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27 21:23:47 阅读33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由于跨国经营比国内经营有更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需要更多的额外成本,因此跨国经营企业必须通过各种优势的发挥,克服国际市场的分割性和不xx性,最终取得竞争优势,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企业可进行国际化经营的优势已经多元化,除技术和产品优势外,销售能力、区位因素、低成本生产、综合经营能力等价值链上的任何一个环节,均可以成为跨国经营的竞争优势来源。为了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广东农垦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采取了系列策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打造产业化集团,夯实国际化经营基础。
广东农垦首先按照清晰的战略战术,提升企业竞争力,打造产业化集团,夯实国际化经营基础。依照国内外市场原则,围绕产业化经营这条主线,打破传统的行政区划局限,对几大优势资源、优势产业进行跨区域重组、整合,构建多元化投资主体的产业化集团,培育产业xxxx,带动基地发展。
(1)打破农场和加工厂的条块分割,以资本为纽带,以产业为核心,聚集整合垦区内剑麻优势资源要素,组建聚种植、加工、机械制造、科研、销售于一体的产品质量标准、商标、价格、人力、品牌“五统一”的我国{zd0}最强的东方剑麻集团。
(2)依托{gjj}重点xxxx丰收糖业的品牌优势,对农垦的其他糖业公司实施强强联合,形成农垦现代大糖业核心力量,进而通过收购、扩建等方式整合广东最主要的产糖区之一雷州半岛上的糖业资源,扩大控制力,并且实施“糖蔗联动”,工业扶持农业,稳定、扩大基地,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竞争力得到提升,“广垦糖业”集团因此应运而生。
(3)打破纯国有体制和行政区域分割,关闭26个场办小型xx橡胶加工厂,坚持种植向优势农场集中、种苗培育与供应向繁育中心集中、加工向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xxxx集中的“三个集中”原则,建立起一个布局合理、多元投资的、现代化的、加工技术和产品质量达到世界{yl}的广垦橡胶产业集团。
(4)根据以上成功经验,乳业、菠萝、茶叶、养殖等一些优势资源在改变投资结构,规范公司经营、引进{yl}工艺设备,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研发力量、打造xxxx一系列关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计划也一并实施。
(5)另外,加强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强调从源头做起,从基础做起,从每个环节做起,水果、橡胶、剑麻等八大支柱产业和“全国南亚热带作物名优基地”、“全国农垦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全国甘蔗机械化试验基地”、“{gjj}科技兴农示范农场”以及省级高新科技示范园区等均在积极实施标准化生产,推进全面质量管理,至2004年底,已有30多家农垦企业通过ISO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此外,还有一些企业通过HACCP食品安全和绿色食品认证,以及美国FDA注册、欧盟农产品认证等,为进入国际市场获得通行证。也为广东农垦国际化经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合理利用全球分工体系,发挥比较优势。
在进入国际化初期,企业无法像大型跨国公司那样创造全球价值网,其现实的选择是根据企业已有能力系统和外部环境选择价值链上的一两个关键环节,集中资源,建立相对竞争优势。企业国际化比较优势的获得与经济全球化有着重要的联系。经济全球化使世界范围的部门间比较优势呈现更清晰的动态化进程。部门比较优势的动态转移已经构成了近代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一大重要景观,它推动了若干次重大产业转移实践。
如何运用境外资源扩宽农垦经营外延是广东农垦企业国际化经营的{dy}步,“十五”时期,广东垦区充分利用垦区的资源优势、地缘优势、技术优势和组织优势,抢抓机遇,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调整垦区产业结构,打造产业集团。2004年以来,垦区加快了大规模建设海外xx橡胶基地的进程,与马来西亚战略合作伙伴合作,总投资近一亿美元,在泰国和越南建立了橡胶公司,年生产能力达到30万吨。2004年,垦区在西非贝宁共和国投资2000万元建设的食用酒精厂顺利投产。垦区推进海外资源性开发的战略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然而,购得海外加工厂并不意味着就控制了资源,加工厂只是完成xx橡胶的初级加工,并不能掌握源头,只有拥有一定规模的橡胶种植园才能保证对国内xx橡胶的稳定供给。于是,广东农垦把目光盯准了马来西亚。马来西亚一年12个月份都可以割胶,而国内每年有3个多月的停割期,橡胶单产要比广东高出近30%,而且种植期短,5年左右就可采割。2007年下半年,在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州,广东农垦首批租赁管理了当地胶园1万亩,筹划与当地合作新种橡胶15万亩。第二年,又投资建成了年产标胶4万吨、复合胶3万吨的第三家橡胶加工厂。 2008年9月,马来西亚吉隆坡,在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汪洋,马来西亚副总理纳吉(现任总理)见证下,签下了在马来西亚沙巴州种植18万亩橡胶的合作项目,该项目投资达8000万美元,合作期50年。泰国和马来西亚多个项目的建成启动,标志着广东农垦在东南亚形成了集橡胶种植、管理、采割、加工于一体的橡胶产业体系。
3、增强学习能力,扩大技术优势。
勇于创新、极强的学习能力和出色的产品研发与创新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体现。按照Mathews和Dong-Sung的观点,国际化初期发展的企业能否具有学习能力,实现模仿创新的后发优势,是成长为跨国公司的关键因素。在Johanson等人的阶段论中,海外市场知识的积累主要是经营实践的结果,强调“干中学”的重要性。Forsgren进一步强调,企业的国际化成长依赖于利用各种手段和学习机会,包括模仿性学习、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引入专业人才等。信息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性和迅速变化,企业的学习能力已经成为企业生存的必要前提。尤其在信息技术普遍应用的21世纪,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组织学习能力(organizational learning)。这种学习得益于四个方面的活动:(1)知识的掌握;(2)信息的传播和分享;(3)对信息的分析;(4)对知识的应用。
广东农垦企业积极倡导创建“学习型企业”,以不断满足员工更新知识的需要;把企业视为一系列知识、资源的结合体,不断地获取知识、更新知识、使用知识、创造知识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同时,积极推进热作加工设备、农产品深加工(包括乳制品等)的生产、管理技术和劳务输出,搞好承包、合作项目建设,同时引进有关先进技术和项目,带动垦区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升级,做到内外配合,协调发展。
近几年来,垦区加快了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目前,垦区依托产业龙头组建了糖业、橡胶、乳业和剑麻等10个技术开发创新中心,构建新型的技术创新平台。在主导产业建立统一的种苗繁育中心和规模化、标准化的示范基地,加快了育种技术的攻关和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加快了先进农业技术的示范和推广,为垦区实施海外基地规模发展创造了条件。
以蔗糖为例,广东农垦形成了一条产业循环链。甘蔗生产出糖、酒精、碎粒板、纸、生物有机肥等主要产品,产生的废物蔗渣、废糖蜜、滤泥再利用,生产出附加值高的能源和产品。具体运转方式是:①蔗渣→炉烧发电、造纸、碎粒板、生物菌等;②废糖蜜→酒精,酒精废液→沼气,废水经生物处理后回农田;③滤泥→生物处理后成有机肥→农田。经过上述环节,一条甘蔗被“吃干榨尽”,有关废弃物制成生物有机肥又回到蔗田,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同时,循环经济也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产业链条价值不断递增。据测算:甘蔗产业链上,1吨甘蔗直接出售的价值为280元/吨,利润为40元/吨;简单加工成蔗糖,每吨蔗加工后可增利润50~60元;经过酒精、有机肥、造纸等综合利用后,可增加利润30元/吨。
4、利用和发挥农垦企业的管理体制优势。
农垦企业的管理体制相对而言计划较多,通常给人造成一种封闭落后,且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印象。其实,其具有资源丰富、上规模、拥有传统形成的各级协同作战的组织优势,有优势就有价值。广东农垦在保持财政和投资中央直管的管理体制基础上,逐步建立了以产业为主线、以资本为纽带、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母子公司管理模式。构建了“省农垦集团公司-专业化产业集团公司-加工、销售子公司-基地农场-家庭农场(承包户)”的新型组织架构。强化母公司对发展战略决策、资产运营、投资收益、经营者选择、激励约束机制等的调控职能,变行政管理型为经营管理型;调整了集团母公司的内部机构设置,加强母公司对产权、决策、财务、投资收益和人事的监督管理,突出母公司资本运营职能,增强母公司的调控能力。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按照《公司法》要求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通过制订科学合理的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逐步规范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行为和职责,实现了“三会一层”的有效制衡和协调运转。集团母公司完成了从行政管理为主向运作垦区资源和集团资本为主的体制大转换,使垦区资源和集团资本得以在现代企业制度的框架下规范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