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 这首词中的“寄奴”,就是南朝开国皇帝刘裕的小名。辛弃疾先生在国家分裂之际,自然会慨叹:像刘裕这样的英雄,他怎么就没有了呢?或者也在勉励自己:我要做刘裕那样的英雄! 刘裕爱下围棋或者说会下围棋么?我是没有办法考证的,这也不是我长项。还好有百度。于是赫然发现人民日报上有文章说刘裕会下围棋,还和羊玄保下棋赌“宣城太守”一职。接着用唐朝xx诗人温庭筠的诗作证 “闲对楸枰倾一壶,黄华坪上几成卢。他时谒帝铜龙水,便赌宣城太守无。” 言之凿凿,不由你不信。
羊家的围棋道统 在晋武帝准备南征吴国的时候,有一个人曾经为这件事默默耕耘了十几年,他的名字叫羊牯。羊牯同志辛勤工作,能力出众,举措得当,可惜还没等看到南征的大军,就先一步去了。 在遗憾的同时我们得扯回正题上来,那就是羊牯会不会下围棋?这个只能说可能会。理由有三条: {dy},他的主战派盟友张华爱下围棋,就是张华先生在下围棋时一力促成晋武帝出兵伐吴的。 第二,他的老板晋武帝会下围棋,准确的说是爱下围棋。为了和皇帝更好的沟通,学学围棋也是应该滴。 第三,羊牯应该和后来的羊陶是亲戚或者就是本家也说不定。好像羊牯还称赞过羊长和(也就是羊陶)。而羊陶是会下围棋的。 《世说新语》巧艺第二十一记载: 羊长和博学工书,能骑射,善围棋。诸羊后多知书,而射、奕余艺莫逮。 就是说羊长和不但会下围棋,而且水平还不错。而后来的羊书法还可以,也懂射箭和下围棋,但是水平都赶不上羊长和。 由此推论羊牯这位西晋的牛人也许会下围棋。当然这让推论容易把全世界人都推成棋手,但是说有几分可能性还是不会错的。 后来羊家终于出了一个围棋高手,估计要超过祖上羊长和,史书记载:善弈棋,棋品第三。这个品虽然没有现在的段位这样精准和有案可稽,但是在当时很高是一定的了。 羊玄保活到了94岁,寿终正寝,在刘宋后期乱糟糟的政坛居然没有死于意外,真是了不起的成就。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因为围棋而升官的佳话了。 当官之不容易 在南朝要当官是不容易的,当了官还能过好日子更不容易,当了朝廷的官还没被皇帝猜忌死,那就更不容易了。在门阀士族统治的时期,只有门阀士族的子弟才能当官。因为他们有推荐的权力。就好比你写了个帖子,斑竹看了还不错,加了个荐,如果写得再用点心,让斑竹有惊艳的感觉,那就可能上主页了。门阀士族好比斑竹,大家互相推荐,那些没钱的再有能力也白扯。在我最近的学习进程中,没钱没势力还当官的,已知为两个人:一个是陶侃(此公反对围棋和一切游戏,属于拼命干往死了干那种,{zh1}混了个地方长官,实力派)另一个是刘裕。刚刚说的寄奴,宋朝的开创者。这两个都得了时事的帮助,当然不能因此感谢时事,在当年的乱世,像陶侃刘裕一样有理想有抱负有能力的应该很多,他们可能死于意外,也可能死于流矢,他们缺少的是一份运气,但是数量众多。 羊玄保是士族出身,但是士族出身的多了去了,刘裕刚刚精简了行政机构,但是依然有可观的官职等待着大家。但是诸如省长市长这样的地方大员还是竞争激烈地。羊玄保能够历经三朝不倒,就说明皇帝没有猜忌他。估计不是不想猜忌,实在是没有值得猜忌的实力。事实上这哥们当了宣城太守,也没有什么过硬的政绩。也就是不霍霍百姓罢了。但是一路绿灯的升过去。有点不可思议。 羊玄保的“运” 宋文帝没事时念叨:“人仕宦非唯须才,然亦须运命;每有好官缺,我未尝不先忆羊玄保。” 为什么这样念叨一个人?刘义隆不是同性恋,据我研究:一切都是围棋惹的祸。为了说明这件事,需要讲两件事。或者让我们从头说起。 羊玄保被推荐到南朝刘氏股份有限公司任职之后,董事长刘义隆先生酷爱围棋,经人介绍还是彼此久慕大名亦或者是机缘巧合不得而知。总之是第三品的羊玄保先生和没有品的刘义隆先生成了汽油。相当铁的汽油。铁到什么程度呢? 因为每一次刘先生派人请羊玄保先生到公司总部去,基本上不谈公司业务,也不谈风花雪月,一般是摆开战场一番厮杀,酣畅淋漓之后,羊回家钻研业务,宋再回头打理公司。以至于羊玄保的儿子都晓得他爹去公司干什么了。有一次老羊还故意问来找他的人:董事长找我干嘛啊?那人还没说话,羊戎就插嘴了:即佳光景,当得剧棋! 太阳暖烘烘的照着,摆开上好的棋盘,拿出上好的棋子,品着上好的龙井,慢慢的下一盘棋,是挺幸福啊,哈。 友谊这东西也要累积的,几十盘几百盘下来,哄得你高高兴兴地,再加上出身也算可以,人也朴实得讨人欢心,应该升升职,加加薪了。于是某{yt}刘董提出:今天这盘棋挂点彩,最近宣城地区的业务没有人打理,如果你赢了,你就去宣城吧。羊玄保一听,立刻精神抖擞,结果宋文帝也不食言。 围棋盘上的友谊还是靠得住的嘛。 后来羊在地方不能经常到中央来,宋文帝虽然不缺对手,但是还是很怀念和羊玄保下棋的快乐时光。为了怀旧,他特意派另一位棋手另一位国手级人物褚思庄千里迢迢的去找羊玄保下棋,看看这位爱情的棋艺进步了没有?褚思庄为了在皇帝面前复盘,还特意记录了一份棋谱。估计那时候已经能够复盘了,不过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这是中国围棋史上{dy}次复盘记谱。 一招一式凝结了皇帝和大臣之间的围棋友谊,真是友谊地久天长啊。如此的仕途还会不是康庄大道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