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诵遗篇几哽喉
——悼念三年前辞世的黄宗甄先生
朱汝略()
飞云江雾锁归程,浙海风号哭老成。
科学菁华存救国,民生要义看分明。
春蚕已吐茧丝尽,夜烛还烧珠泪倾。
遗毒嬴秦根蒂固,尧封百郡待翻耕。
风雅黄门挥斥遒,山河破碎寄深愁。
跨海制鲸鳄,负笈扶桑决去留。
求是家声源两浙,关村公祭溯三周。
欲亲謦咳恨无日,展诵遗篇几哽喉。
李秉钧与玉海文化研究会挽诗原玉
乡思缕缕问归程,却憾心愿梦未成。
阅历烽烟银发逊,浮生苦履夕霞明。
期兴科技深基奠,编审情怀海墨倾。
凭借飞云挥泪雨,化慰丰禾藉笔耕。
植根百年遒,离合悲欢几曾愁。
行履匆匆风雨过,佳篇笔笔任存留。
邹鲁虽曰小,比户书声重以周。
有待甄翁归里日,飞云拍浪放歌喉。
(注:祖脉黄氏属江夏郡)
因为科学院学部和院士55周年,才知道黄宗甄先生已于3年前的4月30日魂归道山,享年93岁。
8年前,为给《新台州》写一篇5000字的罗宗洛介绍文字,良英先生赠送我黄宗甄先生的新著,我把文稿寄给他审阅,先生确定了题目,并要我只署自己的名字。
我收藏了他爷爷的一通手札,于是复印了一份,将复印件寄他,先生在回信中却没提起。
后来在过年时还是通过信的,说起他与金炤校长,人同学胡积玳。黄老对金校长有很高的评价。
先生对台州是了解的,但有说错的地方。他说西倚、两县,北毗连临海市(前称镇,后称市,最近又改称椒江区)。永康已被许先生改为;临海市、海门镇、椒江市、椒江区,外地人确实是被搞糊涂了。
黄宗甄1915年1月25日出生于浙江小沙巷名门望族的黄家。系黄曾锴第四子,黄绍第之孙。族内大行第十。年仅12岁就考入瑞安中学初中部,1929年毕业,因家道冷落,进一西药房当学徒。1930年夏,在瑞中林炜然老师的引导下,考入浙江水产学校(),毕业后公费留学帝国大学攻读生物专业。1937年冬从北海道潜行回国,参加瑞安青年救国服务团,从事抗日救亡运动,一度到高楼山区宣传,民选为高楼区长。1939年秋,千里辗转到西迁至的继续深造,1941年毕业于生物系,留校任助教,1944年往研究院,筹办科普刊物,创刊《科学与生活》杂志,从此开始了四十多年的科技编审生涯。抗战胜利后随机关复员上海,又创办了《科学时代》,沿续至1949年5月上海解放。夏,与竺可桢,吴有训、罗宗洛、冯培德、伍献文等科学家赴京参加全国科学工作者代表会,继之,参与由中央宣传部长陆定一负责的中科院筹建工作。此间参加了开国大典。中科院建立时,任秘书处处长,后调编译局任编译处处长。之后,先后担(兼)任过《光明日报》“通俗科学副刊”主编,上海《科学时代》月刊社社长,科学出版社第二编辑室副主任、主任,《生物学通报》月刊干事编辑、编委,《植物生理生化进展》副主编,《竺可桢日记(下集)》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卷)》编委,中国科技大学兼职教授。是我国科技出版界德高望重的耆宿,编审出版论著300多种,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科普文章近300篇,书译、人物评传、散文随笔50多篇。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浙江水产学校是从临海的海门葭沚迁到舟山的。临海张家渡人金剑青(1881-1940,名伯忠,字肇振,号干卿。青年时赴上海就读于马相伯所办的震旦学堂,参加辛亥革命,民国初曾被选为浙江省议会议员)民国六年(1917)受聘为葭沚浙江省立甲种水产学校(1923年改称浙江高级水产学校),遂移家葭沚。其子金炤(1901—1979)曾就读于该校。与宣侠父、樊崧华是师友同学。
金炤(1901—1979)曾二次赴日本学习、考察水产。第二次赴日本时,在日本帝国大学水产部研究室任研究员。1931年3月回国后,曾任浙江省水产学校校长、国民党军需署粮秣厂少将厂长。他研制的一种赤豆栗子做成的羹装入牙膏罐内给飞行员作食品代替了巧克力。另制作脱水蔬菜等食品供应抗日人员。1949年2月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影响下,拒绝将粮秣厂迁移,在上海迎接解放。曾得到xxx、朱德等党和{gjldr}的好评并受到亲切接见。还受命参与国务院规划委员会工作(1951年7月至1958年8月)。与童第周等科学家一起出版了《水产学大全》等著作。
许先生也是临海张家渡人,老5岁,却是当年浙大的地下党支部领导人。20年前许先生起草的文章,黄先生也是签了名的。还有一句话我要对黄先生说,你送给许先生的书,许先生当年就已经转送给我了,许先生读得很认真,纠正了8处错误,提出了一处疑问(《科院新闻》?),补充了一个名字(毕修勺临海更楼人)。8处错误中的6处是说黄先生不该把苏联说成前苏联。我也赞同。难道非要说前清朝、前民国、前汪伪才是正确的吗?
教育出版社邀约他担任《罗宗洛》一书的作者时,已是耄耋之年。恐无力完成任务,乃代为联系罗宗洛传记的作者,讵知联系三个人,均未能如愿。女儿从事新闻编辑、创作业务20年,与传主也曾认识,常常写自然科学方面的文章。她考虑再三,觉得写传记,隔行如隔山,终于不敢承担写作。罗宗洛是恩师,写过三万五千字的《罗宗洛传略》,编辑过十多万字的《罗宗洛回忆录》,发表过十多篇怀念罗宗洛老师的文章,但50年来未在他身边从事科研工作,风风雨雨好些事情未曾感受过。朋友们一再劝说,只好答应下来。
在写作过程中,罗宗洛老师的罗邦煦同志(今在)几乎尽其所存,有求必应,凡有责疑之处,必尽力答复,数年来一共给了72封信。此外罗师的二女儿罗昌休(在上海)共寄给七封信、三女儿罗昌蓉(在日本)复两封信、四女儿罗昌湄(在)复三封信。这些信件都是针对有关罗宗洛在日本等地的一些疑点,代为调查核对示复。虽然自己青年时曾留学日本,也在洛师的同一大学(北海道帝大)读过二年书,对传主赴日本所接触的事情,容易理解,但仍有些往事有疑问,不免请在日本工作的罗昌蓉再三就近查询校正。此书也涉及美国学术界一些事情,也得向在美工作的罗昌湄代为查询答复。最应该感谢的,便是罗宗洛教授生前有关的照片及遗物,都是他家里的子女借给使用的。数年来,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研究员倪普山一共给36封信,都是答复所提的疑问。总的说来,没有罗家兄妹和晋山兄的教益,将无法写成此书。此稿得到女儿黄艾禾的修改,以及老伴林巧丐誊清了全部原稿。她的右眼几乎xx失去视觉,在抄写的过程中,也已尽{zd0}的努力了。
1999年8月14日于
黄绍第,体立子。字叔容,号缦庵,光绪戊子1888举人,庚寅1890进士,翰林院编修。江南乡试副主考,湖北学务处总办、提学使,民初瑞安团总。有《瑞安百咏》、《缦庵遗稿》。
函荐王舟瑶南洋公学席。壬寅1902
据《词林辑略》卷九,绍第,字叔颂,号缦庵,光绪十六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散馆后授编修。任江南乡试副建乡试正考官时,典试衡文,不拘常格,故多得知名士。二十一年,他从北京到江宁主持乡试,与绍箕昆仲同时被钦点为两省主考,一时传为佳话。后历任国史馆、会典馆纂修,光绪三十年由编修改道员,发湖北,任川盐局总办、武昌盐法道等职。其志在维新图强,系“后清流”xx人物。
绍第与叔父黄体芳、堂兄黄绍箕皆追求进步,与时偕行,曾共同加入强学会,返京后,又与绍箕等联名上疏,痛陈外事丧权,建议改革。二十四年,戊戍变法时,又单独上书,建议从义务教育、工业、商业、妇女四方面提请“设法变通”,以图“内以消中国隐忧之渐,外以折列国耽视之谋。”辛亥鼎革,回乡隐居。北洋政府曾召其来京,但因对袁世之鄙视,故而置之不理。高风亮节,诚可敬也。
在“五黄先生”世居的瑞安振文坊(今名小沙巷),坊口曾悬有“比户书声”匾额,从中可体味出黄氏先人寒窗苦之情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比户书声”匾额被摧毁,但崇文遗风却绵延不绝,藏入心中,成为阖家至宝。黄氏后人英才辈出,活跃在教育、艺术、科技等诸多领域,为祖国继续作出{zy1}贡献。科学家黄宗甄和电影传媒界黄氏四杰即xx电影剧作家黄宗江,xx作家、电影演员黄宗英,名演员黄宗洛,黄宗淮,以及中国国际电视合拍总公司老总黄宗汉,皆系瑞安黄氏直系后人。可谓群星璨然,交相辉映。
艺坛四杰黄宗江、黄宗英、黄宗洛、黄宗淮,皆被当今世人所熟知;黄宗汉亦属传媒界知名人士。下一代中,仍不乏各界xx。黄宗洛长子黄海涛,现任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影视部主任编辑;次子黄海波,现任凤凰卫视香港总部高级节目策划和专题节目总管。黄宗江之女阮丹青,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黄宗淮之子黄学明,获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物理系纳米导体专业博士学位,现执教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电子工程系。实当年翰林余烈清风之回荡,潜德幽光之闪现者也。
(本文由作者提供,中华文史网xx,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