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书法应具有的艺术底蕴
----书法家能成功的必备素质
宫
润太
书法艺术应该包括两方面,一是单纯字体艺术,二是字体艺术与思想内涵自然吻合的章法艺术。
书法是中国几千年来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几千年来传承着各个朝代的艺术特点和不同的风格。在人们生活中产生着影响并被老少人们所喜欢。时代在发展,艺术在进步,这是历史所担负的责任,也是每个艺术家所必需具有的任务。历史已经过去,未来还需开拓。要理解和掌握书法的书写技巧,向前大步的发展就必须知道它的来龙去脉,熟练和懂得表现书法应具有的艺术底蕴。
不理解的人们会想到只要写字就是艺术,包括学写字和照抄文字。那么现今的电脑打字也应算是书法艺术了?不是!书法有书法的规矩,书法的表现应该具备一定的艺术内涵才能被称为书法艺术。那些学书法的人和表现书法的人只有理解这些才会在研究这项艺术的路上走的硬朗,所到之处才会宽敞。人们记得古老的文字起源是从结绳与画图为记事符号的传说,这些记事符号在时间的推进中形成了完整的字形,但严格的说来算不算艺术呢?不算。在日常使用文字中的各种字体作为文字语言符号,算不算书法艺术呢?不算。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所抄写的文章算不算书法艺术呢?不算。初学书法的潦草练习算不算书法呢?不算。识字的人拿起笔就在纸上胡写乱写算不算书法呢?不算。做官有地位的人到处题词写字,算不算书法艺术呢?不算。那么怎样才算有艺术价值的书法呢?笔者就不成熟的思考和所掌握的点滴书法综合知识浅谈如下:
一,字体艺术的形成
字体是由写字人的文学修养, 所掌握字体形成的朝代思想,点画所能达到的自然规律, 以及不同胸怀所构成了不同的字体。
先说楷书,为什么呢?因为现今的人大都使用楷书作为常用的交流字体。楷书这一书法艺术从晋汉时代起,或说是由隶书的演变形成。从雏形的出现到唐宋时期的鼎盛,已经到达了辉煌的境界。崇拜唐宋时期的楷书是对的,并不是说那时的书法就尽善尽美了。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存在的缺点也是有的。但其{zd0}贡献是形成了各家的字体。比如大家公认的欧,柳,颜,赵等,各有他们的书法风格,而且明显表现着不同的字体艺术内涵。这些字体的书法风格在各个朝代都有很多书刊在介绍推广,就不用于此赘述了。需要强调的是各家书法风格自成规律的表现形式。就是字体的形成。举欧体为例,点横撇捺都有明显的自家写法,应该说调子统一。就像一首歌曲,有自己的调式组成必然的乐句。所以听起来就觉得悦耳好听,(具备了艺术的素质)否则就觉得别扭,驴头马面。(缺少素质形不成艺术)而在他的端庄严肃表现上,更是体现了刚直不阿的风范,所以宋朱长文评九成宫醴泉铭曰:“纖(纤)浓得中钢劲撓,有正人执法,面折延诤之风。至其点画工妙,意态精密无以尚也。”这就是说欧体的字字体规律明显,气度庄严。这一点应在学写字时就要规矩成型走向正路。现在有些书家们创不出新的字体就东搬张的“横”,西凑王的“撇”,再捏合自己不成熟的歪七扭八,就盲目的宣传自有新体风格。静下心来细看,就会发现是四不像的臆造,谈不上是书法,更没有艺术可言。因此在书法字体的探讨上,我们反复研究古人书法的形成因素是毋庸置疑的。象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文可以说是字体艺术,欧体《九成宫醴泉铭》可以说是字体艺术。还有赵子昂写的碑文都是字体艺术。能达到这个基础的就是历史上很了不起的书法家了。至于字体风格的形成,要看书法家在当时的文化素质和社会背景经历以及学习研究书法的深度等能形成字体的基础。
楷书是这样,其他的字体也是如此。比如以那些美丽的古代甲骨文字为例,到处都显露着刀锋的笔力风格。由于很多年的演化形成了统一的刀笔细画代替原始粗画图形的古字形体,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和历史文明的产物。在这种古代的甲骨记事文字中所表现出的书法形式,应该说是刀笔字体艺术。他的表现美不仅在于刀法的严谨和力度,更重要的是布局有着巧妙艺术安排。到了商周战国时期的钟鼎文由于铸造的需要,字画开始加粗,部分的字画有了形象的突出部分。这原本是刀笔刻骨的甲骨文细画,形成了粗笔画的铜铸造字体。在这个时期的钟鼎文风格因为各个国家的人文不同和铸造技术不同也出现了不相同的钟鼎文字体。以前的书法资料已经很多的说明这一点。在这个时期的钟鼎文字也是实用的记事使用,也应该说是铸造字体艺术。在这个范围里可以明显的见到因铸造而出现坑洼不平和字体边沿的缺损,正好表现了铸造书法的特征。后来人们在学习这种钟鼎文字书法时,也故意的把铸造时出现的字画缺损连描带写的表现出来,这就是照葫芦画瓢的表现,从模仿的角度上来讲是为了表现钟鼎文的真实形象,其不知把那些因铸造而缺损的不成功字画也死硬的画了出来。这也是现代人没有很好的理解字体的真实在那里和字体的缺损是什么?虽然在钟鼎上表现出优美的书法风格,甚至给人以庄重的震撼力,但在钟鼎文这个时期的书法也应称为是字体艺术。后来在各个朝代都出现过许多大篆书法家,也包括现代的大篆书法家。多数人都在临摹字体的笔画结构,很少人在理解钟鼎文这个时期的书法表现着一种霸气。虽然在古代那个时候人们还不懂得如何去统一的发展和民主的和谐,但作为每个国家的统治者都想称霸一方,这是都存在的独立英雄主义。所以在钟鼎的铸造和鼎文的书写刻制,以及铸造的成功,都表现着霸道的自主力量。这一点应该说是钟鼎文书法的艺术内在力量,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就会使钟鼎文书法失去他的灵魂所在。正像现代有些写钟鼎文字的书家们抛去了钟鼎文深藏的灵魂所在,而故意追求线条表现的美。不懂得也不追求大篆的来龙去脉,更不懂的历史上大篆形成时的历史文明背景,自己随意的造作。不料看上去就带有几分娘们气的歪七扭八形态。如果商周战国时期的国王们能还魂的话,一定会严惩这些娘们气的写字人!不是因为丧失了钟鼎文的灵魂,而是丧失了独立自主国的尊严。为什么要说到这些呢?这些就是从思想上的理解,具备这种思想底蕴从而才会形成有价值的书法艺术。也就是说书法艺术来源于形成书法艺术的思想基础。字体的形成就是包括了这些思想成分,掌握不了这些知识,对字体的形成就会出现偏道。甚至是形不成字体的,古人说诗在诗外,画在纸外也是这个道理。
在掌握了这些历史发展知识和当时字体形成的文化底蕴后,无论在学习上或是创作上都会出现合理的进步。比如就像现代人演奏阿炳的《二泉映月》很多人都照谱子拉了下来,听起来也是那些乐句,但就是没有像阿炳演奏的那样有心酸感,痛苦感,背井离乡的孤独感,盲人希望见到光明的感觉。没有能听出在这首乐曲中是在揭露旧社会的阴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悲惨景象。这就是因为现代演奏家缺少对曲子形成的历史背景的理解和灵魂的深入。如果要创作这样的曲子就更难了,又如现代人看现代人排练的古代故事戏剧,怎么看也有些不像古人的表现风格。还是因为缺乏掌握历史的知识和演练功底不够而形不成“字体”的作品。掌握基本功底不够就谈不上能出成功的作品,就像在武术界,学了三拳两腿而不懂得内功外功的习武人说自己的功夫有多高?可以和古代xx的武术家相媲美,简直是哗众取宠的虚假表白,没有半点能成功的意义。当然要创作出好作品还是要渗入作家对社会和人类文明的超前认识以及对真理的发现。促进书法字体的形成也是这样。
到了秦朝,由于长期书写的需要,人们在不同风格的钟鼎文字基础上有了改进,不像大篆那样纵横驰聘,各有霸气的自在自如,就像天下多国并立各有千秋的自强拼搏。而是在被秦统一后各地人群均俯首帖耳听从指挥,于是秦始皇要求天下臣民服从大局不得反抗,在这一时期的生活与文明产生了变化,从而文字也从大篆向小篆转化形成。是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改造了文化字体;是更多的文化佣人为了贴听主子的调遣;是由于更多书简记载的需要;是宰相李斯想发展一个文化秀美的历史时期总结;创立了小篆书体。小篆字体较大篆更规范有序,优美秀丽。表现着整齐划一,乐居自在。笔画长短规矩,高爽立起而潇洒不俗,给人享乐自主世界的平静心情。而不象大篆那样横七竖八,兵茅参差有着武装备战的心理状态。现代人学习小篆应该了解和懂得小篆形成的文明基础,这样有利于加深书法的内在文化营养,从而使其有小篆的书法韵味。这一点当是很多学书法的爱好者很难理解的历史修养,知道了这一点也会识破那些随意编造,乱写自为的书法作品是没有文化底蕴或是不具备小篆字体的书法艺术水准。当学书法者知道了不成书法艺术的字是什么样?知道了该成字体的书法应该是什么样的时候,在学习过程中鞭策自己,对于形成书法字体就能取得超过想象的可喜进步。作为一个书法家无论在形成你自己的字体风格的时候,都必须要深切的了解这种字体的来源基础是那些?比如就像云南地区的山歌,多是以男女青年寻找爱情而对唱的,因此它的乐句组成和旋律的构成多是甜美的韵味,这就在创作上有了起步的根基,比较容易的掌握它的变化规律。书法也是一样,不知道他这种字体起源基础就很难学好这种字体,在创造上也就像没有基础的大楼盖不起来的。这样的建筑倒塌是必然的。不会像金字塔那样有着经久不倒的艺术内力。
继小篆之后的隶书是汉代以后比较流行的字体,他的起源故事已被很多书刊传播开来,但我认为还应该是在人群的生活中由于不断的文明需要和记载文化的需要而逐渐的出现的需用字体,是劳动人民生活的集体智慧结晶。在隶书的流行中受到了广泛的适用,要比小篆的复杂笔画简化的多,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书法家,直到现在仍在被人们所接受的反复临摹。在隶书的字体中,笔画的横长扁平,流畅自然,出现了别致的秀丽,在这种书法时代中,可以看到一统天下的威仪是需要全国的臣民俯首帖耳,不在存在那种各有霸气味道的粗狂字体。这也能看到社会的政治现象,不在希望出现刀枪林立的大篆形体,而是希望出现乖顺的臣民。因此说书法是文化文明的一种形象,透过表面可以看到内涵所包容的社会文明的灵魂所在。
在这种字体的发展中,学习和进行创作的功底比较容易掌握,因为他的字画笔顺明显,难度较少。但严格说起来各种风格的字体都有着规律。违背这个规律看起来就别扭,不成体统。比如现代就有位知名的书法家,隶书写的非常的好,应该说是{yl}的上品,呼喊赞美的声音到处都是,但细看其中的笔画结构还是存在违背字体的起落笔道。我想象这样的大书法家不会意识不到这其中的缺陷,要加强补上这一课是不难的。为什么坚持的书写不改而留下遗憾,可能在其本人看来有点小出入也可能是字体突出的特点,或者是写成自然以为合体;或是古今以来字无尽美;包括不同时代的大书法家。真是遗憾可惜,就像一个人无论长得多么美而均称,细看起来都有各种不同不顺眼的部位,这是人类遗传创作上的遗憾,更何况写字是人们后天学习而成的,既然人无完人,那么人的大脑神经也未必就是百分之百的健全精密,所以创作出来的书法字体也不会百分之百的健全,尽美合度。在这一点上或许很多人认为是学习时间不够或是创作不成熟?不对的,我认为是在于人的大脑神经的精密度,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天分多少?有天才的人可能是生来就脑神经就相对健全精密,在他们手里表现出来的作品同样也就健全精密。否则,如果是愚笨(脑神经构造粗略)的人写字也能看出有愚笨的痕迹,(表现什么都一样)半身瘫痪的人也会看出写字的不平静的姿态。前几年笔者想写出关于看写字能分析出写字人的精神面貌,或者是分析出他的思想内涵是什么?风水学里有测字分析凶吉,那是封建迷信的表现。但是通过看写字分析人的性格特征或是分析人在当时的心情状态都是能做到的。比如心细小气的人写不出豪放的字体;缺乏正义感的人写不出庄重的字;心情不平静的人写的字就会歪扭;没有大的胸怀写不出书法的大气;这些都是可成不可求的字体所为,不是每个人想求就能得到的书法意境。象秦朝的李斯,晋代的王羲之,当代的xxx从他们的书法中可以见到他们的宽大胸怀和大脑神经的健全精密所表现出来的书法天才,从这里可以见到那些写不同字体的书法家,都是在大脑结构上和思想意识上吻合了这种字体的表现,比如黄庭坚的粗狂豪放,自然有他的豪放行为。赵佶的瘦金体的纤细表现在精微局部上,缺乏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郑板桥的歪扭字体也表现了他的怪癖独立,正好吻合了他的文化素质和思想倾向。这是书家应有的素质表现出的xx艺术,不是想追求就能达到的艺术效果。
到了晋唐时期,在原有的书法家如锺繇等创造出的楷书基础上,又由以王羲之,欧阳询,柳公权为代表的书法家把楷书发展到了更高的艺术水平。使之满朝上下都在使用这一庄重的楷书字体,实用的官文书刊或是碑文选用都{zd0}范围的使用了这一书法字体。直到现在仍然在使用。说明了楷书在中国文化中的{lx1}地位是无可取代的。他的严谨和庄重给人以优美的感觉。现在想起来,除了古代形成的几种字体外,基本再没有更好的楷书出现?这也说明了楷书字体应该在书法艺术里有着得天独厚的地位和长寿不衰的艺术价值!也可以说学书法是必须要先学习楷书的,否则就很难在这个领域里有很大的发展。从这里可以认定现代人轻视楷书的心理状态是扭曲的,幼稚的,错误的。他们放弃了这个最难的书法基础,而开始就学习行书,草书,创作新的字体?这都是无济于事的徒劳行为,这些历史起源和社会的广泛应用都是证明了楷书的黄金成分是足赤的。每个学楷书的人都必须正视而下大力气的掌握好那些不起眼的点横撇捺的基本功,就像武术家的站桩功夫,童子功夫。多一些真功夫,少一些浮夸的吹牛,多一些深入的文化研究,少一些披红挂绿的虚假外罩。多一些自身的自强自立精神,少一些依托走关系靠名人的利欲观念。在学会古人留下精华书法艺术的基础上再去进行新的再创造。不能一知半解的无理论的任意胡编乱造。正确的理论观点要反复的深入加强。形成群体的意识概念。才会使书法作品向艺术领域迈进一步。
为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得当,人们逐渐意识到了楷书作为庄重碑文是无可比拟的,但工作起来还是效率不足,因而行书的快速字体应运而出。以王羲之为代表的书法家把行书又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行书的登峰标明了当时的文明文化的高度发展。加上王羲之的天才运用使得书法在字体的艺术风格上有了成功的突破,造就了在书法领域里的地位。并在理论上成功的写出行书的规律守则,为以后的书法发展开拓了道路。这应该说是中国书法的巨大贡献。于是当时很受人们的喜欢和使用。这一时期都推崇王羲之为代表人物。于是出现了《兰亭序》这篇行书{zw}的作品?其实谁都没有见过真正的《兰亭序》这篇美丽的书法是个什么样子?只是有了不少书家的临摹作品传世。那么在《兰亭序》这篇传世的模本书法中,笔者曾对照王羲之流传的碑刻作品比较的鉴赏,发现《兰亭序》的书法韵味与其他碑刻作品有很大的出入,应该说不是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可是后来又有很多的书法家去临摹这篇作品,说明他们不会无风捕影的,难道能是临摹者的水平不够而渗入了自己的书法味道?还是开始就没有这篇《兰亭序》的作品,是有人造出了这个欺世盗名的作品?让后人百猜不解的象是神话般的迷信始终?
行书是建立在楷书基础上的,而又方便利于抄写大篇文章的。这样是由于写字的运用而练就了行书艺术的作品,是出于自然的形成,并不是象现在的书家故意在创作,又缺乏相应的基本功,于是创作往往是失败的。这里说明了自然的美是出自艰苦的磨练。像一个舞蹈演员没有扎实的功底不会有好的舞蹈作品,歪七扭八的学着走路就不是自然的艺术舞美姿势,也就谈不上书法进一步的创作。无论是那个朝代的作品,如果你仔细的分析挑拣,不难发现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合字体的瑕疵,这是因为书家还是缺乏基本功。于是就造成了黄金成分的不足。达不到一个顶峰的境界。
唐代的张旭和怀素在隶楷与行书的基础上发展了大草,也称作是狂草。因为当时社会对书法的重视而掀起的书法热潮,对那些天生的书法天才来讲更是有不可阻挡的力量。张旭以那种运用心意去开拓书法的精简笔法,创造出了大气磅礴的自然流线美的书法,改变了隶书楷书与行书的拘谨放不开的缺点,而是任行自然的随心意所趋,达到了意境书境合一的艺术境界。有着刚直不阿忠贞不渝的骨气气象。也表现了盛唐时代的鼎盛风貌。而怀素是有着书法世家历史的出家人,他心底坦然平静无求,追求佛家的无量博爱和于世无争的境界,使他的草书达到了超脱世俗的境界。像是佛的足迹走到哪里都有着善心善意的心痕,表现了高深超俗的意识形态,而流线的快速与优美比之张旭又有不同的进步和胸怀宽阔的佛家特点。在书法领域里留下了至善至美的优秀作品。由此看来书法的表现和内涵的深厚主要是来源于书家的超脱意境,这一点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因此也就区别了大书法家和小书法家的不同胸怀。而后来的人虽在学习前人的书法,但无论如何也学不到那种高超的胸怀。所以虽是在创作,实质上只是在笔画上的安排变化,并没有把广泛的知识与远大的胸怀联系在一起,或者没有底蕴去塑造一幅意境深厚的作品。这是历代书家永远遗憾的败笔所在,这也是字体艺术的成功与失败的主要原因。我想每个学书法的人都应该了解这些书法历史知识,对自身的学习掌握书法要领与创作是必须的起步开端。所以当见到一幅好的书法时,你会有不同的感觉,也就是能见到书家的不同风采。比如在书法《出师表》里的快xx枪形象,可以见到岳飞的爱国热情是忠贞不渝而所向{wd}的意境。而在文天祥的行书里可见到那种犀利的辩解能力和爱国诚实无私的锋芒。象是一种透明的玉体,不含有杂质,没有改变的余地。他的优美就在这里,给千古留下了为国忠贞的刚烈作品,所以说字如其人就是这个道理。了解这些对于学习掌握字体起源与艺术的境界是有很大好处的。因此学习草书不仅要学习书法本身更重要的是学习书家的造就因素在哪里?如果你没有这种因素的基因,无论怎么学习都是很难达到的。如果你吻合了这一因素,或能有些再造的可能。更重要的是要先择你自己的内在因素创造新的书法字体,才会在书法的路上有可留下的足迹。有了充足的知识含量再去学习书法的点画的区别和长时间的练习书法,就会遇到问题迎刃而解了。对于字体艺术的运用和创作也能有新的起色。
知道了书法字体的历史知识后,就应该注重学习书法的风格与形成自己的风格。学习书法风格,就是选学自己喜欢的古代字体进行临摹,要想有成就就必须点横不差的用心进入境界。像一个xx喜欢什么样的歌唱风格,选学什么样的歌曲。是东北粗狂风味的;还是江南抒情风味的。临摹至如真如意,就可以说身临其境了。在书法上要坚持几十年如一日,才能练就楷书的“硬功”,草书的“轻功”,才能写出象古人那样的优美书法艺术。而要想形成自己的书法艺术风格,就是写出自己的字体,除了有高深的书法基本功之外,还要有创新的理念,这是一般人产生不了的。这种新理念的产生,并不是具有了很多书法历史知识就可以创造出的。这是需要书法家能够在掌握书法知识的台阶上,观察自然现象与人类文明的新意识,从而有一种新思维的书法理念取代旧的书法思维,创造出合乎自然规律的字体艺术,像是作曲家创作出了新的乐句形式与调子准确吻合而独具风格的曲子。
二,字体艺术与思想内涵自然吻合的章法艺术
书法内涵与形式的吻合是书法创作的必须,这种意境的出现才会透露着书法艺术的xx。一幅书法艺术品基本都是以字体艺术为中心的,偶有小数量思想与艺术书法吻合的作品存留也是由书家的内在气质与自己喜欢的诗文内在含义偶合在一起了,这应该属于书法家达到一定书法艺术水平时顺其自然的与思想内容相结合的自然产物。
在书法历史中,从甲骨文字到正草隶篆的各种字体,都有大量的优美字体艺术出现。比如甲骨文字的单字就能表现含有一定内容的字体艺术。钟鼎文字里也有能表现独立思想内容的形象艺术字形。现代人有时也巧妙的运用了这一特点写出了好的字体艺术作品。到了楷,行,草书法的出现,就给运用范围空间加大了领域。这时出现了潜在的书法艺术与内容思想相吻合的作品,比如《九成宫醴泉铭》是魏征撰文歌颂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篇好文章,而恰巧的是在书写时选用了欧阳询的楷书字体,这就把庄重严肃的字体艺术与魏征歌颂皇帝庄严法制与勤俭行为相结合的美德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了,使在这篇书法领域里见到了皇帝唐太宗治理国家的行为有着不可超越的法度。是功德美好与庄严法度一起表现的书法艺术品。当时也许不是书家故意安排的行为,是皇帝唐太宗能够任人唯贤达到了在各个方位都去寻找{zj0}人才与树立强盛国家的思想同步进行。从而就出现了《醴泉铭》这{yl}传千古的艺术书法作品。而当时柳公权的《玄秘塔》也是有很大书法影响的作品,他以特有的豪放力量形成了字体艺术,也同样的流芳后世。但现在分析起来,其表现的内容是歌颂佛家道德内容的作品,用了这种近似刀枪林立所向{wd}的“英雄”字体,就有些不太吻合整体的艺术表现,有着思想内容与字体有分离的形式。如果选用颜真卿的书法肥厚藏真,去表现佛家的宽厚博爱就更有书法艺术的神力再现。后代人很多在学习临摹这篇作品时,真正能理解这篇书法艺术的就不容易了。相反的如果用柳体的书法去表现一个边关战将的宁死不屈精神,就会比欧体字更能出现书法艺术的效果。就像《皇甫君碑》的内容是歌颂皇甫诞为保全隋朝大局而尽忠的思想内容,如果再加上柳体的刚直不阿,刀枪林立至死不屈的字体内涵艺术相结合,其艺术内力的影响较之欧体的庄严法肅要突出思想的多。也许那时还没有考虑到书法艺术效果的影响;也许那时欧阳询的书法地位比柳公权要高一些;这就出现了权利色彩的参插而使艺术的的顶峰有些逊色。这种社会现象在现今的生活中更是表现的有过之,比如一篇好的文章,有一定的思想感染力,如果寻找{zh0}而又能与其相匹配的书法字体去书写表现,就会出现好的艺术效果。相反,在权利的奴役下,找到了哪怕是一个不懂书法而满嘴吹牛雌黄的人,就是会拍马屁的人物也行。总是体现了权利的至高无上,而形成了这篇作品的败笔流逝!可惜可怕的势力思想,会在不同角落里奴役着书法艺术的真谛美好。
在大草的书法艺术中,让怀素达到了一个顶峰的地步,(俗姓钱,字藏真)。他是僧人,是xx佛家唐三藏的徒弟。出家求佛。开创了新的律学,是当时三大律宗之一的东塔律师。但又好饮酒,借朦胧之意任意挥洒出奇入化,有着神采飘逸的风范。怀素的家庭其实是个书法世家,他的伯祖父释会融是当时xx的书法家,临欧阳询体可达到乱真的地步,所以人们称之为大钱,小钱。他的表叔邬彤是张旭的学生,颜真卿的同学,也是xx的书法家。(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怀素二十二岁。这年李白已五十九岁,在巫峡遇赦后,从长流夜郎乘舟回江陵。在南游洞庭潇湘一带时,被怀素找到求诗。两人虽是忘年交,李白精神十分振奋,当即写了一首《草书歌行》,赞扬他:“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龟,笔锋杀尽中山兔。……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寸寸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古来万事贵人生,何必要公孙人娘浑脱舞。”)他的堂叔父钱起有诗道:“释子吾家宝,神清慧有余。能翻梵王,妙尽伯英(张芝)书。”
(引自:唐代大书家一文中的节句)
怀素的书法当然字体艺术是根基牢固的,除了达到醉朦胧的变化莫测之外,就是对佛家经文的理解延伸,造就了象《自序贴》这样的书法与思想内容相结合的好作品。并不是他故意想创作的,而是由于他的自身艺术素质达到了一定水平后就成了自然艺术的代表了,就像一个高明的武术家,在实际应用时不用在现场考虑出拳的招数和用什么方法去应敌,意不由己的应招散打,出神莫测。
从古代书法家的成长过程,我们可以见到艺术产物并不是偶然的。并不像现代有些书法家们在家里闭门造车,一味追求所谓的纸上创作,目的是参加展览,寻找能成名的蛛丝阶梯!急功近利的虚浮表现,正好也映现了不是研究书法真谛的歪路行为。再看一下宋代被人们称作是大书家的黄庭坚,他的作品也是任意纵横驰聘使得行草有一番正直骨气的表现。但并不是造作的故意创作,甚至也有些地方出现败笔形式的停顿木纳,笔者曾怀疑他在中年后的作品中出现的笔画歪扭不正的表现并不是他自己有意的所为。如果从医学上解释可能是他自己脑神经某个部位因受伤所造成对手臂指挥不灵的伤害,才出现的笔法不正,而且是无法再矫正的损失。比如严重颈椎病的人就会出现这样手臂麻木不灵的症状,这一点往往被历代的鉴定家所忽视。现代的人谁也没有见过黄庭坚亲自写字,只能从当时所留下的材料进行对比鉴定。因此失误肯定会有的。明代的董其昌和清代的黄自元,以优美的书法字体表现了当时的官阁风气,表现了惟命是从的道貌岸然形态,在中国的皇帝统治中这种书法正好对上了统治阶级的口味,故而被皇家倡导的风行一时。在字体艺术的表现中有着代表性的贡献,但在创造性的书法艺术中实在缺乏能脱俗的自己风格,这也是受孔孟影响以做听话为好官的书法表现。而郑板桥的书法表现则有着大胆的自己风格,形成了以怪为新时尚的书法流派。加上书写的是那些怪里怪气的诗词,就形成了独有的书法自然艺术。这也是他的书画能够被广大群众所喜欢的真正原因。清代以后由于铅印字的大量使用使书法的使用范围大大缩小了,特别是现代的钢笔等硬笔的使用,也减少了毛笔字的练习机会。再加上近代的电脑出现,简直让人们不愿再拿起手中笔去写字了,更何况是用毛笔写一篇书法了。这种不实用的毛笔字,一下从古代的至高无上跌落到了千丈的低谷,剩下了少数爱好者为了参加展览而不时的写几遍,真是要比古代人天长日久就是九牛一毛了。也难怪现在的书家们写不出个有底蕴的东西来,只是在照抄临摹的基础上就告老还終了。因为从思想上就没有重视到家,练习上也是浮云而过,有的是花样比之古代增多了,图名图利的现象比之以前加重了。书艺在退化,利欲在增长。如何才能把这门国粹艺术发展广大呢?这门本应该在世界艺术领域里独具一帜的高深艺术最容易被搁浅了。因此有志气的国人应该奋力挑起这副担子,在坚强的走下去的时候,走出一条新路。
以上说了些书法艺术的起源与形成她的社会背景,那么书法发展到今天,该如何去进一步发展呢?由于全世界的艺术都在不断的进步发展,书法作为国粹艺术当然也包括在这其中。在书法基础达到一定水平后,创作就是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几千年来书法一直是被以实用字为符号的占领了区域,很少单独来表现一种艺术思想。在苦海无边的时候,倒是返璞归真的让人看到了一线美丽的景色,那就是古人留下来的山崖古字,他们是简单而且几个字为一组,表现什么?直到现在也是天书迷雾。从这里可以看到古人不是故意的书写艺术品,而是以朴素为基本,心意与刻字结合在一起了,这美好的书法艺术从原始的人群中留下了让现代人看来都是谜底的神话。这难道不是要开发的艺术领域么?当然行书,楷书,草书,大篆都可以创造出更优美的书法艺术品,相比较的说,应该比古代更优秀,因为现代文化的普及研究比之古代是更上台阶了。在较强书法基础上进行独立的创作应该注意这几条规则:
一是笔画合体。是说各种笔画都有具统一风格的味道。比如杨柳树之条姿具备细柔形态;家槐树之条枝形态硬壮;各有不同之风格体韵。虽有笔画象形之说,但更应指出由体韵进入象形百物之论。此说法应为各种书法字体之需用,比如晋代的书家卫夫人就有点画象形之说的论述。
二是章法有序。这在楷书与行书中是不明显的,也必须针对实行。而在草书中是有明显底气的。比如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像是优美的歌曲。有完整的乐句安排,不仅是起落顿挫有序,而且是合理得当。也像是一栋xx的建筑,各处的安排以及尺寸大小都有具体的图纸和相匹配的着落,给人以合适的感觉。
三是贯气有律。贯气这个词是我在一个老书法家那里听到的,就是说,不管你单个字写得怎么好,但放在一起时就必须上下左右对齐垂直,给人以整篇像是一个字一样的感觉。相反的说这个字向东歪,那个字向西歪,罗在一起就不象书法。或者是字画的安排横画不能平,竖画不能垂直,自然也就东倒西歪,更谈不上形成整篇书法了。
四是寓情符魂。比如一个演奏家,在乐曲里注入不同的感情就会出现不同的艺术效果。书法也是一样,书法注入的感情不同就会在写作时出现不同的艺术效果。思念与愤怒;欢喜与悲哀,当然是不一样的。因为情绪的影响,写字的动态与内在力度,分布与体态都是不同的。在这一点上,任何一门艺术的表现都是一样的。
五是墨润纸宜。墨润是件写书法不可忽视的大事情,往往很多书家都不太研究这个领域的,结果出来的艺术效果就差的多。在用笔时先在墨中小试,看到到墨的浓淡如何?尤其现在用的是买墨汁厂生产的成品,不可靠的东西根本就不能用。一般楷书要求浓一些,而行草则要求淡一些。因为行草行走的速度快,浓墨容易干涩。象久晒的皮肤干燥无华。如果墨润的好,像是健康的青年皮肤,润泽光亮。富有青春气息。
宣纸的选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不然书家写了半天可能是半途而废。这就像是照相用的胶卷,好的胶卷层次丰富,照出的相片就优美真实。而好的宣纸耐水而吸色较少,比较容易体现书家要表现的意境。尤其写楷书用的宣纸更应该反复试用不能轻心。
六是心笔合一。心中所想表达的思想,要和自己书法的功底相吻合。比如一个舞蹈家要表现心底内在的艺术形象,首要的是能不能表现出来?这就是舞蹈家要在年龄上从小到大的训练成有高深素质的舞蹈基本功,才能在表演时按照自己心里所想象的那样,用艺术动态表现出来,让观众达到受启发的目的。书法也是这样的点滴不差。
七是具意布阵。谈到布阵就像是古代打仗时要有兵家布阵的局势,让所有的兵卒按照军事家所需的意图排列得当,来表现自己能打胜仗的军事气势。书法也要有布阵,这就是你的意图是表现什么?要给别人什么样的启发。过去反对写字如画画,现在看来也是很有意思的。比如当代油画家罗工柳先生写字就像作画布阵,但细看也是有点新意的作品。日本的书道也有用几个字组成的一幅图形,有着一种布阵的感觉。这些都是想突破书法创新的初步表现。应该说的是在草书的创作中,大字与小字穿插的结合,以及忽出新意的字画都是想有心布阵的设想。
八是奇观无二。就是说的变化莫测,这就要在布阵的前提下,创作出奇观的景象。也可以用不同的作品采用古代的布阵法,出现像海市唇楼一样的折射影子在你所需要的地方,形成了自然艺术品。在书法艺术中,奇观是至高无上的,任何一个书法家没有过人的奇观景色,永远不会有很久的艺术生命。尽管有很多人在吹捧,也只能兴旺一时,或是嘴服心不服的不赞成。因为庸俗的东西,就是没有生命力的。说古代的书家都是因为写字实用,而出现奇观的作品不很多,也都是与本人的大气胸怀分不开的,这是可以理解的。而现代就不一样了,要求能够与世界艺术接轨,出高水平的作品。尤其书法艺术是世界上{dywe}的。
九是独有旋律。是说书法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或者是改变了书法的书写形式。但无论怎么创新都离不开汉字的基本笔画,这是书法艺术的特征。能创造出独有的旋律可以说是一种发明,是一种艺术的进步!这在古今的艺术中都有着至高无上的生命力量,因为他发明了文化意识上的书法意境。综观历史,众多的书法爱好者们都在临摹抄写,陈规俗气。很难得能创作出既符合汉字规律又有独特形式的书法,可以讲这是了不起的发明,会产生着一个书法划时代的艺术进步。每一个文化部门和书画机构都应关切着这可喜的书法艺术对时代整体文化所产生的促进作用。
十是大气磅礴。在书法历史上,有大气的艺术家是屈指可数的。还应该指出的是山崖古字,有着无量大的气魄而存在下来。他不仅深奥而简洁,从字与画的同时出现,有思想内涵又有故事情节。是写字也是绘画,同在一个区域有机结合的出现了。是书画历史中“书画同源”的真实写照。后来的钟鼎大篆,楷书的欧体庄严;大草的张旭与怀素;行书的文天祥;以及章法浩荡的xxx书体;都有着大气磅礴的书法艺术风度。我们仅停留在这里还是不行的,还要在不断探索研究,挖掘这块宝藏的更深处。使得我们的书法这门国粹艺术闪放出奇光异彩!给中国的文化艺术进步与民族文明进步增加底气。
2010.6.8.撰文作于龙口
请阅读者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