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看我的内存占用情况: $ free -m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1908 1844 64 0 56 689 -/+ buffers/cache: 1098 810 Swap: 3904 0 3904 一开始吓了我一跳,我开了个虚拟机分了512m内存,别的没开啥大程序,怎么那个free就变成64m那么一点儿了。。。后来查了下资料,才知道是这么回事!如下: 总物理内存:1908m,已用了1844m, shard:多个进程共享的内存为0,磁盘缓存的大小为689MB 第二行(mem)的 used/free与第三行(-/ buffers/cache) used/free的区别。 这两个的区别在于使用的角度来看,第二行 是从OS的角度来看,因为对于 OS,buffers/cached 都是属于被使用,所以他的可用内存是15864KB,已用内存是465932KB,其中包括,内核(OS)使用 Application(X, oracle,etc)使用的 buffers cached. 第三行所指的是从应用程序角度来看,对于应用程序来 说,buffers/cached 是等于可用的,因为buffer/cached是为了提高文件读取的性能,当应用程序需在用到内存的时候,buffer/cached会很快地被回收。 所 以从应用程序的角度来说,可用内存=系统free memory buffers cached. Mem:表示物理内存统计 -/+ buffers/cached:表示物理内存的缓存统计 Swap:表示硬盘上交换分区的使用情况,这里我们不去关心。 系统的总物理内存:255268Kb(256M),但系统当前真正可用的内存b并不是{dy}行free 标记的 16936Kb,它仅代表未被分配的内存。 我们使用total1、used1、free1、used2、free2 等名称来代表上面统计数据的各值,1、2 分别代表{dy}行和第二行的数据。 total1: 表示物理内存总量。
used1: 表示总计分配给缓存(包含buffers 与cache )使用的数量,但其中可能部分缓存并未实际使用。 free1: 未被分配的内存。 shared1: 共享内存,一般系统不会用到,这里也不讨论。 buffers1: 系统分配但未被使用的buffers 数量。 cached1: 系统分配但未被使用的cache 数量。buffer 与cache 的区别见后面。 cache 和 buffer的区别:
Cache: 高速缓存,是位于CPU与主内存间的一种容量较小但速度很高的存储器。由于CPU的速度远高于主内存,CPU直接从内存中存取数据要等待一定时间周 期,Cache中保存着CPU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一部分数据,当CPU再次使用该部分数据时可从Cache中直接调用,这样就减少了CPU的等待时间,提 高了系统的效率。Cache又分为一级Cache(L1 Cache)和二级Cache(L2 Cache),L1 Cache集成在CPU内部,L2 Cache早期一般是焊在主板上,现在也都集成在CPU内部,常见的容量有256KB或512KB L2 Cache。 Buffer:缓冲区,一个用于存储速度不同步的设备或优先级不同的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区域。通过缓冲区,可以使进程之间的相互等待变少,从而使从速度慢 的设备读入数据时,速度快的设备的操作进程不发生间断。 缓冲(buffers)是根据磁盘的读写设计的,把分散的写操作集中进行,减少磁盘碎片和硬盘的反复寻道,从而提高系统性能。linux有一个守护进程定 期清空缓冲内容(即写如磁盘),也可以通过sync命令手动清空缓冲。举个例子吧:我这里有一个ext2的U盘,我往里面cp一个3M的MP3,但U盘的 灯没有跳动,过了一会儿(或者手动输入sync)U盘的灯就跳动起来了。卸载设备时会清空缓冲,所以有些时候卸载一个设备时要等上几秒钟。
修改/etc/sysctl.conf中的vm.swappiness右边的数字可以在下次开机时调节swap使用策略。该数字范围是0~100,数字越 大越倾向于使用swap。默认为60,可以改一下试试。两者都是RAM中的数据。简单来说,buffer是即将要被写入磁盘的,而cache是被从磁盘中读出来的。 buffer是由各种进程分配的,被用在如输入队列等方面,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某个进程要求有多个字段读入,在所有字段被读入完整之前,进程把先前读入的字 段放在buffer中保存。 cache经常被用在磁盘的I/O请求上,如果有多个进程都要访问某个文件,于是该文件便被做成cache以方便下次被访问,这样可提供系统性能。 因此,linux 内存 used的内存大是正常的, 不同于windows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