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手机销量超越iPhone 苹果能否延续神话| UUMap Ke know!

  在移动领域,谷歌和苹果一直都是众人xx的焦点。近日,有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Android手机在美国的销售量已经超过了iPhone。虽然,苹果公司对此统计数字表示了质疑,但Android联盟日益扩张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目前,越来越多的新兴企业正在为谷歌的Android操作系统开发应用程序,这将对苹果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或许这位移动领域的新秀超越iPhone只是时间问题。
  Android持续风靡,销量超越iPhone

  六个月前,Android能够占领手机市场的想法遭到大多数分析家的嘲讽。Google Android平台仍试着从苹果和RIM根深蒂固的市场份额中谋求更加广阔的空间。但是,在供应商和运营商的借助下,Google正逐步达到自己的目标。

  市场研究公司NPD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dy}季度Android手机在美国的销量已超过iPhone,占据该季度美国智能手机总销量的28%,而iPhone的份额为21%。另外,手机广告网络公司AdMob的{zx1}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市场上Android手机数量也达到了88.2384万部,高于iPhone的72.5358万部。可见,放眼全球及市场潜力{zd0}的中国市场,Android正在成长为苹果的一大块“心病”。

  Android除了在销量上给苹果造成担忧外,在其Android Market应用程序方面也向App Store发起猛烈冲击。由于Android获得目前几乎所有主流手机厂商的支持,2010年3月,Android Market的第三方应用软件数量为3万多款。根据数据统计,5月,Android Market的第三方软件数量就已经达到了5万,仅4月一个月,新增加的软件数量就达到8500多个。预计9月能突破10万,猛烈的增长势头,充分证明Android Market已经对App Store形成了冲击。

  iPhone或遭遇挑战

  过去10年间,苹果被公认为业界{zj1}创新意识的企业。尽管微软和雅虎等企业此前曾经推出过一些类似的服务,但苹果却凭借着新颖的创意吸引了消费者。谷歌也遵循了相同的方式,放弃了以往单纯对产品进行反复升级的做法,而是效仿了苹果的创新战略。

  此外,由于Android平台运行在多个运营商网络上的多个设备上,因此相比单一运营商的iPhone,Android平台可以更加快速的获得市场份额。

  现在已经不具备一家独大的生存条件了,因此如果苹果继续与AT&T进行{dj2}合作,而Google要想卖出更多基于Android的设备,同时消费者又不愿意转向AT&T运营商网络,那么谷歌势必要找到Android的可行的替代方案,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选择多家运营商进行合作以达到普及的目的是Android的上上策。

  随着智能手机和功能手机的区分变得更加模糊,消费者开始更加趋向于购买中低价位的智能手机。苹果的问题在于它们的手机迄今只面向xx消费者,而伴随着智能手机进入中低价位,开发人员可能发现其他平台更有吸引力,因为可以预见的市场规模将远超苹果的App Store,这也意味着支持Android的应用软件会越来越丰富。

  竞争不断升级,苹果能否延续神话

  世界各地相继传出谷歌Android系统手机销量赶超iPhone,说明承载各类软件和服务的智能手机正在突破下一个发展瓶颈——规模。智能手机规模越大,意味着软件和服务的销售范围越广,而销售规模本身又与销售价格息息相关。

  目前,除了诺基亚系和苹果系之外,全球几乎所有的一线手机制造商都推出了自身支持Android系统的机型。调查研究显示,手机生产商采用Android操作系统的意愿较强,原因在于其全开放的系统绕过了大量的专利授权费用,进一步降低了成本。同时运营商也在积极扶持Android机型,一方面在采购和补贴上优势明显;另一方面,Android不断丰富的软件和应用,正不断加强其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增加粘性。

  尤其在中国市场,相对iPhone的特立独行,谷歌对Android的开发更擅长取长补短。新的Android2.2的出笼,也让人们看到了谷歌在这个市场的技术积淀。Android尽管只是暂时在销售数量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对于在操作系统上已经压了苹果一头的谷歌而言,一旦在应用软件上赶超或者接近了苹果的水平,或许就有可能成为苹果iPhone的掘墓人。

标签: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1 星级2 星级3 星级4 星级5 星级6 星级7 星级8 星级9 星级10 星级 (还没评价)
正在加载....请稍候.... ... 正在加载....请稍候.... ...

评论一下

郑重声明:资讯 【Android手机销量超越iPhone 苹果能否延续神话| UUMap Ke know!】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