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板六年风雨路 细数成长六宗“最”_骑牛人_新浪博客

 

6年前,中小企业板为中国中小企业敞开了资本市场的大门。从那天起,中小板成了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资本“摇篮”。6年来,中小板创造了无数奇迹:众多牛股横空出世,xxxx由此诞生;但也出现了不少乱象:过度爆炒屡禁不止,高管套现层出不穷。本报记者盘点了6年来中小板的六宗“最”,以飨读者。

  {dy}宗:成长最快

通过中小企业板,一批企业迅速茁壮成长,中小企业板成为中小企业从隐形{gj}走向前台的重要踏板,一批批中小企业从中小企业板成长为行业,甚至全球瞩目的企业{gj}。

  苏宁电器{jd1}是中小企业板,甚至是中国资本史上的一个奇迹,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小企业板成长性之最。

  2004721,苏宁电器在中小板上市时,总股本9316万股,流通股份只有2500万股,按当日收盘价32.7元计算,总市值只有30亿元左右。

  在此后的近6年时间里,苏宁电器演绎了中小企业的成长“神话”,今年总股本增至70亿股,增长75,总市值700多亿元,增长35倍。即使是在沪深主板市场,700亿元的市值水平也令诸多公司无法望其项背。

  新和成作为我国资本市场中小板块上市{dy}股,企业的成长速度也是惊人的。从上市伊始到2009年末,新和成的净资产增长了8.6,市值增长了11倍。2008年和2009,公司每股收益分别达到4.02元和2.98,位居中小板和所有A股上市公司的前列。上市以来的6,公司对股东的利润回报现金总额达到8.94亿元,远超出上市所募集的3.84亿元。

  苏宁电器和新和成的飞速成长只是中小板整体成长的缩影。与它们一样,整个中小企业板在这6年也里经历了大步流星的成长壮大。

  2004625,中小企业板首批8家公司挂牌,2004年底中小板共有38家上市公司,融资规模为91.08亿元,股票市值为413.43亿元。截至201069,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家数达到424家。中小企业板股票总市值已超过2万亿元,成为支持中国金融体系构建、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资本市场多层次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第二宗:股价{zg}

  中小板企业以其良好的成长性受到了众多投资者的追捧,其中最直接的反应就是众多中小板股票高企的股价。

  截至201069,两市{zg}价股的前三名都被中小企业板的股票牢牢占据,它们分别是东方园林(168.45/股),洋河股份(165/股)以及汉王科技(154.7/股)。而两市股价排名前20位的股票,中小板股票占据了其中12个席位。虽然东方园林以3.45元的微弱优势力压洋河股份继续占据了A股股王的宝座,但这3只股票在此之前都一度戴上过{dy}高价股的桂冠。

  曾霸占A股{dy}高价股宝座近一年时间的贵州茅台,就是被洋河股份夺走了股王的桂冠。2010420,洋河股份以146.87元收盘,一举超过了贵州茅台的收盘价143.52,成为两市新股王。此前,神州泰岳和信立泰都在最近先后超越了贵州茅台,然而,随着上述两家公司的除权,洋河股份逐渐成为贵州茅台的{zd0}挑战者,{dy}高价股成了“两杯酒”之间的竞争。最终,曾经的A股一哥贵州茅台被中小板新军洋河股份拉下马来。

  事实上,此前提及的中小板成长神话的{dzz}苏宁电器,在当年也登上过两市{dy}高价股的宝座。2004721,苏宁电器新股上市就以32.7元收盘,成为了当时的两市{dy}高。在现在百元股满天飞的情形下,看来32.7元根本算不上什么高价,但在当年来说,确实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而中小板的高价传说,也从苏宁电器开始被市场人士所津津乐道。但值得投资者反思的是,当时苏宁电器的发行市盈率仅为11.26,与当下动则七八十倍的发行市盈率有着天壤之别。

第三宗:表现xx

  中小板的股票,从来都是各大机构和游资炒作的重点。中小板的股票通常流通盘较小,成长性又具有足够的想象空间,因此受到各路资金的追捧而狂拉涨停的现象在中小板股票中屡见不鲜。

  莱茵生物可谓中小板中炒作的{dy}牛股。从去年4月底开始,莱茵生物就踏上了疯狂上涨的路程。仅从去年4月底到7月初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股价从12元一路飙升至近50,上涨超过4倍。期间有19个交易日,莱茵生物的股价都牢牢封死在涨停板上。

  近期,莱茵生物的暴涨神话似乎又要续写。从521日低位的13.01,直至67日特别停牌前的25.37,短短12个交易日,莱茵生物的股价累计涨幅达95%。期间有5个交易日,公司股价飙至涨停。

  资金对莱茵生物的追捧也并不是单纯炒作那么简单。每一次莱茵生物的暴涨都是因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肆虐,以莱茵生物为首的“流感概念”股当然也会应声上涨。而此前坊间突然传出华兰生物收购莱茵生物的爆炸性传闻,使得各路资金疯狂追捧莱茵生物。

  如果说“甲流”概念是莱茵生物飙升的推手,那么“奥运”概念就是另一只中小板股票全聚德的东风了。

  20071120,被誉为中国最出名的鸭子的全聚德登陆中小板。早在全聚德上市之初就有市场人士大胆预测:全聚德这只鸭子要飞起来。事实证明全聚德不仅飞了起来,而且还一飞冲天。

  全聚德以11.39元的发行价发行,而上市当天就疯涨至42.3,涨幅达到371.38%,而这仅仅是全聚德起飞的开始。在随后的两个月内,全聚德的股价继续一路上扬,200814,全聚德股价以77.27的涨停板收盘,19个交易日,公司股价与发行价相比上涨近7倍。

  不过市场人士普遍表示,这样的炒作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投机行为,游资和庄家疯狂的拉升,最终还是为了让散户们高位接货。投资者应当特别注意这些明显过度炒作的股票,毕竟炒得过头,最终是要归还的。

  第四宗:减持最猛

  中小板股票受到资金追捧、股价屡创新高的同时,公司的股东高管们在减持套现上也毫不手软,而最近一拨减持潮可谓中小板开创以来最为汹涌的一次。

  中小板综指于2010413日开盘瞬间创下6612.81点的历史新高,但随即暴跌,当日资金流出40多亿元。在此背后,是中小板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管等内部人士对上市公司的减持行动正进入高潮。据统计,截至415,2010年以来中小板上市公司累计出现减持行为186,远超此前任何时段。

  而在此之后,中小板企业高管股东们的减持步伐并没有减弱的迹象。5月以来,共有56家上市公司的高管人员进行股权变动,其中涉及到36次增持,106次减持。统计显示,5月以来中小板高管的累计增持市值达到3112.87万元,而累计减持市值却高达1.88亿元,净减持1.57亿元。

  中小板在20046月创立以来,20068月首次出现重要股东减持行为。按照重要股东持股变动的集中程度计算,至今,中小板共出现四次减持高峰。

  {dy}次减持高峰出现在200611-20074,出现减持行为106起。其中,股东类型为公司的减持占比为88.7%。当时,中小板限售股解禁拉开序幕,随着市场走高,很多中小板公司重要股东选择套现。

  第二次减持高峰出现在200711-12,出现减持行为20,其间仅有久联发展出现增持行为。其时,A股市场达到6124点顶峰后逐渐下行。

  第三次减持高峰出现在20085-9,出现减持行为54起。其中,股东类型为公司的减持占比为40%。其时,A股市场正处熊市,大小非减持令市场“闻风色变”。

  第四次减持高峰,可以从200812月算起。200812月至今,出现减持行为750,平均每月近50起。本次减持高峰,持续时间最久,也最为密集,并且其间减持行为、减持股份的数量呈逐渐上升态势。

第五宗:问题最多

  中小板是一个拥有400多位成员的大家庭,其中有优秀的,如苏宁电器那样的绩优股,当然也会有不那么优秀的问题股。

  头顶史上最贵IPO桂冠的中小板股票海普瑞从上市之初就争议不断。围绕着海普瑞不仅有148元天价发行是否合理、估值是否过高、成长性是否能持续等新股发行的“老大难”问题,更有公司招股说明涉嫌“虚假陈述”这样严重触犯市场底线的问题。

  海普瑞奇高的定价与招股书声称的“公司同时取得美国FDA认证和欧盟CEP认证,是国内惟一取得美国FDA认证的肝素原料药生产企业”密切相关。但事后被媒体爆出,中国目前“至少有4家肝素原料药厂商都已获得FDA认证”。海普瑞在此后的公告中依然坚称自己FDA认证的惟一性,并否认虚假陈述。

  但是市场似乎给出了答案,海普瑞在上市之后的第四个交易日就跌破发行价,时至今日,海普瑞的股价仍徘徊在其发行价之下,看来这次市场对于海普瑞涉嫌虚假陈述选择了用脚xx。

  中小板市场的问题股并不是只有海普瑞这样的新军,作为中小板市场最早挂牌的“老八股”之一,ST琼花(原江苏琼花)的各种问题就一直层出不穷。

  首先是公司股票从一上市就一直不被看好,短短两个月的时间,股价从上市当天{zg}点8.03元跌至2.82,而这只是公司诸多问题的开始。从2008年底,公司因为违规担保、重大诉讼、合同纠纷等问题受到证监会和相关部门的查处。公司的经营状况每况愈下,重组计划也遥遥无期,以至于当时所有人提到问题股,{dy}个就会联想到ST琼花。

  第六宗:金融最缺

  中小板过往的战绩无疑是辉煌的,但在这一个大板块中金融服务企业却只有宁波银行一家,不得不说这是中小企业板一直以来最挥之不去的硬伤。

  从目前数据看来,现在中小板72%的公司还都是制造企业,服务业尤其是金融服务企业的比重很低,目前中小板上市公司中惟一的金融企业是宁波银行。作为一个市值超过2万亿元、近日来日成交额几乎占到整个深市成交额的半壁江山,仅有一个金融“独子”的情况确实显示出中小板的一些不足。

  但可喜的是,有关部门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并开始着手解决。某监管部门负责人日前透露,中小板的结构有待调整,今后一定会增加服务业尤其是金融服务企业的比重。目前的思路是,今后在金融企业上市资源的拓展上有两大方向:其一是136家城市商业银行,其二是融资性担保公司。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中小企业板六年风雨路 细数成长六宗“最”_骑牛人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