回家不久,便得了一场大病。随后就没有人敢独自上山了。 黄茅岭上全是黄土层,土质疏松,适合于种红薯与花生。当地人挖土、锄地十分轻松,{yt}一人能挖土一亩多,锄地两三亩。挖花生或挖红薯时,大都只要用手扯,那花生或红薯便很听话似地从土中探出头来,并且很少沾土。由于土质疏松,花生与红薯个头又大,收入颇丰。如果有机肥下得多且及时,一亩田能产花生上千斤,产红薯上万斤。 在肖家岭南北边的山脚下,有一户人家,户主被当地人称作菊裁缝,他家门前栽有几棵水果树,一棵杨梅树,一棵鸡爪树。我们张家村的人到杨林小学读书,要路过此处。等果子成熟后,大家便躲在树下用石头把果子吃。一般情况下,杨梅还没熟透,吃起来是很酸涩的,但那时肚子不得饱,大家还是不断地偷吃。鸡爪树要等十月打霜过后才能吃。每当这个时候,我们便用xx射下鸡爪爪,吃起来酸甜可口,味道好极了。偷吃多了,主人知道了,便会放狗来咬我们,此时大家就一窝蜂地逃跑了。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邵阳地委来张家村搞点,便将这座山岭南面的一部分土地收归大队,办起了邵阳地区{dy}个园艺场,名叫张家园艺场。起初场里有两间房子,是用泥砖砌成的。场长自然便是原张家大队党支部书记肖再阳,保管员是笔者的父亲肖洧江。最初,场里引进了水蜜桃、黄梨树等几个优质水果品种,仅三年时间便相继投产。当时的水蜜桃有茶杯一样大个,黄梨就更大个了。每到丰产年成,场里采摘的桃子便一时卖不出去,储藏时间又不能太久,一般一周之内就能坏掉。场领导便想出一个良方,即将剩下的桃子酿酒,名叫“桃子酒”。这酒吃起来甜甜的,还能治痧,很受卖。后来就再也不用愁桃子卖不出去了。 七十年代,该大队又在场的东北边办起了一所学校,叫张家小学。共有四年级和五年级各一个班。学校当时只有三名老师,他们是肖正堂、周花秀和肖坤仁。学生也只有七八十个。笔者在此读了一个学期。由于此地缺水,学校在此仅办了两年,随后就搬到了黄茅岭北面的山脚下了,校舍靠近张家大队第六生产队。在这里修了一正两横五间教室,算是正式的张家完小了。场边留下的这几间教室,便都归园艺场收管了,用来做场员的办公房和住宅。园艺场鼎盛时,有场员十几个,分别负责果树的培植和管理。他们吃饭都是用钵钵,每餐四两米,一日三餐,生活倒很有规律。就在此时,场里来了一个“叫花子”,姓周名佩称。他本是衡阳医学院的高才生,由于被划成右派,被迫下放到原籍,即周旺公社荐楼大队,但村民没有收容他,不得已就只好要饭为生。但村里的小孩喜欢作弄他,常常对他丢石子,抽扫子,经常搞得他狼狈不堪。他听说张家有个园艺场,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场里,场领导接纳了他,每天管他饭,管他睡,白天就与场员一起扯扯草或浇浇水。生活倒也自在。在场里,他足足呆了三年,直到后面落实政策他才离开。离开时,他还写了一副对联,内容是:“张家场讲人道物产丰富,落难人遇知音情谊深长”。尽管对仗不算很工整,它却道出了人间真情,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与此同时,肖家岭那边,水口山大队也办起了一个园艺场,也栽有水蜜桃和黄梨树,只是没有张家园艺场那么红火而已。 到80年代,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落实到户后,两个园艺场便相继消亡了。场里的土大都回归到原来的村组了。后来,实行退耕还林,这里的山地大都栽种了松树和杉树了,有些还栽有梨树和柿子树,仅几年时间,整个山岭便树木成林了。 2004年,60国家高速公路从黄茅岭的东侧山脚下通过,在黄茅岭与肖家岭两岭之间低洼处填了很多土,推平之后足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站在山岭上,可以远眺邓家村,清水村、朱溪村、周旺镇和周旺村等多个地方,心胸顿时开阔起来。这时你会忘记{yt}的辛劳。 现在,黄茅岭上靠张家这一带,已葬了很多坟墓,约有30多座。笔者的母亲就葬于此山岭靠北面的山腰上。最初下葬此山的是同村肖贵礼的老兄肖贵成。而张家村园艺场剩余的土地,一部分已卖给村民了。他们用来修建坟墓,其中肖连喜老师花了六千多元买了一亩多地,现已全部砌好台基了;肖正堂也花了四千多元买了半亩多地,也是用来做坟地的;肖甫生也花了两千多块钱买了一块地,他的大儿子就葬在此土里。多数人有自留地,葬坟不需花钱。不久的将来,这里可能要变成一座坟山了。 但愿村民节约用地,死后尽量采用火葬,以减少土地的流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