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的管理奥秘是“论语+互联网+管理软件”。
《商业价值》杂志特约作者 徐少春|文
彼得·德鲁克曾说过,21世纪中国将与世界分享管理奥秘。这个奥秘是什么呢?也许就是“论语+互联网+管理软件”。
中国企业的管理是有鲜明特色的,比如华西希望集团。这家公司有一名员工叫王邓根,他常常跟华西希望董事长陈育新讲一句话,如果自己“没有犯重大错误,没有违法,60岁之前你不能把我开除”。短短一句话我们不难发现,这个企业的文化非常之厚重。《老子》有句云:将欲夺之,必固与之。陈育新在员工管理方面做了很多“与之”的工作,所以这个企业发展非常好,26年来“基业常青”。
另外一个极具特色的企业就是德邦物流。德邦物流有一个模式叫“亲情1+1”。每个月,企业出100块钱,员工拿出100块钱,合起来寄给员工的父母。德邦物流做物流生意,主要是汽车运输,司机基本上都是农村出来的孩子。员工的父母定期收到200元钱非常高兴,经常打电话给自己的孩子说:你要好好干,不能离开这个公司,否则我们拿不到这些钱了。德邦物流有超过15000名员工,但是采取了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
在中国,类似华西希望、德邦物流等极具中国管理特色的企业还有成千上万。自2008年“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评选开展以来,我们从上千家企业当中遴选出了数十家xxxx进行研究。我们发现,这些xxxx基本不受金融危机影响,业绩突出,大都形成了中国特色、自成体系的经营哲学和企业文化,拥有系统化、制度化的管理流程,并采用很多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比如先进信息系统的支撑。
我一直在想,到底什么是中国管理模式?通过与这些企业打交道,莫非我们一直在寻求的中国管理模式就是“论语+互联网+管理软件”?
我总结,中国管理模式一定是一种成功的管理实践,这个管理实践是稳定的,也是可以复制的。这要求把各行各业的流程标准化,形成流程分类框架。其次,中国管理模式一定是科学性的,是采用了古今中外一些先进的管理手段、管理科学、管理方法,我们称之为现代管理科学。也就是说,中国管理模式不是传统落后的概念,而是在互联网时代受到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IT技术的冲击和影响。这些方法和手段,一定会催生新的管理方法。{zh1},中国管理模式一定具备的是思想性,也就是有深层次的思考,是企业的经营哲学,也是中国哲学。
中国管理模式跟西方管理模式本质上有什么不同?我认为不分国界,但思想上还是有所区别。拿西方的油画和中国的水墨画相比,你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思想。西方油画都是非常务实,像照相机一样;但是中国画就是讲求意境。更深层次看,中外的画家哲学思想、文化有很大不同。
比如,中国的孔子倡导的《论语》,特别讲究自我修身和自我管理,西方管理里头常常是讲对别人的管理,讲究逻辑性等等。当然东方在方法论上面比较讲究全局和宏观,在西方哲学思想里面比较强调微观和很细节的东西。我们讲中国管理哲学,不仅要把《论语》的思想搬到现代,古为中用,更应该在现代、后现代和未来进行创新。特别是互联网,对现在这个时代的影响,对人们思想的影响,也是我们可以创新的机会。
互联网正在对传统管理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并且在催生新的方法和手段。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上网人数和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互联网每天都在影响中国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那么对管理的影响,如果我们加以总结,加以创新,难道不能给中国管理模式注入新的内涵吗?所以,如果我们总结出来了,在世界上也是{lx1}的,可见中国管理模式不是一个落后的概念。
比方说互联网,当前流行的SNS(社会化网络),这个对于企业内部影响是非常深的。对企业边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影响非常大,我看到很多客户企业的高层都是在公司内部写博客,有的把博客发表在外部。当然现在不仅是博客了,还有微博,还有社区等等,这些行为在影响着企业管理的每一个活动,影响企业供应链里面的每一个活动。
彼得·德鲁克曾说过,管理是一种实践,它源于实践也服务于实践。金蝶有幸为80万家客户提供管理服务,80万客户是中国管理的巨大样本库,蕴藏着中国企业管理的丰富哲理与科学。可以说互联网的出现,是中国企业管理实现赶超的巨大机遇,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dy}次站在同一水平线上,有机会运用{zxj}的管理软件技术,充分享受后发优势对企业管理的推动力。如果说,欧美的管理是胡萝卜加大棒,做得好就奖励,做不好就惩罚;日本管理是论语+算盘;那么中国21世纪的管理是不是论语+互联网+管理软件呢?
中国不仅需要优秀的经济学家,更需要一大批享誉世界的优秀管理学家、管理大家。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家、管理理论家、管理咨询机构、政府力量、社会组织和媒体加入进来,一同努力,推动中国管理模式在全球崛起!
(本文根据金蝶国际软件集团董事局主席徐少春演讲整理)
什么叫先进的管理模式?
《商业价值》杂志特约作者成思危|文
什么是中国管理模式?{dy},它必须是民族的;第二,它必须是开放的;第三,它必须是创新的。
“民族的”。民族的,要具有民族特色,首先是传统文化传承下来的东西,包括管理哲学。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现在的环境。现在中国的企业生存环境跟国外是不一样的,中国企业是在中国政治体制下、在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下、在中国整个社会的发展程度下形成的,这一定不要脱离开。所以民族的,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这个前提我们是要坚持的,如果离开这个就谈不到中国特色了。
“开放的”。我们要坚持民族的东西,但是如果我们真想发展中国的模式,那必须善于吸收国外一切先进的东西,先进经验,先进手段。现在国家倡导“两化融合”,实际上也是吸收了很多国外的东西。守住这个或那个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兼容并蓄,才能殊途同归。如果你不能兼容并蓄,是达不到殊途同归的;达不到殊途同归,就达不到彼得·德鲁克说的“分享”。从中国文化发展历史来看,我们也在不断吸收很多国外的东西,比如佛教是从印度过来的,我们吸收并加以改造,{zh1}又跟儒家思想相结合。
“创新的”。任何东西,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所以理解中国管理模式,一定是要民族的、开放的、创新的,只有三方面统一的模式,才真正是中国的先进模式。
探讨一种管理模式,不能忘记管理科学。中国管理的现代化,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被提了出来。“管理四化”包括:思想现代化、组织现代化、方法现代化和手段现代化。管理思想就是哲学层面,管理组织、管理方法就是管理科学,管理手段现在就是互联网。所以管理从哲学高度看是这样的,但是如果没有管理组织和管理方法这一部分,没有了管理科学,怎么可能成为模式呢?
对于中国管理学的结构,我曾经提出过“四个三”:三个理论来源,三个层次,三个领域,还有三种模式。三个理论来源就是数学、经济学、心理学;三个层次就是技术管理、战略管理、结构管理;三个领域就是管理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工商管理(包括非盈利机构管理在内)、宏观政策管理;三种模式就是经验管理模式、科学管理模式和文化管理模式。
只有从这样一种结构上发展,才可以有管理科学的生存基础,才有成功地管理实践。所以这一点还要全面的看,管理科学这一点是不能丢的,丢了的话模式就空了。
中国管理模式应保持相对稳定,如果不能相对稳定怎么叫模式?而模式又在不断发展,不断完善,所以既要看到稳定性,也要看到发展性。
(本文根据中国管理现代研究会理事长成思危口述整理)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