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 1.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以便酌情给予相应的xx和处理。 2.清洁伤口,去除异物、渗液或脓液,减少xx的繁殖和分泌物对局部组织的刺激。 3.伤口局部外用xx,促使炎症局限,或加速伤口肉芽生长及上皮组织扩展,促进伤口尽早愈合。 4.包扎固定患部,使局部得到充分休息,减少病人痛苦。 5.保持局部温度适宜,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环境,为伤口愈合创造有利条件。 (二)、适应证 1.无菌一期伤口换药一般在24小时、72小时常规观察局部肿胀渗出情况;7-9天检查刀口局部愈合情况,观察伤口有无感染。 2.开放伤术后24、48、72小时连续三天换药,观察有无出现血肿或引流情况及时排除险情。 3.估计手术后有刀口出血、渗血可能者,或外层敷料已被血液或渗液浸透者。 4.从位于肢体的伤口包扎后出现患肢浮肿、胀痛、皮肤颜色青紫、局部有受压情况者。 5.伤口内安放引流物需要松动、部分拔除或全部拔出者。 6.伤口已化脓感染,需要定时xx坏死组织、脓液和异物者。 7.伤口局部敷料松脱、移位、错位,或包扎、固定失去应有的作用者。 8.外科缝合伤口已愈合,需要拆除切口缝线者。 9.需要定时局部外用xxxx者。 10.手术前创面准备,需要对其局部进行清洁、湿敷者。 11.各种瘘管漏出物过多者。 12.大、小便污染或鼻、眼、口分泌物污染、浸湿附近伤口敷料者。 (三)、准备工作 1.病人的准备:了解病人的心情,向病人讲解换药的目的和意义,xx病人的心理恐惧。病人应保持合适体位,既有利于病人舒适,也有利于医生换药。 2.自身准备:着装符合要求、修剪指甲、洗手。 3.环境准备:操作前半小时停止一切清扫工作。 4.用物准备:换药盘、换药车、换药包1个(无菌xx碗2个、无菌镊子2个、弯盘1个)、0.5%碘伏棉球或75%酒精棉球数个(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盐水棉球数个、分置于无菌xx碗内,无菌纱布数块,置于无菌xx碗内、胶布或绷带,一次性中单、xx巾、手消毒剂,根据伤口情况可备引流物、血管钳、探针、凡士林纱布或纱条等。 (四)操作方法 1、核对病人及手术部位,将病人接到换药室或携用物至床旁并劝其陪床家属离开病房,拉隔帘。 2、解释换药的目的,铺好一次性中单、xx巾,暴露伤口部位。 3、去除敷料固定物,用手揭去外层绷带和敷料后进行手xx,紧贴创口的一层敷料用镊子揭去,将污面向上置于弯盘内,揭除敷料的方向与伤口纵轴方向平行,如有分泌物干结粘着可用盐水湿润后再揭下,以减少疼痛。 4、左手持镊自换药碗中取0.5%碘伏或75%酒精棉球传递给右手的另一把镊子操作,两把镊子不可碰撞,用以创口周围皮肤擦洗。清洁伤口先由创缘向外擦拭,勿使酒精流入伤口引起疼痛和损伤组织。感染伤口,由外向创缘擦拭、xx伤口周围皮肤两次,用盐水棉球拭去伤口内的分泌物。 5.交换左右手镊子,右手持的无菌镊子,处理伤口内。直接用右手的无菌镊子取药碗内的盐水棉球,轻轻清洗创口,禁用干棉球擦洗创口,以防损伤肉芽组织。 6.去除过度生长的肉芽组织、腐败组织或异物等,观察伤口的深度及有无引流不畅等情况,再用0.5%碘伏或75%酒精棉球xx沾染皮肤上的分泌物。{zh1}用xx敷料履盖创面。 7.一般创面可用xx凡士林纱布覆盖,必要时用引流物,上面加盖无菌纱布或棉垫,包扎固定。 8、安置好病人体位并告知注意事项及下次换药时间。 9、整理用物,洗手。 (五)注意事项 1.换药者操作应当稳、准、轻,禁忌动作过粗过大,严格遵守无菌外科技术。 2.根据伤口情况准备换药敷料和用品,应勤俭节约,物尽其用,不应浪费。 3.合理掌握换药的间隔时间,间隔时间过长不利伤口愈合,间隔时间过短因反复刺激伤口也会影响伤口愈合,同时增加病人痛苦,并造成浪费。 4.每次换药完毕,须将一切用具放回指定的位置,认真洗净双手后方可给另一患者换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