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人类的价值驱动器- 仇德辉-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网络就是社会 ...

众所周知,人类各种主体(个人、集体与社会)都能够自发地追求价值的{zd0}化。然而,我们是否思考过,人类的这一自发过程是通过什么神秘机制来驱动的呢?也就是说,“人类追求价值的{zd0}化”的具体过程是通过什么神秘的“价值驱动器”来完成的呢?

这个神秘的“价值驱动器”或“利益驱动器”就是情感!

一、人类通过情感感受来识别价值

外界事物的不同类型的刺激信息分别通过不同的感觉器官反映到大脑中,使人形成了对于该事物的不同品质或属性的认识。人的感觉器官分为眼睛、耳朵、舌头、鼻子和皮肤等五大类,分别形成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五种感受形式。价值是事物的一种特殊属性,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刺激信息依附于或隐含于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信息之中,并通过人的五类感觉器官作用于大脑,使人形成一种特定的感受形式:情感。总之,情感的感受就是人对事物的价值关系的主观感知过程,简而言之,人类就是通过情感感受来识别价值。

1、五种基本感觉形式

视觉:眼睛是接受光波信息的器官,人通过眼睛可以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色彩、结构、方位、距离、速度等属性,也可以感知能携带无限信息的文字和图像。眼睛是一种接受信息内容最多、范围最广、速度最快、干扰最少、综合性最强的感觉器官,通过视觉所产生的情感因而是最丰富、最广泛、最迅速、最准确、最深刻的。

听觉:耳朵是接受声波信息的器官,人通过耳朵可以感知震动物体的方位和距离,并通过对震动性质的分析来判断物体的种类、属性以及物体的运动特性等。文字可以转化为耳朵所能接受的语言,人能够听取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意志和感情,耳朵所能接受的信息量及其产生的情感效能仅次于眼睛。

嗅觉:嗅觉是相对次要的感觉形式,它所能提供的信息非常有限,但是,由于它基本上都是建立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之上,因此鼻子所接受的气味信息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情感往往是非常深刻的,某种物质或某个人的气味一经感受就可能使人终生不忘。嗅觉与人的性系统存在着非常稳定的无条件神经联系,嗅觉的失灵必然牵连性系统,使之产生某种障碍。

触觉:皮肤的感觉是千百万年进化的产物,它是xxx的因而是最深刻的、最稳定的感觉形式。皮肤可以接受各种生理价值的信息(如尖利、柔软、硬度、寒冷、粗糙、沉重、温暖等),同时向大脑发出痛觉、烫觉、辣觉、冷觉、痒觉等警报,激起人的自卫本能,使人能够选择{zj0}的生存与发展环境。

2、各种感觉形式的综合

人的感觉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种感官一方面相对独立,另一方面又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在各种刺激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人将会对同一事物形成一个总的心理体验,即对同一事物的价值关系形成一个总的评价。单个感觉器官只能从某一个角度来感受事物的价值特性,多个感觉器官可以同时从多个角度来感受事物的价值特性,纠正单个感觉器官所产生的感受上的片面性、偏差性和肤浅性,从而使人的情感感受更加全面、准确和深刻地反映事物的价值关系。

3、情感感受与价值特性的辩证关系

人通过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感觉形式来感知和识别事物或他人的价值特性,其客观目的在于为自己以后进行价值计算和价值选择提供事实依据。通常情况下,人通过相应的感觉器官所感知的事物或他人的价值特性都是模糊的、概率性、种属(或类属)性的、历史的,而不是xx的、确定性、个体性和现实的,大都是建立在直觉和经验材料基础之上,尽管这种反映有时是不准确、不完整的,甚至是颠倒的,但不能因此而全盘否定这种客观的对应关系。人的情感感受与事物的价值特性的辩证关系:情感感受是价值特性的主观反映,情感感受以价值特性为基础,并围绕价值特性上下波动,但情感感受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对独立性。

二、人类通过情感交流来表达价值

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人与人的相互合作越来越频繁和复杂,人与人之间的利益联系也变得越来越紧密和多变,这就要求每个人一方面通过情感表达来及时、准确而有效地向他人展示自己的价值关系,以便求得他人有效的合作;另一方面又通过识别他人的情感表达来及时、准确而有效地了解他人的价值关系,以便更好地与他人进行合作。人的情感表达主要有三种方式:面部表情、语言声调表情和身体姿态表情。

1、情感交流的基本形式

面部表情:面部是xxx的表情器官,面部表情的发展在根本上来源于价值关系的发展,人类面部表情的丰富性来源于人类价值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人的面部表情主要表现为眼、眉、嘴、鼻、面部肌肉的变化。一般来说,面部各个器官是一个有机整体,协调一致地表达出同一种情感。当人感到尴尬、有难言之隐或想有所掩饰时,其五官将出现复杂而不和谐的表情。

语言声调表情:语言本身可以直接表达人的复杂情感,如果再配合以恰当的声调(如声音的强度、速度、声调、旋律等),就可以更加丰富、生动、完整、准确地表达人的情感状态,展现人的文化水平、价值取向和性格特征。判断人的说话情绪和意图时,不仅要听他说些什么,还要听他怎样说,即从他说话声音的高低、强弱、起伏、节奏、音域、转折、速度、腔调和口误中领会其“言外之意”。语言交谈能够沟通思想,促进相互了解,语言的声调使语言本身具有更多的感情色彩,从而揭示出人的思想、感情和意向的精微之处,而这非词汇所能xx表达的。任何事物都可以用最体面的语言来讲述,而不致于流于粗俗,问题只在于思想是否丰富,语言是否和谐、比喻是否恰当、礼貌是否周到、时机是否适当。

身体姿态表情:人的情感状态、能力特性和性格特征有时可以通过身体姿态来自发地或有意识地表达出来,从而形成身体姿态表情。当人处于强烈的兴奋、紧张、恐惧、愤怒等情感状态时,往往抑制不住身体姿态的表情变化,演员则经常通过夸张的身体姿态来有意识地表达角色的情感变化。

2、情感坦露、情感掩饰与情感欺骗

由于社会的分工,人与人之间需要进行各种各样的价值联系,在主观形式上就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而情感交流并不是彼此情感的xx坦露,而是根据利益关系的不同类型分别采取灵活多变的情感表达方式。根据人与人之间利益相关系数的不同取值,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xx一致的、部分一致(或部分对立)和xx对立的利益关系。人只有针对这三种基本类型的利益关系,分别采取三种基本类型的情感表达方式:情感坦露、情感掩饰与情感欺骗。即:当利益关系xx一致时,我方应该向对方完整准确地表达情感(善意的情感欺骗除外),使对方获取关于我方完整准确的价值信息(如价值状态、价值需要与价值创造能力等),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准确的行为决策,从而有利于双方相互帮助、相互配合、共同发展;当利益关系xx对立时。人应该向对方xx地掩饰情感或向对方展示相反的情感(恶意的情感表白除外),使对方xx不了解或xx相反地了解我方的价值信息,使对方所做出的行为决策具有{zd0}的盲目性或{zd0}的差错率,从而有利于损害对方、保护我方;当利益关系部分一致(或部分对立)时。人应该部分表达、部分掩饰情感,使对方在某些利益一致的时间、范围或状态下能够准确地了解我方的价值信息,以维护和发展双方的共同利益,在另一些利益不相干或利益对立的时间、范围或状态条件下却只能盲目地或错误时了解我方的价值信息,以达到警惕对方、保护我方的目的。

三、人类通过情感模式来区别价值。

数理情感学认为,情感与价值的关系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人的情感不管多么飘忽不定,都可以找到它的价值对应物,情感的任何变化都可以从价值关系的变动中找到它的客观动因,情感的不同表达模式都对应着价值的不同变化方式,人类通过不同的情感模式来反映各种事物的价值关系及其变化,人的情感模式复杂多样,可以根据它所反映的价值关系的运动与变化的不同特点进行区别和分类。

1、情感模式的不同分类方法

正向情感与负向情感:根据价值的正负变化方向的不同,情感可分为正向情感与负向情感。正向情感是人对正向价值的增加或负向价值的减少所产生的情感,如愉快、信任、感激、庆幸等;负向情感是人对正向价值的减少或负向价值的增加所产生的情感,如痛苦、鄙视、仇恨、嫉妒等。

心境、热情与激情:根据价值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情感可分为心境、热情与激情。心境是指强度较低但持续时间较长的情感,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感,如绵绵柔情、闷闷不乐、耿耿于怀等;热情是指强度较高但持续时间较短的情感,它是一种强有力、稳定而深厚的情感,如兴高采烈、欢欣鼓舞、孜孜不倦等;激情是指强度很高但持续时间很短的情感,它是一种猛烈、迅速爆发、短暂的情感,如狂喜、愤怒、恐惧、绝望等。

欲望、情绪与感情:根据价值的主导变量的不同,情感可分为欲望、情绪与感情。当主导变量是人的品质特性时,人对事物价值所产生的情感就是欲望;当主导变量是环境的品质特性时,人对事物价值所产生的情感就是情绪;当主导变量是事物价值的品质特性时,人对事物价值所产生的情感就是感情。

个人情感、集体情感和社会情感:根据价值主体的类型的不同,情感可分为个人情感、集体情感和社会情感。个人情感是指个人对事物价值所产生的情感;集体情感是指集体成员对事物价值所产生的合成情感,阶级情感是一种典型的集体情感;社会情感是指社会成员对事物价值所产生的合成情感,民族情感是一种典型的社会情感。

真假感、善恶感和美丑感:根据事物基本价值类型的不同,情感可分为真假感、善恶感和美丑感三种。真假感是人对思维性事物(如知识、思维方式等)所产生的情感;善恶感是人对行为性事物(如行为、行为规范等)所产生的情感;美丑感是人对生理性事物(如生活资料、生产资料等)所产生的情感。

对物情感、对人情感、对己情感和对特殊事物情感:根据价值的目标指向的不同,情感可分为对物情感、对人情感、对己情感和对特殊事物情感等四大类。其中,根据事物价值的不同变化方式和变化时态,对物情感可分为留恋、厌倦、满意、失望、愉快、痛苦、企盼、焦虑等八种具体形式;根据他人价值的不同变化方式、变化时态和利益相关性,对人情感可分为十六种具体形式;根据自身价值的不同变化方式、变化时态,对己情感可分为自豪、惭愧、得意、自责、开心、难堪、自信、自卑等八种具体形式。

追朔性情感、现实性情感和期望性情感:根据价值的作用时期的不同,情感可分为追朔性情感、现实性情感和期望性情感。追朔性情感是指人对过去事物的情感,包括遗憾、庆幸、怀念等;现实性情感是指人对现实事物的情感;期望性情感是指人对未来事物的情感,包括自信、信任、绝望、期待等。

确定性情感、概率性情感:根据价值的动态变化的特点,可分为确定性情感、概率性情感。确定性情感是指人对价值确定性事物的情感;概率性情感是指人对价值不确定性事物的情感,包括迷茫感、神秘感等。

温饱类、安全与健康类、人尊与自尊类和自我实现类情感:根据价值的层次的不同,情感可分为温饱类、安全与健康类、人尊与自尊类和自我实现类情感四大类。温饱类情感包括酸、甜、苦、辣、热、冷、饿、渴、疼、痒、闷等;安全与健康类情感包括舒适感、安逸感、快活感、恐惧感、担心感、不安感等;人尊与自尊类情感包括自信感、自爱感、自豪感、尊佩感、友善感、思念感、自责感、孤独感、受骗感和受辱感等;自我实现类情感包括抱负感、使命感、成就感、超越感、失落感、受挫感、沉沦感等。

2、情感与价值的关系

情感与价值的关系是主观与客观、意识与存在的关系,而后者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因此价值与情感的关系问题也是价值理论和情感理论的基本问题。

情感以价值为基础:情感是人对价值的主观反映,尽管这种反映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偏差,甚至还会存在着严重的偏差和xx的颠倒,但从总体上讲,情感的变化总是以价值为基础,主要表现在:情感的基本状态取决于价值的基本状态,情感的总体规模取决于价值的总体规模,情感的变化范围取决于价值的变化范围,情感的作用方式取决于价值的作用方式,情感的强度与方向取决于价值的大小与正负,价值一旦变化,情感迟早要发生变化。

情感对价值具有反作用:情感对于价值并不是xx被动的,可以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情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压抑、诱发、转移、强化或诱导人对某种价值的需要,可以相对自主地选择生存环境和发展方向。二是,人在情感的驱动下,可以对事物施加反作用力,并使之发生价值增值。

情感具有相对独立性。人的情感产生并运行于大脑,这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大脑内部众多因素的制约和干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偏离它所反映的价值,这种偏离现象就是情感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时间上的异步性。如果价值形式发生了变化,与之相对应的新情感需要迟滞一段时间才能形成与发展起来。二是量度上的差异性。如果价值量发生了变动,情感的强度难以与之保持同步变化。三是方式上的局限性。价值关系的变化方式是无限的,而情感的反映方式却是有限的。四是机制上的异化性。某些特殊情感xx脱离了价值关系的客观基础,甚至与之背道而驰,这是由于人的情感机制产生了某种异化。情感的相对独立性限制了人对于复杂价值关系的应变能力,限制了人对于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但这将有利于排除各种外部或内部因素对情感运行过程的干扰,有利于保持价值消费活动和价值创造活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3、情感模式与价值变化的复杂对应性

情感模式与价值变化的对应关系不是简单的、机械的、静态的、单形式的、线性的和同步的关系,而是复杂的、辩证的、动态的、多形式的、非线性的和异步的关系,具体而言:它是一种多元变量的函数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一元变量的函数对应关系;它是一种群体统计概率论的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个体动力学的对应关系;它是一种时间上的同向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时间上的同步对应关系;它是一种联系的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孤立的对应关系;它是一种多形式上的价值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单一形式上的价值对应关系;它是一种多层次上的价值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单一层次上的价值对应关系;它是针对事物的价值特征,而不是针对事物的其它特征;它是一种动态的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静态的对应关系;它是一种复杂的、对立统一的对应关系;它是一种非线性的对应关系;它是一种三因素的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单因素的对应关系。

四、人类通过情感思维来计算价值。

情感思维是人类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它不同于一般性的思维。一般性的思维是指人脑对于一般客观事物的特性和规律性的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而情感思维就是人脑对于价值事物(一种特殊的客观事物)的特性和规律性的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简而言之,情感思维是对于价值关系的概括、推理与计算。

1、价值观的本质与客观目的

价值观是一种特殊的观念,它是以事物的价值特性为主观反映的对象,人类主体通过价值观来认识世界各种事物之间的价值联系与价值作用,并掌握各种事物价值特性的运动与变化的客观规律,客观目的在于指导人类主体的实践活动,使之按照自己的客观需要而对不同的事物采取不同的选择倾向、原则立场和行为取向,以达到{zd0}的价值效应。一个人所拥有的价值资源是有限的,为了{zd0}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本质力量,任何人都必须对所拥有的价值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这就需要以“价值观”的形式来对各种事物的价值特性进行认识和分析,从而引导和控制人把有限的价值资源投入到合理的领域,{zd0}限度地减少价值资源的浪费,提高价值资源的利用率,使价值资源实现{zd0}的增长率。

事物的价值特性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使用价值、劳动价值、价值层次性、价值多样性、价值稳定性、价值率等,对于人类主体来说,“价值率”是所有事物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价值特性。

价值率:是指人与事物发生价值作用时在单位时间内该事物价值增量(即投入的价值量与产出的价值量之差)与投入的价值量之比。

根据“统一价值论”所提出的“价值取向性法则”(或“选择倾向性法则”),事物的价值率决定着该事物的价值收益率或价值增值速度的变化情况:事物的价值率越高,该事物的价值收益率就越大,价值增值速度就越高,人就会越多地向该事物追加投入价值资源,从而越多地扩大其存在规模;相反,事物的价值率越低,人就会越多地把向该事物所投入的价值资源抽调出来,从而越多地缩小其存在规模。也就是说,事物的价值率越高,人对它的肯定态度就会越坚决,对它的支持力度就越大,就会越多地向该事物追加投入价值资源,从而加速了它的发展;相反,事物的价值率越低,人对它的否定态度就会越强烈,对它的反对力度就越大,从而加速了它的灭亡。显然,对于经济领域,价值率就是利润率,因此在经济领域,利润率是所有经济类事物的关键性指标,它决定着人们对于所有经济类事物的根本态度,决定着所有经济类事物的生死存亡。

2、价值观的数学定义

事物的价值率作为一种重要的客观存在,必然会反映到人的头脑中,从而形成了“主观价值率”,即

主观价值率:事物的客观价值率P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反映,用ω来表示。

由于价值率是事物最基本、最重要的价值特性,那么,主观价值率必然是价值观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决定和制约着价值观中的其它要素,它是价值观中的基本构成要素。有些人之所以重视某一事物,就是因为他相对于别人对该事物具有较高的主观价值率,即他认为向该事物投入价值资源将会得到较高的价值收益率;有些人之所以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就是因为他们对于反映长远利益关系的事物的主观价值率较低,从而较少地向反映长远利益的事物投入价值资源,而对于反映眼前利益关系的事物的主观价值率较高,从而较多地向反映眼前利益的事物投入价值资源。总之,人们的价值观情况(即对于所有事物的“选择倾向、原则立场和行为取向”情况),均可采用主观价值率的形式来描述。

世界上的事物是复杂多样的,人对于所有事物价值率都会有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一个观念,即形成一个主观价值率,用以指导自己的生理、行为和思维活动。这样,由许多的主观价值率就构成一个复杂的、有机的价值观念体系。由此给出价值观的数学表达式。

价值观矢量:主体对于所有事物价值率的主观反映值(即主观价值率)所组成的数学矢量,称为该主体的价值观矢量,用W来表示,即:

={ωω,…,ω} (1)

人对于单一事物的主观价值率可以看作是由一个元素所组成的价值观矢量。

由于价值形式是多层次的,因此价值观念体系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的观念体系,可用“价值观矩阵”来描述。某一抽象事物往往由若干具体事物所组成,如水果是由苹果、梨子、桔子、西瓜、桃子等组成,则该抽象事物的主观价值率可用多个具体事物的主观价值率所组成的价值观矢量来描述;如果多个具体事物又是由多干更具体的事物所组成,即它相对于更具体的事物来说属于抽象事物,则多个具体事物的主观价值率可分别用多个更具体事物的主观价值率所组成的价值观矢量来描述,这时,该抽象事物的价值观矢量可用一个二维的价值观矢量矩阵来描述。

3、情感的本质与客观目的

情感的哲学本质就是人对事物的价值关系的一种主观反映,情感与价值的关系在本质上就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也可以说,人的情感活动的逻辑过程与一般认知活动的逻辑过程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它们所反映的对象不同,一般认知活动所反映的对象是事物的事实关系,而情感活动所反映的对象是事物的价值关系。

价值观的客观目的在于识别事物的价值率,它是事物价值率的主观反映值。人在价值观的引导下,可以对不同的事物产生不同的选择倾向。然而,仅仅认识事物的价值率是不够的,人仍然无法真正确定对事物的价值资源的投入原则(投入方向和投入规模)。以经济贸易方面为例,如果一个商人的年平均利润率能够达到50%,那么他对于年平均利润率只有20%的经营项目不会感兴趣,甚至会产生反感;如果一个商人的年平均利润率只能达到15%,那么他对于年平均利润率只有20%的经营项目将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事实上,当事物的价值率较小时,人不仅不会对它投入价值资源,而且还会不断把以前投入的价值资源抽调出来,只有当事物的价值率大于某个确定值时,人才会不断追加对它的价值资源的投入规模。这个确定值就是主体的“中值价值率”。

中值价值率:根据主体所有活动的价值率以及相应的作用规模,可以求出一个加权平均价值率,称为主体的中值价值率或平均价值率,用Po来表示。

“中值价值率”是主体一个最重要的价值特性,它反映了主体的价值创造能力或本质力量的最重要方面——价值增长速度,主体的情感将会以它为参考系,确定对于所有事物的基本态度:凡是价值率大于其中值价值率的事物,主体将会对它产生正向的情感;凡是价值率小于其中值价值率的事物,主体将会对它产生负向的情感。即情感的客观目的在于以主体的中值价值率为基准,识别事物的价值率相对于主体的中值价值率的差值,从而为主体的行为和思维活动提供xx、有序和恰当的驱动力。

4、情感的数学定义

“统一价值论”提出了“选择倾向性法则”,并由此推导出“中值价值率分界定理”。

选择倾向性法则:当事物的价值率大于主体平均价值率时,主体就会不断增加向该事物投入价值资源,而且价值率越大,这种投入的增加幅度就越大;当事物的价值率小于主体平均价值率时,主体就会不断减少向该事物投入价值资源,而且价值率越小,这种投入的减少幅度就越大;只有当事物的价值率等于主体平均价值率时,主体才会维持原有的价值资源的投入规模。

中值价值率分界定理:当事物的价值率大于主体的中值价值率时,主体就会不断扩大其作用规模或增加其价值资源投入量;相反,当事物的价值率小于主体的中值价值率时,主体就会不断缩小其作用规模或减少其价值资源投入量。

可以看出,主体的中值价值率是主体对于不同事物确定不同的价值资源投入原则的分界点,主体只要识别出事物的价值率与自己的中值价值率的差值,就可以确定对于不同事物的价值资源投入方向,以实现价值资源的{zj0}配置。为此做出如下定义:

价值率高差:事物的价值率P与主体的中值价值率Po之差值,称为该事物的价值率高差,用△P来表示,即

P = PPo (2)

根据这个定义,“中值价值率分界定理”又可理解为:当某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大于零时,主体就会扩大其作用规模或增加其价值资源投入量;相反,当某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小于零时,主体就会缩小其作用规模或增加其价值资源投入量。

由此可见,事物的价值率高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特性参量,它从根本上决定着人对该事物基本的“立场、态度、原则和行为取向”,决定着人对该事物的价值投入方式和投入规模,因而必然会反映了人的头脑中来,形成一种特定的主观意识——情感。为此,对情感做出如下定义:

情感:人对事物的价值率高差△P所产生的主观反映值,定义为人对该事物的情感,用μ来表示。

情感发生的逻辑过程:当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大于零时,人通常会产生正向情感(如满意、愉快、信任等),价值率高差的{jd1}值越大,正向情感的强度就越大,从而诱导、调节和控制人的各种活动不断趋向于该事物,以不断扩大其作用规模,其结果是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将会随着作用规模的增长而下降,正向情感的强度也随之下降;当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小于零时,人通常会产生负向情感(如失望、痛苦、顾虑等),价值率高差的{jd1}值越大,负向情感的强度就越大,从而诱导、调节和控制人的各种活动背离该事物,以不断缩小其作用规模,其结果是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将会随着作用规模的缩小而上升,负向情感的强度也随之下降;当事物的价值率高差等于零时,人通常不会产生情感,从而维持了事物原有的作用规模。

人的活动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所涉及的事物也是复杂多样的,人对于所有事物所产生的情感可以组成一个复杂的情感系统,并可采用一定的数学表达式进行描述。

情感矢量:人对于所有事物的情感所组成的数学矢量,称为情感矢量,用来表示,即

={μμ,…,μ} (3)

其中,μi是指人对于第i个事物所产生的情感。

有些抽象事物本身是由多个具体事物所组成,则抽象事物的情感可用多个具体事物的情感所组成的情感矢量来描述。如果多个具体事物又是由若干更具体的事物所组成,即它相对于更具体的事物来说属于抽象事物,则多个具体事物的情感可分别用若干更具体事物的情感所组成的情感矢量来描述,这时,抽象事物的情感可用一个二维的情感矩阵来描述。

5、情感的抽象思维(即情感的并集运算)

当某一母集事物是众多子集事物的并集时,人对于母集事物的情感可由各子集事物的情感的并集运算而得,从而构成并集情感。

并集情感:设A=A1A2…∪AN,则主体对于母集A的情感称作各个子集Ai价值观的并集情感,用|A|来表示,即。

A|=μμ,…,μ) (4)

其中,μ表示人对第i个事物的情感。

一般情况下,并集情感并不等于各个具体情感的代数平均值。事实上,并集情感与人对于各个具体事物的作用规模有关,可以证明(从略):

情感并集定理:当情感强度较低时,主体对于某一母集的并集情感∣A∣等于各子集的情感矩阵A与各子集的作用矩阵X之点乘,即

A∣=A·X

=∑(μi×χ i 5

其中,={χχ,…,χ}称为各子集的作用矩阵,χ表示人对第i个子集事物的作用系数,它反映了这个子集事物所注入的价值量在整个母集事物所注入的价值总量中的比重,反映了价值资源在不同子集事物之间的分配比例。

总之,所有形式的情感思维(情感概括与情感推理)在本持上都是人脑对于各种价值关系的计算。

五、人类通过情感强度来选择价值。

情感是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反映值,虽然,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在根本上决定着人的情感强度,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情感的强度并不与事物的价值率高差成正比,而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关系。为了探索这种特殊的函数关系,首先了解一般意义的刺激与感受的生理过程及强度定律。

1、一般刺激感受的强度定律

外界某种物理刺激或化学刺激可以引起人的相应感受器官的反映,而每一种感受器官只对一种或两种形式的能量特别敏感,如眼睛对于光能,耳朵对于声能,皮肤对于热能和机械能,舌头对于化学能等。心理学指出,刺激强度与感觉强度服从韦伯定律。

韦伯定律:刺激强度的增加量与刺激强度之比值为一常数,即:

I/I=m (6)

这个定律最初是从人的眼睛对光波的感受性研究中得出来的,以后又发现人的其它器官的刺激感受性也遵循这个定律,{zh1}发现整个生物界的刺激感受性都遵循这个定律,因此韦伯定律实际上是一条基本的生物规律。如果把这个定律进行数学变换,可得:

费希纳定律:感觉强度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即:

μmlogI (7)

其中,m为常数,μ为感觉强度,I为刺激强度。

选取一定的刺激强度单位,就可以使费希纳定律变换为:

μmlog(1+I) (8)

2、情感强度{dy}定律

情感是一种特殊的主观反映,其发生过程实际上是人脑对于事物价值特性的刺激与感受的生理过程,它与一般意义的刺激与感受生理过程的不同之处在于:刺激信号不是事物的物理或化学特性,而是事物的价值特性,具体地讲就是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即事物的价值率与主体的平均价值率之差)。这种刺激信号往往是一种抽象化的、复合型的关系信号,它既可以是复合的色彩、形状、体积、重量、声音、图象等物理化学信号,也可以是语言与文字所组成的第二信号系统,这些复合型信号代表着事物的价值特性,而不是代表着事物的某种物理化学特性。当事物的价值特性作用于或即将作用于人时,人脑将以一定的情感强度来感受它。

既然情感的产生过程是一种特殊的刺激与感受的生理过程,那么情感强度与事物的价值率高差的关系同样应该遵循“费希纳定律”,由此可得:

情感强度{dy}定律(即情感强度对数正比定律):情感强度与事物的价值率高差的对数成正比,即:

μmlog(1+Δ) (9)

其中,m为强度系数,Δ为价值率高差,μ为情感强度。

不难发现:

1、当情感强度很小时,情感强度与价值率高差近似地成正比。这样,人可以在最重要的情感强度中心区域较为敏感地、准确地感知外界价值率高差的变化情况,以尽可能获取准确而详细的价值率高差的变化信息。

2、当情感强度很大时,情感强度与价值率高差的对数成正比。这样,人可以在不太重要的情感强度区域也能对外界价值率高差的变化有所感受,只是感受的灵敏度较低,从而可以粗略而大范围地获取价值率高差的变化信息。

3、当价值率高差为0时,情感强度亦为0;当价值率高差趋近于-1时,情感强度趋近于负无穷大。

显然,人对于价值的情感强度越高,人对于该价值的选择倾向性就越大;人对于价值的情感强度越低,人对于该价值的逃避倾向性就越大。

六、人类通过意志思维来追求价值。

人通过实施自己的各种消费行为与劳动行为来消费价值与创造价值,以实现自己的价值目标,而人的各种行为的控制是通过人的意志与意志思维来完成的。数理情感学认为,情感是一种特殊认知,而意志是一种特殊情感。

1、人类一般意识的“三步曲”

人们认识世界的主观意识过程,通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认知阶段。目的在于解决“是什么”或“什么事实”的问题。人只有首先了解事物的外在特性(或外部联系)和内在规律(内在本质),即首先了解事物“是什么东西”,才能对它进行其它方面的深入了解。二是评价阶段。目的在于解决“有何用” 或“有什么价值”的问题。人只有了解在了解事物“是什么东西”以及“对我有何价值”,才能知道如何对它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三是意志(或决策)阶段。目的在于解决“怎么办” 或“实施什么行为”的问题。就是针对事物的品质特性以及每一品质特性对于人的价值,人将选择一个最合适的行为,以便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事物的价值特性。

2、认知、情感与意志的本质

认知的本质:人脑对于事实关系的主观反映就是认知,它构成人的主观意识的最基本形式。认知包括感性认知与理性认知,其中:感性认知是指人对事物所发出的刺激信号进行的感觉、知觉和表象,如对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声音、冷热等方面的感知;理性认知是指人对概念或概念系统(即事物的第二信号系统)所进行的认知、理解、判断、推理、分析、归纳等。

情感的本质:人脑对于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就是情感,它构成人的主观意识的另一种基本形式。情感包括感性情感与理性情感。感性情感是指人对事物发出的感性刺激(如物理或化学刺激)信号所产生的感觉取向、知觉取向和表象取向。由于价值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事实关系,因此情感是一种特殊认知。

意志的本质:人脑对于行为关系的主观反映就是意志,它构成人的主观意识的第三种基本形式。意志包括感性意志与理性意志。感性意志是指人用以承受感性刺激的意志,它反映了人在实践活动中对于感性刺激的克制能力和兴奋能力,如体力劳动需要克服机体在肌肉疼痛、呼吸困难、血管扩张、神经紧张等感性方面的困难与障碍。理性意志是指人用以承受理性刺激的意志,它反映了人在实践活动中对于第二信号系统刺激的克制能力和兴奋能力,如脑力劳动需要克服大脑皮层在接受第二信号系统的刺激时所产生的思维迷惑、精神压力、情绪波动、信仰失落等理性方面的困难与障碍。由于行为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关系,因此意志是一种特殊情感。

认知、情感与意志(即知、情、意)的辩证关系:人的三种基本的主观心理活动(认知、情感与意志)分别反映了三种基本的客观事物(事实关系、价值关系和行为关系)。人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首先感知和了解各种事物的事实关系,其次要掌握这些事物对于人的价值关系,再其次要掌握每个行为的价值关系并且判断、选择、组织和实施一个{zj0}的行动方案。{dy}步由认知活动来完成,第二步由情感活动来完成,第三步由意志活动来完成,因此从认知到情感,再从情感到意志,是一条基本的、不可分割的人类自控行为的流水线。知、情、意的辩证关系在根本上取决于事实关系、价值关系与行为关系的辩证关系。情感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意志又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客体对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意义也是客体的一种关系属性,只因为它有着特殊的意义,才与其它关系属性区别开来,因此价值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事实关系,情感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本质力量是人的一种最重要的价值属性,只因为它有着特殊的意义,才与一般的价值属性区别开来,因此行为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关系,意志是一种特殊的情感。从广义角度来看,知、情、意都是一种认知活动,只是各自侧重于不同的角度,情感侧重于从意义的角度进行认知,意志侧重于从行为效应的角度进行认知。

3、意志思维的基本程序

人的意志思维系统有五个基本层次,分别具有特定的价值功能,并服务于特定的行为内容。意志思维的本质就是人脑对于自身行为价值关系的概括、推理与计算,就是人脑对于自己的行为进行设计与规划。意志思维可以分为五个基本层次的逻辑程序。

价值目标的确立(即超复杂行为的确定)。人在某一时期内通常会有一个或几个方面的价值需要,并在大脑中会形成相应的主观欲望,为满足这些欲望必须依靠实施某一种超复杂行为来完成,并会具体表现为某一种价值事物(如金钱、地位或爱情)的获取。当有几个欲望同时产生时,人就会通过对超复杂行为或价值事物的价值率进行计算或比较,确定一个最为迫切、最为重要的价值目标,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工作与生活的主要奋斗目标。这一过程的生理机制是:超复杂行为所对应的大脑皮层中的兴奋灶具有{zd0}的兴奋强度。

整体规划的制定(即复杂行为的确定)。价值目标确定以后,需要制定一个整体规划。一个超复杂行为通常是由若干个复杂行为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组合起来的,大脑对各种不同的复杂行为及其不同的组合进行试探,找到具有{zd0}价值率的组合方式,这一过程往往会反复进行多次,从而形成多个整体规划进行选择。这一过程的生理机制是:由多个复杂行为组合成的超复杂行为所对应的大脑皮层中的兴奋灶群具有{zd0}的兴奋强度。

实施细则的制定(即简单行为的确定)。整体规划制定后,需要制定一个实施细则来安排各阶段、各环节的工作任务。任何一个复杂行为通常又是由若干个简单行为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组合起来的,大脑对各种不同的简单行为和不同的组合进行试探,找到具有{zd0}价值率的组合方式,这一过程也往往会反复进行多次,从而形成多个实施细则进行选择。这一过程的生理机制是:由多个简单行为组合成的复杂行为所对应的大脑皮层中兴奋灶群具有{zd0}的兴奋强度。

具体动作的落实(即本能行为的确定)。实施细则制定后,需要落实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工作的动作要领。任何一个简单行为通常又是由若干个本能行为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组合起来的,大脑对各种不同的本能行为和不同的组合进行试探,找到具有{zd0}价值率的组合方式,这一过程也往往会反复进行多次,从而形成多个具体动作(或简单行为)进行选择。这一过程的生理机制是:由多个本能行为组合成的简单行为所对应的大脑皮层中兴奋灶群具有{zd0}的兴奋强度。

经验教训的吸取。人在意志的运行过程之中,总是不断地对价值目标、整体规划、实施细则、具体动作的价值率进行事前预测、事中试探和事后比较,然后不断地对认知计算系统、情感计算系统和意志计算系统进行修正,以达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目的。

归纳起来,意志思维或意志计算的逻辑程序是:人以既定的“价值目标”为行为方向,以内设的“知情意系统”为价值计算依据,以“实现{zd0}价值率”为行为准则,建立一系列价值计算的函数关系式或约束方程式,再根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确定边界条件,选定情感和意志的动力特性参数,就可以主动地、创造性地确定和调整“价值目标、整体规划、实施细则和具体动作”,然后对行为的最终结果进行价值评价,以便及时地修正原有的“知情意系统”,达到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的目的。

郑重声明:资讯 【情感:人类的价值驱动器- 仇德辉-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网络就是社会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