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鼎鼎的谷歌地球()首次推出了免费版本,版本号3.0,其界面和功能与早先推出的iPhone版类似,还专门为iPad的大屏幕优化了显示效果。目前的iPad版Google Earth官方支持简体中文,而且xx免费,效果非常不错,属于iPad必装应用之一。
iPad版Google Earth一经推出,就占领了iTunes应用商店的免费iPad应用{dy}名,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由于iPhone版的同名应用就很知名,具有更佳使用体验的iPad版自然更会得到大量关注,加之相关报道较多,使得这个应用大受欢迎。
Google Maps和Google Earth
iPad内置了Google地图(Google Maps),可以方便的查看传统地图和卫星地图,不过iPad版Google Maps功能很少,界面简单,缺少附加图层,最主要的是不能像Google Earth那样旋转地图,功能并不如Google Earth那样强大。
iPad内置了Google地图,有传统、卫星、混合、地形四种地图,还可以查看交通状况图层。经测试,混合地图并没有把传统地图和卫星地图混合在一起,可能这项功能在中国还有限制。
不过,iPad版Google地图比iPad版Google Earth的好处在于多了街景地图,在地图上放置一个大头针后,按住上面的人像,就可以查看街景地图了。
操作体验
iPad版的Google Earth的操作性令人印象深刻,用户使用两个手指就能方便地放大、缩小、旋转谷歌地球,就如同玩弄一个真是的地球仪一样方便,操作感带来很出色的使用体验。
和iPhone版的Google Earth不同的是,iPad具有更大的显示分辨率,对于桌面版Google Earth的优势则是iPad具有良好的移动性,用户可以在大街上使用Google Earth软件。
和桌面版Google Earth不同的是,iPad版Google Earth支持GPS定位,GPS定位是iPad的特色功能,用户点屏幕上方的圆圈即可定位自己的位置,GPS定位的显示效果如下图,和iPad内置的Google地图大体一致。
功能特色
相比桌面版的Google Earth,iPad的Google Earth功能较少,只有“选项”和“图层”两个菜单,选项的信息包括“位置”和“自动倾斜”,还可以删除缓存和历史记录,版本说明中显示的是3.0版本。
图层也只有少量几个主要图层,一些桌面版Google Earth的重要图层都存在,界面上的地理内容要多于iPad版Google地图。图层包括:地方、商业、Panoramio照片、维基百科、边界和地名、道路、地形。
Panoramio图层
Panoramio图层是iPad版Google Earth{wy}的一个UGC(用户产生内容)的图层,在上面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网民拍摄的数码照片,也有很多。当然,这个图层也会让CCAV的军事专家们惊恐万分了,网民拍摄的国家军事机密又要被上传到Google上了。
Google Earth上的另一个图层:Google Earth社区的标注图层并没有出现在iPad版Google Earth,具体原因不明,有可能是因为网民在谷歌地球论坛上传的地标数量太大,质量则良朽不齐,不适合手持设备使用吧。
维基百科图层也是一个内容信息丰富的图层,在中文iPad界面下,维基百科图层的信息来源于中文的维基百科。
道路图层
在iPad版Google Earth上,交通地图终于可以和卫星地图混合在一起了,选中“道路”图层之后,就可以将卫星地图和传统地图合并。然而,经过测试,对于中国地区,卫星地图和交通地图混合后具有明显的偏差,交通地图上的道路和实际卫星地图的道路不相匹配,问题的根源应该在于交通地图的地理数据不准确,Google Earth中国交通地图的数据来自Google地图的中国的地图合作商,中国目前有种可笑说法就是,提供具有位置偏差的地图可以保护中国的“国家军事机密”,显然Google Earth也在遵守中国的法律来保护中国随处可见的“机密”。
这种地理位置偏差的情况只在中国大陆地区存在,例如查看深圳地图会发现滨海大道已经在大海里,而几公里之外的香港地图却没有任何偏差。
不足之处
Google Earth iPad如果说有不足的话,稳定性应该是{zd0}的不足,使用过程不很稳定,如果点击一些图层信息,经常会出现自动退出程序的情况,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反观Google Maps iPad则没有自动退出的情况发生。
总而言之,iPad版的Google Earth大体上浏览体验非常不错,仿佛Google Earth一开始就是为iPad设计的一样。
Google Earth iPad应用地址: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地址 – www.williamlong.info – – –
月光博客投稿信箱:williamlong.info(at)gmail.com
Read the full content from .
This website uses , but they are not currently loaded because either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JavaScript, or they didn't load fast enou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