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医院更需要大医生_医生经纪人_新浪博客

    大家可能都知道医院及医院里面的医生实际上是分级别的,医院一般可分为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当然还有很多不同的分法;医生的级别常常是按照医生的技术职称来划分的,分别是助理医师、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

    可是在病人及家属的心目中,他们是搞不清楚这些级别的,于是他们很朴素的按照医院的规模把医院分为大医院和小医院,而且把大医院的医生称呼为大医生,把小医院的医生称呼为小医生。他们认为大医院的大医生技术水平会高些,xx的都是一些疑难杂症,抢救的都是危重患者,所以,他们对这些大医生就格外的高看一眼,言语和行为上都格外的尊重,即使这些大医生在工作中有些不妥当的地方,他们也往往能够忍气吞声,同时也特别愿意把红包塞到这些大医生的腰包里面。而病人及家属对小医院的小医生在骨子里面是瞧不起的,他们认为小医生只能看个xx、感冒、拉肚子这样的小病,医疗水平肯定是马马虎虎,他们本能的认为,如果你的医疗技术水平高怎么会愿意呆在小医院里面做个小医生呢,要是有真本事早就该调到大医院里面去做大医生去了,所以,他们对这些小医生是看不在眼里的,他们在和小医生说话的时候,也往往是粗声大气,一旦小医生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往往是恶语相加,至于说红包的事情,这些小医生就更是想都不该想了。

    这就是病人及家属心目中对医院及医院里面医生的区别,虽然会有些片面,但是,基本反应了中国目前医疗机构的现状。而且,不光是普通百姓按照这个标准来划分,很多政府领导、甚至是主管卫生的领导也是这样认为的。

    社区医疗机构在患者及家属和领导心目中无疑是小医院了,社区医疗机构的医生肯定也就是小医生了。于是,按照这个划分标准,很多设立社区医疗机构的上级医院都把医院里面那些技术水平差的、长年患病的、有客观原因不能倒班的,临床科室主任不喜欢的,长年晋升不了职称的,甚至是没有上岗资格证的医务人员派到社区医疗机构来工作。这样的结果是社区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是换了一茬又一茬,可是,医疗技术力量却始终不见提高,病人及家属也逐渐对这样的社区医疗机构失去了信心,社区医疗机构{zh1}落了个门前冷落车马稀的结局也是注定了的。

    社区医疗机构过去国家按照医院级别曾给过它一级医院的待遇,和那些二级、三级医院相比,在医疗设备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近年来,尽管国家在社区医疗机构的用房和医疗设备的更新方面投入了很多资金,很多地区的社区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也确实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这些地区发现来社区门诊看病的患者还是没有明显的增多,还是无法做到对二级、三级医院病源进行合理的分流。社区医疗机构病源问题始终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大医院大医生看大病,小医院小医生看小病这样的思想在作怪,很多地区提出的“大病去医院,小病去社区”的口号就是这种思想在起作用。实际上,在病人及家属心目中,从来都会把自己或是家属所患的疾病当成是大病,都想到大医院找大医生得到{zh0}的xx,即使这些小医院的小医生的服务态度会好些,这些小医院的收费会低些,很多病人还是不愿意去这些小医院,找小医生去看病,因为,他们知道,生命对他们来讲只有一次。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地区的社区医疗机构即使实行了药品零差价销售,提高了医保报销比例,病人还是没有明显增多的原因。

   社区医疗机构肯定是缺用房,也缺医疗设备,但是,更缺的是有具备较高医疗技术水平的医生,也就是小医院更需要大医生,因为,在社区医疗机构如此缺乏医疗设备的条件下,富有经验的,有较高医疗技术水平的大医生才能保证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才能为患者提供满意的医疗。社区医疗不能等同于廉价的医疗,更不能等同于医疗质量没有保障的医疗。很多发达的西方国家在社区诊疗病人的医生都是当地医疗技术水平{zg}的医生。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小医院更需要大医生_医生经纪人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