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95和98对游戏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不过主要是在游戏的配置上,而不是游戏的种类上。游戏依然是那些游戏,只不过画面变得更好看,音乐更加逼真,分辨率更高了而已,游戏的玩法和DOS年代并没有区别。 那时候的电脑房,只有鼠标和键盘,没有耳麦,但是却有Sound Blaster声卡。有的时候我就自己带着耳机去电脑房,在一大帮人的众目睽睽之下把机箱挪动一下,然后把耳机插上。后来有一次下机的时候把耳机落在那里了,下次再去的时候没了,我就再也没自己带耳机去过了。 从操作系统来说,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游戏就是《红色警戒》了。《红色警戒》一直是《命令与征服》系列的一个分支,就像《反恐精英》是《半条命》的一个变种版本一样,成为了独立的系列游戏,并且在中国,都比他们的祖宗有名。《红色警戒》{zd0}的特点就是,既可以在DOS下玩,又可以在Windows95下玩。这充分反映了当时DOS开始衰退,而Windows95又没xx普及的状况。我的印象中,似乎再没有哪个游戏像红警一样支持两个截然不同的操作系统了。于是似乎我们可以说,《红色警戒》之前的游戏全是DOS游戏,之后的游戏全是Windows95游戏了。至今还令我印象深刻的是,97年的《星际争霸》压缩数据的MPQ文件中,文件名还依然控制在8个字符以内,而Windows已经支持256个字节的文件名了,从这也能看出来些许DOS的影子吧。 这是《波斯王子》,对,这真的是《波斯王子》 我对电脑最早的记忆,还可以追溯到还在用5.2英寸大软盘的年代,那时候的机箱一般都横躺着,而不像现在竖立着。那种软盘塞进机器之后,还要把挡住软盘的把手扳下来,挡住出口不让盘往外弹,十分原始。5.2英寸的软盘有单双面、高低密度之分,单面的低密度的是180K容量,高密度是600K,双面的分别翻倍。我那时候见到的一般都是360K的5.2英寸软盘。即使在那个时候,这种电脑也是相当老的了,不但拥有5.2英寸软盘的驱动器,而且键盘也和一般电脑不一样,最上面的功能键只到F10,不像现在有F11和F12。开机的时候电脑要狂暴地吱嘎吱嘎响几声,十分骇人。那是我见过的{wy}一台有5.2英寸软驱的电脑,也是{wy}一台只有十个功能键的电脑。现在不少人纳闷为什么Windows下{dy}个驱动器是C盘,这是因为A盘是3.5英寸软盘的驱动器,B盘是5.2英寸软盘的。后来发现这种把移动存储器的驱动器排在前面的方法已经不行了,所以现在的光驱盘符不确定了,一般是硬盘里{zh1}一个驱。那个彩色屏幕没普及的DOS年代的游戏,大多记不清了,现在回想起来,单色显示器和一些老手机的背光单色屏幕是一样的,所以游戏画面是什么样也就不难想象了。现在在网上想再找黑白的DOS游戏就困难了,我能想起来的基本都是彩色的游戏了。 《沙丘2》,RTS的祖宗 后来我接触过Win95之后,还碰到过一台装有Win3.2的机器,那也是我接触到的最早的Windows版本,Win1.0和2.0的年代我还不记事呢。Win3.2使我真正的意识到了原来同一款产品的不同版本之间差异居然如此巨大,而现在来看,这已经见怪不怪了,不管是软件,还是游戏。DOS和Win3.x年代的游戏,大部分都不支持声卡,xx靠主板喇叭PC speaker发音,比如《火箭车》或者《挖金子》,而且这些游戏也不支持鼠标。等到支持声卡而且有鼠标的游戏比如《命令与征服》大规模出现后,DOS的年代就已经要结束了。蓝极速大火之后,网吧基本都普及了WinXP,但我的印象中还是有几个网吧固执地用ME或者2000来做系统,很多游戏都没法玩,比如当时还没停服的《梦幻之星:蓝色脉冲》。简单来说,Windows对游戏真正带来的影响,一是声卡,二是鼠标。这种改变,到现在没有发生彻底的变化——不管显示器多大,音箱还是那么一对,鼠标还是那么一个的。鼠标{wy}的进化大概就是有了滚轮键吧,虽然从机械鼠变成了光电鼠,但这用起来感觉差别不是很大。XP的王朝依然持续着,已经将近十个年头了。也许不久的将来,Win7会取代XP的地位吧?不过对于游戏来说,这远远没有当年Win95和98取代DOS的意义重大了,因为输入输出方式并没有发生改变。与硬件的进化相比,软件的进步总是无力的。 有不少游戏都是从DOS的年代就已经崛起,后来一直持续到Windows的年代的,其中不乏一些国产作品,不过更多的……还是日本和欧美货。除了上面说到的《命令与征服》系列,《红色警戒》系列以外,Westwood其实还有一个开山之作,那就是《沙丘》系列,从《沙丘2》到《沙丘2000》到《沙丘3000》,改编自弗兰克·赫伯特的同名科幻巨著《沙丘》系列小说。现在一般都认为《沙丘2》是RTS的祖宗,但为什么会叫做2呢?这还得让我们回到1992年,当时专门出冒险游戏的Cryo公司也做了一个沙丘题材的冒险游戏,也叫《Dune》,台湾一般翻译成《沙丘魔堡》,结果比Westwood的《沙丘》早了几天上市,因此Westwood不得不改名,一拍大腿RTS的祖宗就成了《沙丘2》。RTS中从DOS进化到Windows的游戏实在很多,除了Westwood旗下的三个系列游戏以外,还有《绝地风暴》系列、《魔兽争霸》系列等等。 从Dos走向Windows的另一个代表:《绝地风暴》 有很多xx的日本系列游戏,比如《三国志》《最终幻想》《信长野望》这三个系列游戏,都已经超过了十代。可惜《最终幻想》并不是PC游戏而是家用机游戏,前六代不是FC就是SFC游戏,后八代不是PS就是PS2、PS3,只有几部有PC版xx,《三国志》和《信长野望》却是地地道道的PC游戏。《三国志》系列诞生于1985年,从第六xx始为Windows游戏,如今已经出了十一部;《信长野望》系列诞生于1983年,从1997年的第七xx始为Windows游戏,如今已经出了十三部。相比之下《太阁立志传》系列就颇为年轻了,诞生于1992年,如今一共出了五部,第二部诞生于1995年,xx都是DOS游戏。1999年的《太阁立志传3》开始就是Windows游戏了。如今《三国无双》和《信长野望》都已经有了PC网游。这两个系列都是KOEI的当家花旦,而起KOEI了,那就不得不再说一下《大航海时代》系列。这个系列诞生于1991年,从三xx始是Windows游戏,相信有不少玩家都体验过星辰大海带来的感动吧。 《三国志2》,不支持鼠标全键盘操作,16色DOS游戏。 《大航海时代1》,画面着实惨不忍睹,但却证明着一个系列的辉煌。 然后来说一说《{jp}飞车》系列吧,这款赛车常青树从1995年诞生以来,已经度过了十五个年头,除了一代以外全是Windows游戏。他的死对头《GT赛车》系列要比他小上两岁,而且是家用机游戏,所以在中国的普及度自然xx无法与《{jp}飞车》相提并论了。 《{jp}飞车2》,当时已经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赛车游戏的魅力,虽然画质那么稚嫩。 不少FPS游戏也都是从DOS来的,比如《毁灭公爵》《毁灭战士》和《德军总部》系列。《毁灭战士》诞生于1993年的DOS,第二年就有了《毁灭战士2》,第三代则直到2004年才出现,2005年就有了同名电影。相比之下更富有争议色彩的《毁灭公爵》则有着“跳票王”的恶名,{dy}部诞生于1991年,却不是FPS而是横板过关游戏,1993年的第二代依然是横板过关游戏,1996年的《毁灭公爵3D》才是FPS,而后续的《曼哈顿计划》又走上了横板过关的老本行。1996年一月份《毁灭公爵3D》出来之后,《永远的毁灭公爵》号称将于1997年4月推出,结果时至今日已经十三年了,经历了数次诈尸,经历了数次E3,放出了数次视频和截图,这游戏还是没能与玩家见面,甚至连到底是否停止开发了我们都不知道。就在09年末据说《永远的毁灭公爵》终于彻底悲剧了,上个月却又爆出了新的截图和视频。这已经是不折不扣的xx了。 《德军总部3D》已经是该系列的第二款了。 来看看FIFA系列吧,这可是个老家伙。这个系列诞生于1993年,系列的{dy}部毫无新意的叫做《FIFA94》,后续的作品名字以此类推,95年的《FIFA96》开始有了Windows的足迹。至今这个系列已经出了十七款,这个数字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只要数数年分就可以了。 《FIFA97》,当初买了一盘正版的,是我玩过时间最长的一款体育游戏。 说了这么多外国游戏,来说说国产游戏吧。《大富翁》《仙剑奇侠传》都是从DOS挺进Windows的代表之作,还有《天使帝国》系列已经出了三代。不过这些都是台湾的游戏,大陆的游戏……我一时半会还真想不到有哪个是从DOS活到Windows的作品。 《大富翁》系列 《大富翁》系列,{dy}次接触是和几个同学在电脑房里,当时,大家每人选了一个角色,玩的很开心。 跨越多个操作系统的PC游戏系列还有很多,日本的、欧美的、国产的,都有不少。偶尔上网找一找这些老游戏玩一玩,或者至少看一看截图,总有一种亲切的感觉。 《天使帝国》系列,似乎只有一代辉煌了。 国产SLG:天使帝国1
如今《风色幻想》系列已经成了国产SLG的独苗,玩过它的1、2、3、4代,基本都玩到通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