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C:科学家研制陶瓷超级电容器 电动汽车不再是梦想_超级电容_新浪博客
    据国外媒体报道,移动电话在几秒内就可以充电完毕,笔记本电脑电池不会老化,电动汽车在同等价格下能达到与汽油动力汽车一样的动力和可行驶里程,多少人在梦想着这{yt}的到来。多年来,科学家也一直寻求研制出一种安全、价格适中,既能快速充电又能多次放电、且对其质量没有任何影响的电池。遗憾的是直到现在,这种还没有问世。


  根据《多伦多星报》得到的专利文件,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的EEStor公司拥有一项技术,能取代电化学电池,用于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电动工具、便携式电子用品以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等方面。专利文件声称,该公司的能量存储技术具有非爆炸性、无腐蚀性、无危险性,而且比其所驱动的任何产品的寿命还要长。他们的电能存储装置能够快速吸收能量,一辆含17千瓦小时系统的电动汽车能够在几分钟内充电完毕。它能够容纳与其重量相同的石墨电池10倍的能量,如果批量生产,成本仅是其一半。其能量密度比锂离子电池要高一倍多,而成本只是其1/8。


  准确地说,EEStor公司的技术并不是一般的电池技术,其实是带钛酸钡电介质的陶瓷超级电容器技术。超级电容器将电荷作为能量存储,能够很快释放和吸收能量。公司技术人员在设计时,结合了电池的超级存储能力以及超级电容器较高的功率以及放电特性。在寒冷的冬天和炎热的夏天,它都能够循环使用,充电和放电上百万次,超过任何电器产品的使用寿命,而且它不含有任何有毒化学品,所以也很环保。


  不过也有许多专家对EEStor公司的技术是否能够成为现实持怀疑态度。前福特公司工程师、超级电容器专家约翰·米勒最近在文章中写到,在过去的两个世纪内,电池一直是能量存储的{sx},而超级电容器一直试图在更广阔的领域挑战电池的地位。超级电容器固有的快速能量释放能力使之已经成为了混合动力汽车电池和氢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的补充,尤其是在起步和加速时。但超级电容器要xx取代电池的位置,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比如超级电容器一直没有解决其能量存储量比电池小的问题,锂离子电池能够比目前{zxj}的体积同样大小的超级电容器存储25倍以上的能量。



  上个月,麻省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宣布他们使用碳纳米管结构能够克服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存储极限,找到了使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存储能力提高100倍的方法。但加州大学的超级电容器专家安德鲁·伯克认为,已经有许多人声称他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但从来没有人能够提供令人信服的数据,技术也难于在脱离实验室的环境中实现,即使能够实现,制造成本也是难以克服的障碍。他认为麻省理工大学也是如此,根本还没有进行材料试验,而只是基于一些计算和假设。他说:“我1989年就开始从事超级电容器的研究工作,经历了不少此类事情,都是只见开花,不见结果。”


  相比麻省理工大学,EEStor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很少有人知道它,公司甚至连网址都没有。但据《多伦多星报》报道,EEStor公司的技术似乎已经过了实验室阶段。虽然细节没有公开,但他们的技术涉及到大批量使用钛酸钡粉末作为绝缘体的工艺方法,这使其在不降低可靠性的情况下能够大大提高电压和能量存储能力。据接近EEStor的消息人士称,该公司在2000年就具备了建造模型的能力,目前已经研制出工作模型装置,正在构建一条小批量原型装置生产线,准备批量生产。消息人士还称,公司将在几个星期内进行由得克萨斯大学或美国陆军实施的产品性能独立验证。如果进展顺利,年内就可以投入试产,2007年就可正式投产。在此期间,潜在的用户,如汽车制造商、军工承包商以及电子产品制造商等将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技术详情。


 对于消息人士的“消息”,伯克教授不以为然。他表示,在看到试验数据之前,一切都是空谈。

企业信息

北京合众汇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先进能源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科技企业,主要开发与生产HCC系列有机高电压型双电层超级电容器(也称为超大容量电容器、法拉电容、双电层电容器、EDLCs等)。

HCC超级电容器产品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功率高、温度特性好、寿命超长的特点,产品种类丰富,以卷绕圆柱式为主,兼顾方形、异型模组等多种超级电容器产品规格,涵盖了大、中、小型超级电容器,标准产品的容量从0.06F到10000F,可提供高达10万法拉大容量的特制超级电容器单体产品,并可为用户定制不同规格单体电容器、组合模组和相关能源控制系统。目前产品销售涉及到军工、电力、消费电子类、工业用电器、光电、太阳能、航天、运输、交通能源、等广泛领域。

 

更多信息请…….
  联系人:程红经理
  手机:18911521231

  电话:8601082897371

  传真:8601082897347
  邮箱:

  网站: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HCC:科学家研制陶瓷超级电容器 电动汽车不再是梦想_超级电容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