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当初不下水》发《广州日报》2008.2.23_李沉风_新浪博客

 
    
诗云:天上下雨不下水,雨落地下变成水,早知雨会变成水,为何当初不下水。说的是一先生忽而对下雨这一自然现象产生了形而上的思考,并及时向学生公布其哲学发现。谁知竟有一顽劣学生揪住先生的饮食与消化系统之间的必然联系加以推论,指出了先生学说之荒谬。因太过不雅,不再赘述。(附顽劣学生推论:“老师吃饭不吃屎,饭到肚时变成屎,变成屎时多麻烦,为何当初不吃屎!”)
  本是一无稽之谈,但我觉得还是有些意思。先生之对于雨和水的思考,实际上是一种试图对过程和结局进行统一的努力。这种从头直接看到尾,从开始直指结局的目光看似犀利,实则暗弱,看似渗透一切,实则不堪一驳。试想,人生本就是一个过程,你看透了,看破了,看淡了,看开了,这过程也就空了,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所谓“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烟云,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北岛语)。
  其实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它本身,就在于这短短数十年的过程之中,在于欢笑与泪水之间,在于精彩与灰黯之间,在于高歌猛进与颓然踣倒之间,在于声色犬马与东篱采菊之间。因为有且仅有这样一个人生,所以我们就得好好活下去,承担能够承担的,收获可以收获的,享受应该享受的。如果抽去过程,恐怕任何叱咤风云、雄心万丈的人都会陷入万念俱灰的空虚。按道理讲,你拥有了,征服了,还“向天再借五百年”干什么?为何不直接祈祷上苍为你开一个更新更好的局面?其实,我们真正在意的只是过程,根本没有一个所谓的结局,即使有,它也代表着没落、衰竭、消亡。
  在我的心中经常有这样两个人。一个人光着脑袋在雨中慢慢走,人问其故,他说:“前面也在下雨。”还有一个,下雨路滑,跌一跤,起来复行,又跌一跤,他就势睡在地上说:“若知还要跌跤,我刚才就不起来了。”前者过分看重结局,后者过分挑剔过程。这样的逆来顺受、一蹶不振当然可以美其名曰“淡泊”、“超然”,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不是他们在走,而是人生拖着他们向前走。对于现时和周遭,他们那种漫不经心、无所作为和“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的疲沓是很有代表性的,我们时时可以看到他们的影子。
  说到底,以结局求诸过程,不过是一种倒行的“刻舟求剑”罢了。不少人执意于“等我有钱了如何如何”或“等我当官了怎样怎样”,将人生当作为了某个“光辉的顶点”而努力,为了那个顶点的荣光预支了健康、亲情、爱情、快乐、享受,对于现时的一切无暇观照,而是将全部的赌注和砝码押在那个不断向前延伸的将来。正如童话中的那个孩子,他得到了一本可以“折叠人生”的小册子,便贪婪地一页页翻下去,转眼就将这不会重来的人生翻完了。当他幡然醒悟时,晚了,他已经是个白头老翁。


                 
郑重声明:资讯 【《为何当初不下水》发《广州日报》2008.2.23_李沉风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