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我想到的不是屈原而是6月。是时间紧迫。
心情阴郁,去了一群家,看见我的好兄弟一群,和小丢丢。生活马上就明媚一些。庆幸自己有朋友。
每次见到朋友们都很高兴,我的兄弟不少,闺蜜也很多,好在大家都是爽朗的人,又都是光棍,聊起天来无拘无束,再不好的心境,也自然会化解。生活还要继续,一切如此而已。
昨日,去参加一个活动,拿回一堆儿童读物和一个荣誉证书回来,可惜证书上我的名字写错了一个字:韶玲写成了韵玲。最近我十分关心儿童教育的问题。我关心,因为觉得它对我有三方面的作用:{dy}是对我的学生们负责,第二是希望自己将来能做一个好妈妈,第三是我在学习去分析自己过去受到的教育,一个人的人格形成都是有根源的。我喜欢分析我自己。
对比标准,我确定自己各方面都符合据说一个健康的人的特征(实事求是)。但是父母和学校给我的教育,却有很多属于不当教育。我发现学校教育对我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尽管我在省重点读书),家庭教育也不算大(尽管他们都是所谓的知识分子),只有书本对我的影响巨大,我一直在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爸妈做的最成功的事情就是尽力让我拥有所有我想要的书。我不知道自己从何时起培养出的看书和自我教育的习惯,所以这一点我始终不知道如何去培养我的学生们。
关于读书的习惯,这一点是佳佳妈让我意识到的,我以前一直认为孩子们缺乏书,但是他们的确更缺乏的是读书的习惯。也许,是因为现在吸引孩子们眼球的事情太多了吧,所以书就不那么吸引人了。
这次活动,我终于得到了不少好书,那两个我为孩子们准备的小书架上已经装满,我想起自己小时候,一定是搬着小板凳坐到书架边去,一坐就是一整天。但是,现在的孩子们却不是那样,他们愿意打闹,玩耍,吃东西,转呼啦圈,我很难让他们安静下来。我有点儿拿他们束手无策。为他们准备一个小小的美德图书馆,好像我有点儿想当然了。但我还会努力去这么做。
说到端午,今年是很有收获的,某一日,怀念故乡和父母,以包粽子解乡愁,小时候常跟妈妈一起包粽子,这次却忘记怎么操作了,于是上网查到包粽子教程,把米啊粽叶之类移之电脑前,竟然还是没学会,费了很大劲包出来的粽子五花大绑极不好看,于是干脆把所有的粽叶垫在锅底,铺好米,上面也放红豆,放水一锅煮了。觉得味道也不错,既有粽子味,也省去包粽子和拨粽子的麻烦。只是,这样做达不到解乡愁的目的。我还是xx想念爸妈。
剩下的米就更有意思了,我在超市偶然发现酒曲,于是按照说明将它加入江米饭中,过了两天,酒香扑鼻,美味无穷。跟超市卖的甜酒一个味道。
虽然都是些琐碎的事情,但还是觉得很有意思,会成为将来的美好回忆,将来,我会跟我的孩子讲故事:你妈妈当年做粽子做不出于是煮了粽叶江米饭,剩下的江米饭无意中做了甜酒,粽子始终不成功,但是甜酒成功了,这就叫: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种柳柳成荫。
以上是我用纸粘土做的“鱼戏莲叶间...惊起一滩鸥鹭。。。”,我是个学雕塑的,可惜目前不能做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只能拿这个哄自己玩。造业造业的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