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 _ 医疗,健康,保健,疾病,ppt文档知识

施行保留性神经耻骨后摄护腺彻底切除术
对性功能之影响
李瀛辉 1
黄荣庆 1
卢志明 2
高雄荣民总医院 外科部泌尿外科 1
屏东东港安泰医院 2
国立阳明大学医学院 泌尿学科
背景我们评估使用保留性神经耻骨后摄护腺彻底切除术,xx局部性摄护
腺癌后对性功能之影响.
方法自1996 年3月至 2000 年9月间,44 位平均年龄 68.7 ± 4.5 岁局部性
摄护腺癌病人,接受耻骨后摄护腺彻底切除术.其中 8 位病人术前已xx,
18 位病人,因技术性因素无法接受保留性神经耻骨后摄护腺彻底切除术;其他18 位性功能正常之病人,接受保留性神经耻骨后摄护腺彻底切除术.我
们使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 (IIEF-6) 与病人自我报告性功能恢复百分比,评估
其术后性功能.
结果平均追踪时间 14.4 ± 2.7 月 (范围 12 月-18 月),我们发现接受保留性
神经耻骨后摄护腺彻底切除术病人之国际勃起功能指数 (IIEF-6) 与病人自
我报告性功能恢复百分比,均比未接受保留性神经病人明显较佳 (分别是
15.2 ± 9.0 对照 2.0 ± 3.8;55 ± 30% 对照 3 ± 10% p < 0.001).18 位接受保留
性神经耻骨后摄护腺彻底切除术病人, 其中 4 位(22.2%) 病人可自然勃起与
成功进行性活动.8 位(44.4%) 病人需要藉助 sildenafil 或接受 alprostadil 海
绵体内注射从事性行为.4 位(22.2%) 病人仅有部份勃起,但是拒绝进一步
xx,2 位(11.1%) 病人则xx丧失性功能.术后摄护腺肿瘤特殊抗原标记
(PSA) 值0.10 ± 0.18 (范围 0.01-0.59).
结论经过 14.4 个月追踪,绝大多数接受保留性神经耻骨后摄护腺彻底切除
术之病人可达成性活动,癌症控制亦佳.我们的结果显示保留性神经耻骨后
摄护腺彻底切除术的确适用於某些局部性摄护腺癌病人.
关键词 xx、肿瘤、性功能、摄护腺、摄护腺切除术.
(中华医学会杂志 2003;66:13-18, 原著)
CA3
临床上有食道症状病人的食道压力检查分析:
十年来单一医院之经验
李嘉龙 1,2
吴启华 1
陈振宽 1
涂天健 1
国泰综合医院 肠胃内科 1
台北医学大学 医学系 2
背景能造成胸痛及吞咽困难的原发性食道蠕动异常之疾病在国人是少有
研究报告.随著引进较简单及较不痛苦的检查方法,使得我们能研究这一类
的国人,并与西方世界做一比较.
方法於1989 至1999 十年间,本院对於具有胸痛及吞咽困难的病人而怀疑
原发性食道蠕动异常疾病,且排除续发性的因素者,都予於施行食道压力检
查.而事后来加以整理及分析结果.
结果在264 位病人中,阴性的有 142 例(54%),阳性的有 122 例(46%).
阳性者中,73 例为非特异性的食道蠕动异常,20 例为食道弛缓不全,9 例为
弥漫性食道痉挛,8 例为核桃钳食道,7 例为低压性下食道括约肌,3 例可用
edrophonium来诱导胸痛,2 例为高压性下食道括约肌.与西方国家比较,非
特异性的蠕动异常乃占多数,且其中多为无传导性的缩收或是缩收强度太
低.但是不同的是弥漫性食道痉挛、核桃钳食道及高压性下食道括约肌并不
多见.
结论我们的研究发现,原发性的食道蠕动异常在国人并不少见.食道压力
检查在具有食道症状的病人应予於考虑.
关键词 食道压力检查、食道蠕动异常疾病、诊断、分类.
(中华医学会杂志 2003;66:27-32, 原著)
CA2
xxxx系统隐球菌感染之影像学表现
郑宇珍 1
凌憬峰 1,3
张丰基 1
王署君 2,3
傅中玲 2
陈行素 1
邓木火 1,3
张政彦 1
台北荣民总医院 放射线部1 神经医学中心2 国立阳明大学医学院3
背景隐球菌是引起免疫不全病人xxxx系统感染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临
床表现为非特异性的症状,如:xx、发烧、xx、意识改变等等.本篇文
章呈现xxxx系统隐球菌感染在电脑断层与磁振造影的影像表现,及比较
免疫不全与无免疫不全病人之影像差异.
方法回顾 26 位经脑脊髓液隐球菌抗原及印地安墨水染色证实xxxx系
统隐球菌感染病人的电脑断层与磁振造影,其中包括 18 位男性及 8 位女性,
有10 位有免疫不全或危险因子.
结果电脑断层最常见的变化为脑室扩大,其他常见的表现包括脑膜加强显
影、脑梗塞 (但其中一半的病人於进一步的磁振造影证实为 Virchow-Robin
血管旁空间扩大) 以及无任何影像异常发现,较少见的变化如脑室炎及脑内
脓疡 (於两侧视丘) 则各有一例 .磁振造影最常见的变化为 Virchow-Robin
血管旁空间扩大及脑膜加强显影,其他常见的表现有脑室扩大,较少见的变
化如隐球菌瘤及脑内脓疡 (於桥脑) 则各有一例.免疫不全与无免疫不全病
人之影像表现无统计学上之差异.
结论磁振造影比电脑断层於诊断xxxx系统隐球菌感染更具敏感性,
如:Virchow-Robin 血管旁空间扩大於电脑断层多误以为微小脑梗塞,部分
病患脑膜加强显影仅於磁振造影显示而於电脑断层并不明显,桥脑脓疡病例
於电脑断层无异常发现.比较免疫不全与无免疫不全病人之电脑断层与磁振
造影影像,并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 脑部、电脑断层、隐球菌感染、感染、磁振造影.
(中华医学会杂志 2003;66:19-26, 原著)
CA4
肺部硬化性血管瘤:44 个案例之分析
郭光泰 1
许文虎 1
吴玉琮 1
黄敏雄 1
李永贤 2
台北荣民总医院 外科部胸腔外科 1
病理部 2
国立阳明大学医学院
背景硬化性血管瘤是一种罕见的肺部良性肿瘤.手术前诊断此肿瘤极困
难,有时候即使术中冰冻切片也不易将它与恶性肿瘤作区分.在此,我们希
望藉由我们的经验探查它的特徵.
方法从1982 年至 2001 年在台北荣民总医院胸腔外科被诊断为硬化性血管
瘤的病人,我们针对其病历及病理检查作回溯性探讨.
结果在这段期间,硬化性血管瘤占所有手术切除良性肿瘤的 32.8%.共有
44 个从 16 岁到 72 岁的病人 (7 男37 女),高峰在40 岁到 49 岁,其中72.7%
的病人无症状.能在术前利用胸部电脑断层做xx诊断的只有20% (4/20) 的
病人,且有40% (8/20) 的肿瘤无法排除恶性之可能.组织学下,此肿瘤呈现
四种主要之型态:实体 (solid)、硬化 (sclerotic)、乳突 (papillary) 和出血
(hemorrhagic).在此系列中,共有5 个病人主要只表现一种型态,其余39 个
病人至少表现两种型态,且有 8 个病人的肿瘤表现全部四种型态.尽管采取
的手术切除方式不同,在此系列中并没有手术相关死亡或肿瘤复发.
结论虽然罕见,硬化性血管瘤在我们的分析中仍然是第二常见的肺部良性
肿瘤.胸部电脑断层及支气管镜无法在术前做xx诊断,而开胸术通常是确
定诊断及xx所必需.肿瘤复发并不常见,因此有限之切除是合理的.此外,
多发性结节并不能排除硬化性血管瘤之可能性.
关键词 良性肺肿瘤、肺切除、硬化性血管瘤.
(中华医学会杂志 2003;66:33-38, 原著)
CA5
台湾地区使用降血脂药品的盛行率分析
陈曾基 1,3
林幸荣 2,4
陈亮恭 1,3
黄信彰 1,3
周丽芳 5
台北荣民总医院 家庭医学部 1
内科部心脏内科 2
国立阳明大学医学院 家庭医学科 3
临床医学研究所 4
国立政治大学 财政学系 5
背景高血脂症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子.本研究探讨台湾全民健康保
险门诊部门降血脂药品的利用情形.
方法资料来源为国家卫生研究院全民健康保险研究资料库的{dy}组归人
抽样档,包括 50,000 人在 2000 年的所有门诊申报档案.降血脂药品的定义
为药品分类系统 (Anatomical Therapeutic Chemic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中C10 组的药品品项.
结果在46,614 位合格的被保险人中,有760 位使用降血脂药品,盛行率为
1.6%.60 至69 岁的年龄组的盛行率{zg} (7.2%),其次为 70 岁以上的年龄
组(6.0%).男性病患多於女性病患,然而在 49 岁以前,女多於男.降血脂
药品总计开立 3,850 次,共有 70,272 个定义日剂 (defined daily dose).平均
一位病人在一年内领取过 5.1 ± 4.5 个xx品项的降血脂药品,一次xx量为
18.3 ± 11.5 个定义日剂.在2000 年门诊部门,每千人住民每日定义日剂数为
4.1.在所有降血脂药品的使用里,statin 与fibrate 类药品占了绝大多数.在
使用人数与xx品项数方面,由gemfibrozil {lx1};在总使用量上,则以
simvastatin 最多.37.8%的降血脂药品使用者同时有糖尿病,标准化罹病比为
3.34.其他较易同时存在的疾病包括高血压 (48.8%,标准化罹病比为2.40) 与
其他心脏疾病 (30.7%,标准化罹病比为 2.36).
结论台湾降血脂药品的总使用量以 statin 类最多.有糖尿病、高血压及心
脏病的族群较容易使用降血脂药品.
关键词 降血脂药品、药品利用、全民健康保险、药品流行病学、盛行率.
(中华医学会杂志 2003;66:39-45, 原著)
CA7
糖尿病慢性肾脏衰竭病人之高压素原,血管收缩素
转化 及血管收缩素接受器之基因异化之研究
张浤荣 3
郑志雄 1,2,3
徐国雄 1,2,3
连荣达 3
吴明儒 1,2
陈呈旭 1,2
台中荣民总医院 内科部肾脏病科 1
阳明大学 2
中山医科大学 3
背景本研究之目的在比较 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慢性肾脏衰竭病人之高压
素原,血管收缩素转化 及血管收缩素接受器之基之研究.
方法本研究包括 129 位糖尿病并发慢性肾脏衰竭病人,及116 位糖尿病
患,抽取其血液中整组基因,利用核酸扩增法 PCR 分析其基因异化,包括血
管收缩素转化 ACE 之基因缺失或基因插入,高压素原基因点状突变
(M235T,T174M) 及血管收缩素接受器基因异化.
结果糖尿病并发慢性肾脏衰竭病人及糖尿病人两组病患中,血管收缩素转
化ACE 之基因缺失或基因插入及血管收缩素接受器基因异化并无差异,
但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衰竭病人中,高压素原基因之等位基因在 235 (M235)
点状突变有明显的差异.但高压素原基因之基因型在 (M235T) 点状突无明
显的差异.高压素原基因之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174 (T174M) 点状突变有明
显的差异.
结论本研究发现,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衰竭病人中高压素原基因有明显的
点状突变异.故此推论高压素原基因在糖尿病并发肾病变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血管收缩素转化 、高压素原、糖尿病肾病变、血管收缩素接受器之
基因异化.
(中华医学会杂志 2003;66:51-56, 原著)
CA6
内生性葡萄膜炎:高雄荣民总医院之临床经验
周俐祯 1
许淑娟 1,2
洪美情 1
萧雅娟 1
吴宗典 1
庄秋同 1
陈嘉芳 1
高雄荣民总医院 眼科 1
国立阳明大学医学院 2
背景葡萄膜炎的分布因地而异,可能受地理环境,营养因素或遗传因子影
响,为了更充分瞭解疾病的致病因及其分类,流行病学之研究是非常重要
的,本篇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讨在南台湾之内生性葡萄膜炎的概况及特性.
方法本篇是将高雄荣总自 1991 年1月至 2000 年12 月所诊断及xx之内
生性葡萄膜炎之病患做回朔性的病历分析,其所记载的病人基本资料 、病史、眼科检查及相关之实验室检查都被加以分析.
结果总共收集了 160 位病人,包括93 位(58.1%) 男性及 67 位(41.9%) 女性,平均年龄为 47 ± 17.1 岁 (分布从 16 岁至 77 岁).平均追踪时间为 13.7
个月,在诊断方面,包括有46 位(28.8%) 急性前葡萄膜炎,26 位(16.3%) 原
田氏病,18 位(11.3%) 中葡萄膜炎,14 位(8.8%) 贝西特病,26 位(16.3%)
为感染性造成,7 位(4.4%) 为其它病因,而有 23 位(14.4%) 无确定诊断.
而最终视力可达 0.5 以上的比例在急性前葡萄膜炎为 78.2%,原田氏病有
65.4%,贝西特病有 48.1%,而中葡萄膜炎则有 66.7%.
结论在本篇研究中,急性前葡萄膜炎是最常见之内生性葡萄膜炎,而原田
氏病则为最常见之全葡萄膜炎,由於感染性来源在内生性葡萄膜炎中占有明
颢的比例,因此,当遇见对xx反应不佳的葡萄膜炎病人时,一定要谨慎考
虑其感染的可能性.
关键词 内生性、复发、葡萄膜炎、视力.
(中华医学会杂志 2003;66:46-50, 原著)
CA8
不同 CYP2D6 基因型国人之 Propranolol 剂量-反应关系
黄钦威 1
赖明亮 1
林敏雄 2
李惠玲 3
黄金鼎 4
国立成功大学医学院 神经科 1
公共卫生科 3
药理科 4
国泰医院 临床药理部 2
背景中国人经常使用较低剂量的 Propranolol. Propranolol 是由 CYP2D6 所
代谢.CYP2D6 具有基因多型性.我们推论在中国人一般使用较低剂量的
Propranolol 是由於有酵素作用较慢的 CYP2D6.大多数的中国人有 T188 核甘酸
在CYP2D6 gene (CYP2D6*10) 而非大多数的白种人所有的C188
(CYP2D6*1).不同 CYP2D6*1/CYP2D6*10 基因型的中国人已被显示出有不
同的 Propranolol xx动力学特性.在此研究,我们比较这两种不同CYP2D6
基因型的中国人其 Propranolol 在乙型阻断作用的差异.
方法基於 CYP2D6 核甘酸 188 基因型之不同,选取了两组各十位健康受试
者.在三次不同的时段,以10-, 20-, or 40-mg 的rac-Propranolol,每位受试者
各给予{yt}三次,共三天.心跳与血压均在躺卧与直立姿势下测得.心跳也
在treadmill exercise 下测得.在{zh1}一个剂量给予之后两小



发表评论

*

* 绝不会泄露



?
郑重声明:资讯 【CA1 _ 医疗,健康,保健,疾病,ppt文档知识】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