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耻文人辛子陵”的无耻之行。_晋源泉_百度空间

辛子陵在“《千秋功罪xxx》出版前后——在《炎黄春秋》新春联谊会上的发言”里举了这么个例子:

“我到政法大学与一些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座谈,跟他们讲了一件真实的事情。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1974年4月,联合国召开第六届特别会议。我国派出xxx率领代表团去纽约。什么都安排好了,突然想起去联合国不能用人民币要用美元。紧急下令全国所有银行将美元收罗起来。找出来多少钱呢?找出来三万八千元美金,这是当时中国全部的外汇储备。xxx带着中国国库中美元储备的全部家当,率领代表团到了纽约,住进一家酒店。交了房租,扣除吃饭等日常生活的必要开销,出现了堂堂中国代表团给不起服务员小费的尴尬事情。后来xxx团长把他的全部个人经费作为小费给了酒店的服务员,他回家只给他的孙女带回来一块巧克力。现在我们的外汇储备是多少呢?一万二千亿美元。超过日本,世界{dy}。一个国家外汇储备不够政府官员出一趟差,你们说xx是不是把国民经济拖到了崩溃的边缘?大家听了很信服。”

“精英”的描述真是有鼻子有眼:“突然想起去联合国不能用人民币要用美元”(如此常识还要“突然想起”?)“紧急下令全国所有银行将美元收罗起来。找出来多少钱呢?找出来三万八千元美金,这是当时中国全部的外汇储备”、“ xxx带着中国国库中美元储备的全部家当”、“ 率领代表团到了纽约,住进一家酒店”、“ 堂堂中国代表团给不起服务员小费的尴尬事情”、“ 一个国家外汇储备不够政府官员出一趟差,你们说xx是不是把国民经济拖到了崩溃的边缘?”——多么“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又是多么“催人泪下”啊!

然而实际呢?

纯粹是胡编乱扯,当众造谣。仅举几个事实:

{dy},xxx出席联合国大会时住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不是住酒店,谈不上“给不起小费”。

第二把手,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一大批国家跟中国建了交,纷纷互派大使。如果“当时中国全部的外汇储备”仅仅“三万八千元美金”,那中国连维持一个驻外使馆的正常活动都不够,怎么可能跑到那么多国家去建使馆?

第三,仅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一家的数字,“从1972年到1979年,中技公司共为国家引进367个项目,其中有大型化肥设备、大型化纤设备、石油化工装置、数据处理设备、发电设备、采煤机组、制氧设备等1971年至1980年中技公司共完成进口额66.7286亿美元。”http://baike.baidu.com/view/1383739.htm

——如果情况如辛子陵所说的那样狼狈,“全部的外汇储备”仅仅“三万八千元美金”,这些进口是怎么来的?

第四,以挪威为例:1974年中国从挪威进口2,394万美元。出口536万美元——如果“当时中国全部的外汇储备”仅仅“三万八千元美金”,这两千多万美元的进口是怎么来的?光同这一个国家的贸易就维持不下去。(中国与挪威历年贸易额统计)

第五,1973年xxx总理批准了国家计委提交的《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在今后三到五年内引进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这一方案被通称为“四三方案”。其中包括:大型化肥设备13套,大型化纤设备4套,石油化工设备3套,综合采煤机组43套,10个烷基苯厂,3个大电站,武钢一米七轧机,以及透平压缩机、燃气轮机、工业汽轮机工厂等大型项目。后来在此基础上又追加了一批引进项目,进口总额预计达到51.4亿美元。从1973年起中国对外贸易额大幅度增长,1973年达到109.76亿美元,1974年达到145.7亿美元。

(邢茹玉、陈东林:《新中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开创》,

(刘仓:《xxx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的思想和实践》,《党史文苑》2006年第4期)

——如果当真如同辛子陵说的,1974年“当时中国全部的外汇储备”仅仅“三万八千元美金”,这么多成套设备怎么引进得成?

顺便说一句,邢茹玉、陈东林的文章揭露了另一个历史事实:中国的布票、肥皂票是怎么取消的:

“引进的四个大型化纤厂1982年全部建成投产后,中国从1984年起就宣布取消使用了长达30年的布票,敞开供应纺织品。2003年,中国成为世界{dy}化纤生产大国。在用的方面,中国过去制造肥皂用宝贵的xx油脂,原料十分紧张。引进设备建成南京烷苯基厂后,用石油生产肥皂、洗衣粉,能够满足全国市场的需要,取消了凭证供应”

——看清楚没有?取消布票、肥皂票是xxx的功劳,是xxx打破外国封锁禁运后立即采取的技术引进措施的成果。1972年尼克松访华,美国对华封锁禁运被打破,1973年中国即开始了“四三方案”,成套引进西方先进设备,1982年全部引进建成投产,1984年便取消布票、肥皂票——谁说xxx时代“闭关锁国”?刚刚打破封锁立刻就争分夺秒搞开放了。只不过从引进到投产有个时间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而已。“精英”们开口闭口污蔑xxx“与世隔绝”“封闭半封闭”、“xxx时代一切凭票”,把xxx时代制定的“四三方案”、开放引进的成果全算到自己头上不算,居然还公然造谣,编造出1974年“当时中国全部的外汇储备”仅仅“三万八千元美金”这样的弥天大谎,其厚颜无耻程度实在堪称世界{dy}。

写到这里又想起另一篇文章《蒋介石三气史迪威。

别的事实且不论,文中所谓“杜聿明还是想方设法集结了三个师的兵力。他们成功地杀出一条血路,撤回国内”纯粹是撒谎。历史事实是杜聿明的残兵败将根本没有能够“成功地杀出一条血路撤回国内”,而是不得不逃到印度,被编入驻印军接受史迪威指挥,只有光杆司令杜聿明灰溜溜飞回了重庆。

至于文章洋洋得意地吹嘘蒋介石如何用宁波方言耍弄了对方、为自己挣了面子等“壮举”,倒令人想起鲁迅的一段话:“相传前清时候,洋人到总理衙门去要求利益,一通威吓,吓得大官们满口答应,但临走时,却被从边门送出去。不给他走正门,就是他没有面子;他既然没有了面子,自然就是中国有了面子,也就是占了上风了。”

表面上“蒋委员长”厉害:一再用方言耍弄了对方,{zh1}成功地把对方赶走,倒是挺有“面子”。实际呢?结果是美国人立刻修改了靠你中国xx从陆地上打败日本的战略,转身找苏联帮忙去了。苏联正中下怀:要我出兵可以,但得有代价——中国的主权:外蒙古独立,旅大基地,中长铁路。美国满口答应,签署了《雅尔塔协议》,用中国的主权做了交易,而且跟中国连个招呼都不打。——相形之下,“用方言挣了面子”之类的“成就”值得一提吗?把如此屈辱的历史当成“佳话”得意洋洋,居然还发表在《文史春秋》)《人民文摘》上当“典范”,这样的文人难道还不算无耻之尤?

光天化日之下公然造谣,公然拿国耻当“趣闻”,拿肉麻当有趣——如今的“精英”实在是“黄鼠狼下耗子——一代不如一代”,连起码的羞耻都顾不上了。名副其实“无耻文人辛子陵”。



郑重声明:资讯 【“无耻文人辛子陵”的无耻之行。_晋源泉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