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孩子入学前的准备

[转] 孩子入学前的准备

2010-06-09 13:07:34 阅读10 评论0 字号:

[转] 孩子入学前的准备

入学是孩子一生中很重要的转折点,在幼儿园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入学后就要以学习为主要内容。对于孩子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因为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新的老师和伙伴都需要他熟悉、适应,孩子能否顺利地度过这个重要转折时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入学前的准备。

让我们一起先来看看入学前准备的误区 1,过分灌输知识,加重学习负担,使孩子对学习望而生畏了,这样,只会不利于入学后的学习;

 2,提前学习小学的课本,入学后重复学习,不但不利于学习积极性,还会使孩子对学习掉以轻心;
3,强求孩子读、写、算,弄得孩子一听读、写 、算就反感;
4,偏重于知识与智力准备,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准备,例如:忽视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忽视独立性的培养;忽视社会性的培养等。
5,大人代替孩子做好各种入学物品准备,孩子怎能自主、自立。

好,我们现在再来看看家长到底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一、心理上的准备

1、家长抽出时间带孩子到小学去看一看,让孩子熟悉一下学校的校园环境。如果以后是孩子自己独立上学,家长可以让孩子熟悉去学校的路,帮助孩子记住一些比较明显的标志,再告诉孩子一些交通规则,切忌在路上边走边玩,如玩球、追逐等等。

可以让孩子单独走几次,家长暗地里进行观察,看看孩子是否真的掌握了独立上学的能力。

2、孩子在幼儿园以游戏活动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到了小学,将被正规的学科课程代替,原来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变成了长达40分钟的课堂教学和每天必须完成的家庭作业,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能静心地坐下来,开始的时间可以是20分钟,以后再逐渐延长,不可操之过急。同时,可以布置一些小“作业”,如让他看看图画书、画些画等等,做这些事时培养孩子一心一意、不讲话、不时常站起来走动、认真做事的习惯。

3、开学前几天,父母可与孩子坐下来开个“家庭座谈会”,认真地与孩子做一次交谈。告诉孩子从上学起,就要努力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告诉孩子养成以下的学习习惯: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后再玩;按时、独立思考完成作业;学会预习明天老师将要教的内容;做作业前先复习老师讲课的内容;做作业时仔细读题目;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一遍;作业做错后及时订正等。

二、生活上的准备

1、固定孩子摆放物品的位置。给孩子准备一个小柜子,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准备一个小书橱,教会孩子将故事书、课本、练习本等能分类摆放,家长可以在柜子上方贴上一些动物小标示,营造出一个儿童小世界的氛围,吸引孩子喜爱和珍惜自己的“小天地”。

2、培养孩子自己收拾东西的习惯。教会孩子每天按着课程表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文具,以便能带齐学习用品。孩子自己整理书包和文具盒,开始会手忙脚乱,丢三落四,家长要有耐心,从旁多加指点,可先给孩子做示范,手把手地教他,再让他重复着做一做,孩子就不再依赖父母了。

3、开学后,教会孩子能每天按着课程表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文具,以便孩子能带齐学习用具,免得孩子上学时家长成为经常送学习用品的“钟点工”。

4、教会孩子吃饭时的好习惯。上小学后,很多孩子自己仍然不会吃饭,一顿饭会磨蹭很长时间,吃得地上桌上洒了很多饭,影响孩子的午休时间。希望家长培养孩子自己吃饭的良好习惯,千万不要再给孩子喂饭!这样会助长孩子许多的坏习惯而难以改正。

5、刚入学的孩子,一般注意力时间较短,稳定性也差。所以当孩子看书写字时,家长要尽量避免在一旁大声讲话或看电视,{zh0}是坐在孩子身边和他一起看书,既可以起到督促作用,又营造了一种学习的氛围。久而久之,对孩子注意力的养成便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6、在家里为孩子布置一个学习的小天地。书桌、椅子的高度要适中,在桌子上摆上课程表、小台灯、小闹钟、地球仪等,为孩子创设一个固定的学习场所和优美的学习环境。

三、物质上的准备

1、与孩子共同准备学习用品。

共同准备,一是让孩子体验即将作为学生这一快乐的过程,二是从现在开始让孩子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培养他们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做的习惯。准备的学习用品是:双肩书包。书包的选用应轻便、合适,以能装上书为宜,不要太大、太重。

此外,书包里的兜不宜太多,书本用品放得太散,小学生往往因找不到东西而手忙脚乱。

文具盒,文具盒的功能不要太多,简单为好,以免分散孩子上课的注意力。文具盒里每天至少有5-6支削好的铅笔、尺子、橡皮。

铅笔以HB为{zh0}(铅笔上有标志),因为软硬适中,铅的颜色不是太黑。而H的铅笔写出字来不清楚,B的铅笔铅芯软,写出字来又太黑,一旦写错字,擦起来黑乎乎的。不允许用自动铅笔,因为这种笔铅芯细,易折断,而小学生写字握笔紧,手僵硬,不灵活,稍一使劲铅就断了。同时在铅笔上用不干胶贴上自己孩子的姓名。此习惯对孩子非常重要,请家长高度重视.

橡皮买绘图用的较软的一种,孩子能擦得干净。不要用修正液,因为修正液是用化学合成的,不仅有损身体健康,而且弄到桌子、手和衣服上擦不干净。

铅笔应该在前{yt}晚上削好。这样上课写作业孩子才会时间充足。(建议大家用削笔器,比卷笔刀经久耐用,而且不易削断)

文具的选择切忌花哨和追求时髦,因为6至7岁的孩子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只有15分钟,花花绿绿的文具用品将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他们会情不自禁地玩弄文具做小动作,影响学习。再说,小孩子特别爱攀比,看到别的同学有了花样文具便向家长索要,如果家长轻易满足孩子的这种要求,时间一长,还会养成孩子虚荣等不健康的心理。

2、准备一个小闹钟,并教会孩子看钟。父母要有意识地规划好孩子的作息时间,调整孩子的生活起居习惯及常规,养成孩子自己准时就寝,准时起床的习惯。家长{zh0}能与孩子共同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并贴在孩子看得到的地方,并要求孩子一定要按照时间表去做。督促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不少孩子早晨起不来床,甚至来不及吃早饭,饿着肚子去上学,结果到了第三节课,精力不充沛,以致头晕、肚子疼。有的家长在路上为孩子匆匆买点吃的,让孩子拿到学校里去吃,在学校里是不允许吃饭的。

3、建议家长为孩子制作一张作业正确率统计表,将表贴在墙上。做完作业由孩子自己检查,全对的,给孩子画一颗星,不要养成家长代孩子检查作业的不良习惯。家长可以每周或每个月与孩子共同进行小结,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可以更好地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4、本子要准备以下几种——语文本三种:生字本、拼音本和田字格本;数学本两种:小草稿本、小算术本。准备一个《抄作业本》,《抄作业本》是学生专门用来记当天的作业或第二天要带的物品。

5、课本一定要包书皮。书皮纸{zh0}选用牛皮纸或挂历纸,并在上面写上学校、班级和姓名,这样会显得整洁而美观。不要用塑料皮包书皮,因为塑料皮太软,易折书角;由于书脊有塑料杆,摊开书写字时不易放平,小学生只好一手摁书,一手写字,效率很低。此外,家长{zh0}和孩子一起包书皮,这样能养成小学生爱书的好习惯。

6、准备一个保温杯、一小包卫生纸和一块手帕。

小孩子容易口渴,要专备一个保温杯,在上面贴上标签,写上孩子的班级和姓名,因为班里学生多,水杯易拿乱。水杯要实用,不漏水,易打开。

卫生纸折好,可以放在装餐巾纸的袋子里,另外要准备一块小手帕或一包餐巾纸,用来擦手。

四、学习能力的准备

提前学习认字,数学等小学一年级得课程,给孩子的准备是有限的,其优势不到半个学期即消失了。

如果为孩子准备好学习文化课所需要的基本功,如观察分析比较和分类的能力,空间知觉和方位知觉的能力,语言理解和语言概括的能力,等等,也就是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那么这种入学准备将使孩子长期受用。现在许多家长注意扩展孩子的知识面,对于孩子未来的学习也有良好的作用。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谈谈:

{dy},观察力的培养。观察力决定孩子正确的认知。父母可以给孩子看有错误或缺损的画,让孩子通过观察指出错误或缺损所在。让孩子观察房间里物品的摆放,并用语言加以表述等等。

第二、记忆力的培养。记忆力决定孩子将吸收的知识保存下来转为已有的能力。父母可以给孩子讲一个小故事,看孩子能否较完整地复述这个小故事。请孩子把今天下了一半的棋在明天再摆出来;还可以与孩子做一些训练性的游戏,如让幼儿闭目听自然界的声音或成人有意发出的声音,听成人指令做事,成入提示孩子先做什么再做什么、{zh1}做什么,幼儿一次听完记住再按顺序逐步完成。

第三,想像力的培养。想象力是创新的基础,父母可以给孩子出一个题目,让孩子自己讲故事,或者按照自己的理解画一幅图画

第四,注意力对准备入学的孩子来讲是最为重要的能力。幼儿园的教育方法和学校截然不同,每个班的孩子人数不多,而且教学的方式灵活多样,经常会带着孩子一起做游戏,整个环境是很轻松的,但是小学毕竟已经是学校的管理模式,首先班里的孩子人数增多,每节课时间增长,课间十分钟的休息时间要解决上厕所、喝水等一系列问题,对在幼儿园“自由”惯了的孩子来说,一下子适应这一点可是有点难。而且课间之后,需要儿童很快地转移注意,马上把注意力从玩上转移到学习上来。因此家长可以在平时有意识地让孩子学会安静地坐一段时间,这个时间让孩子自己安排,比如阅读、画画等使他能集中注意力。也可以给孩子讲一段话,看孩子能否安静地坐稳一段时间,以此来衡量孩子注意力集中情况以及接收语言信息能力的强弱。

第五、方位知觉。不论字母、汉字或是数字,都有严格的方位规定。都是由方位结构组成,这就给刚入学学生的方位知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在这方面缺乏训练,就会出现结构互移的现象,给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障碍。例如:7字写成"┌"。家长应多加强训练。

第六、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是小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调查发现,孩子入学后发生适应性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阅读跟不上,所以入学前让孩子作好阅读准备也是相当重要的。这里所说的阅读准备不是教孩子识字,主要是指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首先应该感受书面符号,对符号感兴趣,从观察具体实物到观察书上的图形,再从看图形到看图文夹杂的内容。训练时成人应从孩子喜欢看书开始,然后会一页一页、一个内容一个内容地看书。还可以让幼儿续编故事,仿照讲述,看图讲述等。增加幼儿的阅读机会,使孩子能随意地挑选并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无疑是增进学习兴趣、促进知识吸收的良好途径。鼓励孩子复述看过的故事或儿歌,这是对幼儿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有力促进。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转] 孩子入学前的准备】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