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之过– 【水皮资料网】

我想苹果还没有意识到应用商店(App Store)的审批过程多么糟糕。或者说,我想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

苹果运营应用商店的方式已经败坏了苹果在程序员中的名声,这是前所未有的。苹果在程序员中的名声 曾经不错。过去人们对苹果抱怨最多的一点就是苹果粉丝喜欢苹果到了不加鉴别的地步。苹果应用商店改变了这一点。现在很多程序员已经开始视苹果为邪恶。

应用商店让苹果在程序员中的美誉损失多少呢?三分之一?一半?而这只是目前的情况。苹果应用商店 是一场的因果报应。

* * *

苹果是如何陷入这种困境的呢?他们的根本问题在于他们不懂软件。

苹果通过iTunes销售音乐,他们也以这种方式对待软件。苹果是渠道;他们拥有用户;如果你想接触用户,你必须满足苹 果的要求。唱片公司勉强同意了。但这种模式不适合软件。中间商拥有用户是不靠谱的。软件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当时VisiCorp等公司就已经证明:尽管“软件”和“发布商”可以拼凑到一起,但两者的根本理念格格不入。软件不像 音乐或图书。第三方很难在开发者和用户之间充当中介。但苹果想通过应用商店扮演中介的角色:软件发布商。 并且一个异常野心勃勃的软件发布商,品位挑剔,实施严格的出版风格。

如果软件发布在20世纪80年代不靠谱的话,现在更不靠谱,因为在过去,软件开发过程由为数不多的几次重大发布组成,而现在这 个过程由连续不断的小规模发布组成。但苹果也不懂得这一点。他们的产品开发模式源于硬件。他们会一直开发产品,直到他们认为产品完成时才对外发布。对于硬 件你不得不这么做,但因为软件太容易更改,所以软件设计从不断完善中受益。现在开发软件的标准方式是快速启动不断完善(launch fast and iterate)。换而言之,在每次发布新版本软件时,长时间、随机的拖延是一场灾难。

显然苹果认为开发者在向应用商店提交新版本时应该非常谨慎。苹果当然会这么说。诚然,苹果很强 大,但还没有强大到可以逆转科技的进步。程序员不采用“快速启动不断完善”的做法是出于懒惰。如果采用就会产生{zj0}结果。但通过阻止这个过程,苹果影响了 程序员的工作效果,并且程序员和苹果一样讨厌蹩脚的作品。

设想一下,如果苹果在OS X中发现一个严重漏洞,但不能立刻发布一个软件更新,而是不得不把代码提交给一个中介审批,而经过一 个月的审批之后,中介拒绝了申请,因为代码中有一个中介不喜欢的图标,苹果会高兴吗?

破坏软件开发过程让苹果事与愿违:应用商店里应用现有的版本往往已经过时、漏洞百出。一名开发者 曾对我说:

由于苹果的审核过程,应用商店里到处都是半吊子应用。我几乎每天制作一个新版本,然后发给测试用 户。应用商店里的版本看上去陈旧而蹩脚。我相信很多开发者也这么想:一方面“应用商店里的版本我真的拿不出手”,但另一方面“说实话,都是苹果的错”。

另一个人写道:

我相信苹果的批准过程可以保证应用质量,对用户有利。实际上,像我们提交的这些漏洞一直都有,往 往需要4-8周漏洞补丁才能获批,这让用户认为iPhone应用有时不靠谱。对苹果更不利的是,这些应用在其它平台上运行正常,因为这些平台拥的批准过程非常 快捷。

实际上我认为苹果还存在第三个误区:所有应用商店审批相关的抱怨都无关紧要。他们必须倾听开发者 的怨言。但合作伙伴和供应商的抱怨从没停止过。 怨言消失将是一个不利的信号,因为这意味着你对他们的要求太宽松了。与此同时iPhone前所未有地畅销。所以,苹果有什么理由去弥补呢?
由于苹果的硬件产品非常棒,短期来看,他们可以侥幸逃过虐待开发者这件事。几天前我刚买了一台新 的27英寸iMac。漂亮极了。可屏幕太亮,并且硬盘会发出奇怪的响声,但它太漂亮了,以至于你可以忽略这些瑕疵。

所以,我买了一台iMac,但这是我{dy}次在抱有疑虑的情况下购买的。如果我购买某 国(该国有不良人权纪录)制造的产品也会有类似感受。这是才有的事。过去,当我购买苹果产品时会享受纯粹的快感。天哪!他们居然能做出这么出色的东西。但 这次给我的感觉像是一笔浮士德交易【注:Faustian bargain, 意指出卖关键性的东西以获取短期利益】。他们居然能做出这么出色的东西,可他们是如此令人生厌。我真想支持这家公司吗?

* * *

苹果应该在乎像我这样的人的看法吗?如果他们忽视一小部分用户的看法,会有什么影响呢?

他们应该在乎,理由有几点。理由之一就是这些用户正是苹果想聘用的人。如果你的公司看上去邪恶, {yl}的程序员不会为你工作。这让微软在90年代吃尽了苦头。程序员 开始认为在微软工作是懦弱的表现。有点像是出卖自己。当微软员工和其他程序员交谈或者提及效力的公司时,他们总是会自我调侃地称从光明走向了黑暗。但微软 真正的问题不在于已经聘请的员工,而是那些微软永远无法获得的人才。你知道他们在哪儿吗?Google和苹果。如果微软是帝国的话,Google和苹果就是叛逆联盟。从大体上讲,之所以现在Google和苹果比微软更出色,是因为他们有更多优秀的员工。

为什么程序员对雇主的道德问题如此挑剔呢?部分原因在于他们有条件这么做。{zyx}的程序员可以选 择工作的公司。他们如果对一家公司持有疑虑,就不会在那里工作。

但我认为程序员挑剔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邪恶会导致愚蠢。如果一家公司凭借施加强力获胜,那么它会 失去通过出色工作而获胜的能力。聪明人不会在一个无法实现{jj1}创意的地方工作。我认为Google之所以如此推崇“不做恶(Don’t be evil)”的信条,与其说是为了做样子给外人看,倒不如说是为了告诫自己妄自尊大。 [1]

就目前来看Google做到了“不做恶”。Google越来越官僚化,但在其它方面,Google似乎仍在固有原有信条。而苹果则不然。如果你现在看看这则《1984》广告,很容易把苹果想象成屏幕里的独裁者,而不是那个拿锤子的女人。?[2] 实际上,如果你听听那个独裁者说的话,就会惊奇地发现那像是对苹果应用商店的预言。

我们已经战胜了那些肆无忌惮的谣言。

我们已经为纯净的意识形态建造了一座花园,这是{swql}的。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茁壮成长,免受 矛盾和困惑的毒害。

苹果应该在乎程序员看法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当你推销一个平台时,成败由开发者决定。如果地球人都 知道的话,苹果也应该知道。苹果II就是由VisiCalc开发的。

并且程序员会为自己所用的平台开发软件。大部分程序(可能大多为初创公司)都源于个人项目。苹果 也不例外。苹果制造微型计算机是因为这正是史蒂夫·沃兹尼亚克自己想要的。他当时买不起微型计算机。[3]同样, 微软最初是靠为微型计算机制作解释程序起家的,因为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喜欢微型计算机。大部分初创公司都会为创始人使用的平台开发产品。

iPhone应用大行其道主要是因为拥有iPhone手机的程序员很多。他们可能会通过阅读文章了解到黑莓也有不相上下的市场份额。但在实际生活中RIM【注:黑莓手机制造商】似乎并不存在。如果他们打算开发软件的话,他们想亲自使用,这也就意味着他 们会开发iPhone应用。

所以程序员不断开发iPhone应用,即便苹果继续虐待他们。他们像是陷入了一种虐待关系。他们喜欢iPhone到了难以自拔的地步。但他们正在寻找出路。一名程序员写道:

过去我的确喜欢开发iPhone应用,但苹果对应用商店的控制让我无法开发自己喜欢的应用。实际上,我再也不想开发iPhone应用了,除非万不得已。 [4]

有什么东西能打破这个怪圈呢?目前我还没有发现这样的设备。Palm和RIM没戏。{wy}可信的是Android。但Android是一个孤儿;Google并不在乎Android,不像苹果那么重视iPhone。iPhone之于苹果,正如搜索之于Google。

* * *

手持设备的未来掌握在苹果手中?这种前景令人担忧。会让我们重温20世纪90年代那种残酷的独裁文化。1995年,为终端用户编写软件几乎等同于编写Windows程序。对那种前景的担忧成为当时{wy}一股强大动力,促使我们开始开发网络应用。

至少我们现在知道如何打破苹果的枷锁。你不得不让程序员扔掉手中的iPhone。如果程序员用其它手机上网的话,他们就会转而为其它手机开发应用。

如何开发一款比iPhone更让程序员喜欢的设备呢?在设计上超越iPhone不太可能。苹果没留任何余地。所以这款替代设备很可能无法通过整体魅力取胜。它必须凭借某些尤其吸 引程序员的东西获胜。

吸引程序员的方式之一就是软件。如果你能构思出一款程序员必备的软件,但这款软件在封闭的iPhone世界里又找不到的话,你就有可能让程序员放弃iPhone。
如果程序员开始把手持设备当做开发机器,手持设备会像笔记本取代台式机那样取代笔记本的话,这样 的事情肯定会发生。你需要对开发机器拥有更 多控制权,苹果iPhone给你的控制权还不够。
有谁能够开发一款像手机那样可以装在口袋里、并且可以当做开发机器用的设备呢?很难想像这款设备 长什么样。但我知道在科技方面一切皆有可能。以1995年的标准看,iPhone似乎是个奇迹;以现在的标准看,开发一款大小如手机、可以充当开发机器的设备不会比这更难。

我现在用的开发机器是一台MacBook Air,在我办公室配合一台外部显示器和一个键盘使用,如果出差我只带笔记本。我真希望有一台大小减半的MacBook Air。虽然它仍无法像手机那样随身携带,但离目标也就不远了。这个差距肯定可以弥补。实际上,我们已经 发出了一个“初创公司召集令()”。悬赏:手持大锤的女人。

注释

[1] 当Google采纳“不做恶”的信条时,公司依然很小,以至于 没人相信他们能做到。
[2] 顺 便提一句,《1984》广告中的独裁者不是微软,而是IBM。那时IBM看上去非常令人恐惧,但仍比不上现在苹果对开发者那么残暴。

[3] 他甚至买不起一台显示 器。这也正是苹果 I 把电视当做显示器的原因。

[4] 我见过的很多人提到他们 非常喜欢iPhone软件开发工具包。但问题不在于苹果产品,而在于苹果的政策。幸运的是政策只是软件;如果愿意,苹果 随时可以改变政策。这很容易,不是吗?

感谢以下人员阅读本文草稿:Sam Altman,Trevor Blackwell,Ross Boucher,James Bracy,Gabor Cselle,Patrick Collison,Jason Freedman,John Gruber,Joe Hewitt,Jessica Livingston,Robert Morris,Teng Siong Ong,Nikhil Pandit,Savraj Singh,Jared Tame。

原文作者:Paul Graham

更多Paul Graham大作请移步至。

http://ideaplumber.com/2010/05/06/%E8%8B%B9%E6%9E%9C%E4%B9%8B%E8%BF%87/

欢迎您发表评论:

郑重声明:资讯 【苹果之过– 【水皮资料网】】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