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海绵式和淘金式思维- 髯翁的日志- 网易博客

引用 海绵式和淘金式思维

2010-06-15 08:50:54 阅读8 评论0 字号:

 

引用


有两种思维方式:一种称为海绵式思维方法,类似于海绵和水的相互作用:吸收;一种称为淘金式思维方式,类似于在一堆沙砾中找出金子。

海绵式思维方法有其明显的特点。首先,你吸收的知识越多,你就越能理解它复杂性。你所获得的知识为你以后进行更复杂的思维提供了基础。其次,它是相对被动的。它不需要艰辛的心理过程,而是很快、很容易发生的,主要的心理加工就是注意集中和记忆。如果材料是清晰、有趣的,那么这个特点就更明显了。

海绵式思维存在严重的缺陷:它不能提供一种方法来确定哪些信息和观点值得相信,哪些应该反对。如果一个读者始终依赖于海绵式思维,那么他将始终相信其{zh1}接收的信息。不管对个人还是社会,成为别人思想的木偶都是一件可怕的事。这意味着你的决定是一个偶然的联想,而不是慎重判断的结果。

应用淘金式思维则不同,我们希望自己决定应该选择什么、应该忽视什么,要做出这个决定,我们就必须带着一个特定的态度来接受信息,这个特定的态度就是提出问题的态度。这种思维风格要求积极参与:对方(包括笔者)努力说给你听,你就应该努力地给他反馈,不管他在不在场。

淘金式思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维模式,我们可以使用它来评判所见所闻的事物的价值。我们可以这样做:把一段对话看成一堆沙砾,如果想从中找出金子,就得频繁地问问题,并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思考。这个任务富于挑战性,有时候甚至是艰辛的,但回报也是巨大的。

海绵式思维强调知识的获得;而淘金式思维强调与知识积极的互动。因此,两种方式可以取长补短。为了找到智慧的金子,你必须要有评估的材料。要评估这些材料,我们必须首先拥有一定的知识。

这两种思维方式会导致不同的行为:

采取海绵式思维的人在阅读材料时会做什么呢?他会认真地阅读句子,并尽可能记住更多信息;他会用下划线标出关键的单词和句子;他会总结并记下阅读材料的主题和主要观点;他会检查他的笔记,并确定没有漏掉任何重要内容;他的任务是找到,并理解作者的意思。他记住了作者的推理和观点,但不进行评价。

采用淘金式思维的人会做什么呢?就像采用海绵式思维的人一样,他也带着获得新知识的意愿来阅读,这是两者{wy}的相似之处。但淘金式思维要求他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帮助他发现最有意义的论点或观念。运用淘金式思维的人频繁地思考为什么作者会与自己有不同的观点。他会在页边空白处写下自己对于推理的质疑;他会与阅读材料进行持续性的交互作用;他想批判性地评估材料,并根据这些评估得出自己的结论。

我们怎么知道自己是否在进行淘金式思维吗?在阅读材料时问自己下来问题:

1、  我问过为什么别人要我相信某件事情吗?

2、  当我想到正在讨论的问题可能还会存在一些问题,这时我会把想到的问题记录下来吗?

3、  我评估过那些在讨论的问题吗?

4、  对某个问题我有自己的见解吗?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引用海绵式和淘金式思维- 髯翁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