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
优秀农民共产党员邓祥光,20多年来,潜心钻研农业增产、增效技术,最终获得“全国劳模”这个至高荣誉,成为恩施市改革开放35年来{dy}位全国劳模。他的身上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有的只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和他不服输的倔劲儿,将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结合让泥土生金的不懈追求。
20年来,邓祥光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科学研究,发明创造了“马铃薯育芽带薯移栽法”、魔芋“鞭芋两年促成栽培法”、魔芋“厢式增温催芽移栽法”,为全州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
5月19日,记者见到“全国劳动模范”——恩施市沙地乡农业服务中心农民技术员邓祥光时,他正在李成宗的烟棚里,指导李成宗对烟叶进行剪苗与施陪嫁肥。“五一”从北京领完奖回来,这个泥腿子全国劳模便又投入到他最心爱的事业中。(转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我只是在用心种田,用心推广掌握的农业科学技术而已”。面对至高荣誉,邓祥光显得十分平静。
(一)
出生于恩施市沙地乡夏村坝村的邓祥光,虽然现在已是全国劳模,但让你觉得他与当地农民没有两样,衣着朴实、只认做事、不善言谈。但就是这样一位农民,却是有名的“土专家”、“田秀才”、农业科技先行者。
1983年,邓祥光所居住的夏村坝村和其他边远山区农村一样,由于部分农作物种子退化、耕作技术粗放、生长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农作物产量效益始终在低水平线上徘徊。那时,邓祥光就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从田里挖出点名堂来。
在恩施市沙地乡,村民们种植马铃薯每窝播3个种薯,长出的苗又多又细,影响了正常的生长发育,争肥现象严重,产量低,大薯少。
如何改变马铃薯种植方式,即减少种薯又能提高产量?邓祥光先试着把3个种薯改为播2个种薯,{zh1}只播1个种薯,结果发现,这样还是存在有的苗多,有的苗少,甚至还有空白窝的现象,生长很不整齐。看来,要保证产量,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控制马铃薯苗芽数。
邓祥光要改变马铃薯种植方式在当地一下子成了新闻。祖祖辈辈都这么种植,一个没拿几年锄头的毛头小子竟然要改变传统的方式,村民们都认为他是疯了,成了怪人,{zh1}连家人都反对他继续折腾了。
邓祥光并没有放弃,坚持试验,一次又一次。1990年,他再次说服家人,在自家2.5亩地里全部实行了育芽带薯移栽。在育芽期间,他整天围着苗厢转,对长出的芽苗就像看护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年,他终于成功了,产量每亩增长了50%,个个大得像红苕!{zg}产量亩平超过2500公斤,一下子在原来的基础上翻了一番,用种量却在原来基础上减少了50%。
邓祥光的妻子汪才秀说:“那段时间,上坡挖洋芋真的是爱死人,一窝就7斤左右。”
经过7年的不懈努力,邓祥光成功了。这一技术在当地推广后,农民普及程度和反响空前,专家们估计说,这项技术普及之后,仅马铃薯一项全州可年增主粮1亿公斤以上,节约种薯0.5亿公斤。
1994年夏季,州及恩施市农业技术部门、科技推广部门组织对邓祥光的“育芽带薯栽法”进行现场评估验收,认定用该法生产,平均可提高产量33%以上,并于1994年4月在沙地乡召开了全州“育芽带薯移栽法”现场会,动员各县(市)大面积推广洋芋“育芽带薯移栽法”。
(二)
除了马铃薯外,邓祥光对烟叶、魔芋的种植方法同样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也取得了巨大成功。
1997年,沙地为了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动员适宜区开始大面积种植魔芋,组织了15万公斤种芋投放到部分农户,由于当时没有任何可以采取的现成栽培技术,加上种芋又是远距离调运,创伤严重,芋农一年辛苦付之东流,血本无归,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万元左右。此时,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邓祥光傻了眼。
伤心落泪无济于事。就在这年秋冬季,邓祥光用鞭芋(魔芋的根茎)进行繁种试验,创造了“鞭芋二年促成栽培法”,彻底解决了魔芋种植种芋难的问题。
与此同时,邓祥光针对高山地区凌冻大,魔芋种子越冬管理难的实际情况,发明了“厢式覆膜增温催芽法”,经州、恩施市科协和湖北民院余展深教授主持评审,认为这两种方法是解决大面积发展魔芋的{zj0}方法,“厢式覆膜增温催芽法”可提早20天以上出苗,平均增产幅度在20%以上,可在适宜区大面积推广。
2005年,在恩施市魔芋领导小组、科协、农业局的指导下,又进行了大量的对比试验课题。如:魔芋覆膜栽培、催芽移栽、深浅度栽培、生物病害防治等一系列试验,效果十分明显,在试验过程中,邓祥光不管天晴下雨,他都是按照各生长环节搞好观察记录,为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提供了宝贵的一线资料。
“去年我种8行魔芋,卖了3000多元。”4月29日,恩施市沙地乡神堂村芋农王洪说道。和马铃薯一样,邓祥光的先进技术为芋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烟叶生产上,邓祥光同样进行了有益探索,他经过对比发现,烟叶单行种植比双行种植不仅节约烟苗,还比双行增产15%,于是烟叶种植的单行生产也从他手里得到推广。
(三)
魔芋是沙地的特色产业,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在邓祥光的技术推动下,魔芋种植中的难题解决了,魔芋产量大幅提升了,芋农的收入也大为改观,但是魔芋外销难题却又凸显出来。
邓祥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自费到全省的魔芋产地以及加工地实地进行考察。考察后认为,魔芋外销的问题可以通过开办芋角加工厂解决。
在沙地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恩施市科协大力帮扶下,邓祥光积极筹措资金开办起了芋角加工厂,该厂占地面积2900个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拥有洗芋、切芋、炕芋一整套加工设备,全厂共有15个工人、60个炕火,年加工芋角50吨,实现销售收入75万元,大大提高了魔芋的产业效益,同时也增加了芋农的收入。
虽然邓祥光的芋角烘烤技术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是他仍然在研究{zj0}的烘烤方法。5月19日,邓祥光指着刚从城里购回来的铁皮说:“把篾网改成铁网烘烤后,芋角成色有很大的改变,但是含硫的问题没有解决,我现在正在设计,准备研究怎样把含硫降到{zd1}的办法。”
在邓祥光的带动下,沙地乡魔芋种植面积达8796亩,芋农已有5000多户,年产值达2300万元。现沙地乡已建立了三个芋角加工厂,年加工芋角1000吨,产品远销州内外,魔芋已成为沙地乡支柱产业之一。
“马铃薯育芽带薯移栽”的正式命名和专家们对这项适用技术的认可,是在1995年。经测定,采用“马铃薯育芽带薯移栽”比常规种植增产幅度在33%以上,当年在全乡推广1.5万亩,增产4950吨,增效297万元,按全市15万亩计算,增产49500吨计算,为农民直接增效2970万元。
在魔芋生产上,采用“鞭芋两年促成法”,避免了远距离调运芋种带来的损失,为全乡芋农节约资金800万元以上,省工省时,农民见效快,收益好。
(四)
几十年来,邓祥光一直活动在马铃薯和魔芋种植生产区,他走千家串万户,从种子采挖到来年生产,技术指导基本上不落{yt},不落一个生产环节,在田间地头作技术指导。遇到生产中难解决的问题,老百姓首先想到的就是他,请他来指导,他从不“讲价”,更多时候是不请自来。他不厌其烦、不顾疲劳、毫不保留地传授技术,指导生产。
沙地乡神堂村是近几年才开始种植魔芋的新区,正是由于技术指导到位,老百姓立马得到实惠。去年,魔芋种植面积猛增到3000亩,产量达到750万斤,实现产值800多万元。同时,邓祥光利用自己兴办的芋角加工厂,在招聘临时工时,注重在种植大户中招聘,起到了现场练兵和现场传授技术的双重作用。
1996年秋季,邓祥光当上了沙地乡教育站既不占编又不领补助的劳技课教师,负责沙地乡两所中学实验点的技术指导,培训全乡的农技课教师。每年有3500名小学生、1000多农民直接接受他的实用新型种植技术讲座。州内建始县、咸丰县、巴东县、鹤峰县幕名来请教者,不计其数。
虽然已经掌握了很多农业实用科学技术,但邓祥光学习的步伐没有停止,中央电视台七套农业科技栏目他是每期必必看,通过学习,今年他正在探索魔芋的稀植以及隔行施肥的办法。
正因为邓祥光的潜心钻研、不懈追求,各级组织给予他充分的肯定和认可,他还被破格将其录为国家干部。1996年,他被恩施市人民政府授予“特等劳动模范”和“优秀农民技术员”、被州人民政府授予“优秀农民技术员”;1998年被恩施市评为“xx杰出青年”;1999年被恩施市科协授予“魔芋种植明星户组织奖”;2000年被州人民政府授予“马铃薯育芽带薯移栽增产技术三等奖”;2005年被州委、州政府授予“杰出人才”荣誉等称号,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6年被湖北省评为“湖北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被中国科协和财政部表彰为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
面对荣誉,今年45岁的邓祥光说:“我将用我有限的生命,来践行我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诺言”。(伍功勋 潘贤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