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腰椎健康– 腰椎整脊(二)

2010年06月16日

  第二节 腰椎整脊学的发展简史

  一、中国腰椎整脊学的起源及发展史

  中国腰椎整脊技术源远流长,起源于古代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时间经验,并不断发展总结至今。虽然在中医古代文献中没有“整脊”的称谓,但在《引书》、《黄帝内经》等先秦文献和医书中有许多治脊疗疾和保健的记载,后世医书和诸子著作中散在记载更多,形成了以xx踩跷为主,结合导引、牵引、针灸、刮痧和中药xx的中国腰椎整脊疗法。纵览古今医学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我国的腰椎整脊发展历史悠久,起源于古代,盛行于殷商,形成于春秋战国,提高于秦汉,应用于晋唐,创新于宋元,完善于明清,正名昌盛于当代。

  (一)起源于远古 在远古时代,生产力十分朴素和简单,原始人的居住环境潮湿和生活条件十分恶劣。为了生存,原始人在劳动生活中会受到外伤,他们就会本能地抚摸和按压受伤的肢体部位,发现这样可以使疼痛得以缓解或xx,当时原始人就是通过互相抚摸的肢体语言得到心灵的安慰和交流。从这种原始的、简单的手部动作中总结出整脊这门古老的物理疗法,这就是整脊手法的起源。它比针灸、xx疗法要古老的多。据《史记》记载:“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酒、鑱石、挢引、案抚、毒熨。”其中“挢引”、“案抚”即为最早的整脊手法。

  (二)盛行于殷商 殷商时期,原始巫吏盛行,他们常利用xx手法在一些民间xx方法的效验来印证其神力,因而巫吏又被当时称为“神医”或“巫医”。殷代是我国历史上{dy}个有文字可考的朝代,在现代出土的甲骨小辞中,反复出现“付”的象形文字,表示一个人用手在另一个人的身体上抚按;“付”字,即“拊”字的初文。《说文解字》云:“拊,揗也。”“揗,摩也”。这是一种xx手法的称谓,主要用于保健或xx腹部疾病。这也是有关整脊手法最早的文字记载。在出土的殷商甲骨文卜辞中,曾多次提到擅长xx的巫医“拊”的名字,可见当时已有医术高明的专职xx师。其中有的以“拊”为名,说明当时整脊手法主要是“拊法”。殷商王朝地处中央(黄河中游地区),据《素问·异法方宜论》:“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可以说殷商时期是整脊方法运用的{dy}个盛世。

  (三)形成于春秋战国 这一时期,巫医流入民间并变成拥有实际医疗技术的医者,从而促进了整脊手法的进一步发展。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导引图》,描写各种医疗和保健导引动作,可以说是最早腰椎整脊保健的图谱,其中记载了以双手搓腰的导引手法。《五十二病方》是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一部重要医学著作,书中记载整脊手法有安(按)、靡(摩)、括(刮)、捏、操、抚、循等方法,而且还提到当时运用的多种整脊器械,如木椎、筑、钱币、羽毛等,其中最富有特色的是《养生方》中提到的“药中”,是将帛浸在药汁中把xx涂在布上,用以xx身体进行保健养生。湖北省江陵县张家山出土的《引书》是一部整脊导引术专著,除记述了多种摩、摇、举手法和导引方法外,还描写了腰部踩踏法和腰部后伸扳法等腰椎脊柱的整脊方法,是腰椎整脊的最早文献。

  (四)提高于秦汉 秦汉时期是整脊发展史上的{dy}座里程碑。其显著标志首先是推拿整脊专著《黄帝岐伯xx》10卷的问世(已轶),其次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巨著《黄帝内经》,它对整脊的起源、整脊手法、工具、作用、原理、应用、适应证、禁忌症等方面有了更完备地论述,而且首次将xx(整脊的简要手法)作为一门学科而沿用至今,这对推拿整脊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受《黄帝内经》的影响,推拿整脊在临床中得以快速发展,表现为xx范围扩大,整脊手法多样化,整脊手法套路化等;《黄帝内经》最早对腰椎脊柱的组成、分部和解剖形态进行了论述。如《素问·骨空论》曰“脊骨上空风府上,脊骨下空,在尻骨下空。”“项发以下至背,骨长二寸半,膂骨一下,至尾骶二十一节,长三尺”。从数目上看基本和现代解剖吻合,说明当时对腰椎脊柱骨骼的解剖知识,是以一定的实践为基础的。

  《汉书·苏武传》中记载了用“蹈法”,即用足轻叩其腰背救醒苏武的一种推拿整脊方法,这可能是关于踩跷整脊法抢救昏迷的最早记载。东汉名医华佗开创《五禽戏》,用“引挽腰体”防病延年,并擅用膏摩xx肌肤浸淫。可见,秦汉时期,中医学基础理论的完善给腰椎整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腰椎整脊理论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此时xx被广泛地应用于腰痛等腰椎病证,给腰椎整脊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五)应用与晋唐 东晋道家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了许多整脊手法,如掐人中xx昏厥,或抄举法及捏脊法xx“卒xx”,用背法急救溺死等。说明东晋时期已经广泛应用整脊推拿手法进行抢救病人。南北朝时期成书的《太清道林摄生论》强调“蹋”对于全身的保健作用,尤其是适用于腰背脊柱部位操作,也就是应用这种手法对腰椎脊柱起到整脊保健作用。隋唐时期是推拿整脊发展的又一盛世。在这一时期,由于学科的进步与政府医事制度和医学体制的改革,xx整脊受到了社会与行政当局的高度重视,xx整脊一科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此期的自我整脊保健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总结,如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侯论》在每卷之末都附有导引、xx整脊等相关的“补养宣导”之法,涉及的整脊手法有捻、按、摇、振、揉等。孙思邈的《千金要方》记录了xx急性腰痛的多人牵引(拔伸)腰椎整脊法以及关于将推拿整脊用于诊断与定穴的按背俞、按腰目等临床应用,同时也还详细地介绍了腰背痛导引法。唐代王焘《外台秘要》用三指按脊法和屈指推脊法应用于整脊xx腰椎脊柱相关内脏疾病,是《引书》和《黄帝内经》的进一步发展。

  (六)创新于宋元 宋金元时期比较重视整脊手法的创新研究,所以使腰椎整脊手法的适应范围更加广泛,整脊手法xx逐渐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腰椎整脊理论体系日益丰富和完善。如北宋末年政府组织编写的《圣济总录》为一部现存最早、最完整的腰椎推拿整脊专论的医著,书中阐述了xx整脊与导引整脊的区别与不同,提出xx整脊“开达抑遏”的作用机制和整脊手法的辨证应用理论。危亦林《世医得效方》xx用患者自身重量牵引整复来替代拔伸手法,李仲南《永类钤方》用多人牵拉下肢配合同步按压腰部xx腰椎病,这些都是整脊方法的创新与发展。

  (七)完善于明清 明代是中国整脊发展的第三个盛世。因为明朝太医院又重设xx整脊科,使之成为当时的中医十三科之一,当时的名医都在其传世医著中,记录了应用整脊手法xx各科病证的医疗实践与经验。明代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中记载了他运用腰背部刮痧法xx痧证。明代朱棣等人编撰的《普济方》中记载的整脊手法已有27种,比元代《世医得效方》增加了近一倍。而薛己的《正体类要》则对推拿腰椎整脊有较多的论述。

  清代沿承明代强势基础,在整脊推拿方面形成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吴谦等的《医宗金鉴》对伤科整复手法进行了总结和分类,将“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列为整复伤科八法,提出了整复手法的临症要求和技术要求及注意项,陈士铎《石室秘录》“摩治法”、“动治法”中记载用整脊手法xx腰部脊柱,发展了腰椎整脊学的整脊方法,汪启贤的《济世全书》在脊柱病分类和手法整脊方面更为系统和全面。由于明代后期清代之初太医院取消xx整脊科,xx整脊便流入民间广为流传,整脊之术成了师徒相传,疏于交流,便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整脊流派,如点穴整脊、内功整脊等流派多形成于清代。

  (八)昌盛于当代 民国时期是明清时期产生的诸多整脊流派承上启下、发展完善并形成流派最关键的阶段,而且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整脊推拿流派,如丁季峰于20世纪40年代创立了 法流派。近代又出现了许多xx的整脊推拿流派,如一指禅流派、内功流派、点穴流派、捏筋拍打流派等。随着西方整脊术和西方整脊医书的传入,促进了中西整脊术的交流,丰富和发展了中国腰椎整脊学的发展,将近代西洋整脊术与中国传统腰椎整脊术融会贯通,对腰椎整脊术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整脊术的发展创造了空前发展的良好环境。虽然整脊术一直在骨伤科和推拿科中进行推广和发展,目前将腰椎整脊学作为整脊学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通过整脊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相信腰椎整脊学在临床医疗、整脊专业教育、整脊方法、整脊文献挖掘与利用、整脊科学原理研究、整脊学术传承等方面会得到更好的提升和完善,从此,腰椎整脊学开始了新的发展历程。

  二、国外腰椎整脊学的发展

  从国外医学史研究资料发现,整脊医学最早当推古希腊。根据古希腊文献记载,早在医圣Hippocrates以前,古希腊人就广泛地采用整脊方法来xx许多疾病,而Hippocrates对脊柱整脊作出了极大的贡献。Hippocrates在其两本专著《手法与对健康的重要性》、《以杠杆力整复关节》中,大量地描述了当时所用的脊柱整脊和脊柱(腰椎段)牵引设备。从这两本著作中不难看出,早期古希腊人已经能够使用较简单的机械设备来牵引使脊柱(腰椎段)的解剖位置恢复正常。2000多年前,还有奥力根人(Aurignacian)在居住的洞穴壁上画有用于按压别人背部的画面,也是脊柱整脊较早的文献资料之一。十六世纪欧洲探险家在游记中记载,在太平洋右部的波利尼西亚群岛上,当地的土人生病时,就俯卧在地上,令一个小孩在其腰背上踩踏,来xx达到健康。

  但在中世纪,脊柱整脊没有得到官方的重视,只有在民间通过父子或母女相传,而且他们得不到正规的医学教育,所以使脊柱(腰椎)整脊走向了迷信,宣扬整脊医生在脊柱(腰椎)整脊之前要进行咒语,并当整脊时发生“咯嗒”声响时就认为是恶魔被驱赶出了病人的身体,随着整脊效果的产生,患者又对整脊医生产生了盲目的崇拜。十八至十九世纪,整脊在英国盛行。据医学史记载,一位叫马普夫人(Mrs. Mapp)的女整骨师凭着她高超的脊柱(腰椎)整脊技术在伦敦取得了很高的名望,当时求医者络绎不绝,导致英国医学会的医生也产生了妒忌。但马普夫人的整脊效果使许多人折服,以至当时的伊丽莎白女王也向马普夫人求医,从而使英国皇家医学会的医生重新审视马普夫人,并对整脊手法引起了足够的重视,纷纷加入学习和使用脊柱整脊疗法,促进了整脊的发展。

  流传于欧洲民间的整脊成员随着后来的移民浪潮来到了北美,并将这种整骨手法带到了新大陆,并在新大陆这种特殊的医疗环境下发展和推广,由此产生了西方近代脊柱整脊的代表Osteopathy(按骨疗法)和Chiropractic(按脊疗法)。

  十九世纪末期,整骨疗法与整脊疗法的概念并不明确,而且人们都混为一谈,并把它们的手法操作者看作一样的“Rubbing Doctors”(摩擦医生)。因为Osteopathy的创始人C. 斯蒂尔是一个没有完成正规医学教育的乡村医师,但他认真钻研,在通过从墓地里挖掘出来的印第安人尸体解剖中认识了人体的肌肉和骨骼特征,从而成为一名精通肌肉-骨骼-神经系统的专家,整骨操作也得心应手。1872年,斯蒂尔在美国中西部的考尔维沙特开办了整骨学校,并广泛开展整骨疗法,当时通过开展教学与整骨疗法相结合,并对脊柱(腰椎)整骨的独特xx效果,对美国中西部医学界有较大的影响力。

  Chiropractic(按脊疗法)的创始人巴尔默(D.D. Palmer)的按脊疗法受到了按骨疗法创始人斯蒂尔长子的攻击,认为按脊疗法的原理与方法与按骨疗法类似,但西方医学史专家认为两者都是整骨疗法的堂兄弟。据传巴尔默也是一个没有受过正规医学教育,开始也是相当然地进行按脊xx,偶然在1895年秋季的{yt},巴尔默诊所所在大楼里有个看门人,名叫H. 里拉德向巴尔默求诊,因为里拉德在17年前一次意外事故中损伤了背部,随之丧失了听力。于是巴尔默想当然地用力在胸椎部(第二胸椎)猛推,奇迹出现了,里拉德大声对巴尔默说:“我听到了大街上马车隆声了。”巴尔默被这一临床奇效惊呆了,他不断思考和钻研,经过几年时间,系统学习了脊柱和xxxx解剖知识,形成了一套奇特的理论,认为人体的脊柱(包括腰椎)发生错位就会干扰xxxx系统的调整机能,使各系统的功能活动发生紊乱,疾病自愈能力也消失,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两年之后巴尔默以他的名字命名开办了巴尔默按脊学院,其首届15名毕业生中,多数人在入学前就已经拥有博士学位了,这批毕业生为后来的按脊事业发展作出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巴尔默腰椎脊柱的按脊疗法特色是短杠杆整脊法,但在整复腰椎脊柱时往往会通过一个较长的力矩来产生整复动力,所以也称之为长杠杆整脊法,如果整脊时力量直接在腰椎节段的棘突横突上发力,则力矩相关较短,称之为短杠杆整脊。

  但按脊疗法的理论思想与当时美国医学会的认识相差太远,所以得不到政府和主流社会的认可。因而整脊疗法从它诞生之后的几十年的历史里,一直处于一种非法的地位,经常被美国医学会告发而被指控为“非法行医”,巴尔默本人就因“非法行医”罪被捕入狱。 由于各种疾病的复杂性,内外科方法xx脊柱相关疾病效果不尽人意,而腰椎整脊xx往往收到理想效果。在经历了许多波折之后,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整脊法被美国教育部和美国健康、教育和福利部评为脊柱矫正专业的认证机构。目前美国共有17所脊柱矫正学院或大学,招收的学生具备学士学位,学制四年,毕业后授予脊柱矫正博士学位,再经历国家各级考试后获得行医执照,可以独立行医,至今全美约有8万多名整脊医师,并深受欢迎。

  

Leave a Reply

郑重声明:资讯 【颈腰椎健康– 腰椎整脊(二)】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