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兽衔环,天圆地方-雍正青花釉里红琮式瓶_春建_新浪博客

年代:清雍正*青花釉里红*瑞兽衔环琮式瓶 高26厘米


【名称】:青花釉里红瑞兽衔环琮式瓶
【类别】:瓷器
【年代】:清雍正
【文物原属】:清雍正生活*文化遗物
【文物现状】:春建*私人收藏

    青花釉里红折枝寿桃:

瑞兽衔环,天圆地方-雍正青花釉里红琮式瓶
【简介】:这件清雍正青花釉里红瑞兽衔环琮式瓶通体施釉,釉下四面绘有折枝荔枝、寿桃及富贵牡丹,显得秀美别致。此瓶唇口,短颈上敛下侈,平折肩,长方体,圈足粗大,胎体坚致,素雅清逸,瓶口处绘有吉祥花卉,瓶身两侧堆饰衔环瑞兽,琮式瓶为宋代官窑流传下来的一种器型,因其形制从新石器时期的良诸玉器中琮的形制变化而来,故称“琮式瓶”,此瓶为雍正朝之佳品。造型规整大方呈天圆地方状,俊秀端庄,整体寓意天圆地方,祥瑞、富贵、多财、长寿。。。
瑞兽衔环,天圆地方-雍正青花釉里红琮式瓶
   此瓶早年间破损,浑身打满小铜焗,已是伤痕累累,在岁月的洗礼下,依然散发着古朴大方的迷人魅力。

   釉里红系创烧于六百多年前的元代,流行于明初。也许是釉里红烧制难度大、成品率低的缘故,至明中期后便逐渐消失了。在雍正、乾隆期间,又推出了青花釉里红。所谓青花釉里红,是将青、红两种釉下彩绘于同一器物上的装饰。在透明釉的覆盖下,经高温煅烧而成。改变了以前只绘一色之单调。青红两色互相衬托,显得分外娇娆,令人赏心悦目。清康熙年间又烧制成功了失传已久的釉里红,其呈色较为稳定。到雍正期间,色调鲜红的釉里红,显色稳定精美;所绘制的图案,烧制后线条清晰,可谓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瑞兽衔环,天圆地方-雍正青花釉里红琮式瓶  
   青花釉里红,俗称“青花加紫”,是在青花间用釉里红加绘纹饰的一种瓷器装饰手法。青花,是指用青花料描绘图案花纹,然后施透明釉,在以1300C左右的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釉里红,是指用铜的氧化物(铜花)为着色剂配制的彩料,在坯体上(或先施以青白釉的坯胎土)描绘纹样,再盖一层青白釉,然后装匣入窑,经1250C~1280C的强还原焰气氛,使高价铜还原成低价铜,呈现娇妍而沉着的红色花纹。

   青花釉里红瓷是釉下彩瓷的一种,在青花间用铜红加绘纹饰,以色彩绚美著称,始于元代。由于烧成难度大,青花釉里红器,被视为古瓷珍品。青花瓷是指一种白地蓝花的瓷器,由于它具有蓝白对比,色彩鲜明而典雅大方的特点,因此从元代晚期一直是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关于青花瓷器的起源,从其釉下彩绘的工艺和所有青花钴料来看,已有悠久的历史。釉里红瓷和青花瓷一样,是景德镇元代陶工的杰出创造。它俩不但降生的时代相同,而且在工艺制作、装饰题材与画风等方面都极为相似,可谓一对惹人喜爱的孪生姐妹。然而,由于釉里红有严格的煅烧条件,烧成范围狭窄,比起青花来要娇气的多,所以其品种、产量及所产生的影响就不如青花瓷了。但它具有青花不备的那种红宝石般的富丽感,加上难于烧成而导致的“物以稀为贵”的原因,历来又显得特别名贵。
瑞兽衔环,天圆地方-雍正青花釉里红琮式瓶
瑞兽衔环富贵牡丹:
瑞兽衔环,天圆地方-雍正青花釉里红琮式瓶

 青花釉里红折枝荔枝:
瑞兽衔环,天圆地方-雍正青花釉里红琮式瓶  
瑞兽衔环富贵牡丹:
瑞兽衔环,天圆地方-雍正青花釉里红琮式瓶

      有一句俗语:大器难成,即缘自“釉里红”瓷器的加工。古人喜好之朱红,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大红不同,色泽清雅而略偏橘红色,是中国瓷器生产的当时人们的时尚。

   釉里红的成色由氧化铜绘制煅烧而成,烧制时发色不如青花发色稳定,氧化铜在摄氏800度以上即会蒸发,但钴蓝成色的温度却高达摄氏1300度;要同时保持青花和釉里红成色,其本身制作难度较大,多少有点侥幸。所以烧制釉里红,从颜料配制和自始至终的制作工序都要十分严格。若稍有偏差,就有整窑报废之可能,曾闻先辈说过烧制釉里红,十能出一者,可谓佳矣!这是对烧制釉里红难度大的写照。

  各个时代的釉里红发色特征又都比较明显,所以凭借釉里红发色这一特点,对与釉里红关联器的断代与鉴别都非常有帮助。比如,清乾隆时期釉里红色彩艳丽,并且红色色块不小。估计不仅是以氧化铜作为釉料,此外还有氧化铁红、硒红等矿物颜料作为釉料。洪武时候的釉里红发色很多类似黑色,又称其为釉里黑。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瑞兽衔环,天圆地方-雍正青花釉里红琮式瓶_春建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