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6月21日_天上客_新浪博客

【流浪的茶多拉盒子】之福州站 -3-

 

早就听说过霍山黄芽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名茶之一,但是真xx尝到,这次还是头一遭。为了不浪费好茶,先上百度查询了一番。



霍山黄芽源于唐朝之前。唐李肇《国史补》把寿州霍山黄芽列为十四品目贡品名茶之一。霍山黄芽唐时为饼茶,唐"膳夫经手金录"载:"有寿州霍山小团,此可能仿造小片龙芽作为贡品,其数甚微,古称霍山黄芽乃取一旗一枪,古人描述其状如甲片,叶软如蝉翼是未经压制之散茶也。"

《史记》称:寿春之山有黄芽焉,可煮而饮,久服得仙。

六霍,旧寿春故也。一曰仙芽,又称寿州霍山黄芽。六安州小岘春,皆茶之{jp},明朝始入贡。自弘治七年分设霍山县,州县县贡。县户采办者例应汇州总进。六安州岁贡芽茶二百袋,每袋重一斤十二两。自明弘治七年分设霍山县后,随定额分办,州 办茶二十五袋,县办茶一百七十五袋……。

国朝因之,至康熙二十三年奉文增办一百袋,州承办三十七袋,计六十四斤十二两,县承办 二百六十三袋,计四百六十斤四两。每年州备价发县代买一色芽茶……   

今天下产茶处不下数百,致贡者仅十余处,而明朝上供专用六安,其余悉以市焉。每岁上供 ,霍多至三百六十封,又有副封以补其乏。州额不及什二,是霍倍其力,而六享其成。——清顺治十七年《霍山县志•贡茶》

(以上资料来自百度百科)

绿茶这个大类中派生出的黄茶、白茶和花茶等品种,除了黄茶以外,以前都有接触,但是黄茶却一直不很熟悉。根据资料介绍,主要是通过闷黄工序,使其叶片中叶绿素破坏,酚类物质发生氧 化。氧化程度不同,变黄程度就不同。闷堆技术有几种形式:杀青后趁热闷堆,如台湾省黄 茶;揉捻后闷堆,如黄汤;初干后闷堆,如黄大茶;纸包低温闷黄,如君山银针;薄摊闷堆,如霍山黄芽。采取不同的闷堆技术,芽叶变黄程度不一样,形成黄茶品质也各有不同,霍山黄芽在黄芽中的变黄程度算是轻的一类,因而品质接近绿茶。



从黄茶的介绍资料中忽然想到,黄茶的闷黄工艺,与近年来普洱茶的渥堆工艺,是不是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相似的原理?这倒是需要日后求师学艺的题目了。



茶具:100CC 玻璃盖碗

投茶: 4

冲泡:依然是中投法,先温杯,在注入半钟滚水,待水温下降,将黄芽置于水面,再沿盖碗边缘缓缓注入热水至满杯,加盖,静候。考虑到黄芽属于叶片较嫩的茶青,投茶前等候的时间略长,为的是让温度再适当的降低,同时烧水器中的水温也会下降。根据经验判断,实际的水温应该在80度以下。







霍山黄芽的芽叶,看上去与安吉白茶的芽叶比较接近,但与同属黄茶的君山银针相较,黄芽的确香气清爽,汤水似乎比绿茶要醇厚一些,但比君山银针又要略薄一些。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2010年06月21日_天上客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