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牛镇- 小棠---猫咪的自留地- 博客大巴
  • :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


    奔牛镇

    偶尔出差,位于奔牛镇的常州奔牛机场,航线不多,如果与要去的城市有直飞,那是{zh0}不过了。正因为航班不多,不是早就是晚,每次回来到达机场,天总是很黑。回市区的路上,司机七拐八绕的,好像窗外有田又有村,但总也看不清楚。所以,我总是怀疑,到底我所到达的,是不是自己的城市。

    从没有在白天好好看过这个京杭运河边的村镇——奔牛镇,所以,没有公事缠身,沿着运河路,来到这个小镇。听名字,就知道它与“牛”有着密切关联。过去,有河有水的地方,就有许多传说。在今天的奔牛公园内,正对大门,可以看到一座雕像,一只铜牛和一对读书的孩子,下面有三个字“金牛墩”,传情的表述了关于这个镇镇名由来的动人传说。奔牛公园在镇上的主干道——金牛路边,面积不大。除了金牛墩的传说,其它故事的主人公,在这个公园内一一呈现,有xx女子陈圆圆的泥塑,惟妙惟俏;有“对酒倾听的铜像,他们在后人建造的小桥流水意境中,再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穿过绿树成荫的公园,到了南门,南门外就是奔牛老街的西街,向住家打探万缘桥的所在地,她们说在东街,我正好沿着老街四处看看。武进区乡镇的老街,都有似曾相似的感觉——比如老街都很隐蔽,被新农村建设的洪流所掩盖;街面都不宽,街也不会太长,两、三百米;新旧房屋交织着,至多两层,新翻建过的房屋是铝合金门窗,老房子上都是木排门、木花窗;小杂货铺内,总是灯光昏暗,理发店内,总有一、两张老式旋转座椅,店内飘出的歌曲都是80年代的老歌;坐在门口竹椅上的老人,总是微闭着双眼,随时都要打盹的样子,站在门口闲聊的两、三个住家,总要从头到脚打量着我这个陌生人;再比如,如果有一条河拦住了老街的去路,那一定会出现一座桥,它们或是老石桥,或是重新修建后的、在江南比较常见的水泥桥。奔牛的老街为东西向,长得出乎我意料,从西街、中街{zh1}到东街,沿着运河绵延看不到尽头,足有千米。一些南北向的小巷子,不时的出现,就像一个个的十字路口,骑自行车的人或是行人,不时的冲出巷口。老街离京杭运河不足百米,运河水流急,不可能出现在市河所见的枕河民居,所以,从南侧紧临的房屋空隙处,就能见到运河的堤岸,人们也可以在堤岸边行走,时而,看到船队经过,与岸齐平着前进,马达突突得发出声响。

    继续沿着老街往东,中街在横跨运河的千禧大桥下,这一段相对比较热闹,邮局、银行、小超市相继出现,买卖东西的人们很忙碌。过了这一段,一切又恢复了平静。到达东街尽头,南北向的孟河从这里汇入运河,老石桥——万缘桥终于出现在我面前。桥不陡,所以青石板铺的桥面被拉得很长,青草从桥面的缝隙处不断冒出,点缀着沧桑的老桥。到达桥身处,两边各有一只石狮子作的栏杆,照理说,本来应该两边各有一对,一定是历史久远的关系,现在各只剩下一只,而且都是缺胳膊少脚,两边还各有一排石凳,供人休息,这与其它桥梁相比,很有创意。东桥面后半段北侧,民居代替了桥栏,一户人家利用桥身作了房子的一面墙,这也是江南民居另一个特色,利用了空间。所以,这座桥,连同这间房子成为一个整体,一起融入奔牛镇的悠久历史长河中。

     

     

    奔牛镇名的由来

    奔牛之得名,据宋咸淳《毗陵志》引《舆地志))记载:汉时,有金牛出山东石池,到曲阿 (今丹阳),入栅断其道,牛因骤奔,故名。又引《四蕃志》记载说:万策湖中有铜牛,人逐之,上东山入土窟,走至此栅,今栅口及堰皆以此号。宋以后,明、清各志记载均循此说。然而,金牛、铜牛都是神话传说,奔牛地名之真实由来,实难考证。若按汉时得名推算至今,奔牛已有2100余年的历史。

      

    在东街孟河出口处,万缘桥修建于清代末年宣统三年,距现在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据说是为一万户人家写字而得的钱建造了这座桥,所以取名万缘桥。万缘桥西面有28级台阶,东面有29级台阶,原来两头都有一座庙,分别是财神庙和观音庙。不过,年久失修,这两座庙早就不见踪影。





郑重声明:资讯 【奔牛镇- 小棠---猫咪的自留地- 博客大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