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音大师为你支招_孤寂梧桐_百度空间

混音大师为你支招


Alan Parsons (披头士乐队,帕森项目):

我认为混音就是一个程序化的过程。录音的时候我就尽量保证乐曲的质量。当然有时乐曲在混音阶 段会变得生动起来,通常混音过程对我来说是{zh1}一道工序。
    在DAW上混音会更为简单,你能在录音和原带配音的时候添加关键效果和自动混音。然后你所要做的就是找一个好的乐器和调节好频谱平衡了。很多人在录制唱片的{zh1}阶段在频谱平衡的时尚感方面很保守——多少低音才算时尚?混音需要多明亮?我不喜欢响度竞争,我喜欢充满动感的效果,而不是把声音都挤压在一起来提高音量。
    我知道混音效果什么时候是{zh0}的——我不喜欢返工。但是在不必升高或降低关键部分或人声,不必重新组装外部装置的情况下,重复检查背景音乐还是有必要的。我从不压缩或限制混音。


Pip Williams (穆迪蓝调,Elkie布鲁克斯):
   

我认为混音就是一场表演,录音也是在表演一首歌曲。一个DJ不可能有两场xx相同的演出,即使使用的是同一张唱片。
    对于我来说,重要的是领会乐队或演奏者的意图。需要以吉他声为主吗?人声需要占主导地位还是安排在混音之中?因此,我认为安排混音计划和安排录音之前的制作前设计一样重要。例如,我希望它在什么场合听起来出色呢?在俱乐部里、体育馆里、广播里还是汽车里?
    对于我来说,可以先调节好初步的平衡,然后记录下歌曲中电平的突出的峰值。(我曾经做过一个大型管弦乐队的混音,Headroom不够了。于是我只得重新来一遍,还是从结尾开始的!)我不喜欢仅仅为了控制电平而过多依赖压缩,然而适量的峰值限制还是有必要的。
    试着增强主唱人声,从人声开始混音而不是从鼓开始。一位有名的女xx曾对我说:“我希望你在我的声音方面下的功夫和在鼓方面下的功夫一样。”多么正确的说法!
    如果你使用的是常规的混音台,那么需要进行一下改装,使得你在控制主唱人声的时候,能位于监听的中央。这样做能使效果变得有序而合理,比如短混响、长混响、短延迟和长延迟等。
    注意强有力的低中频。切除部分350-450 Hz左右的箱音能给高频和低频释放更多的空间。
    在家做饭或熨衣服的时候也可以听听混音效果。绕着房间走走,如果混音中的关键部分仍然能听得见的话,说明混音效果不错。
    我在广播中听到过“过度控制”的声音。换句话说,也就是很多本来应该用于想象的兴奋感觉都被混音表现出来了,听起来很“安全”,显得有些机械。我的一些{zh0}的混音都是人工调节的,把基本的要素都安排好了,然后再调节推子。你或许不经意把吉他独奏的声音推上去了,却意外地发现效果出奇的好。很多Beatles的曲子都充满着这样的意外惊喜。

Spike Stent (Oasis, Bj.rk, Massive Attack, Spice Girls 还有很多) :
   

我不希望到处都是推子。我在SSL上对素材进行初步调音的时候会把所有的推子都推上推下,以达到基本的平衡。你到处都能看到我用铅笔作的记号。然后我会回到乐曲的开头,把所有的推子都拉下来。在歌曲的不同部分我都会这么做,比如乐段和合唱。所以当所有的推子在歌曲的所有部分都关联的时候,我更清楚我在做些什么和我做了哪些调整。这有助于我调节出好的平衡。
    我喜欢的声音效果是这样的:你能听到某个声音,并且感觉好像能够把它从音箱中拽出来。
    我把SSL Quad压缩器连接到立体声输出总线。我做的基本工作就是插入GML EQ到SSL的立体声总线,然后提升高频,到10k以上。SSL的中频和高频听起来有些刺耳和冰冷。所以我把它适当调低,然后用Massenburg高解析度参量均衡器把高频抬高,使得混音听起来温暖而闪亮。


Tom Lord-Alge (Marilyn Manson, Hanson, Santana, Avril Lavigne 和其他的名人) :

我先把所有的推子都推上去,然后再完整地听一两遍歌曲,通常是一遍。当歌曲结束的时候我就有个大概的想法了。然后我开始工作。这个过程中充满着无限的可能性,所以在你工作的时候可以播放你最喜欢的唱片作个比较,然后试着模仿。我就是这样做的。
    我通常是从节奏开始入手,然后逐渐加入所有的乐器。这样做是因为我希望强调节奏。我总是{zh1}才处理人声。有些人在背景音乐中留出人声的位置,我并不赞同那样做。我希望人声和乐器强而有力。一旦我熟悉了人声,知道了它的频率范围,我就会把人声关闭,专心混音。当我再把人声加入时,我会又返回去把乐器声的某些部分调低一些。人声是最重要的,是歌曲的灵魂,是听众们希望听到的,所以需要在这方面花更多的功夫。当然我也不会忽视其他的元素。
    使用压缩器时不要按照它们的指示来做,而是要自己调试直到取得满意的效果。不看仪表盘,扔掉说明书。对于我来说,贝司、鼓声和人声是非常重要的。我希望它们听起来明显而有力。我试过很多种方法,压缩 20 或30 dB是没有问题的。我甚至会把压缩器串联起来。


Bob Clearmountain (Chic, Roxy Music, the Rolling Stones and almost everyone else!) :


我经常把所有的声音都推高,然后做个粗略的混音听听效果。
    处理流行音乐时,我会把注意力放在歌词和主唱方面,试着把握对歌曲的整体感觉。这比其他都重要,比鼓和吉他都重要。我通常是从人声开始,然后是吉他和键盘。我对每种声音都会找到合适的Pan的位置。然后我会为鼓调节基本的平衡,在这个基础上来混音。我不是按照事先安排好的步骤来做,一切都由乐曲来决定。
    初步混音过后,我会重新检查一遍,把每个音轨都单独拿出来,直到我明白每个部分起什么作用。我喜欢把乐器看作演出中的角色,分析它们的作用以及每种乐器会给歌曲带来什么样的效果。
我不用压缩器,而喜欢用自动混音来大幅度调节人声推子,以保证人声能总是被听到。我喜欢用压缩器来制造特殊音效,而不是调节电平。


Steve Levine (Culture Club, Beach Boys, China Crisis, Gary Moore, Westworld) :

    我不会仅从低音鼓或底鼓开始。我会把歌曲整体听一遍,有个感性的认识。在一个鼓声上花三小时简直太疯狂了!要有间歇。听觉疲劳会影响混音的质量。
    在你的机器上听其他人的混音作品——即使你的监听很低档,至少也有参考价值。我的部分{zh0}的混音作品是在Auratones上完成的!经过母带处理的CD或商业CD听起来声音总是会更大,但不一定比你自己的混音效果要好。
    要根据你所录制的乐曲的风格来调节平衡,如果有人声的话,要保证人声能和其他乐器声很好地融合。
    不要过度压缩或EQ每个声音。插件很多,但不表示你都要用到它们,否则往往会过犹不及。
不要循规蹈矩!原创的点子才最出彩。要自己试验摸索,如果所有的方法都失败了,那么可以考虑雇佣一个专业音响师,这个花费是值得的。


Andy Jackson (Pink Floyd, David Gilmour) :

Joe Meek说过:“听起来好,就是真的好。”我想这对于混响来说尤其是这样。很多现代唱片中都大量使用混响。刚开始时不要添加任何混响,然后再看看需要加什么。如果某个声音单独听起来很干的话也不要紧。在不影响整体效果的情况下,某些可有可无的混响是可以去掉的。在用话筒录音的时候,在周围留出些空间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短暂的延迟可以增加空间感,不会因为混响而使乐曲显得杂乱。另一种方法是运用立体声和声,在音高部分稍稍改变,增加20-50 ms的延时——很管用。


Midge Ure (音乐人,作曲家,工程师) :

    混音是xx主观的过程,关键是要把人声恰到好处地融入到混声中,既不显得突兀,又能听到。
如今录音和混音已经不再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过程。在录音的时候不断调试混音平衡,所以当你录制人声的时候,一边唱一边混就能大概知道最终完成的效果是怎样的了。


Michael Brook (作曲家,世界音乐制作人) :

    我使用自动混音能够达到{zh0}的效果,可以很好地进行混音,还能反复回过头去做必要的调整。
    把每个的声音都分离出来,并压缩每个段落,只留下最关键的部分,可以很好得改善混音效果。
根据我的经验,该去除什么和该保留什么都一样重要。尤其是当乐曲含有人声的时候。
    为了增加清晰度,可以把干扰的声音分离出来,比如贝司和底鼓,并且要保证它们能很好地配合起来。使用高通或低通滤波器来限制带宽也是很有用的方法。
    因为我制作的通常都是不太常见的音乐风格,所以我不会从某种特定的乐器开始混音。我会先找出最重要的声音,然后把其他声音根据重要到次要的顺序依次加入混音当中。
    混音通常是个很棘手的工作。这是经验之谈。



郑重声明:资讯 【混音大师为你支招_孤寂梧桐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