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过程是在发展中向前推进的,随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实现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从“计划主渠道”向“市场主渠道”的转变,国有粮食企业通过战略性改组,调整产权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基本解除“三老”(老人、老粮、老账)历史包袱,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活力明显增强。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缩小粮食计划管理范围、扩大市场调节比重,到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逐步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市场主体多元化,初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粮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粮食流通体制,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粮食满仓骗总理》一稿在《羊城晚报·新闻周刊》及《羊城晚报》刊发后,全国很多的报刊都予以转载或摘编,我也通过各种渠道查询有关事宜,我大致的了解是这样的:
1998年5月21日,朱镕基总理到芜湖视察。总理实地考察了一些粮站、粮库、粮食加工厂,详细询问了粮食收购、贮存、加工和销售等方面的情况,并就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问题与省市县领导进行了座谈。朱镕基总理离开芜湖后,《芜湖日报》5月27日头版头条发了一篇报道。报道说:"视察中,朱总理对我市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所做的工作给予了肯定。"与此同时,有消息传出,南陵县一个省级粮食储备库将升格为国家粮食储备库,国家将给予大笔投资……
面对这些“好”消息,南陵的老百姓却表示了极大的不满。老百姓的不满究竟来自何方?1998年 11月12日,《焦点访谈》播出一个调粮补仓骗总理的节目:《粮食“满仓”的真相》说明这件事的症结在于:鹅岭粮库为何要调粮?因为它是空的。根据记者掌握的情况,南陵每年收粮10万多吨,怎么会空仓呢?只有一种答案,那就是南陵县根本没有执行中央三令五申的“敞开收购”的政策。这才是节目的真正落点。南陵县骗谁是表象,违反政策才是实质。
1998年5月21日,朱镕基总理到芜湖视察。总理实地考察了一些粮站、粮库、粮食加工厂,详细询问了粮食收购、贮存、加工和销售等方面的情况,并就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问题与省市县领导进行了座谈。朱镕基总理离开芜湖后,《芜湖日报》5月27日头版头条发了一篇报道。报道说:"视察中,朱总理对我市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所做的工作给予了肯定。"与此同时,有消息传出,南陵县一个省级粮食储备库将升格为国家粮食储备库,国家将给予大笔投资……
面对这些“好”消息,南陵的老百姓却表示了极大的不满。老百姓的不满究竟来自何方?1998年 11月12日,《焦点访谈》播出一个调粮补仓骗总理的节目:《粮食“满仓”的真相》说明这件事的症结在于:鹅岭粮库为何要调粮?因为它是空的。根据记者掌握的情况,南陵每年收粮10万多吨,怎么会空仓呢?只有一种答案,那就是南陵县根本没有执行中央三令五申的“敞开收购”的政策。这才是节目的真正落点。南陵县骗谁是表象,违反政策才是实质。
当时,《焦点访谈》正在为朱镕基总理力推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鼓与呼,重炮猛攻一些粮食收购、储藏、加工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粮食“满仓”的真相》这个报道无疑又提供了一颗重磅xx,一时成为社会上传播率{zg}的新闻。据说节目编辑出来后,连审节目的台领导也犯了难,是个该播的好节目,但被骗的是总理呀,一旦播出,他本人会怎样看,会不会很难堪?可朱总理此前在与《焦点访谈》栏目工作人员座谈时曾提起过,他这次去安徽考察,为了解真实情况,让其办公室主任李伟扮成粮贩子,到合肥粮食市场微服私访,发现很多私人粮食加工厂生意做得很大。如此大量原粮,显然不是到村里一家一户收的,必定有国有粮食收储部门与其勾结。朱总理说:“我这次到安徽才了解到腐败。”所以,记者感觉,朱总理自己对于这次考察也有一种受蒙骗的感觉,他并不xx相信那些冠冕堂皇的汇报,只是他没有办法戳穿他极为厌恶的骗局,而这个报道恰恰给他提供了这个炮弹,他应该同意。
为慎重起见,中央电视台决定把节目先作为“内参”给朱总理本人看一下。为“照顾”朱总理的情绪,节目没提他的名字,而以“一位中央领导同志”代替。总理指示:公开点名 11月10日,朱总理的审看意见传达到电视台:“这种弄虚作假、破坏党风的行为是{jd1}不允许的,要公开曝光,公开点名,请你们在11月12日晚播出。”他还特意指出:“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可以直接说是我。”按总理的要求,《粮食“满仓”的真相》在11月12日,即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会议报到的当天晚上公开播出。次日上午,朱总理在会议上针对节目披露的问题发表讲话,痛斥弄虚作假的行为,他说,我说南陵县的副县长骗了我,他还不承认,我感谢安徽粮食系统给我提供了这么一个说假话的反面教材。这个节目轰动一时,众多媒体就此事发表评论或再调查。此后几天,南陵云集了四面八方的记者。后来,芜湖方面给我们送来了一份关于此事的整改意见,南陵县的主要领导做了检查,主管副县长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粮食局长被撤职。(新华网)
好多年过去了,我的心绪依然沉重。老实说,粮食企业的问题由来已久,一方面是共有的“粮大头”问题,片面强调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等靠要”意识严重,贪污、浪费现象普遍,管理不计成本,企业负担沉重,步履维艰,穷庙富和尚,让人哭笑不得;一方面是“圈圈粮”问题,实行粮油双轨制以后,库存在一块,账簿分开记,作假帐,套取国家补贴的现象屡见不鲜。我不否认这是制度缺失的必然结果,就连总理受骗也认为是必然,这篇新闻稿能够引起如此的轰动或关注,对于国家、社会、民众来说,都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因为我们共同关注,甚至是深恶痛绝的丑恶现象有了可能解决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