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紫气东来,阳光明媚,人们对于秦巴山中的紫阳县有着较强的期盼和渴望。为什么来,因为代代相传的清代诗人叶世倬诗云道:“桃花未尽菜花黄,夹岸黄金照落霞。自昔关南春独早,清明已煮紫阳茶。”爱茶人此时此刻被紫阳茶熏染得无可奈何,只好赶往紫阳县,煮沸一杯紫阳茶来……与此同时,中国·紫阳第七届富硒茶文化节拉开帷幕,人们在全方面的了解紫阳、亲近紫阳、游览紫阳、诗画紫阳、品味紫阳,达到了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的美!茶为国饮,茶叶强县,“龙头”带动,作用力的发挥让中国xx茶乡的紫阳县做得如此的xx,无疑是在推动着我国北方茶叶再上台阶。
“紫阳茶”是茶的一个独有品种。传统的名茶称之为“紫阳毛尖”,是我国历史上xx名茶之一,生产历史悠久。到了唐朝叫“茶牙”,是长安城皇宫中“每岁充贡”中的清明茶宴的{sx}茶。历史上的陕南茶乡是以紫阳县茶叶为代表的主要产区,还包括四邻诸县所产的茶叶。紫阳茶区是带有古地巴蜀茶的痕迹的古老茶区。清光绪《紫阳县志·食货志》载:“紫阳茶春分时摘之,细叶如米粒,色轻黄,名曰毛尖,白茶至贵。清明时摘之,细叶相连,如个字状,名曰牙,入水色微绿,较白茶气力充足,香烈尤倍。”解放后的1965年,全国推荐了21个茶树优良品种,其中就有紫阳茶种。改革开放的政策沐浴着古老茶乡,让紫阳面貌大变,石破天惊的硒营养元素被发现,更给茶乡披上了神奇的绿装。1989年春天,紫阳富硒茶开发研究成果在北京鉴定通过。主要有三点:{dy}、自然品质好,品种优良,内含有益成份丰富;第二、富含硒元素;第三、无农药污染。茶叶发展上的天时、地利、人和让紫阳独占。为了巩固研究成果,1990年4月14日,紫阳县在陕南茶乡率先举办茶文化节。当时,老一辈革命家陈云夫人于若木,身兼着中国微量元素与健康学会以及中华茶人联谊会理事长与名誉理事长的多重身份前来紫阳参加茶会,并提笔题写道:“开发富硒紫阳茶,为全国人民健康服务,是紫阳县义不容辞的责任。”紫阳富硒茶,声名鹊起,在中国茶叶界刮起了强劲的“西北风”,以至于与国茶发展的命运息息相关。
这正如中共紫阳县委书记罗雪剑说:“紫阳县的茶叶发展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三年迈出三大步,五年上一个新台阶;十年就是一个里程碑。茶叶兴县,县以茶而扬名,让全县的老百姓们分外自豪……”近年来,县上把茶叶产业作为建设富硒生态经济强县的{sx}突破项目,充分利用退耕还林、扶贫、以工代赈等各项优惠政策和项目机遇,把各方面资金捆绑使用,累计投入3200多万元,扶持茶叶产业化建设,实施了低产茶园改造,良种丰产茶园建设,茶叶加工体系建设,基础认证,品牌建设等五大建设工程,促进了茶业经济在总量和质量上的提升,产业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
紫阳县在陕南乃至全国茶叶发展中与众不同,就是政府{ldz}不缺位,不靠文件、会议、空喊和形式抓茶叶,组织有保障,措施又到位,强化茶叶产业化建设从不停步。县长王晓江讲道:首先强化组织领导。成立茶叶产业化建设领导小组,由县人大主任李辉新担任组长,县委常委、主管农业的副县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李云健任副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茶叶局负责日常办公。定期表彰奖励茶业先进集体和个人,定期组织外出学习考察。各乡镇实行一把手负责制,集中人力物力,强化对茶叶产业建设领导,各基地乡镇明确一名副职领导专抓茶叶产业;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退耕还林计划原则上全部用于新建良种密植丰产茶园。对新建茶园的茶苗、茶籽款予以补助,在配套建设水窖、道路硬化建设上予以扶持。统筹安排以工代赈资金、水利资金、重点扶持茶叶资金、南水北调水源地保护和财政扶贫等资金,重点扶持茶叶产业化建设。对于参与购买或租赁本县茶园和茶叶加工厂的单位和个人,相关部门要简化程序,积极办理有关手续,并按有关规定减免相关费用。依法保护“龙头”企业知识权(注册商标、企业品牌),在政策、项目、资金、科研开发等方面对给予倾斜支持,提高企业的科技开发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带动农户能力。机关干部职工创办茶叶加工企业或种植茶叶的,除保留其身份和工资待遇外,同时享受茶叶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新建或扩建茶叶加工厂用地政策从优;其次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增加茶叶技术部门人员编制,对县内茶叶方面的专业技术干部原则上都要从事茶叶技术工作。县茶业局成立茶叶科技服务中心(定编5至7人实行聘任制管理),乡镇设立茶叶工作站,与林业站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强化茶叶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对工作突出者优先评定技术职称。每年引进1-3名本科以上学历的茶叶专业人才,每年送出去培训进修一批人才。县职教中心把茶叶栽培管理、采摘、加工、储藏、营销、茶艺、茶道、茶文化作为教学培训内容,培养造就一批乡土人才;其次充分发挥行业管理作用。建立健全县、乡(镇)、村三级茶叶协会机构,由同级主要领导兼任会长。围绕茶叶产业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协会功能。运用协会组织协调紫阳茶在种、管、采、制、产品购销等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引导和推进茶叶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经济效益,帮助茶农增收;组织进行技术培训、信息交流,开展会展招商、产品推荐、市场营销等活动;参与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产品标准;实行行业自律,利用县上取得的各项基础认证,全面实施质量、标准、包装、品牌、宣传五统一,维护行业信誉,防止无序竞争,塑造紫阳茶品牌;研究市场动态、预测市场发展趋势,开拓茶叶市场;另外齐抓共管,共同促进茶叶产业发展。县上各部门都要积极参与和支持茶叶产业建设,在茶叶规划、产业开发、技术指导、信息服务、管理协调、项目申报等方面发挥职能作用,形成举全县之力抓产业的氛围。进一步完善县乡主要领导抓茶叶产业的工作机制,建立县乡领导联系重点茶厂制度。完善考核办法,强化单项考核,增强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对于在茶叶产业化建设过程中,工作不力或完不成年度任务的乡镇和部门,将追究主要领导责任;对于在茶叶产业化建设中,做出重要贡献和成绩特别突出的,将予以重用和提拔。
对于这种作法,茶叶界人士评论说:这是该县干部作风的大转变,是从管理型向服务型、xx型、实干型的转变,这也难怪《人民日报》2010年2月9日曾刊发了中共陕西省委政研室调研组调查报告,被称为“贫困山区加快发展的成功探索”,在全国广为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