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栽培技术--高产技术_金针菇投资的空间_百度空间

蘑菇栽培技术--高产技术

发展蘑菇生产是农村一条脱贫致富的好门路。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见效快,销路好等优点,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季节的选择
   一般选择8月下旬或者9月上旬开始建堆,具体按当地气候而定。


二、培养料配方(1000平方尺计算)


  (1)稻 草:5000市斤 尿素:75市斤 石膏:70市斤

           碳酸钙:30市斤 石灰:50市斤 过钙:50市斤


  (2)稻 草:3000市斤 牛粪:2000市斤 尿素:60市斤

           碳酸钙:40市斤 过钙:50市斤 石膏:60市斤 石 灰:50市斤    碳氮比为32:1


三、前期制堆发酵


  1、场所选择。场所应具备水源充足,地势高,排水方便,环境清洁,无杂菌污染,靠近菇房的地方。


  2、一期培养料堆制发酵程序为:
          预备堆→正式建堆→{dy}次翻料→第二次翻料→第三次翻料→第四次翻料(转二期发酵)稻草在建堆前进行预备堆1—2天,水份调节70%—73%。 正式建堆加入尿素,石灰粉在每次翻料前后撒在堆料表面。 {dy}次翻料时间为建堆后第五天,水份应调节在65%—68%。 雨天应盖好薄膜,第二次第九在翻料,加入过磷酸钙。水份调节在63%-65%。第三次第十二天翻料加入碳酸钙,水份调节在61%—63%。第四次第十四天翻堆,水份调节在72%,用手握料指纹间有2—3滴水为宜,前期发酵结束,转二期发酵,PH值调至8—9为宜。


  3、建堆尺寸规格:堆宽1.5米,堆高1.3米,堆长度不限。


  4、建堆通气孔的制作:用两根毛竹或木棒横放,两头用石头垫高20厘米,中间放通气筒。采用1.5米长毛竹或木棒,位置摆插在两根横通气筒中间,间距1米,建堆结束后拢掉即可。


  5、下雨应薄膜遮盖,无雨立即把薄膜掀开,以免造成培养料氨气过多。

四、二期发酵
  从我们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二期发酵采用以下二种办法。

       1、原地堆料发酵法。如大田栽培可采取原地堆料期次发酵。 即在堆料场所,取宽1.3米,间距长1.5米的长方形内用砖块砌成高24厘米的六个均布的砖墩,在砖墩上用24条毛竹或木棒均布(能受堆料量即可)。制成堆料床。将前期发酵的培养料搬到堆料床上。宽按料床,高为1米。每隔0.5平方米放立式通气筒,采用1.5米长毛竹或木棒,位置摆括在两根横通气筒中间,间距1米,料堆完后拢掉即可然后用毛竹拱成高于料堆50厘米,间距1米的弧形棚架。然后遮盖薄膜,让阳光加温。如温度达不到,阴雨天可采用蒸气加温。

       2、大棚床式发酵法:如大棚是采用立体栽培。可采用床式发酵进行。立体栽培的床架宽为1.7米,大棚高度3.2米。共制4—5层,每层间距60厘米。{zd1}层离地间距20厘米将培养料集中在底上2—3层,

        3、二期发酵的温度,时间控制:
         升温12小时--→60-63℃(保持6-8小时)--→通风降温--→48—53℃(维持3—5天)
  注:发酵升温,可采取在发酵室内砌灶利用蒸气升温的办法。灶门应摆放在室外。


  4、期发酵结束后,培养料呈深咖啡色,无氨臭味有面色味,富有弹性,待料温降至30℃以下, 在准备好的菇房里进行立体式和大田式的分床,含水量掌握63—66%,整平PH值7.5左右。厚度为15—20厘米为宜。


五、播种的方法
  蘑菇菌种原料有三种:草料、棉子壳、麦粒等。 多年实践证明,从播种萌发、播种省工考虑选择麦粒菌种{zj0}。

      目前采用混合接种法,产量比较高。一般1000平方尺计算。菌种用量为80—100瓶。其中约五份之四的菌种均匀散在床面上,然后将菌种与培养料混合分布在中部。然后用木板轻轻压平料面, 剩下五份之一菌种再均匀散在料面,然后用报纸盖上。如果气温干燥, 可适当在料面喷少量的1%葡萄粉再加0.2%石灰水,以利菌丝萌发。


六、播种后的发菌管理
  播种后三、四天内,菇棚关好门和通气洞口,以利菌种萌发。主要是控制通风量,发菌期温度要求23—27℃。菇房的相对温度90—95%,太干可在通行道少量喷水。如遇到高温天气,气温达30℃时,要采取降温,有利菌丝生长。

七、复土和复土后管理
 播种后一般15—20天左右, 检查菌丝吃料有三分之二时就可以进行复土。土质要求应选择复植土比较理想。 把土打碎{zd0}直径不超过2厘米,然后将杂物清理干净,土质{zh0}要晒干。100市斤土加0.2—0.3市斤石灰和0.1市斤的碳酸钙,再喷上2—3%福尔马林。反复搅拌均匀,盖上薄膜5天左右。待无药气味后,调节PH值至7.5左右。含水量要手抓一把土能成团,放在地上又能散开即可。每平方市尺用土7—8市斤均匀复盖。现改为一次性复土,厚度为3—3.5厘米。复土后菇房温度要求20—23℃。 如果复土表面大干可以用1%石灰水轻喷。当菌丝爬上土面有三分之二时,就可喷重水。喷重水的量按菇床干湿情况而定。通风条件好,每平方尺喷水0.2—0.3市斤。通风条件差,床面湿度大,每平方市尺用0.1—0.15市斤水。喷重水应采取轻喷。办法也就是增加喷的次数(,切不可一次喷完,以免造成菇床积水漏料。重水喷完应停止喷水2天,加强通风,防止菌丝徒长。第三天起应喷些调节水。

八、出菇管理
  复土后15—20天左右就开始出{dy}潮菇,菇多多喷水, 菇少少喷水。观察菇的含水量, 把菇采下用小刀切菇柄切不下并用力切断,说明水份不够。断口发现有红积水,说明太湿。子实体要求温度10—20℃,{zj0}温度14—18℃。秋菇旺季时。如气温超过22℃,白天不能通风,因为白天通风会影响菇的质量。 必须在晚间通风,以利于子实体生长。



郑重声明:资讯 【蘑菇栽培技术--高产技术_金针菇投资的空间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