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液质色谱柱讨论,欢迎参加
我先来说下液相色谱的发展历史吧~

从1903年,Tswett发表了吸附色谱分离植物色素的论文中我们得知:Tswett在波兰华沙大

学研究植物叶子成分时,把碳酸钙粉末装在一个细长的玻璃管中,把从叶子中用石油醚

萃取的物质倒在管中的碳酸钙粉末上面,然后用石油醚洗脱被吸附的色素,在管中形成

了不同的颜色色带,Tswett当时叫这种色带为色谱,并发表论文到德国植物学杂志上.这

应该是最早的液相色谱了~

但是其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液相色谱还停留在经典的液相色谱水平,倒是气相色谱,薄

层跟纸色谱发展比较迅速.到1960S后期,人们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的气相色谱的理论与技

术应用到液相色谱上来,使液相色谱填料制备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使液相色谱分析

实现了高效化和高速化。具有优良性能的液相色谱仪于1969年商品化。从此,这种分离

效率高、分析速度快的液相色谱就被称为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也称高压液相色谱法或高速液相色谱法。

从原理来看,高效液相色谱同经典液相色谱比较,没有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高灵敏

度检测,高压泵和高效固定相填料。在保持高效分离效率,高检测灵敏度和高分析速度

前提下,也保持了经典液相色谱的特点:分析样品种类多,流动相多样化和便于制备色

谱等特点。高效液相色谱与经典液相色谱比较如下图:

高效液相色谱法与经典液相(柱)色谱法的比较

项目         高效液相色谱法        经典液相(柱)色谱法
色谱柱柱长/cm         10~25         10~200
色谱柱柱内径/mm         2~10        10~50
固定相粒度:粒径/um         5~50        75~600
固定相粒度:筛孔/目        2500~300        200~30
色谱柱入口压力/Mpa         2~20        0.001~0.1
色谱柱柱效/(理论塔板数/m)2×105~5×104 2~50
进样量/g         10-6~10-2         1~10
分析时间/h         0.05~1.0         1~20

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代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改进,色谱柱的分离效

能和应用范围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未完待续)

郑重声明:资讯 【【讨论】液质色谱柱讨论,欢迎参加】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