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尝美粽品文化-阳光家园——家庭保健报的博客-搜狐博客

端午节——尝美粽 品文化
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粽子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了。
有历史文化底蕴的美食——粽子
历史上关于粽子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粽”字本作“糉”;粽子又名“角黍”,最早记载见西晋周处的《风土记》;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清楚说明用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或棕榈叶形状食物,所以称“角黍”或“粽”。明清以后,粽子多用糯米包裹,这时就不叫角黍,而称粽子了。
粽子与流芳百世的屈原
从南北朝以后,民间开始有粽子源自百姓祭奠屈原的说法。南朝梁的吴均(四六七~五二○)在《续齐谐记》中写道:“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 另外的说法是,百姓怕屈原的尸体被江里的鱼吃掉,于是裹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鱼。
粽子与屈原关联的说法,由于其浪漫主义色彩,而被广为传颂。粽子在文人歌赋中屡有出现。
元稹在《表夏十首》中写道:“彩缕碧筠糭,香粳白玉团。”
宋代杨无咎在《齐天乐 端午》中写道:“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午。角黍包金,菖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袅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细数有趣的粽子
历史最悠久的粽子:西安的蜂蜜凉粽子,载于唐韦巨源《食谱》。特点是只用糯米,无馅,煮熟后晾凉,吃时用丝线勒成薄片,浇以蜂蜜与黄桂酱——白糖腌桂花酱。
{zd0}的粽子:大肉粽产于广西南宁,每只重约两斤,以肥猪肉、绿豆为馅,清香、软糯、甘润、膏腴不腻。
最小的粽子:上海城隍庙,绿波廊、湖心亭两处皆有。长约寸许,形如枕头,火腿为馅,小巧清鲜。 
原文见《家庭保健报》2010年6月10日第16版“营养美食”
    

郑重声明:资讯 【端午节——尝美粽品文化-阳光家园——家庭保健报的博客-搜狐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