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改革50年 西藏社会生产力实现三次跨越

新华网拉萨3月19日电(记者胡星 李月)民主改革50年来,西藏的生产力发展经历了三次跨越,生产力得到空前的解放,社会面貌实现了xxxx的变化,雪域高原创造出越来越多的人间奇迹。

西藏生产力发展的三次跨越分别是:{dy}次是1959年开始的民主改革时期;第二次是改革开放后,全面实行“两个长期不变”政策促进农牧民休养生息时期;第三次是从1994年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后。

在旧西藏,占总人口不足5%的农奴主占有着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垄断着西藏的物质精神财富;占人口95%以上的农奴和奴隶没有生产资料和人身自由,遭受着极其残酷的压迫和剥削。

民主改革使西藏百万农奴和奴隶{dy}次成为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主人,他们焕发出了空前的生产和生活热情,迅速改变了西藏的社会面貌和自己的生活条件。

据统计,土改基本完成的1960年,西藏全区的粮食总产比1959年增长12.6%,比土改前的1958年增长17.5%。牲畜存栏头数1960年比1959年增长10%。

在民主改革中,西藏还建立起{dy}个供销社、{dy}个农村信用社、{dy}所民办小学、{dy}所夜校、{dy}个电影放映队、{dy}个医疗卫生机构等。1959年至1960年,西藏建立起几十个现代化小型工厂,培养了2万多名藏族工人。90%的县通了公路,公路全长达到1.25万多公里。

1984年,中央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西藏明确实行了“土地归户使用、自主经营、长期不变”和“牲畜归户、私有私养、自主经营长期不变”等一系列促使农牧民休养生息的优惠政策。340多万亩耕地、十几万只牲畜,很快分到了100多万农牧民手中,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得以推广。西藏社会生产力随之实现了第二次飞跃。

此后农用科技逐步成为西藏农业发展的推动力。农牧民在生产过程中得到经济实惠,多数群众解决了温饱。轻工、建材、水泥等工业技术在西藏开始全面应用,拉萨啤酒厂、拉萨水泥厂等一批工厂相继兴建。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使西藏经济开始形成规模。

1994年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此后西藏加快了改革开放步伐,逐步建立新体制,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同时发挥全国支援西藏和西藏自力更生两个积极性,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带动经济发展。会议落实了全国支援西藏的62个、投资总额达23.8亿元的建设项目,掀起了西藏新的建设高潮。

目前西藏自治区正在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科学发展路子,大力实施“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把保增长、促跨越作为政府调控的主要目标。

2008年,西藏实现生产总值395.91亿元,比上年增长10.1%。这是西藏经济连续1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如今,西藏已初步形成了以优势矿产业、建材业、民族手工业、藏医药业为支柱,包括电力、农畜产品加工、饮食品加工制造等在内的富有西藏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现代商业、旅游、饮食服务、文化娱乐等在旧西藏闻所未闻的新兴产业飞速发展。

50年来,西藏在经济发展实现重大飞跃的同时,人均GDP也不断跃上新台阶。1959年,全区生产总值(GDP)仅为1.74亿元,人均GDP仅为142元。1989年,西藏人均GDP首次跃上1000元台阶,2001年达5000元,2006年突破10000元大关。2008年达13861元,同比增长9%,比1959年增加了13719元。

民主改革以前,西藏农牧民基本没有收入。1978年,西藏农牧民人均收入为175元,1985年首次跃上500元台阶,1997年突破1000元大关,2005年跃上2000元大关。2008年,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3176元,同比增长13.9%,并且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郑重声明:资讯 【民主改革50年 西藏社会生产力实现三次跨越】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