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移动支付的定义和分类 移动支付(又称手机支付)是指用户使用移动手持设备,通过无线网络(包括移动通信网络和广域网)购买实体或虚拟物品以及各种服务的一种新型支付方式。移动支付不仅能给移动运营商带来增值收益,而且可以增加银行业的中间业务收入,同时能够帮助双方有效提高其用户的粘性和忠诚度。 按照运营模式的不同,移动支付可以分为三种模式:{dy}类是以移动运营商为运营主体,运营商直接与移动用户发生结算关系,原则上不需要银行参与。这类模式的特点是可以充分发挥运营商所擅长的面向个人用户的营销能力;第二类是以银行为运营主体,各银行只为本行用户提供相关服务,技术规范、业务规范的统一以及由此带来的银行间的互联互通成为问题;第三类是以第三方支付平台为运营主体,但是第三方平台的实力规模较小,欠缺用户资源和信用保障,并且需要协调和移动运营商、银行的利益关系。 二、国内移动支付的价值链构成和发展现状分析 (一)国内移动支付价值链结构及特点 移动支付属于典型的技术驱动型产业,虽然与之相关的新技术层出不穷,但用户尚没有形成真正的使用习惯。技术驱动型业务成功的基础首先是建立一个基本成型的价值链和基本清晰的盈利模式。但这两点恰恰是目前制约移动支付服务发展的关键因素。 1、与其他移动增值业务相比,尤其是比较成功的短信业务和彩铃业务相比,移动支付价值链的特点如下: u 结构更加复杂,在价值链上新增了同样掌握大量用户资源、并且议价能力与运营商基本相当的银行机构。而且银行机构与运营商都希望成为运营主体; u 商户仍主要提供传统商品或服务,实质上并不会因为移动支付而创生新商品或服务; u 移动支付服务并不具备在用户间的自扩散效应。 2、与其他电子支付(网上支付或电话支付)相比,移动支付价值链的特点如下: u 主要面向个人用户,或者是作为行业应用面向个人用户,企业用户基本不使用该业务。但对于目前的网上支付来说,企业用户是非常重要的市场; u 增加新的产业环节——移动运营商,银行业除了要交纳相应的通道使用费外,还面临着移动运营商的资金吸储和资金沉淀,以及对既得佣金分食的挑战和压力; u 需要增加新的硬件设施的投入,尤其是对提供实体物品的商户来说,投资成本的增加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投入积极性; 从投入成本和收益的角度考虑,银行业目前更多地是将移动支付作为现有产品的补充,真正地重视和投入程度远远低于其他电子支付方式 (二)国内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 现阶段国内移动支付服务主要的推动力量来自移动运营商,尽管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参与,但金融机构并没有给予该业务足够的重视。移动运营商和金融机构采取的合作方式主要分为以下三种:建立合资公司进行专门的移动支付运营,如中国移动和中国银联合资的联动优势;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如中国联通和中国银联的合作;第三类是第三方支付平台推动的运营商和银行的合作,目前主要是各类公共事业费用的收取。 目前国内用户通过移动支付可获得的商品或服务包括:水电费等公共事业费用、移动话费的缴纳,具有额度限制的保险、网上教育等费用的缴纳,游戏点卡等虚拟卡的购买、彩票和电影票等xx的购买。移动支付的技术实现方式主要是短信、WAP、USSD、JAVA、BREW或者IVR方式。尽管移动运营商还没有进行专门的移动支付芯片的研发,但是高度关注和跟踪新技术的发展并进行相应的研发工作,同时积极制订和完善相关的业务和技术规范,不断探索新的产品设计和业务应用。 从移动支付的服务内容和运营模式来看,国内移动支付服务的种类主要分为移动小额支付、手机银行移动支付和公共事业缴费三类。 移动运营商将成为移动小额支付业务的运营主体。 移动运营商为用户提供一个帐户,用户向该帐户预先充值并从该帐户支付费用;或者移动运营商通过SIM卡或者STK卡直接从用户话费中扣除移动支付交易费用,一般这种方式会设置{zg}限额。小额支付业务原则上不需要银行参与。这种支付方式非常适合手机用户购买小额物品,如饮料、食品等实物、以及电影票等xx和游戏网卡等虚拟物品。 尽管为了保障支付安全,银行业基本参与了小额支付的实现过程,但考虑到银行业所需承担的交易额在200元以下的小额支付的成本和相关的微小收益,以及移动运营商掌握着4亿的移动用户资源、擅长面向个人用户的营销能力、拥有和终端厂商的谈判实力,因此在小额支付市场上,移动运营商将成为整合各类资源、向用户提供多元化服务的统一界面。 银行将成为手机银行移动支付业务的运营主体 移动支付在国内的成功必须同时获得移动运营商和银行的大力支持和推动,目前移动运营商正在积极进行相关的标准和业务规范以及新技术的研发,但是各大银行更多地是将移动支付作为现有产品线的补充,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真正的大力投入。 手机银行业务的主要针对用户群是经济和社会地位在中等水平以上、普遍接受过高等教育的25-45岁的人群。这类用户对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对银行品牌信用的重视程度、对服务质量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结合了移动支付在内的手机银行业务,更能满足这类用户的需求。同时考虑到国内的相关政策,对于金融服务移动支付来说,银行将成为运营主体。而且,这类移动支付对消费金额限制要比小额支付消费水平限制更宽泛。 因此,若能够按照移动支付消费金额的不同,对相应的移动支付业务进行划分,不但能更好地进行用户市场的细分,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而且能更好地协调移动运营商与银行之间的利益关系。 但是,正如本文前面所述,该类服务推广过程中将会面临不同银行间的互联互通问题,而且单个的银行机构和移动运营商谈判,其议价能力将大大削弱。 三、移动支付的发展趋势预测 国内外的社会经济环境和消费习惯的差异,使得国外所流行的移动支付的职能和国内有较大差异。目前国内的移动支付并不能称为xx意义上的移动支付,它更多承担着传统银行业务的新渠道的拓展职能,同时可以实现公共事业代收费和虚拟物品购买。由于用户通常需要在不同的银行网点交纳不同的费用,因此通过移动支付方式能极大地节约人们的时间成本;但是对于实体物品的购买,目前的解决方式并不比传统支付方式更便利。 尽管用户通过现有移动支付所能购买的物品或服务非常有限,但是,对处于市场起步阶段的业务来说,这可以达到良好的用户市场教育的目的,而且在用户行为特征摸索和商业模式探索和创新的过程中为服务范围进一步拓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u 4亿的移动用户基础,而且每年新增用户仍基本保持在6000万的水平; u 手机的平均销售价格低于电脑,而且更换速度更快; u 移动增值业务的快速发展,尤其是3G的到来,对移动支付需求的渴望将会日益强烈; u B2C、C2C形式的移动电子商务将会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u 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更加注重时间成本的节约; u 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为了增加用户粘性和用户ARPU值,移动运营商将会比银行更有动力去推动移动支付。 (一) 移动支付的市场发展预期 目前国内移动支付市场仍处于市场导入阶段,重点是用户培育和商业模式探索。业界对该服务的市场预期已经开始从波峰下滑,从市场预期快速发展阶段进入商业模式探索阶段。 1、 2003-2004 年,移动支付服务市场的起步阶段。 u 国外(尤其是日韩)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给国内市场展示了该服务的美好前景。 u 移动运营商尝试性地推出一些移动支付服务,如彩票的xx、自动售货机零售商品的购买、Email 服务费的代收等。与此同时,媒体进行大量的炒作性报道。 2 、 2005 年,移动支付服务市场预期的快速发展阶段。 u 国外(尤其是日韩)移动支付技术不断改进,进一步提高该服务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同时,国内的物理基础(移动通信网络及其他相关技术)也在不断改善。 u 越来越多的银行和移动运营商合作,在更多地区更多领域开展该服务。 u 互联网用户和移动用户的普及率提高、网上支付以及移动增值业务的快速发展,为该服务奠定了良好的产业环境。 u 用户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提高。 3 、 2006-2008 年,移动支付服务的商业模式探索阶段。 u 移动支付产业环节复杂,价值链的构建需要多方参与。在此时间段,产业主导者不清晰,金融机构和移动运营商的议价能力相当,产业实际投入力度比较低。 u 市场的缓慢发展以及相关规范和标准的不统一使得许多商户和SP 处于观望中,价值链构建和合作机制的完善非常缓慢。 u 用户体验较差,因为国内信用体系和安全保障问题并未得到实质性解决,用户通过移动支付购买的物品和服务并不丰富,并没有带来真正的便捷。 4 、2009 年以后,移动支付服务的稳定发展阶段 u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下,移动运营商和金融机构为了增强业务吸引力,纷纷拓展更广泛的服务内容和支付通道,双方展开进一步的深层次合作,市场推广力度加大,价值链不断完善。 u 3G 网络覆盖区域的扩大和网络优化的持续,不仅为更复杂的移动支付应用提供了相应的带宽支持,而且保障用户可以进行更快捷更方便的实时在线处理。 u 移动运营商的手机定制在终端销售市场中的比重不断加大,对移动支付有特殊要求的支持终端的平均价格不断下降,这些因素促进了相应终端普及率的提高。 u 移动支付服务内容的不断丰富,加之以不断改善的硬件环境,用户体验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使用该服务;同时,早期进入该市场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和SP 的成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参与者。 u 监管政策的完善、商业模式的创新有效地平衡了价值链上环节的利益,促使价值链的良性发展。 (二)移动支付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1 、促进因素 u 有效缓解银行的柜台压力,增加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 u 3G 的启动、JAVA/BREW 手机和智能手机拥有率的提高,为移动支付发展创造了更好的物理基础; u 移动支付在日韩的成功给国内提供了良好的借鉴经验; u 新技术的应用(如2D-code 、RFID 等)进一步保证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u 用户认知度和接受度不断提高; u 相关监管政策将不断完善。 2 、阻碍因素 u 明确合理的利益分配价值链尚未形成; u 用户对移动支付的认知和接受度比较低,需要较长的用户使用习惯培育时间; u 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 u 对终端提出较高要求,而目前相应的支持终端(如JAVA/BREW 手机)普及率仍不高; u 包括手机实名制等因素在内的安全体系以及权限管理体系的风险。 (三)移动支付的用户规模和市场规模预测 移动支付涉及到电信行业和金融行业两个国家严格监管的行业,而且移动运营商和银行在移动支付不同内容的服务领域将分别起到主导作用。在任何移动新业务发展的初期阶段,产业主导者都必须基本完成产业资源的整合、市场游戏规则的制定,从而保证整个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因此双方的投入力度对于移动支付在国内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广大商户和 SP 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其他移动增值业务相比,尤其是已经取得成功的短信业务和炫铃业务相比,移动支付的扩散效应不明显;与其他支付方式相比,除了用户对支付过程安全性的担心外,手机实名制的推广还需要很长时间,因此,用户的认知和接受将是影响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综合以上分析,移动支付发展的关键性影响因素包括以移动运营商和银行为主导的推广力度、众多商户和 SP 的参与程度、用户的认知和接受、包括支付安全和手机实名等在内的技术因素、产业监管政策。这些因素的强度变化如下表所示: 表1 移动支付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强度变化 |
时间(年)
影响因素的强度变化
2005
2006
2007
2008
很强
很强
强
强
中
2
强
强
强
中
中
3
强
强
强
中
中
4
强
强
中
中
中
5
弱
弱
中
中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