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促进现代农业进步- zgrm518@126的日志- 网易博客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促进现代农业进步

2010-06-17 09:43:05 阅读8 评论0 字号:

 

引用


 摘要:本文论述了休闲农业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其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简要叙述了国内外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八条对策。

关键词:休闲农业 发展  对策  

一、休闲农业的概念与内涵

(一)休闲农业的概念

休闲农业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人们休闲,增进居民对农业和农村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形态;是结合生产、生活与生态三位一体的农业,在经营上表现为产供销及旅游休闲服务等三级产业于一体的农业发展形式,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休闲农业区,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摘、收获农产品、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甚至部分劳动过程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亲自体验。休闲农业可以增加农业与农村发展的功能,增进民众对农村与农业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收益,促进农村发展。休闲农业还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参与者更加珍惜农村的自然文化资源,激起人们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兴趣,进一步增强人们保护自然、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休闲农业基本功能

1、经济功能: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产业结构。

2.社会功能:增加城乡居民接触,拓展农民人际关系,缩短城乡差别,提升农村生活品质。

3.教育功能:提供人们认识农业、了解农村动植物生长过程、体验农村生活及认识农村文化及生态等。

4.环保功能:为吸引游客,休闲农业区必须主动改善环境卫生,提升环境品质,维护自然生态均衡。并借助休闲农业相关知识的教育提高人们环境保护与生态保育重要性的认识,主动做好资源保护工作。

5.游憩功能:提供人们休闲场所,从事健康的休闲活动,特别是增加不断增长的老年人的休闲场所,解除工作及生活的压力,达到休养心身的作用。

6.文化传承功能:休闲农业的发展可使农村特有的生活文化、产业文化及许多民俗文化得以继承,同时能创造出具有特殊风格的农村文化。

二、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是农业新形势的要求

 1、休闲农业是适应国内外农业发展趋势的新产物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的不断扩大,闲暇时间的逐渐增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对于休闲活动、接触大自然、回归俭朴生活的需求正快速成长,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追求更多观光旅游景点。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休闲农业应运而生,拓展了农业发展的新空间,开辟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正是由于兼具经济、社会、教育、环保、游憩保健和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休闲农业已成为国内外农业发展一个新的趋势。我国的休闲农业也正在呈现旺盛发展的势头。如北京地区休闲农业发展已有相当有规模,年收入达到4 亿多元,已占农业总收入的30%以上。湖南发展了许多休闲农业景点,长沙雨花区洞井镇正在兴建长沙花卉大世界,预计总投资1.2亿元,规划为湖南省一个集生产、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花卉苗木市场。

2、发展休闲农业是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现实要求

1978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人均国民收入急剧增加,伴随国民经济的发展,城镇数量和人口也迅速增多。1978年到2000年我国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63 个,建制镇由2173个增加到20312个,市镇人口由1.7亿增加到4.5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由17.9%提高到36.1%。人们的休闲时间增长快速,xx单休已改为双休,增加了“五一节”等长假,这种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居民的不断增长,休闲时间的不断增多,交通运输的愈加便利,人民消费结构的不断调整趋势,也带来了文化生活和旅游消费急剧增长。如福建,2001年比1997年国内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74.8%和1.4倍,年递增率分别达到15%和24.9%,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城镇居民开始走出城市,回归大自然,领略独具特色的乡间风情渐成时尚,对旅游的消费不断从传统的旅游景观发展到结合旅游景观与农业生态景观的休闲农业需求增长上。在城市周边和经济发达地区发展休闲农业具有现实的需要也有广阔的前景。

 3、休闲农业是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休闲农业园内不但为游客提供各种山珍野味,珍奇水果、蔬菜,还提供各种动物表演,如野猪赛跑、斗野猪、斗野鸡等惊心动魄的比赛,同时游客还能进行狩猎、烧烤、垂钓、采果,制作栩栩如生的山鸡、孔雀等标本,使农产品在各种休闲、参与的项目中就地消费,其效益和容纳的劳动力是普通种养业的5至10倍。因而成为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三、国内外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20世纪70年代休闲农业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形成了产业规模,目前在世界各国形成了传统休闲农业、都市型休闲农业、科技型休闲农业、奇异型休闲农业等多种休闲农业经营模式。还可拿自己收获的农产品参加各种展评活动。如法国农村的葡萄园和酿酒作坊很多都是对外开放的,游客不仅可以参观和参与酿制葡萄酒的全过程,而且可以在作坊里品尝,在作坊里亲自酿酒并将酿好的酒带走,享受与城市商店里买酒不一样的自然乐趣。这些葡萄园和酿酒作坊的旅游收入往往高出他们的葡萄和葡萄酒的收入。

我国的台湾地区在20世纪70年代逐渐达到中等小康生活水平、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由劳动型转向休闲型后,开始陆续将果园、农场于农闲或假日开放社会大众参与,观光果园在台湾出现。经过单一果园、多类农园、主题式农园和整合式农园四个阶段的发展,目前已拥有1000多家休闲农园,已成为一种新兴的农业发展形态。

进入90年代,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也应运而生。一些有特色的休闲农业基地,如浙江金华石门农场的花木公园、自摘自炒茶园,富阳县的农业公园;福建漳州的花卉、水果大观园,厦门华夏神农大观园,建阳县黄坨乡蛇园,东山县鲍鱼观赏村;广西柳州水乡观光农业区;山东枣庄石榴园;海南亚珠庄园;河南周口市“傻瓜农业园”;上海浦东“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四川成都市郊区的“小农庄度假村”等,项目独特、条件优越,不仅为人们拓展了更广阔的游览空间,而且为农村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民致富开辟了新的途径。据中南林学院的朱玲介绍,目前广东省已有80多个观光果园,每年接待游客400多万人,收入达10多亿元[1]。 

三、发展休闲农业的对策探索

休闲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新探索,必须采取以下必要的措施。

(一)确立方针,正确引导

1、根据市场,发挥优势:根据市场需求是休闲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休闲农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休闲农业建设的关键就是要预测市场的潜力、市场需求的方向进行。

2、结合实际,确立重点:一是结合现有条件,以延伸现有游览观光景点发展休闲农业;二是结合xxxx区域环境美化,增加休闲农业内容;三是结合农业科技园区,拓展园区功能布局,发展成为科普基地和观光休闲景点;四是结合名人名居名艺名产和民俗文化的弘扬,组建农业休闲街市,开展产品交易和科技文化活动。

3、因地制宜,逐步推进:根据各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结合农村城镇化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推进,重点进行示范引导,切忌不顾实际情况,一哄而上,盲目上马。

4、政府引导,多方融资:要打破以往计划经济的做法,政府只对基础设施和公益产业(如环境保护等)实行资金补助,主要通过政策进行引导,鼓励民间多方投资。

(二)修订政策,促进发展

制订全国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加强对休闲农业发展的指导。制订休闲农业示范基地规划与补助的管理办法,加强对休闲农业的规划、休闲农业基地建设的管理与补助。制订休闲农业的设施建设、休闲农场管理与监督等具体政策,建立休闲农业的土地使用、建筑面积、其他设施建设等旅游休闲设施应经批准许可,对休闲农业项目补助内容、重点进行具体规范,对实施项目的效果制订检查考核指标进行检查。加强休闲农业信息的发布,加强与国内外旅游业合作进行项目推介,协助开展文化节、展览会进行促销。

(二)强化扶持,典型引导

坚持项目带动战略,以民间的现有休闲农业发展为基础和民间投资为主体,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采取政府立项补助,在沿海发达地区和重点城市郊区先建立若干示范点,进行重点扶持,重点支持道路的整修,停车场、路灯、公厕等公共设施的建设,生态环境的维护和产品品牌的宣传,重点支持开展休闲农业的综合系统研究,探索休闲农业发展的模式和以及休闲农业发展的政策目标,摸索建立休闲农业品牌和围绕休闲农业基地建设的系列产品开发与服务内容范畴,逐步带动休闲农业的全面发展,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的转型升级。

(四)借鉴经验,加强研究

一是加强对国际有关研究发展信息和经验的研究:70年代以来,国外许多单位已经积累了一大批示范试验数据与支持休闲农业发展的研究成果。可以采取引进理论思想与部分装备技术和自主创新相结合。既可以使我国的研究实践与国际上的研究发展趋势相接轨,又可以探索形成具有特色、有利于在农村推广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 二是注意休闲农业发展中单项适用先进技术的组装配套:例如,利用GPS、GIS技术用于农田管理、节水灌溉、环境监测的实用技术,面向农业生产者应用的电子仪器、实用监控设备,农业装备信息化技术;精细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快速实用监测技术;智能化农业生产管理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推广及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先进装备技术与工具的开发等,提高科技含量。三是加强多部门、多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协同攻关:发展学术讨论交流,加强国际合作,重视应用系统研究。

(五)制定规划,巧妙设计

应转变观念,加强休闲农业园区规划。为避免投资、管理和经营带来的困难,防止对自然景观的破坏,目前不宜过多地发展自行采摘、承租农地等体验型项目和休闲娱乐为主的项目。应在通盘规划下解决农产品的季节生产与全年观光经营的矛盾,搭配不同季节的品种,延长可观赏期。在规划中要正确实行区域定位、功能定位、形态定位。要将休闲农业规划与农业现代化、小城镇建设规划结合起来。要注意休闲农业建设的规模和区域布局,避免市场范围太过狭小、而造成客源不足,效益不佳的问题(按国际通例,农业旅游区半径大于9.5公里的区域(面积)时,才能发挥{zj0}经济效益)。

(六)注意环境,永续发展

环境保护是关系人类生存的大事,也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回归自然的呼声越来越高,保护环境,维护自然的意识不断增强,这既是休闲农业得以兴起和发展源泉,也是休闲农业赖以存在的根本。因此休闲农业发展不能破坏或污染农业的自然资源,切忌建造过多的人文景观,使环境和设施过于人工化、商业化,必须巧妙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如利用太阳能、风能、沼气能等,既增加景观和培训教育内容,又增加能源,同时又洁净环境。

同时要结合农村文化活动,充分挖掘当地的丰富精致的文化资源。既要尊重当地文化,要保持当地历史的文化传承,树立当地的特色文化品牌,也要提高当地的人文化素养,营造良好的休闲环境。

(七)因地制宜,发展特色 

休闲农业有别于一般的休闲旅游业,它必须运用特有的乡土文化、乡土生活方式和风土民情去发展,因而也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一方面是农业生产、自然景观、生态环境、农村设备及农村空间等资源丰富,具有特色;另一方面必须具备丰富的农村人文资源、社会和谐、有充足的资金和较强的管理能力。因此在建设发展上,在经营要注意体现休闲农业特色,突出农村生活风貌和丰富乡土文化内涵,显现其独特的风貌。 

(八)培养人才,强化经营

休闲农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包涵一、二、三产业的经营内容,涵盖农业、生态环境、旅游、休闲、文化等多学科知识,需要兼具系统知识的专门人才。必须加强培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可以借鉴台湾做法,建立休闲农业经营管理学科,培养休闲农业经营管理人才、规划人才、导游培训教育人才。主要传授景观生态学、休闲旅游经济学、农场经营管理学、乡村规划学、休闲农业概论、森林经济学、休闲市场预测与拓民展、生态学等内容,为休闲农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促进现代农业进步- zgrm518@126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