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溪镇创建省级优美乡镇实施方案(1)_余墨_新浪博客

{dy}章 项目背景

 

宁德市蕉城区位于福建省东北沿海,全区总面积1664.53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491.57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72.96平方公里;山地面积1093.99平方公里,占陆地总面积73.35%;全区总人口40.8万人,其中城区人口12.6万,农村人口28.2万,占69.1%。蕉城区“既山又海”、“既城市又农村”的特殊区情决定了今后的发展,必须高度重视乡镇、农村的发展。

蕉城区区委、区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了发展包括乡镇经济、城市经济、海洋经济、项目经济、旅游经济在内的“五大经济”的发展思路和建设“七区一走廊”重要构想。未来政府的工作重心除了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中心城市建设,必将更多地关注和重视发展乡镇经济,拓展发展的新空间,构筑发展的新增长点。

赤溪镇古称安乐里,位于蕉城区东北部,与霍童、九都交界,距市区55公里,南与福安相接壤,西接{gjj}风景区屏南鸳鸯溪、白水洋,东邻{gjj}森林公园支提山,镇内主干道连接104国道、303省道和宁屏公路交通便利。雁乐流经赤溪境内,由赤溪镇东边注入霍童溪,是霍童溪的一大支流。赤溪镇辖区总面积1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582亩,其中水田17154亩,林地面积128807亩,辖26个行政村,1个社区,其中少数民族村2个,老区村19个,总人口2.586万,5768户,其中畲族人口2800多人。

赤溪镇地处中心城区外缘,山地资源丰富,从地理空间与经济梯度发展规律看,可成为中心城区发展的战略物资重要补给源地和产业发展的延伸区和承接带,具有较为重要的战略地位。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看,霍童溪是我省东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赤溪河段又是霍童溪的主要支流,赤溪镇肩负着环境与资源保护的重大责任;从旅游角度看,赤溪自然地xx候条件优越,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人文底蕴深厚,尤其龟山禅寺始建于唐代,距今1000多年,在历史上,龟山禅寺曾是闽东佛教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史上有“一龟二凤三支提”的说法,在佛教地位上曾经比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霍童支提山华严寺还要高,可建设佛教文化旅游和生态观光农业休闲项目,并对接{gjj}风景区屏南鸳鸯溪、白水洋、福鼎太姥山,国家地质公园---福安冰臼群,积极融入闽东北亲水旅游线路,提升旅游品位,发展旅游经济。随着宁德市环三都澳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和蕉城区作为海峡西岸东北翼中心城区建设步伐的加快,赤溪必然迎来更多发展的机会和空间,我们可以围绕服务中心城区这篇文章,通过超前规划和加大政府扶持力度,xx有可能在今后十到二十年中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认真做好赤溪镇经济环境发展专项规划,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提出具有一定前瞻性、导向性和实际可操作性的发展战略思路,对于动员、组织和指导镇村加快发展,科学布局,整合优势资源、强化特色产业、做大规模经济,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良性互动和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  赤溪镇环境与条件分析

一、优势分析

(一)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

赤溪镇距市区55公里,镇内主干道连接104国道、303省道和宁屏公路,交通便利。距东侨经济开发区(福宁高速公路彰湾站)45公里。距离{gjj}风景区屏南鸳鸯溪、白水洋约1.5小时路程,距离{gjj}森林公园支提山25公里,距离周宁九龙祭、鲤鱼溪景区3小时路程,距福安赛江开发区0.5小时路程,从地理区位上看,赤溪镇已成为以上多个新兴发展城市和景区的延伸衔接部和交通中心点。随着宁德市环三都澳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和蕉城区作为海峡西岸东北翼中心城区建设步伐的加快,赤溪必然迎来更多发展的机会和空间,我们可以围绕服务中心城区这篇文章,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绿色工业、旅游业,建设山区优美集镇。

(二)自然地xx候条件适宜

赤溪镇位于东经119°25′20″-119°25′50″,北纬26°51′28″-26°58′69″之间,赤溪镇以山地为主,群山环绕,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山上有龟山一马平川的高山小平原,平原雁乐溪沿岸有万亩良田,是蕉城区典型的农业大镇和主要产粮区。镇区海拔110米,龟山南屏峰海拔1109米,属蕉城区海拔{zg}峰。属山地丘陵地带、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年降雨量2300毫米,年平均气温20.2℃,历年极端{zd1}气温-2.6℃, 历年极端{zg}气温39.1℃,年日照时数1702.7小时,无霜期312天。山区村冬长夏短,温凉潮湿,日夜温差大,平原村形成盆地状,气候温暖湿润,光热条件优越。区域内水田为灰泥田、黄泥田、砂质田,有机质含量1.33-3.25%,肥力状况好,山地属酸性岩红壤,土层较为深厚,有机质含量2.09%。发展农业具有光、温、热、水、土壤等自然优势条件。

(三)自然资源丰富条件好

赤溪镇雁乐溪是霍童溪的主要支流,源于龟山,河段全长6.6公里,平均河道宽55米,流域范围较大,水资源,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

1、生物种源多样。据不xx统计,镇辖区内野生植物共有15科,504属,l231种,有珍稀濒危野生植物29种,如红豆杉、莎椤等;有野生动物201种,其中国家和省级珍稀保护动物47种,有如穿山甲、虎纹蛙等。

2、矿产资源丰富。河道之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河床大部分是卵石铺底,水流较缓,沙砾堆积且沙砾、卵石含泥量极少是建筑优良材料。周边山脉还有铜、叶腊石、高岭土、石英、花岗岩等30余种矿物,其中禅地铜矿品位高,平均含量达2.8%,龟山叶腊石矿色泽和质地均已达到制作工艺品标准,极具开发价值。

3、水电资源条件好。赤溪镇山势走向较陡,海拔梯级落差大,水电水力资源较丰富,目前,已建成平溪一级电站和宣洋电站。

4、农业资源优势明显。多样化的地形地势特点,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形成了发展茶、食用菌、水果、中药材、林、竹等山区特色农业结构与产业特点,发展高优农业和生态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与条件。

(四)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大

1、历史悠久的文化古迹。赤溪镇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早在青铜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1987年,文物部门在赤溪里仓岗发现青铜时代遗址,遗址面积约1.5万平方米,地表散布有少量遗物,采集标本有石锛来砂红陶片等。赤溪古名安乐里,唐开成年间就有先民聚居于斯,繁衍生息至今。南宋大儒朱熹曾在赤溪龟山设堂讲学,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龟山禅寺始建于唐中叶,至今有千年的历史,俗有“一龟二凤三支提”之称,宋雍熙二年赐额“雍熙禅寺”。目前保存较好的人文景观有桃源村吴氏木坊、赤溪东边村筑路石刻、赤溪村大古宅、赤溪广教寺等。

赤溪又是个红色的地方。赤溪镇阳谷宫曾是红七军团与叶飞、叶秀潘、范武等人率领闽东工农红军独立师会师点,它揭开了闽东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的序幕。社洋村是叶飞、曾志、阮英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开展游击战的地方,全村有13位烈士。

2、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赤溪镇有林地面积128807万亩,森林覆盖率近73%,无工业污染。赤溪流域沿溪两岸村民环境保护意识浓厚,山体植被保护良好。溪水清澈水质良好,为1类水质标准。赤溪流域两岸青山秀丽,植被繁茂,有莎椤、水杉、银杏、红豆杉等名贵植物,是避暑、游玩、垂钓、漂流、游泳的好去处,建设山水生态光观园优势明显,可对接屏南白水洋、周宁鲤鱼溪、霍童支提寺、三都澳景区、福安冰臼、福鼎太姥山等处景区,适宜发展宗教文化、民俗风情、户外探险、休闲度假等旅游项目。

(五)经济社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十一五”以来,赤溪镇经济社会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文件以及国家取消农业特产税等一系列政策出台,极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和进一步增长的潜力。      

 

二、劣势分析

(一)经济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偏小。几年来,赤溪镇的经济虽有一定的发展,但受条件制约,经济发展仍处较低水平,不仅经济体量小,而且增长质量不高,主要还是以农业性经济为主,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远未形成,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拉动效应不强,发展步伐较慢。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和加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现代化农业发展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农业的特色优势还没有真正转变为经济优势和市场优势。同时,工业经济发展缓慢,工业发展模式还局限于资源性开发,自主创新和科技含量高的企业缺乏,工业企业拉动和辐射经济发展难,工业项目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缺失。

(二)产业结构单一,现代化程度低。目前农村小农意识依然严重存在,农业科技含量少,高优农业发展规模和档次还不够;茶叶、竹木、蘑菇、药材等资源加工型企业数量少,xxxx规模小,数量少,实力弱,带动能力不强;农业产业化程度偏低,农业投入不足,茶叶、食用菌两大传统优势产业仍处于粗加工阶段,深度加工率不足,其它果蔬、竹木产品加工水平也很低,农产品加工增值和市场拓展工作不到位,还没有真正打开局面,并形成带动作用。

(三)财政增长缓慢,发展步伐不大。镇域产业发展规模小,支柱型企业少,财税增长慢,镇财政还停留在保运转、保稳定的基础上,难以加大投入增速发展;村集体经济薄弱,部分群众增收难,尤其是山区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主要依托传统生产方式,工业经济比重不高,农村富余劳动力较多,群众发展意识不强,控制人口增长与转移劳动力就业工作压力较大;政府职能转变、干部工作效率和工作作风需要进一步加强,创新意思有待提高。

三、机遇分析

赤溪镇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发展相对滞后,但生态条件好,具有独特丰富的资源优势,加快发展大有可为。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今后五至十年是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主要机遇表现在:

1、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加快农村发展提供了新的有利环境。中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的发展观,核心是协调发展,就是要把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结合起来,农业和工业两道难题一起解,农村和城市两篇文章一起做;就是要实现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的互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城市经济与县域经济的互动以及山区与沿海区域发展的互动等。总之,科学发展观把人的发展置于发展的中心,把缩小城乡社会发展差距放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核心位置,把加快落后山区发展的问题提高到了全局性战略性的高度,为农村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大环境和社会氛围,有利于农村发挥特色,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已迈入“以工哺农”阶段,党中央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利农业和农民的优惠政策,必将激发广大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并推动农村经济实现新的发展。

2、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为农村加快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2009年5月国务院通过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为地处海西腹地的宁德加快开发建设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省委省政府也提出“努力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意味着福建今后要在开放、协调发展方面有新的突破。在全省实施山海协作、梯度推进和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战略中,农村发展依然是薄弱点,也是战略的关注点和着重点。一方面,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需要农村经济有一个更快更好的发展,逐步缩小山海差距,实现全省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农村是我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山海协作的重要枢纽和省际交流的中介地带,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使农村在承接沿海经济密集区辐射的同时,能更好地发挥资源优势、特色优势、通道优势。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陆续出台并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县域经济发展、培育产业集群、发展中心城市、壮大民营经济、转变政府职能等六项举措,更是为农村加快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支撑和保障,我省农村经济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新阶段。

3、宁德市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港口中心城市战略构想和环三都澳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提出,为乡镇提供了新的发展可能。《宁德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总体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不仅要关注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而且高度重视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发展、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高度重视人力资本积累和自然环境的改善;不仅要加快城市建设和城市经济的发展,而且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不仅要鼓励临海地区加快发展,而且要积极推进农村发挥地区优势,促进东西联动,区域协调;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明确提出了建设面向国内外市场的绿色食品生产供应基地,建设山区绿色经济带。因此,在未来发展中,农村经济发展事关全局,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宁德市委、市政府必将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有效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更快地发展。

4、交通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为赤溪镇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和新的发展空间。近年来,宁德市通过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以福宁高速公路和104国道为主干线,以宁德市中心辐射全市的公路网,“一个半小时交通网”基本形成;温福铁路于2009年已正式通车,2010年4月底福厦铁路也将通车,已形成贯穿南北的快速运输通道;随着“村村通”工程的大力推进,农村交通状况和投资环境也得到有效改善,使我镇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更加凸显,为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尤其是宁屏二级公路的完成,使沿线的乡镇受益,赤溪镇也成为连结宁西北周宁县、屏南县“一个半小时”交通网的受益乡镇,对周边经济资源的吸纳和集聚能力也进一步提高,xx有可能成为承接外部产业转移的的重要连结点、结合点和着力点。

 

四、制约(挑战)分析

1、城乡差距扩大趋势的影响与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村经济已经有了显著的发展和变化,但城乡差距仍然突出,从总体上看,上世纪90年代城乡差距不断拉大的态势初步得到遏制,农村经济在全省中的比重继续下降,但降幅趋缓。从区位条件看,农村交通基础设施虽得到改善,但仍然存在信息不灵、人气不旺、市场不大的状况,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受到制约。从区域经济的形成来看,宁德中心城市的带动能力还不够强,村镇格局分散,中心集镇的集聚带动力弱,资源型、农业型、封闭型的经济特征仍然明显。从发展内在动力看,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差,外资引进少,民间投入少,非公经济发展不活跃。从机制、体制上看,农村在体制转换过程中体制创新相对滞后,与沿海相比,新的市场机制形成以及人才和知识的准备都存在较大差距。在未来相当时期内,“非均衡发展”仍然是一个基本趋势,不可能在短期内xx差距。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无所作为,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与沿海共同繁荣,仍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2经济增长与资源合理配置的矛盾日益尖锐。从广义的“资源”讲,一是市、区级财力配置资源十分有限。市改区实行“市带区”体制后,区级财政总量缩小,转移支付减少,财政负担加重,可支配财力严重不足,用于支持乡镇的财力十分有限;二是乡镇主要以低附加值的资源初加工工业为主,不同程度存在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等问题;而工业布局的分散化又加剧了产业资源的浪费或流失;三是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中也存在资源消耗和可持续发展等类似问题。四是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和水平还很低。加上政府职能转变还远没有到位,政府在统筹规划、制定政策、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强化监督、增强保障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人力资源短缺的制约与挑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人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是一个重要因素。人才的缺乏导致乡镇难以依靠自身的科技创新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一方面表现为缺少科技带头人和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另一方面,劳动力素质较低,熟练工短缺与企业用工需求不相适应,劳动力供求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结果导致有的劳动者外出找不到合适的岗位,而企业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人。劳动力供求信息量不足;就业培训能力不足,设施不完善。

 4、流域生态环境面临污染的制约。近几年来,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赤溪河段的生态环境正受到不同程度侵蚀和破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上游村庄建设,致使废水排放所造成的污染正日趋严重。二是由于溪流沿岸村庄还未全面建设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倾倒现象屡见频繁。三是流域水土保持力度不够,正常季节河流水量逐年减少。四是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造成河床升高。五是畜牧业养殖普遍未采取治污措施,也加重了溪流域的污染。

第三章         赤溪镇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的总体构想

一、 总体思路

总体思路是:以xxx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十七”精神,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宁德市实施环三都澳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港口中心城市的新机遇,以特色产业发展为基础,以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向“特色”“规模”“绿色”“生态”为发展方向,以提高区域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走出一条有效利用优势资源,特色产业突出,规模带动明显,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把赤溪镇建设成为经济更加发展、社会文化事业更加繁荣、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的“绿色走廊”,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力争在2017年与全省同步提前进入小康社会。

根据上述总体思路,今后一个时期,赤溪镇发展必须紧紧抓住“两个重点”:一是提高区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二是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实现“三个突破”:一是在发展特色产业方面要有新的突破,以特色占领市场,实现发展;二是在产业规模上要有新的突破,有特色没有规模不行,有规模没有特色也不行,只有着力提高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规模,才能实现规模带动;三是在发展绿色经济方面要有新突破,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等;做到“五个突出”就是在加快发展的进程中,要十分注重突出特色、突出带动、突出开放、突出协调和突出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重点

1、重点提高积聚生产要素的能力。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除了自然、区位和交通条件差之外,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普遍缺乏集聚和吸纳各类生产要素的能力,经济的极化作用小,资源外流现象严重,难以形成新的增长能力。因此,“十二五”期间,必须重点解决生产要素的集聚问题,增强对资源要素的吸纳、集中、整合能力,形成经济发展新的竞争优势和新增长极。城镇是最重要的增长点,也是要素资源的集聚地,必须强化中心集镇的服务功能,完善中心镇的配套功能等硬件和环境,提高对各种经济要素资源的承载能力,以适应加快发展的需要。要克服工业布局分散化导致产业资源浪费或流失的严重现象,合理调整生产力布局,集聚工业资源,重点扶持地理区位好,有一定经济基础,地处交通要道等“关节点”上的村率先发展,并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领域、优势企业、优势产品集中,以促进镇域经济发展。

2、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农村特色经济。依托本地优势生产要素,参与市场交换和市场竞争,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和产品体系。要紧紧围绕农村经济正在由单纯农业和粮食生产向生态保护、旅游休闲等功能性转变的契机,既要把农村的总体优势发挥好,形成共性特色产业,又要根据各地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发展个性特色产业;突出比较优势,坚持优势发展。要根据农业资源和比较优势,围绕茶叶、果蔗、草莓、药材、高山蔬菜等农业特色产品,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业。要积极拓展以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为特色的生态型工业,鼓励xxxx与原料(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起稳定联系关系,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副产品的深度加工,增加附加值,把工业链延伸到“三农”产业。应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积极发展一批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科技应用型的工业企业;选择具有特色的优势项目,培育出一批小产品、大群体,小商品、大市场的特色产业群。

3、着力解决农村发展的产业带动、中心镇区带动和项目带动。加快农村开发建设,必须重视解决“带动”问题,包括产业带动、城市带动、项目带动、人力资源带动和市场带动等。一是重点加快乡镇工业发展,整合工业资源,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培植农村自己的产业发展群和新增长点,增强产业的带动力。二是要构筑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的村镇体系,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集镇经济,增强集聚、辐射、带动的功能。三是要高度重视项目带动作用,通过生产性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后劲项目等的实施和建设,带动镇村实现新的发展。

4、坚定不移地走开放配置资源的发展路子。强化资源配置,xx发展动力。一是通过开放扩大资源配置空间,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整合、配置、使用资源;二是通过开放提高资源利用的有效性,解决各种资源为我所用的问题。重点解决长线资源(劳动力资源和特色农产品等)流出去,短线资源(人才、资金、技术、市场)引进来;通过富裕资源的输出和稀缺资源的引进,获得比较利益、交易利益和效率。坚持依靠内力和利用外力紧密结合,走出一条由依托本地资源为主向引导外部资源加工增值发展的路子,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

5、始终坚持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大方向。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即自然资源状况、区位条件等不可变因素和劳动力素质、基础设施、教育水平等可变因素。坚持协调发展,就是要从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两方面入手,从单纯重视自然资源配置转向同时重视人力资源配置,更加重视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既注重发挥资源优势,尽快把发展潜力转化为实际发展动力,又注重提高人口素质,优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后劲。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保持山清水秀、空气净洁、生态环境良好,适宜人类生存的优美环境;在环境与经济的关系上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要支持企业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推进清洁生产,发展节能、降耗、节水、节地的资源节约型工业,减少工业生产全过程中的废物产生和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生产更多的绿色产品,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工业”道路。

三、功能定位

围绕蕉城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构想,以建设赤溪镇“绿色走廊”为发展目标,突出“四大新区”功能。

1、做强农业,成为重要农产品xx区。充分发挥赤溪流域自然气候、农业资源优势,面向市场,按照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和品牌化要求,强化资金和技术投入,加快建设赤溪流域绿色经济带,重点建设以名优茶为主的无公害有机茶叶生产基地;以果蔗、红肉蜜柚、蜜雪梨、高山蔬菜为主的果蔬生产基地;以蘑菇、香菇为主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以及竹木、粮食生产基地,成为蕉城区乃至周边大城市的重要农产品xx区。同时,要打破农业生产常规发展思路与模式,突出创新改造,实现跨越式发展。比如尝试哑铃式发展,抓农业发展的“两头”,即抓住源头农业,重点是科技含量较高的育种、育苗,成为区域型规模农业的源头“孵化器”,再则是抓农业发展的“下游”深加工,实现农业产品的增值,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比如,积极引进深加工技术,发展果蔗榨汁饮料(可出口日本、韩国),利用果蔗废渣制纤维板供应建材市场,利用废渣水(有机肥)还田降低生产成本。在此基础上,还可联动周边乡镇,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减低市场风险。可对接省、市农业产业发展政策支持,发展台湾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园或科技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园,真正实现农业的升级转型,使现代农业成为朝阳产业、支柱产业。

2、做精工业,成为资源加工企业孵化区。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注重开发资源加工型项目和本地优势资源的开发加工项目。要重视茶叶、水果等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开发,积极引进乌龙茶生产线,实现茶叶精制生产加工。积极主动吸引外部资金,合理开发沙石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加大水利和水电项目的开发利用力度。在工业发展中,不求做多,只求做精,不求面面俱到,只求重点突破。注重发展生态、低碳工业,提升工业品质和经济总量,增加市场占有率,树立xxxx,成为强镇富镇的“推进器”。

3、做响旅游,成为新兴生态旅游休闲区。从旅游角度看,赤溪自然地xx候条件优越,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人文底蕴深厚,尤其龟山禅寺始建于唐代,距今1000多年,在历史上,龟山禅寺曾是闽东佛教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史上有“一龟二凤三支提”的说法,在佛教地位上曾经比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霍童支提山华严寺还要高,可建设佛教文化旅游和生态观光农业休闲项目,并对接{gjj}风景区屏南鸳鸯溪、白水洋、福鼎太姥山,国家地质公园---福安冰臼群,积极融入闽东北亲水旅游线路,提升旅游品位,发展旅游经济。适合发展包括山水自然景观、龟山佛教文化旅游以及生态农业观光等内容丰富多彩的绿色山水生态旅游。赤溪又是个红色的地方。赤溪镇阳谷宫曾是红七军团与叶飞、叶秀潘、范武等人率领闽东工农红军独立师会师点,它揭开了闽东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的序幕。可以开展重温阳谷北上抗日先遣队和闽东红军会师为主题的红色旅游,同时,可加强同周边地区的旅游协作和对接闽东北亲水游旅游线路,做到优势互补、市场共享、互利互惠。

4做大集镇,成为蕉城优美集镇样板区。通过做强农业、做精工业、做响旅游等三个方面的有效运作和紧密互动,逐步推进集镇建设,不断做大集镇,在集镇建设面积、人口、基础配套、产业分布、建设品位等等方面都逐步增强做大,从而有效发挥集镇带动周边、繁荣商贸、协调产业、促进发展的功能,努力实现蕉城区最美山区集镇建设目标。

四、发展目标

——高优农业和生态型农业快速发展,粮食生产稳步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提升;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以上;

——资源加工型企业较快发展,并初具规模,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和辐射能力的新的xxxx。

——旅游经济快速发展,旅游人数不断增加,旅游业上升为乡镇经济的支柱产业;2010年游客量力争达到15-20万人次左右。

——农民生产水平明显提高,人均纯收入逐年稳定增长,力争年均增长达到5%以上;居住、交通、通讯、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需求得到较好满足。

——精神文明和社会各项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赤溪流域农村生活垃圾实行无害化处理,水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饮用水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实现乡村环境优美、溪水清澈透明、两岸清洁卫生、绿化带科学覆盖、人与自然初步和谐,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第四章    赤溪镇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环发[2006]51号)和《全国生态保护“十一五”规划》(环发[2006]58号)文件精神,促进我镇环境建设,推动农村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根据福建省环保局《关于做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的通知》要求,决定在我镇开展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活动,特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  指导思想

---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科学发展观,保护资源、环境,使之

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积极有效地推进城镇规划建设和生态保护工作,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稳步协调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解决乡镇建设发展中的环境问题,提高全民环保意识,为我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条件。

二、基本原则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坚持与全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协调的原则;

---坚持政府统一组织,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共同参与的原则;

---坚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步实施,全面推进的原则;

---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因地制宜的原则。

三、主要目标、指标

(一)工作目标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美化村容村貌,改善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普及环保知识,提升乡镇生态文明水平。

(二)创建目标

建设“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遏制农村环境污染加剧趋势,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美化镇容村貌,促进环境综合整治,推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减轻农村生活污染和面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稳步协调发展。

(三)创建指标

从2008年3月份起开始创建环境优美乡镇,通过2-3年努力,赤溪镇各项考核指标达到或超过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标准。

---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1、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5%以上,超过全区平均水平。

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9.6%以上,超过全区平均水平。

3、公共设施完善程度:

(1)完成95%的行政村主要街道均设置有路灯。

(2)镇区排水管网服务人口占总人口的85%以上。

(3)人均道路面积大于6平方米。

(4)镇区建成文化娱乐活动场所有3处。

(5)中心医疗机构有1个。

(6)全镇入学适龄儿童入学达率99%。

(7)辖区内无侵占河道的违章建筑。

(8)镇辖区内无直接向江河湖泊倾倒垃圾的现象。

4、自来水普及率:26个行政村村村通自来水。

5、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90%以上。

---环境建设情况:

6、卫生厕所建设与管理:建成镇区公厕2座,水冲式公厕普及率达{bfb}。

7、生活垃圾处理率85%以上。

8、生活污水处理率达40%。

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平方米以上。

---辖区生态环境建设情况:

10、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bfb}。

11、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GH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二类标准。

12、空气环境质量达到GB3095-1996《空气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13、声环境质量达到GB3096-19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二类标准。

14、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

15、农田林网化率:合格。

16、水土流失治理率达80%以上。

17、农用化肥施用强度低于280公斤/公顷。

18、主要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为90%。

19、无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排放。

20、无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水排放。

21、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5%以上。                                                                                                                

四、组织领导和任务分工

(一)组织领导

为加强我镇环境优美乡镇的创建工作,成立赤溪镇创建环境优美乡镇领导小组。负责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统一监督和协调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黄涛(镇党委书记)

副组长:曹春泽(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彭佩玲(副镇长)

成  员:黄郑生(党政办主任)

郑锦琪(国土资源所所长)

         孙承法(财政所所长)

陈韶明(林业站站长)

         吴美英(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

 江双明(水利工作站站长)

薛赞虹(村建所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项目办, 主任由彭佩玲副镇长兼任。创建办在镇创建环境优美乡镇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日常事务,具体抓创建工作的落实情况。

(二)任务分工

领导小组负责创建活动的统一部署、协调、指导、督查、督办、验收等。各职能部门对相应的工作负责,抓好落实,具体分工如下:

1、党政办: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利用广播、墙报、专栏等形式广泛宣传,使创建工作得社会各界和广大家庭的广泛参与和积极支持。同时做好相关申报材料的准备上报工作,建立和管理创建工作档案。

2、创建办:编制创建总体规划,实施工程项目建设宏观监督管理。督促创建工程项目计划实施,负责集镇的烟尘控制区和噪声达标区建设工程的实施,强化生态环境监督管理。

3、财政所:负责创建工作经费预算,根据财力水平适当在年度预算中列编。

4、农业服务中心:负责组织生态农业、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基地及各村沼汽池建设工作,负责生态工程科技宣传、咨询和品种的改良、推广和引进以及病原体虫害防治。指导建立农业生态模式,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合理利用及科学使用农药化肥等工作。

5、村建所:负责组织我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施工的监督和管理与生态小城镇规划、开发建设管理。

6、国土资源所:指导我镇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做好生态用地的保护工作及土地合理化利用。

7、项目办:负责创建工程项目的立项申报和宏观管理。

8、水利站:负责小流域综合治理并做好全镇的供水排水工作及指导全镇农村电气化建设。

9、林业站:指导我镇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同时做好景观的绿化。

10、司法办:负责制定有关创建方面的规章,不断完善生态环境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促进生态环境管理走上法制轨道。

11、统计站:负责所需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统计工作。

12、计生办:负责控制人口规模,实现人口增长率达标。

13、中小学:负责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人口素质,创建省级绿色学校。

14、广电站:负责搞好环境优美乡镇建设宣传和录制争创环境优美乡镇建设有关录像。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赤溪镇创建省级优美乡镇实施方案(1)_余墨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