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镜头下的水仙开了—兼带一些思考

G镜头下的水仙开了—兼带一些思考

养了快一个月的水仙开花了,水仙一点也不稀奇,到处都是的。

这株水仙的品种不错,花的颜色很正,明天准备去市场再买几只回来。

 

前几天在xx的色影无忌上看到xx的器材专家和摄影师G2(赵嘉)的帖子。大意是说,在a900的2400万像素的“震慑”下,所有美能达的G镜头(简称G头)以及以前生产的美能达镜头包括索尼的镜头都无法再继续生存下去,因为分辨率无法满足2400W像素的需求。那么a卡口里{wy}能满足这种变态像素高度的镜头只有蔡司的ZA镜头了。

 

当然,蔡司镜头一直以“最”著称——{zh0}、最重、最贵。蔡司给索尼做的几个可以用在全副上的ZA,也印证着这三最。无论是分辨率、色彩、焦外还是做工、用料,都是{dj0}的镜头。

 

可是一只镜头难道就这么简单的可以用分辨率、MTF曲线和做工来定义或者是介绍么?ZA镜头是新时代的镜头,讲究高速——高速的合焦性能、大光圈带来的告诉快门速度。可是按下快门那一瞬间的环境、背景和气氛呢?

 

我不想看到一支好几万块的镜头只是在车展的时候跑去拍拍美女的大头照,更不想看到那些背着乐摄宝的人们每天就在一堆一堆的镜头里找来找去,目的就是为了摸摸那些器材而不去使用——这些人给自己起了一个自嘲的名字——抚摸派。那么我认为什么样的镜头是一只好镜头?

 

G2说,在a900上,35G全开光圈色散严重;{bfb}分辨率严重不足。可是照片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呢?对焦的精准度?在AF时代,不用微距,这不是问题——其实在MF的时候这就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快门和光圈的组合是否正确?有电子测光,这些不会错的太离谱,我承认机身内的测光有的时候是很白痴。至于光圈全开的色散和{bfb}的分辨率,有哪一个傻帽会每天对着太阳拍张照片然后回家在电脑上看{bfb}呢?对着太阳拍肯定会有色散——无论什么镜头都是这样——包括NASA的哈勃。

 

一张照片所透漏出来的氛围才是远远比这些重要的元素。一张照片上的人在做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在做,在哪里做,怎么做?这就是环境带来的照片的丰富维度上的解读。这就是氛围感。而这些,是现代镜头无法在成像上给我们带来的感受。包括莱卡的APSH也是这样。古典镜头的成像,不仅兼顾了主题,更照顾了环境。使得一张照片被光圈虚化掉的东西还是那么“有内容”。使得照片的氛围和现场感十分强烈。使得这张照片可以用情来打动看者。而现在的很多照片,靠的是露和怪来招徕目光,当目光停驻数秒后,自然会离开。就如同一个穿着怪异、前卫而且还光溜溜的女孩子,我们看她顶多是猎奇和好色,如果挽起她的胳膊也不过是xxx的紊乱。而真正吸引人们目光、打动人们内心的,还是身边那个素面朝天女子的一瞥一笑或者是一颦。

 

{bfb}的35G,也并不是那么老态龙钟

郑重声明:资讯 【G镜头下的水仙开了—兼带一些思考】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