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气血津液病证_ 医疗,健康,保健,疾病,ppt文档知识

{dy}节 郁病郁病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
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西医学中的神经衰弱、癔病、焦
虑症、更年期综合征及反应性精神病等疾病出现上述临床表现时,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诊断]
1 以忧郁不畅,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炙脔为主症.多发于
青中年女性.
2 患者大多数有忧愁、焦虑、悲哀、恐惧、愤懑等情志内伤的病史,并且病情的反复常与
情志因素密切相关.
3 各系统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正常,除外器质性疾病.
4 郁病中的梅核气应注意与虚火喉痹及噎膈相鉴别;郁病中的脏躁一证当与xx相鉴别.
[辨证论治]
1 肝气郁结
症状: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
不调,苔薄腻,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xx畅中.
例方:柴胡疏肝散.
2 气郁化火
症状: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而干,或xx、目赤、耳鸣,或嘈杂吞酸,大xx结,
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例方:丹栀逍遥散.
3 气滞血瘀
症状:精神抑郁,性情急躁,xx,xx,健忘,或胸胁疼痛,或身体某部有发冷或发热感,
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
治法:xx化瘀,xx解郁.
例方:血府逐瘀汤.
4 痰气郁结
症状: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肋胀满,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腻,
脉弦滑.
治法:xx开郁,化痰散结.
例方:半夏厚朴汤.
5 心神惑乱
症状: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或时时欠伸,或手舞足蹈,
骂詈喊叫等多种症状,舌质淡,脉弦.
治法:甘润缓急,养心xx.
例方:甘麦大枣汤.
6 心脾两虚
症状:多思善疑,头晕神疲,心悸胆怯,xx,健忘,纳差,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
脉细.
治法:健脾养心,补xx血.
例方:归脾汤.
7 心阴亏虚
症状:情绪不宁,心悸,健忘,xx,多梦,五心烦热,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少津,脉细
数.
治法:滋阴养血,补心xx.
例方:天王补心丹.
8 肝阴亏虚
症状:情绪不宁,急躁易怒,眩晕,耳鸣,目干畏光,视物不明,或xx且胀,面红目赤,
舌干红,脉弦细或数.
治法:滋养阴精,补益肝肾.
例方:滋水清肝饮.
[其他疗法]
1 中成药
可辨证选用逍遥丸、天王补心丹、归脾丸、龙胆泻肝丸、柴胡疏肝丸疗治.
2 精神疗法
可酌情由医生或家属进行语言及心理的咨询、开导、疏解,达到xx目的.
3 西医疗法
可酌情选用安定、舒乐安定、奋乃静、阿米替林等xx缓解紧张、焦虑、抑郁症状、促进睡
眠.
[疗效标准]
1 xx:症状消失.
2 好转:症状减轻.
3 未愈:症状无改善.
第二节 吐血吐血是由于胃热壅盛、肝火犯胃而致胃络损伤或脾不摄血,出现血从口中呕吐而出的病证.
西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诊断]
1 呕吐液呈咖啡色或暗红色,吐血量多者可呈鲜红色,多夹有食物残渣,混有胃液.
2 初起常有恶心,胃脘不适或疼痛.吐血量多者头晕、心悸、汗出肢冷、甚或晕厥.
3 脘腹有压痛,肠鸣音活跃.出血量多者心率增快,血压下降,面色苍白.
4 呕吐物或大便隐血试验阳性.
5 肝功能、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及肝、胆、脾、胰B超、X线钡餐造影及胃镜检查有助于明
确诊断.
6 应与咳血相鉴别,同时应排除鼻腔、口腔及咽喉出血.
[辨证论治]
1 胃热壅盛
症状:脘腹胀闷,甚则作痛,吐血色红或紫黯,常夹有食物残渣,口臭,xx,大便色黑,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例方:泻心汤合十灰散.
2 肝火犯胃
症状:吐血色红或紫黯,口苦胁痛,心烦易怒,寐少梦多,舌质红绛,脉弦数.
治法:泻肝清胃,凉血止血.
例方:龙胆泻肝汤.
3 气虚血溢
症状:吐血缠绵不止,时轻时重,血色暗淡,神疲乏力,心悸气短,面色苍白,舌质淡,脉
细弱.
治法:健脾养心,xx摄血.
例方:归脾汤.
[其他疗法]
1 中成药:
可酌情选用紫地宁血散、云南白药等药.
2 中药针剌
2.1 生脉注射液或参麦注射液 20~60ml,加入生理盐水或 5%葡萄糖注射液 250~500ml,静
脉滴注,每日 1次.适用于气阴两虚证.
2.2 茵栀黄注射液 10~20ml,加入 10%葡萄糖注射液 250~50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
适用于肝火犯胃者.
3 西医疗法
若出现大出血或休克者,可用止血、输血、抗休克等xx.
[疗效标准]
1 xx:吐血控制,症状消失,大便隐血试验连续 3次均阴性,血色素正常,X线或内窥镜
检查正常.
2 好转:吐血量明显减少,症状改善.
3 未愈:吐血及其他症状无变化.
第三节 便血便血是由于湿热伤络或脾不摄血而出现血液随大便而下,或大便色黑如柏油样为主的病证.
西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诊断]
1 血液随大便而下,血与粪便夹杂,或下纯血,或呈柏油样黑便.
2 可伴有畏寒,头晕,心悸,气短及xx等症.
3 出血过多可现昏厥,肢冷汗出,心率增快,血压下降,腹部压痛.
4 内窥镜、X线钡剂造影、肛门指检及乙状结肠镜检查有助明确诊断.
5 询问有无传染病及疫水接触史,血、尿、粪病原体检查及培养有助于鉴别诊断.
6 应与痢疾、痔疮相鉴别.
[辨证论治]
1 肠道湿热
症状:便血色红,大便不畅或稀溏,或有xx,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化湿,凉血止血.
例方:地榆散或槐角丸.
2 气虚不摄
症状:便血色红或紫黯,食少,体倦,面色萎黄,心悸少寐,舌质淡,脉弱.
治法:xx摄血.
例方:归脾汤.
3 脾胃虚寒
症状:便色紫黯,甚则色黑,腹部隐痛,喜热饮,面色不华,神倦懒言,便溏,舌质淡,脉
沉缓.
治法:健脾温中,养血止血.
例方:黄土汤.
[其他疗法]
1 中成药
可酌情选用云南白药、xx止血散等药.
2 中药针剂
2.1 生脉针 10~30ml,加入 50%葡萄糖注射液 40ml,静脉注射,每日 2~3次;亦可加入
10%葡萄糖注射液 250~500ml,静脉滴注,每日 1次.适用于气衰血脱证.
2.2 参附注射液 10~20ml,加入 50%葡萄糖注射液 40ml,静脉注射;亦可加入 10%葡萄糖
注射液 250~500ml,静脉滴注,每日 1次.适用于阳微欲绝证.
3 西医疗法
若出现大量出血或休克者,可用止血、输血、抗休克等xx.
[疗效标准]
1 xx:便血控制,临床症状消失,大便隐血连续 3次转阴,X线钡剂造影或内窥镜检查正
常.
2 好转:便血量减少,临床症状好转,或大便隐血间断性阳性.
3 未愈:便血及临床症状无改善.
第四节 咯血咯血亦称为嗽血或咳血,是指由于热伤肺络,致血由肺及气道外溢,经口咯出的病证,表现
为痰中带血,或痰血相兼,或纯血鲜红,间夹泡沫.西医学中的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疾病出现
上述症状时,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诊断依据]
1 咯(咳)鲜红血,或呈泡沫状或与痰液混杂.
2 多数患者有反复咯(咳)血史.
3 胸部X线摄片,可无特异性改变.病变明显时可见蜂窝状或卷发样阴影.
4 必要时作支气管碘油造影或支气管镜检查.
5 应注意与吐血、肺痈、口腔出血相鉴别.
[辨证论治]
1 燥热伤肺
症状:喉痒咳嗽,痰中带血,口干鼻燥,或有身热,舌质红,少津,苔薄黄,脉数.
治法:清热润肺,宁络止血.
例方:桑杏汤.
2 肝火犯肺
症状:咳嗽阵作,痰中带血或纯血鲜红,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
弦数.
治法:清肝泻肺,凉血止血.
例方:泻白散合黛蛤散.
3 阴虚肺热
症状:咳嗽痰少,痰中带血或反复咳血,血色鲜红,口干咽燥,颧红,潮热盗汗,舌质红,
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宁络止血.
例方:百合固金汤.
[其他疗法]
1 中成药
可酌情选用三七粉、云南白药、十灰丸等药.
2 中药针剂
2.1 生脉注射液 20~60ml加入 10%葡萄糖注射液 250~500ml,静脉滴注,每日 1次.适用
于阴虚肺热者.
2.2 穿琥宁注射液 20ml加入 10%葡萄糖注射液 250~500ml,静脉滴注,每日 1次.适用于
燥热伤肺者.
3 西医疗法
大量咯血或出现休克者可止血、输血、抗休克等xx.
[疗效标准]
1 xx:咯(咳)血控制,症状消失.
2 好转:咯(咳)血减少,症状改善.
3 未愈:咯(咳)血无变化.
第五节 紫癜紫癜亦称紫斑或肌衄,是指由于热伤脉络或脾不摄血致血液溢出于肌肤之间,表现皮肤青紫
斑点或斑块的病证.西医学中的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诊断]
1 全身或四肢可见点状斑状出血,不高出皮肤,反复发作,或出血斑点略高出皮肤,色鲜红
或暗红,可伴xx或关节酸痛等症.
2 可伴低热,齿衄,鼻衄,月经过多.严重者可出现xx,昏迷,便血,尿血.
3 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束臂试验、骨髓象、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免疫球蛋白等检查,
有助于明确诊断.
4 应与出疹、温病发斑、丹毒相鉴别.
[辨证论治]
1 血热妄行
症状:皮肤出现青紫斑点或斑块,或伴有鼻衄、齿衄、便血、尿血或有发热,口渴,xx,
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xxxx,凉血止血.
例方:十灰散或犀角地黄汤.
2 阴虚火旺
症状:皮肤出现青紫斑点或斑块,时发时止,常伴鼻衄、齿衄或月经过多,颧红,心烦,口渴,手足心热,或有潮热,盗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宁络止血.
例方:茜根散.
3 气不摄血
症状:反复发xx衄,久病不愈,神疲乏力,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或萎黄,食欲不振,舌质
淡,脉细弱.
治法:补气摄血.
例方:归脾汤.
[其他疗法]
1 中成药
可酌情选用紫雪丹、神犀丸、田七粉、紫珠草粉等药.
2 中药针剂
2.1 柴胡注射液 4ml肌注,适用于高热对症处理.
2.2 清开灵注射液 20~60ml,加入 10%葡萄糖注射液 500ml,静脉滴注,适用于有发热者.
[疗效标准]
1 xx:紫斑紫点及全身症状消失,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
2 好转:皮肤青紫斑点明显减少,全身症状减轻,实验室指标改善.
3 未愈:皮肤青紫斑点、全身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均无变化.
第六节 尿血尿血是由于湿热下注损伤脉络或脾肾不固,而致小便中混有血液,甚或伴有血块的病证.西
医学中的肾炎、泌尿系肿瘤、肾结核等疾病出现无痛性血尿时,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诊断]
1 小便中混有血液或夹有血丝,排尿时无疼痛.
2 实验室检查,小便在显微镜下可见红细胞,或潜血阳性.
3 应与石淋、血淋相鉴别.
[辨证论治]
1 下焦热盛
症状:小便黄赤灼热,或尿色鲜红,心烦口渴,面赤口疮,夜寐不安,舌质红,脉数.
治法: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例方:小蓟饮子.
2 肾虚火旺
症状:小便短赤带血,头晕耳鸣,神疲,颧红潮热,腰膝酸软,舌质红,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例方:知柏地黄丸.
3 脾不统血
症状:久病尿血,甚或兼见齿衄、肌衄,食少,体倦乏力,气短声低,面色不华,舌质淡,
脉细弱.
治法:补脾摄血.
例方:归脾汤.
4 肾气不固
症状:久病尿血,尿色淡红,头晕耳鸣,精神困惫,腰脊酸痛,舌质淡,脉沉弱.
治法:补益肾气,固摄止血.
例方:xx山药丸.
[其他疗法]
中成药
可酌情选用云南白药、三七粉、紫珠草片等药.
[疗效标准]
1 xx:尿血消失,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
2 好转:尿血减少,实验室检查好转.
3 未愈:尿血与实验室检查无改善.
第七节 消渴消渴是由于禀赋不足,恣食肥甘厚味致生燥热、损伤阴津,而表现以多饮、多食、多尿、或
形体消瘦为主的病证.本病与西医学的糖尿病基本一致,西医学的尿崩症等疾病出现上述症状时,
也可参考本病辩证论治.
[诊断]
1 口渴多饮,消谷善饥,尿频量多,或形体消瘦.
2 初起\”三多\”症状可不显著,病久常并发眩晕、肺痨、胸痹心痛、中风、雀目、xx等.
严重者可见烦渴,xx,呕吐,xx,呼吸短促,甚或昏迷厥脱危象.由于本病的发生与禀赋不
足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故消渴病的家族史可供诊断参考.
3 应查血糖和尿糖,必要时可查血尿素氮,肌酐,酮体,二氧化碳结合力及血钾、钠、钙、
氯化物等,可助确定诊断.
4 应注意与其它疾病出现的口渴症、瘿病等相鉴别.
[辨证论治]
1 肺热津伤
症状: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或洪数.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例方:消渴方.
2 胃热炽盛
症状:消谷善饥,口渴,尿多,大便干燥,形体消瘦,苔黄,脉滑实有力.
治法: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例方:玉女煎.
3 肾阴亏虚
症状:尿频尿多,或尿浊如脂,头晕耳鸣,口干唇燥,腰膝酸软,乏力,或皮肤干燥,瘙痒,
舌红苔少,脉细或细数.
治法:滋阴xx,xx止渴.
例方:六味地黄丸.
4 阴阳两虚
症状: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容憔悴,耳轮干枯,腰膝酸软,四肢欠温,
畏寒怕冷,xx或月经不调,舌淡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阳滋阴,xx固摄.
例方:金匮肾气丸.
[其他疗法]
1 中成药
可酌情选用消渴丸、玉泉丸、缩泉丸等药.
2 中药针剂
2.1 生脉注射液或



发表评论

*

* 绝不会泄露



?
郑重声明:资讯 【第七章气血津液病证_ 医疗,健康,保健,疾病,ppt文档知识】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