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气体与伤花怒放——香水谋杀案– 《香水》影评

致命气体与伤花怒放——香水谋杀案

曾经在很早以前,看过法国图尔大学的教授阿兰·科尔班写的《致命的气体与花的芳香——气味的历史》。书中,他把法国的历史说成是无法形容的臭气的历史,把十八、十九世纪的巴黎视为欧洲各种污秽的都会。看过了,文字很容易理解,可由于国度的不同始终无法真正明白。直到后来,看了聚斯金德的《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甚至今天,它被汤姆?提克威搬上银幕。关于一件作品的两种艺术形式,作为观众我无从干涉,但我依然相信,无论是读这本书还是看这个电影,都需要一个灵敏的鼻子。

          “他像有抵抗力的xx那样顽强,像只扁虱那样易于满足,它安静地停在树上,靠着它在几年前所获得的一小滴血维持生活”格雷诺耶躺在烂肚鱼肠垃圾堆里;躺在育婴所的废墟中;在炭疽热和梅毒性疱疹变异症以及晚期化脓性麻疹里痛苦的挣扎,奄奄一息后依旧是一副沉默和无辜的样子。书中的格雷诺耶生下来就是个先天不足的人,相貌丑陋凶恶,因为丑陋遭人厌恶,他从来都有强烈的复仇意识。他身上没有气味的特质有点像沙米索笔下的那个施莱米尔与魔鬼订约失去了影子以后的样子,的确是个缺陷。

           然而电影里面,我倒不觉得格雷诺耶多么丑陋,尤其是他睁大眼睛定定地看着那{dy}个卖水果的红发女孩的样子,还真有几分魅力。如果换个历史背景,xx脱离原著的局限的话,搞不好还真会萌生出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来。然而电影终究要跟着原著走。但书里对于他没有体味的描写,就不容易表达了,总不能照本宣科的弄上几个群众演员,指着他说“你没有气味”吧。只能通过其他人对格雷诺耶恐惧、嫌恶的排异现象来表达,但这种情况太有多样性选择,恐怕没看过原著的人,还以为是他身上太臭才避而远之的呢~。

           书里,聚斯金德对于格雷诺耶,虽然也着力鞭挞,用了些讽刺性的词汇,但我在字里行间看到的更多是同情与激赏。然而对于那些次要人物的刻画,则丝毫没有留下这种同情的痕迹。他笔下,行刑官凶相毕露,其他几个与格雷诺耶有关的次要人物,也或多或少的显得阴森可怕。大概是作家不喜欢这些人物,因而其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善终。

           这一点,汤姆?提克威倒是做的有过之无不及:所有与主人公有关的人,无论的他的母亲——那个浑身肮脏的老渔妇,还是嗅觉失灵的修女,甚至那个香水制造商巴尔迪尼……都在格雷诺耶的离去后莫名其妙的死去,是刻意安排还是早有注定?总之,导演对此处的强调,想必也是基于对这个人物的个人喜爱吧。在把格雷诺耶塑造成一个邪恶的圣人的同时,也溶入了汤姆的个人情绪。

           从创作手法上来看,聚斯金德和汤姆?提克威都没用什么标新立异的现代手法。作者似乎对于现代派的写作方式毫不理会,仿佛没有读过卡夫卡或者乔伊斯的作品。也xx抛弃了那种内心式独白,更没有什么倒叙的手法。xx是批判现实主义的路子。上来就是“十八世纪,在法国曾出现过一个人……”于是,大多数人就明白了:这部作品将按传统的现实主义叙述写下去。电影也是如此,可能是为了终于原著又怕故事构架不够牢固的原因,开头用了一点点倒叙,就是格雷诺耶在牢里被宣布要挨十二棍子的情景。但是影片穿插的几个镜头:当罗拉一家搬离南方小镇,格雷诺耶通过鼻子搜寻,于是空间陡然变化,从他站的山头一直延伸到在马上飞驰的罗拉一家,甚至风吹掉罗拉的帽子,她仓促回头的惊鸿一瞥;还有在刑场,受到了格雷诺耶香水味道的感染,围观的民众由开始的愤怒一下子跳跃为陶醉的狂喜,互相抚摸除掉衣衫,格雷诺耶在刑台上,如圣人召唤般的挥动手帕……这种超现实主意镜头让人惊喜之余多了如此宽长的想象空间。

           带着对理想的绝望、回到和出生时一样恶臭的贫民区、把香水浇到身上让疯狂被吸引的人们用莫名的热爱吃掉自己,书里的格雷诺耶因为寻找、建立自我的失败,影片的格雷诺耶是因为对爱的渴望和绝望,他的结局虽然因此显得悲壮, 却是那么的浪漫英雄主义。

           在德鲁瓦大街上的夜里,依然寂静无声。人民把处决xx凶手的日子称为“解放日”,然而格雷诺耶带着他灵敏的鼻子和无双的香水,如同一朵伤花,回到了最初始的生他却没养他的小镇,用自己的方式解脱,用自己的养分怒放。

           德国的作家,法国的故事,英语的对白……游离在气味的国度里,xx袅袅,伤花怒放。


郑重声明:资讯 【致命气体与伤花怒放——香水谋杀案– 《香水》影评】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