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蛾_华兴机械-农业机械-植保机械_百度空间
  美国白蛾[Hlyphantria cunea(Drury)]又名美国灯蛾、秋幕毛虫,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举世瞩目的世界性检疫害虫。主要危害果树、行道树和观赏树木,尤其以阔叶树为重。对园林树木、经济林、农田防护林等造成严重的危害。
  目前已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Hyphantria cunea(Drury)
  名:Fall Webworm, American White Moth
  中文异名:秋幕毛虫,秋幕蛾
  分类地位:鳞翅目Lepidoptera 灯蛾科 Arctiidae
  鉴别特征:成虫,体长12-15mm.雄虫触角双栉齿状.前翅上有几个褐色斑点.雌虫触角锯齿状,前翅纯白色.卵球形.幼虫体色变化很大,根据头部色泽分为红头型和黑头型两类.蛹长纺锤形,暗红褐色,茧褐色或暗红色,由稀疏的丝混杂幼虫体毛组成.
  生物学特性:美国白蛾在辽宁等地1年发生2代.以蛹在树皮下或地面枯枝落叶处越冬,幼虫孵化后吐丝结网,群集网中取食叶片,叶片被食尽后,幼虫移至枝杈和嫩枝的另一部分织一新网.
  原产地:.
  中国分布现状:现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天津,陕西等地.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1940年传入欧洲,现已传入欧洲10多个国家,以及日本,朝鲜半岛,土耳其.1979年传入我国辽宁丹东一带,1981年由渔民自辽宁捎带木材传入山东荣成县,并在山东相继蔓延,1995年在天津发现,1985年在陕西武功县发现并形成危害.主要通过木材,木包装等进行传播,还可通过飞翔进一步扩散.其繁殖力强,扩散快,每年可向外扩散35-50km.可为害果树,林木,农作物及野生植物等200多种植物,在果园密集的地方以及游览区,林荫道,发生严重时可将全株树叶食光,造成部分枝条甚至整株死亡,严重威胁养蚕业,林果业和城市绿化,造成惊人的损失.此外,被害树长势衰弱,易遭其他病虫害的侵袭,并降低抗寒抗逆能力.幼虫喜食桑叶,对养蚕业构成威胁.   美国白蛾分布于美国、加拿大、东欧各国及日本、朝鲜等国。1979年在辽宁省首次发现,1985年西安市有所报道,1999年以来,唐山市及周边地区都有此虫危害,并作为主要害虫进行了防治。其幼虫食性很杂,被害植物主要有白腊、臭椿、法桐、山檀、桑树、苹果、海棠、金银木、紫叶李、桃树、榆树、柳树等。初孵幼虫有吐丝结网,群居危害的习性,每株树上多达几百只、上千只幼虫危害,常把树木叶片蚕食一光,严重影响树木生长。   成虫 白色中型蛾子,体长9—12mm。复眼黑褐色,口器短而纤细;胸部背面密布白色,多数个体腹部白色,xx点,少数个体腹部黄色,上有黑点。雄成虫触角黑色,栉齿状;翅展 23-34mm,前翅散生黑褐色小斑点。雌成虫触角褐色,锯齿状;翅展33—44mm,前翅纯白色,后翅通常为纯白色。
  卵 圆球形,直径约O.5mm,初产卵浅黄绿色或浅绿色,后变灰绿色,孵化前变灰褐色,有较强的光泽。卵单层排列成块,覆盖白色鳞毛。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28-35mm,头黑,具光泽。体黄绿色至灰黑色,背线、气门上线、气门下线浅黄色。背部毛瘤黑色,体侧毛瘤多为橙黄色,毛瘤上着生白色长毛丛。腹足外侧黑色。气门白色,椭圆形,具黑边。
  蛹 体长8—15mm,暗红褐色,腹部各节除节间外,布满凹陷刻点,臀刺8-17根,每根钩刺的末端呈喇叭口状,中凹陷。   美国白蛾在唐山等北方地区1年发生2代,以蛹结茧,在老树皮下、地面枯枝落叶和表土内越冬。次年5月开始羽化,两代成虫发生期分别在5月中旬至6月下旬,7月下旬至8月中旬;幼虫发生期分别在5月下旬至7月下旬,8月上旬至11月上旬。9月初开始陆续化蛹越冬。
  成虫喜夜间活动和交尾,交尾后即产卵于叶背,卵单层排列成块状,一块卵有数百粒,多者可达千粒,卵期15天左右。幼虫孵出几个小时后即吐丝结网,开始吐丝缀叶1—3片,随着幼虫生长,食量增加,更多的新叶被包进网幕内,网幕也随之增大,{zh1}犹如一层白纱包缚整个树冠。幼虫共7龄,5龄以后进入暴食期,把树叶蚕食一光后,转移危害。大龄幼虫可耐饥饿15天。这有利于幼虫随运输工具传播扩散。幼虫蚕食叶片,只留叶脉,使树木生长不良,甚至全株死亡。   1、加强检疫。疫区苗木不经检疫或处理严禁外运,疫区内积极进行防治,有效地控制疫情的扩散。
  2、人工防治。在幼虫3龄前发现网幕后人工剪除网幕,并集中处理。如幼虫已分散,则在幼虫下树化蛹前采取树干绑草的方法诱集下树化蛹的幼虫,定期定人集中处理。
  3、利用美国白蛾性诱剂或环保型昆虫趋性诱杀器诱杀成虫。在成虫发生期,把诱芯放入诱捕器内,将诱捕器挂设在林间,直接诱杀雄成虫,阻断害虫交尾,降低繁殖率,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
  欧美及日本学者于60年代末开始对该虫的性信息素生物学、化学结构鉴定、人工合成及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我国在此方面研究起步较晚(80年代),但在人工合成性信息素与应用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4、利用生物和化学药剂喷药防治。在幼虫危害期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在防治中,重点检查桑树、悬铃木、臭椿、榆树、金银木、桃树、白腊等树种是否有幼虫危害,如果有幼虫危害,就要对所辖区域检查一遍,及时防治。药剂选用Bt乳剂 4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 25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5%来福灵4000倍液喷药防治,均可有效控治此虫危害。
  5、.生物防治。 周氏啮小蜂是新发现的物种,原产我国,却成为美国白蛾的天敌。
  自上世纪中期以后,美国白蛾在我国危害日趋增大,且传统防治方法效果越来越差。1998年我国启动美国白蛾治理工程,生物防治成为突破口。
  由中国林科院杨忠歧研究员主持,从上世纪90年xx始,从生物控制的角度出发,系统地调查了美国白蛾寄生性天敌,从其卵、幼虫和蛹中饲养出了多种天敌。经过筛选,发现了一种寄生率高、出蜂量大、能有效控制美国白蛾的蛹寄生蜂—白蛾周氏啮小蜂。这种小蜂可以找到在各种隐蔽场所化蛹的美国白蛾,产卵寄生。该项研究成果保护生态环境,不杀伤天敌,是防治美国白蛾的先进技术。
  大连、陕西、山东、秦皇岛等疫区采用这种以虫治虫及与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NPV)、苏云金杆菌(Bt)等生物制剂相结合的措施,收到了显著的防治效果。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是我国生物防治的一个创举,使我国利用昆虫天敌防治美国白蛾的技术跃居世界前列,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这种高效、经济、无污染的生防研究技术成果已通过鉴定,正在疫区大面积推广使用。
  6、在美国白蛾的大肆入侵的状况时,除了已经知道的自然天敌周氏啮小蜂外,我在大豆田地里无意发现了美国白蛾的又一种天敌----臭大姐,也叫“蝽”,我国全国大部分地方都有此虫,因体后有一个臭腺开口,遇到敌人时就放出臭气,俗称“放屁虫”,“臭大姐”等。身体扁平,体形小长90-110MM,口器长成喙状,前翅的基部是革质,端部是膜质,后翅全部是膜质或退化消失。它主要是把长长的口器插入全身白毛的美国白蛾的幼虫体内,吸食幼虫的汁液,致其死亡。因此投放臭大姐成本低廉。
  7、 补充:第六条是我在无意中发现的,但是是否具有可靠性还有待进一步考证。由于能力有限及条件有限,希望有条件的科学家们引起注意。而且,在实验室里面是否也有表现?我想,如果真要是真理,那将起到很大的作用。谢谢!zhangzhenyi22@163.com   xxxxx是从一种叫古柯的植物叶中提取精炼而成的。xxx由于一直遭到严禁,所以采取秘密生产和运销,曾使得反毒组织一度无可奈何。
  一次,秘鲁反xx的官员意外地发现一种叫“马伦比埃”的小白蛾,它的幼虫不停地把古柯作为美餐,在数月内,就毁掉了近30万亩的古柯叶。小小的蛾子竟成为反毒的大英雄,这使人们十分惊喜。
  就这样,有关方面就用人工方法大量繁殖小白蛾,然后用飞机把它们撒播到有可能种植古柯的丛林地区。过不了多久,蛹就在那儿生长发育成小白蛾。小白蛾交尾以后又会产下卵。卵再孵化成幼虫。就这样,有无数的小白蛾幼虫尽情地狂吃古柯叶子。古柯的叶子一旦被破坏了,xxx的生产者也就无法再利用古柯提炼xx了。


郑重声明:资讯 【美国白蛾_华兴机械-农业机械-植保机械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